一种市政道路智能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92211发布日期:2021-10-19 21:09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道路智能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排水系统技术领域,并涉及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市政道路智能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2.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的建设是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一环,完善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能够及时地排出道路积水,使城市道路保持畅通;在大雨来临时,许多城市由于排水速度较慢,经常造成道路积水;道路积水会阻碍人们的出行,降低城市运转的效率,严重的道路积水还会造成车辆熄火、车辆损坏,给人们带来较大的财产损失;所以城道路排水系统与城市中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完善的道路排水系统能够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3.道路的排水口经常发生堵塞,造成道路积水;现有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大多是在排水口处设置持续运行的垃圾清理装置,将垃圾清除,避免排水口堵塞;但是往往是在下大雨时路面才会产生积水,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不会产生积水,未下大雨时垃圾清理装置是不需要运行的,现有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不够智能,持续运行的垃圾清理装置也会浪费电量,不够节能;另外,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最大排水量是由主排水管决定的,现有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无法提升最大排水量,在暴雨来临时,即使排水口未发生堵塞,由于排水系统的排水量不足,道路也会产生积水;而且主排水管位于地下,对主水管的改造难度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增大排水量的市政道路智能排水系统。
5.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道路智能排水系统,包括主排水管,主排水管上方设置有多个竖直的排水通道,多个排水通道延主排水管的长度方向分布;排水通道顶端设置有下水盖,排水通道内设置有滤网,还设置有与滤网相配合的垃圾清理系统;滤网下方设置有流量调节系统。
6.进一步的,排水通道为竖直设置的方筒状结构,滤网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斜板,对称的两个斜板组成双坡式屋顶状结构,任一斜板的底端均连接有l形的第一限位板,任一第一限位板均与排水通道组成水平的垃圾收集槽;任一垃圾收集槽内均连接有水平的刷毛,刷毛为弹性材料;任一第一限位板均包括竖直设置的竖直板和水平设置的水平板,刷毛连接在竖直板上,刷毛垂直竖直板设置;垃圾收集槽为水平设置;滤网与排水通道内壁固连,滤网还包括在斜板和第一限位板上开设的多个竖直的第一通孔;垃圾清理系统包括设置在垃圾收集槽的一端的垃圾输送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垃圾收集槽另一端的垃圾收集装置,任一垃圾收集槽的两端均分别设置有垃圾输送装置和垃圾收集装置。
7.进一步的,垃圾输送装置包括设置在垃圾收集槽内的推板,推板垂直垃圾收集槽设置;推板竖直设置,推板与竖直板之间设置有间隙;推板上均布有第二通孔;任一第二通孔均与垃圾收集槽相平行,推板的顶端连接有与垃圾收集槽相平行的第一挡板;推板上连接有与第一挡板相平行的推块,推块设置连接在推板靠近垃圾收集装置的一面;推板的顶
