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清洁预处理预制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23850发布日期:2022-04-13 13:5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清洁预处理预制泵站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清洁预处理预制泵站。


背景技术:

2.泵站是能提供有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液压动力和气压动力的装置和工程,它的作用主要为:是能提供有一定压力和流量的液压动力和气压动力的装置和工程称泵和泵站工程。油箱、电机和泵这三样东西是主要部件,还有很多辅助设备,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增减,如供油设备、压缩空气设备、充水设备、供水、排水设备、通风设备、起重设备等。
3.预制泵站,是一种集潜水泵、泵站设备、除污格栅设备、控制系统及远程监控系统集成的一体化的产品,其特点是具有机动灵活,泵站建设周期极短,安装极其简便。在国内市政行业成为一个新的泵站建设发展趋势。
4.相关技术中,预制泵站内在长期使用后底部会堆积污垢,此时需工作人员进入预制泵站内部进行清理,但预制泵站内部容易产生有害气体,当工作人员进入泵站内维修时,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人工清理泵站内部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清洁预处理预制泵站。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清洁预处理预制泵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自清洁预处理预制泵站,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设有维修台,维修台设于筒体的上部,所述筒体上连通有进水管,所述筒体的底部沿周缘开设有集污槽,所述筒体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位于所述集污槽内;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由旋转电机驱动转动的集污机构,所述集污机构包括与所述筒体底部接触的刮污板,所述刮污板固定在所述旋转电机的转动轴上且以所述转动轴为中心呈放射状延伸,所述进水管置于所述维修台和所述集污机构之间的筒体上。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由进水管进入筒体内部被收集,污水中的泥沙等污垢沉淀至筒体底部,旋转电机驱动刮污板旋转,污垢在离心作用下被推至集污槽内,而后经排污口排出,从而对预制泵站内部进行清洁,以降低工作人员进入预制泵站内部进行清理而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8.可选的,所述旋转电机固定在所述筒体的底部且置于所述筒体的外壁上,所述转动轴贯穿所述筒体伸入所述筒体内,所述刮污板固定在所述转动轴伸入所述筒体内的部分。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将旋转电机安装在筒体的外壁上,可减少旋转电机长期泡在水中发生故障的情况;另一方面,旋转电机安装在筒体的底部,使得旋转电机的转动轴无需延伸太多以连接刮污板,从而减小转动轴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减小转动轴产生损坏的可能性。
10.可选的,所述转动轴置于所述筒体的底壁圆心处,所述刮污板由所述转动轴朝所述筒体的侧壁延伸,且所述刮污板贴合于所述筒体的底壁与侧壁。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刮污板的旋转半径最大化,以提升对筒体底部污垢的清洁效果,且刮污板的高度高于排污口的高度,可减少刮污板扫过排污口产生旋流时,排污口内的污垢越过刮污板上方回到集污槽的情况,以提升清洁效果。排污口连通集污槽与外部空间,可使得污垢排出筒体,从而对筒体内部进行清洁。
12.可选的,所述刮污板包括主板与辅助板,所述主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主板的另一端朝远离所述转动轴的方向延伸,且所述主板与所述筒体的底壁贴合;所述主板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连接有辅助板,所述辅助板延伸至所述集污槽内且所述辅助板贴合于所述集污槽的槽壁。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板对沉降在筒体底壁上的污垢进行清扫,使得污垢在离心作用下进入集污槽内,辅助板推动集污槽内的污垢在集污槽内移动,将污垢收拢并由排污口送出,从而对筒体内部进行清洁。
