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人防工程用防洪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33213发布日期:2021-10-09 17:50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人防工程用防洪板的制作方法
一种自动化人防工程用防洪板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人防工程防洪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人防工程用防洪板。


背景技术:

2.现在各小区负一层的人防工程入口往往都略低于或平行于路面,那么地下室人防工程空间用地就更低于外面的路面,汛期来临时,低下人防工程用地容易被水淹没,而现有防洪工程都是在入口处堆放很多沙包,这些沙包往往占用进出口通道两侧很大一部分面积,影响人员和车辆进出,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3.另一方面,沙包时间长了很容易老化,特别是很长时间都没有发生过洪水,也就很长一段时间不会使用到这些沙包,故导致沙包慢慢老化,平时需要间隔一段时间就得更换一次沙包,很是费劲,浪费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是当那些老化的沙包没有及时更换时,一旦需要用到这些沙包时,就显得更加麻烦,影响防洪工作,甚至造成财产损失。
4.再就是在使用沙包时,需要人工或机械搬运,费时费力,效率不高,影响防洪效率。
5.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经过长时间研究,从实际出发,故本技术人在此公开一种自动化人防工程用防洪板。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人防工程用防洪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自动化人防工程用防洪板,其特征包括:外挡柱a1,支撑斜杆2,内挡柱4,外挡柱b14,所述外挡柱a1和外挡柱b14均安装在防洪口岸外侧,所述外挡柱b14设置在外挡柱a1的中间,所述外挡柱a1内侧对称安装有内挡柱4,所述外挡柱a1和内挡柱4之间设有防洪板100,所述防洪板100 包含下防洪板10,中防洪板11和上防洪板12,所述下防洪板10顶部设有第一凹槽10

1,所述第一凹槽10

1内设有密封垫13,所述中防洪板11底部设有第一凸起11

1,所述中防洪板11顶部设有第二凹槽11

2,所述第二凹槽11

2内设有密封垫13,所述上防洪板12底部设有第二凸起12

2,所述第一凸起11

1设置在第一凹槽10

1内,且位于第一凹槽10

1内的密封垫13之上,所述第二凸起12

2设置在第二凹槽11

2内,且位于第二凹槽 11

2内的密封垫13之上,所述外挡柱a1和内挡柱4顶部通过螺栓8安装有双头固定拉块6,所述外挡柱b14顶部通过螺栓8安装有单头固定拉块7,所述外挡柱a1和外挡柱b14外侧面上设有支撑耳3,所述支撑耳3通过转动销5与支撑斜杆2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斜杆2底部安装在地面上,所述外挡柱a1和外挡柱b14背面设有固定螺钉9。
9.优选的,所述双头固定拉块6两端向下对称设有拉块耳a6

1。
10.优选的,所述单头固定拉块7一端向下设有拉块耳b7

1。
11.优选的,所述中防洪板11设有若干个,所述固定螺钉9设有若干个。
12.优选的,所述下防洪板10,中防洪板11和上防洪板12三者厚度相同,所述第一凹槽10

1和第二凹槽11

2宽度相同,所述第一凸起11

1和第二凸起12

2厚度相同,所述第一凹槽10

1和第二凹槽11

2的宽度等于第一凸起11

1和第二凸起12

2的厚度。
13.优选的,所述密封垫13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密封垫13宽度比第一凹槽10

1和第二凹槽11

2宽度小1

2mm。
14.优选的,所述外挡柱a1和外挡柱b14制作成l形状结构。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化人防工程用防洪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1、跟沙包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化人防工程用防洪板在不用的时候可以将其打包挂在人防工程入口两侧的墙壁上,不占用通道,不影响人员和车辆同行,能满足用户需求。
17.2、本实用新型,采用不锈钢或耐腐蚀材料做成,不会出现老化现象,平时不用时基本无需额外保养,只是在使用完毕收纳时刷上一层防锈油,不浪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不影响防洪工作,也不会造成财产损失。
18.3、人工搬运安装方便,省时省力,效率高,有利于汛期防洪工作的顺利开展。
【附图说明】
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化人防工程用防洪板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化人防工程用防洪板中所述防洪板100的组合立体示意。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化人防工程用防洪板中所述防洪板 100的爆炸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化人防工程用防洪板中所述外挡柱 a1,支撑斜杆2,内挡柱4的安装立体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化人防工程用防洪板中所述双头固定拉块6的立体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化人防工程用防洪板中所述的单头固定拉块7的立体示意图。
26.图中:托板1,支撑板2,放置台3,笔筒4,支撑耳a1

1,支撑耳 b1

2,螺栓孔a1

11,螺纹孔1

12,转动孔c1

13,螺栓孔b2

1,挂耳a3

1,挂耳b3

2,定位孔3

3,转动孔a3

11,转动孔b3

22,螺栓5,转轴6,定位杆4

1,插笔孔4

2,支撑脚7,收纳盒8。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请参阅图1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31.一种自动化人防工程用防洪板,其特征包括:外挡柱a1,支撑斜杆2,内挡柱4,外挡柱b14,所述外挡柱a1和外挡柱b14均安装在防洪口岸外侧,所述外挡柱b14设置在外挡柱a1的中间,所述外挡柱a1内侧对称安装有内挡柱4,所述外挡柱a1和内挡柱4之间设有防洪板100,所述防洪板100 包含下防洪板10,中防洪板11和上防洪板12,所述下防洪板10顶部设有第一凹槽10

1,所述第一凹槽10

1内设有密封垫13,所述中防洪板11底部设有第一凸起11

1,所述中防洪板11顶部设有第二凹槽11

2,所述第二凹槽11

2内设有密封垫13,所述上防洪板12底部设有第二凸起12

2,所述第一凸起11

1设置在第一凹槽10

1内,且位于第一凹槽10

1内的密封垫13之上,所述第二凸起12

2设置在第二凹槽11

2内,且位于第二凹槽 11

2内的密封垫13之上,所述外挡柱a1和内挡柱4顶部通过螺栓8安装有双头固定拉块6,所述外挡柱b14顶部通过螺栓8安装有单头固定拉块7,所述外挡柱a1和外挡柱b14外侧面上设有支撑耳3,所述支撑耳3通过转动销5与支撑斜杆2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斜杆2底部安装在地面上,所述外挡柱a1和外挡柱b14背面设有固定螺钉9。
32.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双头固定拉块6两端向下对称设有拉块耳a6

1。
33.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单头固定拉块7一端向下设有拉块耳b7

1。
34.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防洪板11设有若干个,所述固定螺钉9设有若干个。
35.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防洪板10,中防洪板11和上防洪板12三者厚度相同,所述第一凹槽10

1和第二凹槽11

2宽度相同,所述第一凸起11

1和第二凸起12

2厚度相同,所述第一凹槽10

1和第二凹槽 11

2的宽度等于第一凸起11

1和第二凸起12

2的厚度。
36.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垫13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密封垫13宽度比第一凹槽10

1和第二凹槽11

2宽度小1

2mm。
37.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外挡柱a1和外挡柱b14制作成l 形状结构。
3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如下:
39.1、将产品按附图1所示连接好。
40.2、当洪水来临时,洪水作用力作用在防洪板100内侧,同时为了固定防洪板100,我们用两端外挡柱a1和内挡柱4将防洪板100夹紧,当洪水水位较深时,且两端外挡柱a1无法承受时,我们可以在中间再加固若干根外挡柱b14,除了外挡柱a1和外挡柱b14承受洪水给
防洪板100的水的压力外,还可以通过支撑斜杆2来承受一部分的压力。
41.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