端铰接有与垃圾收集槽相平行的推杆,推杆上固连有与推板相平行的挡块;挡块设置在推板远离垃圾收集装置的一侧,且与推板远离垃圾收集装置的一面接触;在推杆向垃圾收集装置移动时,挡块与推板接触并推动推板,使推板保持竖直状态;推杆远离垃圾收集装置的一端连接有往复移动机构;推杆一端与推板铰接,另一端与往复移动机构连接,推杆远离垃圾收集装置的一端设置在排水通道外,排水通道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推杆穿过第三通孔与往复移动机构连接。
8.进一步的,往复移动机构包括与推杆相平行的往复丝杆,往复丝杆与排水通道转动连接,往复丝杆设置在排水通道外;往复丝杆连接有电机;往复丝杆上连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延往复丝杆往复移动,第一滑块套设在往复丝杆上;第一滑块与推杆远离推板的一端固连。
9.进一步的,垃圾收集装置包括自动开闭口,自动开闭口包括在排水通道上开设的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与推板相平行;第四通孔与垃圾收集槽连通;第四通孔内设置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与第四通孔平行,且将第四通孔密封,第二挡板上连接有与第二挡板垂直的连接杆,连接杆远离第二挡板的一端连接有与第二挡板平行的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在排水通道上的正投影大于第四通孔;第一连接板设置在排水通道外,第一连接板与排水通道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弹簧;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排水通道和第一连接板固连;排水通道上连接有排水槽,排水槽内设置有垃圾桶;排水槽与垃圾桶均设置在排水通道外。
10.进一步的,排水槽与垃圾桶均为竖直设置的桶状结构;排水槽与垃圾桶均为顶端开口;排水槽的顶端设置有向下的限位槽,排水槽内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的一端与排水槽铰接;限位杆与垃圾桶相配合;排水槽上开设有与第四通孔相连通的第五通孔,排水槽底端与主排水管连通;垃圾桶设置在第一限位板与第五通孔之间,垃圾桶上开设有与第五通孔相连通的第六通孔,垃圾桶上均布有第七通孔;第一连接板设置在垃圾箱内;排水槽正上方设置有密封盖;垃圾桶上连接有把手,垃圾桶的侧壁三面与排水槽贴合,一面与限位杆配合;第五通孔与第六通孔在第一连接板上的正投影均比第一连接板大;限位杆铰接在排水槽的侧壁上,当垃圾桶放在排水槽内工作时,限位杆放在限位槽内,限位杆与垃圾桶的壁贴合,限制垃圾桶的位置,防止垃圾桶晃动与第五通孔脱离;当限位杆放到限位槽中时,限位杆水平设置。
11.进一步的,流量调节系统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板,固定板与排水通道的内壁密封连接,固定板设置在滤网下方,固定板与排水通道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均为正方形;固定板上开设有第八通孔,第八通孔连接有与主排水管相连通的第一排水管;固定板上还开设有第九通孔,第九通孔连接有与主排水管相连通的第二排水管;第二排水管上设置有水泵;固定板上设置有与第八通孔和第九通孔相配合的自动调节门。第八通孔与第九通孔均为竖直向下的孔,第一排水管与第二排水管均连接在固定板的底端,主排水管设置在第一排水管与第二排水管的下方;自动调节门设置在固定板的顶端。
12.进一步的,自动调节门包括与固定板转动连接的第二圆筒,第二圆筒竖直设置在固定板的顶端;第八通孔与第九通孔以第二圆筒的轴线为中心分布在同一个圆上;第二圆筒为筒状结构;第二圆筒上连接有与第八通孔和第九通孔相配合的转动门,转动门水平设置;第二圆筒内壁上开设有升降轨道,升降轨道的横截面为弧形;升降轨道包括竖直升降段,竖直升降段的底端连接有螺旋升降段,螺旋升降段的旋转角度大于0
°
小于360
°
,即螺旋