14.可选的,所述维修台的下方设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固定在所述筒体的侧壁上且置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集污机构之间;所述缓冲机构包括接水斗和导流组件,所述接水斗通过导流管连通所述进水管,所述接水斗与所述导流组件均固定在所述筒体的侧壁上,且所述接水斗的出水口与所述导流组件连通,所述导流组件将水流导向至沿所述筒体的侧壁流向所述筒体的底部。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由导流管导引至接水斗内,形成第一层缓冲,而后污水由接水斗的出水口流至导流组件,导流组件将水流导向筒体的侧壁,形成第二层缓冲,此结构对污水流入筒体后的势能进行吸收,使得污水缓慢流至筒体底部,从而减少污水在筒体内翻涌导致沉淀无法沉积的情况。
16.可选的,所述导流组件包括引流管,所述引流管环绕设置在所述筒体的内壁上,所述引流管上开设有若干分流口,所述引流管的内环壁上连接有导流圆盘,所述导流圆盘的外环贴合于所述筒体的内壁,且所述导流圆盘的外环低于所述导流圆盘的内环,所述分流口均朝向所述导流圆盘。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流管将水流引导至筒体的内壁处,分流口将污水进行分流并排出引流管,污水流出分流口后落至导流圆盘上,而后污水顺沿导流圆盘流至筒体的内壁处并沿筒体的内壁流下,从而对污水进行分流及缓冲,使得污水平稳汇聚在筒体内,以方便污垢沉淀至筒体的底部。
18.可选的,所述接水斗的侧壁上连通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与所述接水斗的连通处位于所述接水斗的上部,所述溢流管沿竖直方向朝下延伸至所述筒体的底部,所述溢流管远离所述接水斗的一端连接有莲蓬头,且所述莲蓬头与所述筒体的底壁之间具有空间。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雨季水流较大时,无法及时分流的污水可流入溢流管并被导引至筒体的底部,再经莲蓬头分流汇入积水内,有利于减少污水漫出接水斗对积水形成冲击导致污垢无法沉积的情况。
20.可选的,所述接水斗内设有若干缓冲浮球,所述缓冲浮球上均连接有限位绳,所述限位绳连接于所述接水斗的内壁上。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流冲入接水斗时,缓冲浮球对水流的势能进行吸收
以形成缓冲,从而降低水流翻涌出接水斗的可能性,限位绳对缓冲浮球进行限位,减少缓冲浮球被水流冲出接水斗的情况。
22.可选的,所述筒体的外壁上设有集污盒,所述排污口连通所述集污槽与所述集污盒,所述集污盒内安装有抽污泵,所述抽污泵上连通有抽污管,所述抽污管贯穿所述集污盒沿竖直方向朝上延伸出地面空间。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污盒对排出排污口的污垢进行归拢,而后抽污泵将污垢沿抽污管抽出,从而完成清洁,有利于减少污垢堆积后由排污口漫入筒体的情况。
24.可选的,所述集污盒远离所述排污口的一侧连接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将水流导向所述排污口流出所述集污盒,所述排污口上设有滤网,所述滤网的尺寸小于所述排污口,且所述滤网远离所述导向板与所述集污盒连接处。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水携污垢流入集污盒,导向板将污水导引至滤网处,滤网将污垢截留在集污盒内,污水则穿过滤网流回筒体内部,以减小污水回流将污垢带回筒体内部的可能性,有利于提升清洁效果。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由主板及辅助板组成的刮污板在旋转电机的驱动下贴合筒体的底部进行旋转,污垢在离心力作用下沿主板移动至集污槽内,并沿辅助板移动至排污口内,从而对预制泵站底部沉积污垢进行清理,以减少工作人员进入预制泵站进行清洁而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2、污水由进水管流入筒体内部,接水斗对污水进行承接,导流组件将接水斗内的污水进行分流并使污水沿筒体的内壁流下,以减少水流的势能,使得筒体内的污水流速降低,有利于污水中的污垢沉积至筒体的底部;3、采用集污盒收集流出排污口的污垢,并设置抽污泵对污垢进行抽除,这有利于对污垢进行及时清理,减少污垢堆积导致污垢无法由排污口进入集污盒,从而影响清洁效果的情况。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预制泵站的剖视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中预制泵站的剖视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三中预制泵站的剖视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三中集污盒的剖视图。
