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基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49378发布日期:2021-11-24 22:02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基桩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建筑基桩。


背景技术:

2.建筑基座用于打入于建筑地面中,对其内部进行水泥浇筑,待水泥干固后形成的支撑桩体。目前的建筑桩体其一般都是空心的结构,该空心的结构由一块以上的基板拼接而成,然后对其拼接形成的腔体进行灌注水泥。
3.如申请号为cn201811240495.x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基桩,包括由四块基板拼接而成的框型空心基桩,基桩中间具有一个方形的浇筑腔,四块基板的底部拆卸式的能够被破坏的底板,四块基板的内侧端均固定安装一块空心板,空心板内部具有一个镂空的空心腔,空心板远离基板一侧面上开设一个以上的进出料小孔,各进出料小孔均与空心板内部的空心腔相通,方形的浇筑腔内安装一方形的密封板,密封板的底部安装一锥形部,锥形部压至底部破坏底板并插入于土壤中。该技术方案中,施工时垂直度难以控制,在施工时需要采用水平尺和线锤来检测垂直度并进行调节,检测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造成建筑基桩倾斜,导致建筑基桩的承载力降低,严重时还会引起建筑物坍塌,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建筑基桩,解决建筑基桩在施工时垂直度难以控制的问题。
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建筑基桩,包括承台和底桩;所述承台内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套接有底桩;所述底桩与安装槽的连接处呈球状凸起,且凸起点与安装槽内壁滑动接触;所述安装槽上部截面呈“u”形,安装槽下部截面形状呈菱形,安装槽与底桩的连接处位于安装槽“u”形的弧面处;所述底桩的底部固连有配重球;所述底桩的重心位于配重球的中心处;
6.现有技术中,建筑基桩在施工时垂直度难以控制,通常在施工时采用水平尺和线锤来检测垂直度并进行调节,检测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造成建筑基桩倾斜,导致建筑基桩的承载力降低,严重时还会引起建筑物坍塌,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7.据此本发明通过设置底桩,通过打桩机将承台打入地下,然后通过起重机将底桩安装至承台的安装槽内,由于配重球的重力作用,使得底桩转动与安装槽内壁滑动,使得底桩调节至竖直状态,然后在底桩上套设一个撑架,撑架内侧为圆环状,圆环的直径与底桩的直径相同,在底桩为静止状态时通过螺栓将撑架固定至地面上,使得底桩保持在竖直状态下,然后往安装槽内浇注混凝土对底桩进行固定,使得混凝土凝固时,底桩保持在竖直状态下,从而防止施工过程中产生测量误差,致使建筑基桩倾斜,提高建筑基桩的承载力,防止建筑物坍塌,减少施工事故发生,保障施工安全,降低经济损失,操作方便,节约施工时间,降低施工成本。
8.优选的,所述承台的底部为圆锥状;所述承台的底部开设有排屑槽;所述排屑槽呈涡旋状;工作时,将承台打入地下时,先将承台放置呈竖直状态,然后将底部圆锥处旋入地下,旋转过程中的泥随着排屑槽排到地表,降低旋转阻力,当圆锥处完全沉入低下时,再通过打桩机将承台剩余部分打入低下,防止土地表面土质松软,尤其是在雨水天气下,松软的土地对承台的支撑力度不够,在打桩机打桩过程中,容易造成承台倾斜,致使承台承重能力降低,导致建筑基桩倾斜;从而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9.优选的,所述底桩的顶部开设有浇筑孔;所述浇筑孔贯穿底桩并延伸至配重球的外侧;工作时,浇筑混凝土时,通过导管将混凝土导入浇筑孔内,混凝土沿着浇筑孔从配重球底部流出,并均匀的向配重球周向扩散,从而使得底桩周向的混凝土分布均匀,防止浇筑时混凝土较多处向混凝土较少处挤压,致使底桩倾斜,直至将安装槽内与底桩连接处底部的区域填充满。
10.优选的,所述底桩与安装槽的连接处的内部开设有球形腔;所述浇筑孔贯穿球形腔;所述球形腔周向开设有一组排料孔;工作时,当安装槽内与底桩连接处底部的区域填充满时,往浇筑孔内浇筑混凝土,使得混凝土浇筑到球形腔内,从而提高底桩的重量,使得底桩更加稳固,增大底桩与安装槽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底桩在浇筑过程中倾斜,当球形腔内混凝土达到排料孔高度时,过量的混凝土通过排料孔均匀的流向底桩周向,将位于安装槽内与底桩连接处上方的区域进行均匀的填充,从而增大底桩的稳定性,防止底桩发生倾斜,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11.优选的,所述底桩的顶部设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槽、连接块、连接桩和弹性块;所述底桩的顶部开设着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为梯形槽;且连接槽的顶部直径大于连接槽的底部直径;所述连接槽的內底壁上固连着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连接桩的底部固连着两个弹性块;所述弹性块与连接槽相适配;工作时,当浇筑的混凝土完全凝固时,通过起重机将连接桩移动至底桩的顶部,使得连接桩上的弹性块插入连接槽内,通过弹性块向连接块处挤压,使得两个弹性块被连接块分开,使得连接块和弹性块配合,充满整个连接槽,使得连接结构稳固,弹性块的材质为弹簧钢,具有良好的弹性极限、强度极限和屈强比,在地震发生时,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从而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单个建筑基桩可根据使用需求通过多个连接机构,连接多个连接桩,使得单个的连接桩重量和长度较小,降低了运输难度和施工难度,节约运输成本和施工成本。