升降段不设置为多圈升降的轨道,使第二圆筒与转动门的转动角度在一圈以内;第八通孔的中心和第九通孔的中心关于第二圆筒的轴线所成的夹角与螺旋升降段的旋转角度相等;第二圆筒内设置有与第二圆筒同轴的第二圆杆,第二圆杆在第二圆筒内上下滑动,第二圆杆上设置有与第二圆杆垂直的第二滑块,第二滑块延升降轨道滑动;第二滑块设置在升降轨道内,第二滑块位于升降轨道内的一端为弧面;第二圆筒顶端连接有与第二圆筒同轴的密封圈,密封圈的内弧面与第二圆杆密封贴合;第二圆杆的顶端固连有水平的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与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弹簧;第二连接板上固连有多个竖直的第三圆杆,固定板上固连有多个竖直的第三圆筒,任一第三圆筒均套设在第三圆杆上,任一第二弹簧均设置在第三圆筒内。
13.进一步的,水泵与电机均与市政电路连接,水泵与电机连接有同一个非自锁按钮开关,非自锁按钮开关设置在螺旋升降段的底端,非自锁按钮开关与第二滑块相配合;当第二滑块滑至螺旋升降段的底端时,第二滑块压下非自锁按钮开关,水泵与电机启动;当第二滑块离开螺旋升降段的底端时,第二滑块松开非自锁按钮开关,水泵与电机关闭。
14.进一步的,第一排水管设置在排水槽的下方;排水槽的底端连接有第三排水管,第三排水管与排水槽连通;第三排水通道上开设有第十通孔,第三排水管穿过第十通孔与第一排水管连通,第三排水管内设置有单向阀。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排水通道内设置垃圾清理系统和流量调节系统,无需变更主排水管,方便对现有的市政道路排水系统进行改造;垃圾清理系统能够在降水量大时自动启动,且启动后能动清理排水通道内的垃圾,使排水通道保持畅通;流量调节系统能够在降水量大时自动启动,启动后能够增排水量,使本发明具有智能调节排水量的效果;垃圾清理系统和流量调节系统平时均处于关闭状态,具有节能效果。
16.2、滤网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斜板,对称的两个斜板组成双坡式屋顶状结构,在垃圾与水流进入滤网后,垃圾在水流的冲击及自身重力作用下可延斜板向下滑动,避免垃圾堵塞斜板上的第一通孔;斜板下方连接垃圾收集槽,圾收集槽内连接有水平的刷毛,可使垃圾由斜板落至垃圾收集槽内,刷毛可对垃圾产生阻碍,同时刷毛也可使一些软质垃圾缠绕,使垃圾留存在垃圾收集槽内;方便垃圾输送装置将垃圾输送至垃圾收集装置内。
17.3、垃圾输送装置的推板垂直垃圾收集槽设置,可推动垃圾收集槽内的垃圾,推板与竖直板之间设置有间隙,在推板移动时会将刷毛压倒,将刷毛挤压至推板与竖直板之间的间隙中,防止刷毛与推板干涉;推板将垃圾推送至垃圾收集装置中时,水流从第二通孔中流向垃圾收集装置,并将垃圾冲至垃圾箱中,使垃圾顺利输送;第一挡板可在推板推动垃圾时阻挡垃圾上浮,保证垃圾顺利输送至垃圾桶中;推杆顶端与推板铰接,推杆上固连有与推板相平行的挡块,使推板可绕推杆转动;在推杆带动推板向垃圾桶移动时,挡块与推板接触并推动推板,使推板保持竖直状态,推动垃圾;当推杆复位并远离垃圾桶时,推杆带动推板复位,推板在刷毛的阻力下向上转动,防止推板复位时将垃圾收集槽中的垃圾拖回;推杆连接往复移动机构,可使推杆与推板循环推动、清理垃圾;使用往复丝杆带动推杆,使推杆具有较大的行程,且往复丝杆需要的安装位置较小,方便安装。
18.4、推块可推动第二挡板,将第四通孔打开,将垃圾推送至排水通道外;第一连接板与排水通道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弹簧,在推块随推板复位时,第一弹簧可使第二挡板自动
复位,将第四通孔密封,使排水系统保持稳定。
19.5、第五通孔与第六通孔、第四通孔连通,使垃圾可进入垃圾桶内;垃圾桶上均布第七通孔,可将水排出;把手可方便取、放垃圾桶;垃圾桶的侧壁三面与排水槽贴合,当垃圾桶放在排水槽内工作时,限位杆放在限位槽内,限位杆与垃圾桶的壁贴合,限制垃圾桶的位置,防止垃圾桶晃动与第五通孔脱离,保证垃圾稳定进人垃圾桶。
20.6、固定板与排水通道的内壁密封连接,保证水流入主排水管,保证稳定排水;自动调节门可根据水量开闭第八通孔与第九通孔,水量小时,第八通孔打开水从第八通孔流入第九通孔;水量大时,第八通孔关闭、第九通孔打开;启动水泵可增大压力,使主排水管内的压力增大,进而使主排水管内的流速增大,提高排水系统的排水速度。
21.7、第二连接板连接第二弹簧,可通过重力感应到水量的大小,第二连接板随水量的增大对第二弹簧施加压力并带动第二滑杆下移,第三圆杆与第三圆筒配合可防止第二连接板与第二圆杆转动;第二滑块与升降轨道配合,第二圆筒与固定板转动连接,可使第二滑块在升降轨道内升降,并带动升降轨道和第二圆筒转动,进而带动转动门转动,根据水量大小自动打开或关闭第八通孔和第九通孔;竖直升降段可使第二连接板在受到一定压力时,第二圆杆下降不能带动第二圆筒和转动门转动,在水量小时,使第九通孔保持关闭。