31.附图标记:1、筒体;11、集污槽;12、维修台;111、排污口;2、进水管;3、集污机构;31、旋转电机;311、转动轴;32、刮污板;321、主板;322、辅助板;4、缓冲机构;41、接水斗;411、缓冲浮球;412、限位绳;42、导流组件;421、引流管;4211、分流口;422、导流圆盘;43、导流管;5、溢流管;51、莲蓬头;6、集污盒;7、抽污泵;71、抽污管;8、导向板;9、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实施例一: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自清洁预处理预制泵站。参照x, 一种自清洁预处理预制
泵站包括筒体1,筒体1为玻璃钢材质的圆筒,筒体1内安装有潜水泵,筒体1的内壁上焊接有维修台12,维修台12水平焊接于筒体1的上部侧壁上,筒体1上焊接有进水管2,进水管2连通外部空间与筒体1内部,可将雨水或污水送入筒体1内,潜水泵位于进水管2下方。筒体1的底壁沿周缘环绕开设有集污槽11,集污槽11的横截面呈梯形且集污槽11横截面沿竖直方向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筒体1的底部开设有排污口111,排污口111位于集污槽11内,且排污口111的尺寸与集污槽相匹配。
34.参照图1,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清扫污垢的集污机构3,集污机构3由旋转电机31驱动,旋转电机31采用慢速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在筒体1的外底壁上,旋转电机31的转动轴311贯穿筒体1的底壁延伸至筒体1内部,转动轴311位于筒体1底壁的圆心处且转动轴311与筒体1底壁垂直,这使得转动轴311需要延伸的距离较短,从而减小转动轴311与筒体1内部积水的接触面积,以降低转动轴311与污垢产生碰撞从而损坏的可能性。
35.集污机构3包括刮污板32,刮污板32为矩形不锈钢板,刮污板32焊接在转动轴311上,且刮污板32以转动轴311为圆心呈放射状延伸,刮污板32的下端与筒体1的底部相贴合,刮污板32远离转动轴311的一端与筒体1的侧壁相贴合,在旋转电机31的驱动下,刮污板32以转动轴311为圆心进行旋转,对污垢进行扫除,清扫面积覆盖筒体1的底壁。
36.优选的,刮污板32为组合结构,由主板321与辅助板322组成刮污板32,主板321为不锈钢材质制成的矩形长板,主板321的一端焊接在转动轴311的侧壁上,主板321的另一端呈放射状延伸,且主板321与筒体1的底壁与侧壁贴合,这使得主板321在旋转电机31驱动下的旋转后的清扫面积可覆盖筒体1的底壁。辅助板322为橡胶材质的梯形板,辅助板322粘连在主板321的底部且辅助板322位于主板321远离转动轴311的一端,辅助板322的尺寸与集污槽11的横截面积相匹配,即辅助板322的周缘与集污槽11的槽壁相贴合。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自清洁预处理预制泵站的实施原理为:含有污垢的污水由进水管2进入筒体1并在筒体1内形成积水,污垢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至筒体1的底壁,转动轴311在旋转电机31驱动下进行旋转,从而带动刮污板32进行旋转,污垢在离心力作用下顺沿刮污板32落入集污槽11内,辅助板322推动污垢在集污槽11内移动,污垢在经过排污口111处时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排污口111内,从而完成清洁。
38.实施例二:参照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进水管2与筒体1底部之间设有缓冲机构4,缓冲机构4包括接水斗41和导流组件42,接水斗41顶部具有开口,且接水斗41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接水斗41焊接在筒体1远离进水管2的侧壁上,且接水斗41位于进水管2与潜水泵之间。进水管2与接水斗41之间固定有导流管43,导流管43的一端焊接在进水管2与筒体1的连通处,导流管43的另一端焊接在接水斗41朝向进水管2的侧壁上,进水管2与导流管43之间、导流管43与接水斗41之间相互连通,导流管43倾斜设置,导流管43与进水管2的连通处较导流管43与接水斗41的连通处高3~5cm,且接水斗41内设置有若干缓冲浮球411,缓冲浮球411上均粘连有限位绳412,限位绳412远离缓冲浮球411的一端粘连在接水斗41的内壁上。此结构使得污水在流出进水管2后可顺延导流管43流入接水斗41内,且污水流经导流管43后流速得到降低,污水流速较大时,缓冲浮球411对污水形成缓冲。
39.参照图2,接水斗41内的污水被导流组件42导向至沿筒体1的侧壁流向筒体1的底部,具体的,导流组件42包括引流管421,引流管421为圆环状的不锈钢管,引流管421环绕焊
接在筒体1的内壁上,引流管421上固定有导流圆盘422,导流圆盘422采用不锈钢材质且导流圆盘422的横截面呈“c”型,导流圆盘422的内环壁焊接在引流管421的内环壁上,导流圆盘422的外环延伸至筒体1的内壁,且导流圆盘422的外环与筒体1的内壁具有3~4cm的间距。导流圆盘422的内环壁上开设有若干分流口4211,分流口4211呈圆形且均布在引流管421内环壁上低于引流管421与导流圆盘422连接处的部分,分流口4211连通引流管421与筒体1内部空间。