12.优选的,所述底桩的顶部开设有一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开口处呈锥形,且导向槽开口处的直径大于导向槽底部的直径;所述连接桩的底部固连有一组导向杆;所述导向槽与导向杆相适配;工作时,当对连接桩进行连接时,通过连接桩上的导向杆插入导向槽,对连接装的连接位置进行固定,当导向杆位于导向槽的锥形开口处时,通过起重机降低连接桩的高度,使得导向杆逐渐沿着导向槽的内壁下滑至导向槽内直径较小处,从而防止连接桩偏移,使得弹性块能够准确的插入连接槽内,降低施工的难度,节约施工的成本,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建筑基桩,通过在安装槽内设置底桩,由于配重球的重力作用,使得底桩转动与安装槽内壁滑动,使得底桩调节至竖直状态,从而防止施工过程中产生测量误差,致使建筑基桩倾斜,提高建筑基桩的承载力。
15.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建筑基桩,通过设置连接机构,单个建筑基桩可根据使用需求通过多个连接机构,连接多个连接桩,使得单个的连接桩重量和长度较小,降低了运输难度和施工难度,节约运输成本和施工成本。
16.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建筑基桩,通过设置导向槽,当对连接桩进行连接时,通过连接桩上的导向杆插入导向槽,防止连接桩偏移,使得弹性块能够准确的插入连接槽内,降低施工的难度,节约施工的成本,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19.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20.图3是本发明连接桩连接前的状态图;
21.图中:1、承台;11、安装槽;12、排屑槽;2、底桩;21、配重球;22、浇筑孔;23、球形腔;24、排料孔;3、连接机构;31、连接槽;32、连接块;33、连接桩;34、弹性块;35、导向槽;36、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23.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建筑基桩,包括承台1和底桩2;所述承台1内开设有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内套接有底桩2;所述底桩2与安装槽11的连接处呈球状凸起,且凸起点与安装槽11内壁滑动接触;所述安装槽11上部截面呈“u”形,安装槽11下部截面形状呈菱形,安装槽11与底桩2的连接处位于安装槽11“u”形的弧面处;所述底桩2的底部固连有配重球21;所述底桩2的重心位于配重球21的中心处;
24.现有技术中,建筑基桩在施工时垂直度难以控制,通常在施工时采用水平尺和线锤来检测垂直度并进行调节,检测过程中容易产生误差,造成建筑基桩倾斜,导致建筑基桩的承载力降低,严重时还会引起建筑物坍塌,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5.据此本发明通过设置底桩2,通过打桩机将承台1打入地下,然后通过起重机将底桩2安装至承台1的安装槽11内,由于配重球21的重力作用,使得底桩2转动与安装槽11内壁滑动,使得底桩2调节至竖直状态,然后在底桩2上套设一个撑架,撑架内侧为圆环状,圆环的直径与底桩2的直径相同,在底桩2为静止状态时通过螺栓将撑架固定至地面上,使得底桩2保持在竖直状态下,然后往安装槽11内浇注混凝土对底桩2进行固定,使得混凝土凝固时,底桩2保持在竖直状态下,从而防止施工过程中产生测量误差,致使建筑基桩倾斜,提高建筑基桩的承载力,防止建筑物坍塌,减少施工事故发生,保障施工安全,降低经济损失,操作方便,节约施工时间,降低施工成本。
2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承台1的底部为圆锥状;所述承台1的底部开设有排屑槽12;所述排屑槽12呈涡旋状;工作时,将承台1打入地下时,先将承台1放置呈竖直状态,然后将底部圆锥处旋入地下,旋转过程中的泥随着排屑槽12排到地表,降低旋转阻力,当圆锥处完全沉入低下时,再通过打桩机将承台1剩余部分打入低下,防止土地表面土
质松软,尤其是在雨水天气下,松软的土地对承台1的支撑力度不够,在打桩机打桩过程中,容易造成承台1倾斜,致使承台1承重能力降低,导致建筑基桩倾斜;从而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2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底桩2的顶部开设有浇筑孔22;所述浇筑孔22贯穿底桩2并延伸至配重球21的外侧;工作时,浇筑混凝土时,通过导管将混凝土导入浇筑孔22内,混凝土沿着浇筑孔22从配重球21底部流出,并均匀的向配重球21周向扩散,从而使得底桩2周向的混凝土分布均匀,防止浇筑时混凝土较多处向混凝土较少处挤压,致使底桩2倾斜,直至将安装槽11内与底桩2连接处底部的区域填充满。