22.8、水泵与电机连接有同一个非自锁按钮开关,非自锁按钮开关设置在螺旋升降段的底端,当第二滑块滑至螺旋升降段的底端时,第二滑块压下非自锁按钮开关,水泵与电机启动;当第二滑块离开螺旋升降段的底端时,第二滑块松开非自锁按钮开关,水泵与电机关闭;在水量大时,水泵启动并将第八通孔关闭,防止主排水管的压力过大,将水从第八通孔排出,保证市政道路智能排水系统的稳定;流量调节系统能随水流量的大小自动启停水泵,调节排水量上限;垃圾清理系统能随水流量的增大自动开启垃圾输送装置,使滤网保持畅通;市政道路智能排水系统能根据水量大小智能调节排水量。
23.9、第一排水管设置在排水槽的下方,排水槽通过第三排水管与第一排水管连通,可使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第一排水管,单向阀可防止第一排水管内的水倒流,使市政道路智能排水系统保持稳定。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滤网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垃圾清理系统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往复移动机构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垃圾收集装置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自动开闭口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自动开闭口的打开状态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排水槽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流量调节系统的位置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流量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二圆杆与第二圆筒的连接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升降轨道的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非自锁按钮开关的位置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滤网的示意图;图17为图14的局部放大图;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推杆与推板连接示意图;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流量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主排水管1、排水通道2、下水盖3、滤网4、垃圾输送装置5、垃圾收集装置6、流量调节系统7、密封盖8、斜板401、第一限位板402、垃圾收集槽403、刷毛404、水平板405、竖直板406、第一通孔407、滑轨408、推板501、第二通孔502、第一挡板503、推块504、推杆505、挡块506、往复丝杆507、电机508、第一滑块509、固定筒510、滑槽511、第三滑块512、第四通孔601、第二挡板602、连接杆603、第一连接板604、第一弹簧605、第一圆杆606、第一圆筒607、排水槽608、垃圾桶609、限位槽610、限位杆611、第五通孔612、第六通孔613、第七通孔614、把手615、第三排水管616、固定板701、第八通孔702、第一排水管703、第九通孔704、第二排水管705、水泵706、第三圆筒707、第二圆筒708、转动门709、第二限位板710、竖直升降段711、螺旋升降段712、第二圆杆713、第二滑块714、密封圈715、第二连接板716、第二弹簧717、第三圆杆718、非自锁按钮开关719、第三连接板720。
具体实施方式
26.实施例1一种市政道路智能排水系统,包括主排水管1,主排水管1上方设置有多个竖直的排水通道2,多个排水通道2延主排水管1的长度方向分布;如图1、图2所示,排水通道2顶端设置有下水盖3,下水盖3一侧设置有密封盖8,排水通道2内设置有滤网4,还设置有与滤网4相配合的垃圾清理系统;滤网4下方设置有流量调节系统7。