40.参照图2,为减少丰水期污水较多时污水漫出接水斗41携较大势能落入筒体1底部的情况,接水斗41上还可以连通有溢流管5。溢流管5的一端焊接在接水斗41朝向进水管2的侧壁上,溢流管5的另一端沿竖直方向朝下延伸至筒体1的底部,溢流管5远离接水斗4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莲蓬头51,溢流管5与接水斗41的连通处位于接水斗41的上部,且莲蓬头51与筒体1的底部留有1m间距。接水斗41内的污水流至引流管421内,在水位达到分流口4211后,污水从分流口4211流出并在重力作用下落在导流圆盘422上,污水顺沿导流圆盘422流动,通过导流圆盘422与筒体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后沿筒体1的内壁流下。在丰水期时,污水进入接水斗41的速度超过污水流出接水斗41的速度,污水有漫出接水斗41的趋势,多余的污水可流入溢流管5,而后污水通过莲蓬头51分流并流入筒体1底部的积水。此结构可使得污水流入筒体1时的势能较小,从而使筒体1内的积水流速较小,有利于污垢沉淀至筒体1的底部。
41.进入筒体1的污水中悬浮有各种污垢,在污水流速较大时污垢难以沉淀。通过导流管43将污水导引至缓冲机构4中,缓冲机构4形成缓冲降低污水所携势能,使得污水较为平稳地流入筒体1的底部,污水形成积水后,因水体较为平静,积水形成分层,易聚集并形成固体沉淀物的污垢逐渐沉降至积水的下部,积水的上部则是污垢较少的污水。筒体1内的潜水泵安装于筒体1的底壁与缓冲机构4之间,在枯水期筒体1内水位较低时关闭潜水泵,在丰水期筒体1内水位较高时启动潜水泵,潜水泵将积水上层较为洁净的污水抽出,这有利于增加该预制泵站的使用寿命。
42.参照图2,污垢沉淀至筒体1的底部后,旋转电机31驱动主板321旋转,因旋转电机31采用慢速电机,故而主板321在积水中旋转时产生流速较快的水流的概率较小,主板321旋转时,污垢在主板321扫动时在离心力作用下朝筒体1的内壁方向移动,并在重力作用下落入集污槽11内。而后在旋转电机31驱动下进行旋转的辅助板322推动污垢在集污槽11内移动。污垢在移动并经过排污口111时,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排污口111。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自清洁预处理预制泵站的实施原理为:流速较快的污水由进水管2流入筒体1内,沿导流管43流入接水斗41内,污水流入接水斗41后流速减缓,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引流管421内并由分流口4211流出,污水被分流口4211分为若干水流后落在导流圆盘422上,而后污水顺沿导流圆盘422流动,沿筒体1的内壁流下汇入筒体1底部的积水中,积水内的水流较为平缓,污垢可沉降至筒体1的底部被集污机构3归拢并扫入排污口111。
44.实施例三: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筒体1的外壁上焊接有集污盒6,集污盒6焊接在筒体1的下部,排污口111贯穿筒体1并连通筒体1与集污盒6,使得污垢在被集污机构3扫出排污口111后进入集污盒6内,设置集污盒6可对污垢进行收集,减少污垢沉积在排污口111处形成堆积导致不易清理的情况。集污盒6内固定有导向板8,导向板8
焊接在集污盒6远离排污口111的侧壁上,且导向板8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弧度,排污口111上还固定有滤网9,滤网9为不锈钢材质的网格,且滤网9的尺寸小于排污口111的尺寸。滤网9与导向板8均根据水流方向设定,具体的,污水由排污口111上未安装滤网9的区域进入集污盒6,经导向板8导引流至滤网9处,污水穿过滤网9后进入筒体1内部,污垢被滤网9截留在集污盒6内。
45.集污盒6内安装有抽污泵7,抽污泵7是一种泵与电机连体,并同时潜入液下工作的泵类产品,与一般卧式泵或立式污水泵相比,抽污泵7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安装维修方便,抽污泵7一般都配有自动藕合装置可以进行自动安装,安装及维修相当方便,连续运转时间长。抽污泵7上连通有抽污管71,抽污管71贯穿集污盒6沿竖直方向朝上延伸出地面空间,且抽污管71上设有阀门,在枯水期时污水较少,可关闭阀门,减少能源浪费,在丰水期开启阀门并启动抽污泵7可将集污盒6内的污垢抽出,从而完成清洁。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自清洁预处理预制泵站的实施原理为:污水由进水管2进入筒体1内,经导流管43流入接水斗41,而后接水斗41内的污水进入导流管43并由分流口4211处流出,在重力作用下污水落在导流圆盘422上,并顺沿筒体1的内壁流下,旋转电机31驱动集污机构3将污垢清扫至排污口111处,污垢由排污口111进入集污盒6,启动抽污泵7将污垢抽出,从而完成清洁。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