2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底桩2与安装槽11的连接处的内部开设有球形腔23;所述浇筑孔22贯穿球形腔23;所述球形腔23周向开设有一组排料孔24;工作时,当安装槽11内与底桩2连接处底部的区域填充满时,往浇筑孔22内浇筑混凝土,使得混凝土浇筑到球形腔23内,从而提高底桩2的重量,使得底桩2更加稳固,增大底桩2与安装槽11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底桩2在浇筑过程中倾斜,当球形腔23内混凝土达到排料孔24高度时,过量的混凝土通过排料孔24均匀的流向底桩2周向,将位于安装槽11内与底桩2连接处上方的区域进行均匀的填充,从而增大底桩2的稳定性,防止底桩2发生倾斜,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2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底桩2的顶部设有连接机构3,连接机构3包括连接槽31、连接块32、连接桩33和弹性块34;所述底桩2的顶部开设着连接槽31,所述连接槽31为梯形槽;且连接槽31的顶部直径大于连接槽31的底部直径;所述连接槽31的內底壁上固连着连接块32;所述连接块32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连接桩33的底部固连着两个弹性块34;所述弹性块34与连接槽31相适配;工作时,当浇筑的混凝土完全凝固时,通过起重机将连接桩33移动至底桩2的顶部,使得连接桩33上的弹性块34插入连接槽31内,通过弹性块34向连接块32处挤压,使得两个弹性块34被连接块32分开,使得连接块32和弹性块34配合,充满整个连接槽31,使得连接结构稳固,弹性块34的材质为弹簧钢,具有良好的弹性极限、强度极限和屈强比,在地震发生时,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从而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单个建筑基桩可根据使用需求通过多个连接机构3,连接多个连接桩33,使得单个的连接桩33重量和长度较小,降低了运输难度和施工难度,节约运输成本和施工成本。
3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底桩2的顶部开设有一组导向槽35;所述导向槽35的开口处呈锥形,且导向槽35开口处的直径大于导向槽35底部的直径;所述连接桩33的底部固连有一组导向杆36;所述导向槽35与导向杆36相适配;工作时,当对连接桩33进行连接时,通过连接桩33上的导向杆36插入导向槽35,对连接装的连接位置进行固定,当导向杆36位于导向槽35的锥形开口处时,通过起重机降低连接桩33的高度,使得导向杆36逐渐沿着导向槽35的内壁下滑至导向槽35内直径较小处,从而防止连接桩33偏移,使得弹性块34能够准确的插入连接槽31内,降低施工的难度,节约施工的成本,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31.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32.通过打桩机将承台1打入地下,然后通过起重机将底桩2安装至承台1的安装槽11内,由于配重球21的重力作用,使得底桩2转动与安装槽11内壁滑动,使得底桩2调节至竖直状态,然后往安装槽11内浇注混凝土对底桩2进行固定,使得混凝土凝固时,底桩2保持在竖直状态下,从而防止施工过程中产生测量误差,致使建筑基桩倾斜,提高建筑基桩的承载
力,防止建筑物坍塌,减少施工事故发生,保障施工安全,降低经济损失,操作方便,节约施工时间,降低施工成本,将承台1打入地下时,先将承台1放置呈竖直状态,然后将底部圆锥处旋入地下,旋转过程中的泥随着排屑槽12排到地表,降低旋转阻力,浇筑混凝土时,通过导管将混凝土导入浇筑孔22内,混凝土沿着浇筑孔22从配重球21底部流出,并均匀的向配重球21周向扩散,从而使得底桩2周向的混凝土分布均匀,防止浇筑时混凝土较多处向混凝土较少处挤压,致使底桩2倾斜,直至将安装槽11内与底桩2连接处底部的区域填充满,当安装槽11内与底桩2连接处底部的区域填充满时,往浇筑孔22内浇筑混凝土,使得混凝土浇筑到球形腔23内,从而提高底桩2的重量,使得底桩2更加稳固,当浇筑的混凝土完全凝固时,通过起重机将连接桩33移动至底桩2的顶部,使得连接桩33上的弹性块34插入连接槽31内,通过弹性块34向连接块32处挤压,使得两个弹性块34被连接块32分开,使得连接块32和弹性块34配合,充满整个连接槽31,使得连接结构稳固,弹性块34的材质为弹簧钢,具有良好的弹性极限、强度极限和屈强比,在地震发生时,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从而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单个建筑基桩可根据使用需求通过多个连接机构3,连接多个连接桩33,使得单个的连接桩33重量和长度较小,降低了运输难度和施工难度,节约运输成本和施工成本,当对连接桩33进行连接时,通过连接桩33上的导向杆36插入导向槽35,对连接装的连接位置进行固定,当导向杆36位于导向槽35的锥形开口处时,通过起重机降低连接桩33的高度,使得导向杆36逐渐沿着导向槽35的内壁下滑至导向槽35内直径较小处,从而防止连接桩33偏移,使得弹性块34能够准确的插入连接槽31内,降低施工的难度,节约施工的成本,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