27.如图2、图3、图4所示,排水通道2为竖直设置的方筒状结构,滤网4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斜板401,对称的两个斜板401组成双坡式屋顶状结构,任一斜板401的底端均连接有l形的第一限位板402,任一第一限位板402均与排水通道2组成水平的垃圾收集槽403;任一垃圾收集槽403内均连接有水平的刷毛404,刷毛404均布在竖直板上406,刷毛404为软质材料;任一第一限位板402均包括竖直设置的竖直板406和水平设置的水平板405,刷毛404连接在竖直板406上,刷毛404垂直竖直板406设置,刷毛404固连在竖直板406上;垃圾收集槽403为水平设置;滤网4与排水通道2内壁固连,滤网4还包括在斜板401和第一限位板402上开设的多个竖直的第一通孔407。垃圾清理系统包括设置在垃圾收集槽403的一端的垃圾输送装置5,还包括设置在垃圾收集槽403另一端的垃圾收集装置6;任一垃圾收集槽403的两端均设置有垃圾输送装置5和垃圾收集装置6。
28.如图4、图5所示,垃圾输送装置5包括设置在垃圾收集槽403内的推板501,推板501为方形板,推板501垂直垃圾收集槽403设置;推板501竖直设置,推板501与竖直板406之间设置有间隙;推板501上均布有第二通孔502;任一第二通孔502均与垃圾收集槽403相平行,推板501的顶端连接有与垃圾收集槽403相平行的第一挡板503;推板501上连接有与第一挡板503相平行的推块504,推块504设置连接在推板501靠近垃圾收集装置6的一面;推板501
的顶端铰接有与垃圾收集槽403相平行的推杆505,推杆505上固连有与推板501相平行的挡块506;挡块506设置在推板501远离垃圾收集装置6的一侧,且与推板501远离垃圾收集装置6的一面接触;在推杆505向垃圾收集装置6移动时,挡块506与推板501上部接触并推动推板501,使推板501保持竖直状态;推杆505远离垃圾收集装置6的一端连接有往复移动机构;推杆505一端与推板501铰接,另一端与往复移动机构连接,推杆505远离垃圾收集装置6的一端设置在排水通道2外,排水通道2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推杆505穿过第三通孔与往复移动机构连接。
29.如图6所示,往复移动机构包括与推杆505相平行的往复丝杆507,往复丝杆507与排水通道2转动连接,往复丝杆507设置在排水通道2外;往复丝杆507连接有电机508,电机508连接在往复丝杆507远离排水通道2的一端;往复丝杆507上连接有第一滑块509,第一滑块509延往复丝杆507往复移动,第一滑块509套设在往复丝杆507上;第一滑块509与推杆505远离推板501的一端固连;第一滑块509外设置有筒状的固定筒510,第一滑块509设置在固定筒510内,固定筒510的一端与排水通道2固连,固定筒510上开设有滑槽511,第一滑块509通过滑槽511与推杆505连接。
30.如图7、图8所示,垃圾收集装置6包括自动开闭口,自动开闭口包括在排水通道2上开设的第四通孔601,第四通孔601与推板501相平行;第四通孔601与垃圾收集槽403连通,第四通孔601为方形孔;第四通孔601内设置有第二挡板602,第二挡板602与第四通孔601平行,且将第四通孔601密封,第二挡板602上连接有与第二挡板602垂直的连接杆603,连接杆603远离第二挡板602的一端连接有与第二挡板602平行的第一连接板604,第一连接板604在排水通道2上的正投影大于第四通孔601;第一连接板604设置在排水通道2外,第一连接板604与排水通道2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弹簧605;第一弹簧605两端分别与排水通道2和第一连接板604固连;排水通道2上固连有四个第一圆杆606,第一连接板604上固连有四个第一圆筒607,任一第一圆筒607均套设在第一圆杆606上,任一第一弹簧605一端均与第一圆杆606连接,另一端均与第一连接板604连接;排水通道2上连接有排水槽608,排水槽608内设置有垃圾桶609;排水槽608与垃圾桶609均设置在排水通道2外。
31.如图8、图9、图10所示,排水槽608与垃圾桶609均为竖直设置的桶状结构;排水槽608与垃圾桶609均为顶端开口,排水槽608与垃圾桶609均为的方形桶;排水槽608的顶端设置有向下的限位槽610,排水槽608内设置有限位杆611,限位杆611的一端与排水槽608铰接;限位杆611与垃圾桶609相配合;排水槽608上开设有与第四通孔601相连通的第五通孔612,排水槽608底端与主排水管1连通;垃圾桶609设置在第一限位板402与第五通孔612之间,垃圾桶609上开设有与第五通孔612相连通的第六通孔613,垃圾桶609上均布有第七通孔614;第一连接板604设置在垃圾箱内;排水槽608设置在密封盖8的正下方;垃圾桶609上连接有把手615,垃圾桶609的侧壁三面与排水槽608贴合,一面与限位杆611配合;第五通孔612与第六通孔613在第一连接板604上的正投影均比第一连接板604大;限位杆611铰接在排水槽608的侧壁上,当垃圾桶609放在排水槽608内工作时,限位杆611放在限位槽610内,限位杆611与垃圾桶609的壁贴合,限制垃圾桶609的位置,防止垃圾桶609晃动与第五通孔612脱离;当限位杆611放到限位槽610中时,限位杆611水平设置。
32.如图11、图12、图13、图14所示,流量调节系统7包括水平设置的固定板701,固定板701与排水通道2的内壁密封连接,固定板701设置在滤网4下方,固定板701与排水通道2在
水平面上的正投影均为正方形;固定板701上开设有第八通孔702,第八通孔702连接有与主排水管1相连通的第一排水管703;固定板701上还开设有第九通孔704,第九通孔704连接有与主排水管1相连通的第二排水管705;第二排水管705上设置有水泵706;固定板701上设置有与第八通孔702和第九通孔704相配合的自动调节门。第八通孔702与第九通孔704均为竖直向下的孔,第一排水管703与第二排水管705均连接在固定板701的底端,主排水管1设置在第一排水管703与第二排水管705的下方;自动调节门设置在固定板701的顶端。
33.自动调节门包括与固定板701转动连接的第二圆筒708,第二圆筒708竖直设置在固定板701的顶端;第八通孔702与第九通孔704关于第二圆筒708的轴线呈中心对称分布;第二圆筒708为筒状结构;第二圆筒708上连接有与第八通孔702和第九通孔704相配合的水平的转动门709;未有水流入排水通道2时,转动门709在第九通孔704处,将第九通孔704密封,第八通孔702处于打开状态;第八通孔702与第九通孔704处均设置有与限位门相配合的第二限位板710;第二圆筒708内壁上开设有升降轨道,升降轨道的横截面为弧形;升降轨道为开设在第二圆筒708内壁的凹槽;升降轨道包括竖直升降段711,竖直升降段711的底端连接有螺旋升降段712,螺旋升降段712的旋转角度为180
°
;第二圆筒708内设置有与第二圆筒708同轴的第二圆杆713,第二圆杆713在第二圆筒708内上下滑动,第二圆杆713上设置有与第二圆杆713垂直的第二滑块714,第二滑块714延升降轨道滑动;第二滑块714设置在升降轨道内,第二滑块714位于升降轨道内的一端为弧面;第二圆筒708顶端连接有与第二圆筒708同轴的密封圈715,密封圈715的内弧面与第二圆杆713密封贴合,第二圆杆713与第二圆筒708的内壁贴合;第二圆杆713的顶端固连有水平的第二连接板716,第二连接板716与固定板701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二弹簧717;第二连接板716上固连有四个第三圆杆718,固定板701上固连有四个第三圆筒707,任一第三圆筒707均套设在第三圆杆718上,任一第二弹簧717一端均与第三圆杆718的底端连接,另一端均与固定板701连接;第二连接板716为x形的板,第二连接板716的中心固连在第二圆杆713顶端,第三圆筒707与第三圆杆718设置在固定板701的四个角上,。
34.水泵706与电机508均与市政电路连接,水泵706与电机508连接有同一个非自锁按钮开关719,如图15所示,非自锁按钮开关719设置在螺旋升降段712的底端,非自锁按钮开关719与第二滑块714相配合;当第二滑块714滑至螺旋升降段712的底端时,第二滑块714压下非自锁按钮开关719,水泵706与电机508启动;当第二滑块714离开螺旋升降段712的底端时,第二滑块714松开非自锁按钮开关719,水泵706与电机508关闭。
35.第一排水管703设置在排水槽608的下方;排水槽608的底端连接有第三排水管616,第三排水管616与排水槽608连通;第三排水通道2上开设有第十通孔,第三排水管616穿过第十通孔与第一排水管703连通,第三排水管616内设置有单向阀。
36.实施例2本实施例为采用如下方法的市政道路智能排水系统:当下小雨时,进入排水通道2内的水量较小,雨水从滤网4的第一通孔407流下;若雨水携带有垃圾,则垃圾在雨水的冲击及自身重力作用下延斜板401向下滑动,并落入垃圾收集槽403内;雨水经过滤网4后流至第二连接板716和固定板701上,第二连接板716受到的雨水压力带动第二圆杆713向下移动,并压缩第二弹簧717;当雨水量较少时,第二连接板716受到的压力较小,第二弹簧717压缩量较小,第二圆杆713带动第二滑块714只在竖直升
降段711中移动,无法带动第二圆筒708转动,第八通孔702仍保持打开状态,第九通孔704保持关闭状态;水从第八通孔702流入第一排水管703,最终流入主排水管1。
37.当降雨量稍大时,第二连接板716所受的压力较大,第二弹簧717压缩量增大,第二圆杆713带动第二滑块714由竖直升降段711移动至螺旋升降段712,并带动第二圆筒708转动,进而带动转动门709旋转,第八通孔702仍保持打开状态,第九通孔704打开一部分,一部分雨水从第八通孔702流入第一排水管703,最终流入主排水管1,一部分雨水从第九通孔704流入第二排水管705,并经过水泵706缓慢流入至主排水管1。
38.当降雨量继续增大时,排水通道2内积水增多,第二连接板716所受的压力增大,第二弹簧717继续压缩;当第二圆杆713带动第二滑块714移动至螺旋升降段712底端时,第八通孔702关闭,第九通孔704打开,第二滑块714压下非自锁按钮开关719,水泵706与电机508启动;可通过设置第二弹簧717的劲度系数与第二的数量使固定板701上方的积水量达到一定高度时才能将第二滑块714下压至螺旋升降段712底端,从而控制水泵706启动的时机,使市政道路智能排水系统;。电机508启动后带动往复丝杆507转动,往复丝杆507带动第一滑块509往复移动,第一滑块509带动推杆505往复移动;当推杆505带动推板501向垃圾桶609移动时,挡块506与推板501接触并推动推板501,使推板501保持竖直状态,推动垃圾;推板501向垃圾桶609方向移动时,将刷毛404挤压至推板501与竖直板406之间的间隙中;当推块504随推板501移动至与第二挡板602接触时,推块504将第二挡板602推出第四通孔601,第一弹簧605拉伸;推板501将垃圾通过第四通孔601、第五通孔612、第六通孔613推至垃圾箱内;当推杆505带动推板501远离垃圾桶609移动时,推板501在刷毛404的阻力下向上转动,防止推板501复位时将垃圾收集槽403中的垃圾拖回;推块504复位时,第一弹簧605由拉伸状态复位,并带动第一连接板604与第二挡板602复位,第二挡板602复位后将第四通孔601封住;推板501复位后继续将垃圾推至垃圾桶609并循环往复推动垃圾。水泵706启动后,增加第二排水管705的排水量,并使第二排水管705与主排水管1内的压力增大,主排水管1内水流的流速加快,最终排水通道2与主排水管1的排水速度加快;当排水通道2内的积水量减少一定量后,第二弹簧717伸长,并带动第二滑块714上移,松开非自锁按钮开关719,水泵706与电机508停止工作。
39.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水平板405上设置有滑轨408,推板501上设置有第三滑块512,如图16、17所示,第三滑块512延滑轨408移动。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与实施例2相同。
40.实施例4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推杆505上连接有两个挡块506,如图18所示,当推板501位于竖直状态时,一个挡块506与推板501上部接触,另一个挡块506与推板501下部接触。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与实施例2相同。
41.实施例5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板716为水平设置的圆形板,如图19所示,任一第三圆杆718与第二连接板716之间均连接有第三连接板720,任一第三连接板720均为竖直设置的长板结构;四个第三连接板720在第二连接板716的弧面上呈圆周均匀分布;四个第三圆杆718绕第二连接板716的轴线呈圆周均匀分布;任一第三连接板720的一端均连接
在第二连接板716的外周面的对应位置上,另一端均连接在相对应的第三圆杆718的侧弧面上。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与实施例2相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