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湖河口淤泥收集/打捞/处理及水质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53635发布日期:2021-12-08 12:02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入湖河口淤泥收集/打捞/处理及水质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淤泥处理装置,具体说,是对入湖河口处的淤泥进行收集、打捞和处理及水质净化的装置。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从河道内进入湖泊内的大量淤泥大都沉积在入湖的河口处,而且沉积的面积较大。由于沉积面积大,收集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必须达到一定厚度后才能收集。要达到能够收集的厚度,通常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由于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收集,而淤泥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长时间沉积在水下,这种有毒、有害物质会不断释放,一到夏季很容易诱发蓝藻的暴发,从而给水体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入湖河口淤泥收集/打捞/处理及水质净化装置。采用这种装置,可减少淤泥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释放,降低蓝藻潮的暴发,消除水体安全隐患。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上述问题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本实用新型的入湖河口淤泥收集/打捞/处理及水质净化装置包括淤泥打捞、处理机构。其特点是:还包括河道入湖口处湖底的至少两个弧形集泥沟,且使所述弧形集泥沟的凹侧正对河道入湖口。弧形集泥沟外侧的沟岸上均有水质净化礁,水质净化礁上有水生植物。
6.其中:
7.所述弧形集泥沟之间的距离为5~20米;
8.所述弧形集泥沟的横截面为倒梯形,其上边宽度为1~5米,沟底宽度1~3米,深度为0.5~2.0米;
9.所述水质净化礁是横截面为矩形的网状笼,网状笼的上、下层分别填充有纤维填料和颗粒填料;
10.所述纤维填料是由高分子纤维粘结而成的带空隙的海绵状物,也可以是棕纤维或麻纤维;
11.所述颗粒填料是鹅卵石;
12.所述颗粒填料是钢渣、浮石或木炭。
13.所述淤泥打捞、处理机构包括吸泥泵、输泥管、过滤机构、泥浆池、脱水机、存泥斗、搅拌机。吸泥泵的出口通过输泥管与过滤机构相连,过滤机构与泥浆池连通,泥浆池与脱水机间连有泥浆泵。泥浆池之上有调质剂罐,调质剂罐与泥浆池相连通.调质剂罐内有调质剂.脱水机上有第一出泥口和排水口,第一出泥口通过输送机与存泥斗连通。存泥斗的底部有第二出泥口,所述搅拌机位于第二出泥口之下,搅拌机的出口与存泥斗的第二出泥口对应且连通。搅拌机一侧有固化剂罐且二者间连通。
14.河道入湖口附近的水面上有浮动平台,所述吸泥泵位于浮动平台上。浮动平台上有机械臂,机械臂上有吸泥管。吸泥管一端与吸泥泵的进口相连,另一端向下弯曲并伸入弧形集泥沟的淤泥内。
15.所述淤泥打捞、处理机构位于浮动平台上。
16.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正对河道入湖口的湖底开挖至少两个弧形集泥沟,在弧形集泥沟外侧的沟岸上设置有水质净化礁。由河道进入湖泊的淤泥在水质净化礁的作用下,被阻挡后都进入了弧形集泥沟内,从而大大缩小了淤泥的沉积面积。又由于河道进入湖泊的淤泥都进入了弧形集泥沟内,弧形集泥沟内的淤泥厚度增速较快,可大大缩短清淤周期,可实现淤泥收集、处理的常态化。又由于缩短了清淤周期,实现了淤泥收集、处理的常态化,使得淤泥沉积在水下的时间较短,从而减少了淤泥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释放和蓝藻潮的暴发,消除了水体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在弧形集泥沟外侧的沟岸上设置有水质净化礁,水质净化礁上有水生植物,可实现对入湖河口出的水质进行净化,提高水体的质量。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入湖河口淤泥收集/打捞/处理及水质净化装置示意图;
18.图2是去掉吸泥管4的图1的a

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入湖河口淤泥收集/打捞/处理及水质净化装置含有淤泥打捞和处理机构。在河道入湖口19处的湖底开挖两个弧形集泥沟1,且使所述弧形集泥沟1的凹侧正对河道入湖口19。弧形集泥沟1外侧即远离入湖口的那侧沟岸上均设置有水质净化礁6,水质净化礁6上有水生植物。
20.其中:
21.所述弧形集泥沟1之间的距离为5~20米。根据需要,弧形集泥沟1之间的距离可以是5~20米之间的任一距离。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集泥沟1之间的距离为12米。
22.所述弧形集泥沟1的横截面为倒梯形,其上边宽度为1~5米中的任一宽度。本实施例中,弧形集泥沟1的上边宽度为3米。所述弧形集泥沟1的沟底宽度为1~3米中的任一宽度。本实施例中,弧形集泥沟1的沟底宽度2米。所述弧形集泥沟1的深度为0.5~2.0米中任一深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集泥沟1的深度为1.0米。
23.所述水质净化礁6是横截面为矩形的网状笼,网状笼的上、下层分别填充有纤维填料和颗粒填料。
24.所述纤维填料可以是由高分子纤维粘结而成的带空隙的海绵状物,也可以是棕纤维或麻纤维。本实施例中,所述纤维填料是棕纤维。
25.所述颗粒填料可以是鹅卵石,也可以是钢渣、浮石或木`碳。本实施例中,所述颗粒填料是鹅卵石。
26.所述淤泥打捞、处理机构含有吸泥泵3、输泥管17、过滤机构7、泥浆池8、脱水机10、存泥斗12、搅拌机13。所述吸泥泵3的出口通过输泥管17与过滤机构7相连,过滤机构7与泥浆池8连通,泥浆池8与脱水机10间连有泥浆泵9。泥浆池8之上设置有调质剂罐18,调质剂罐
18与泥浆池8相连通。调质剂罐18内灌装有调质剂。所述调质剂是用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和水并按照每100升水加3~5公斤聚合氯化铝(pac)和0.1~0.3公斤的聚丙烯酰胺(pam)混合而成的混合溶液。所述混合溶液与泥浆池8内的泥浆比例为:每立方米泥浆添加20~60公斤的混合溶液。
27.脱水机10上加工有第一出泥口和排水口,第一出泥口通过输送机11与存泥斗12连通。存泥斗12的底部加工有第二出泥口,所述搅拌机13位于第二出泥口之下,搅拌机13的出口与存泥斗12的第二出泥口对应且连通。搅拌机13一侧设置有固化剂罐14,固化剂罐14与搅拌机13之间间连通。固化剂罐内装有固化剂。所述固化剂可以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和石膏粉并按照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石膏粉=30:65:5的重量比例混合而成,也可以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炼钢炉渣粉、氧化钙和石膏粉并按照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炼钢炉渣粉:氧化钙:石膏粉=30:30:30:5:5的重量比混合而成,还可以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炼钢炉渣粉、氧化钙、石膏粉和硫酸钠并按照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炼钢炉渣粉、氧化钙、石膏粉和硫酸钠=30:20:35:10:4:1的重量比例混合而成。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化剂是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和石膏粉并按照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石膏粉=30:65:5的重量比例混合而成。
28.在脱水机10之下设置有尾水池15,脱水机10的排水口与尾水池15的口部相对应且二者间相连通。尾水池15一侧设置有絮凝剂罐16,絮凝剂罐16内装有絮凝剂。所述絮凝剂是用水和聚合氯化铝(pac)并按照每100升水加入3~5公斤的聚合氯化铝(pac)混合而成的絮凝溶液。在尾水中添加絮凝溶液的比例为:每立方米尾水添加5~10公斤的絮凝溶液。
29.在河道入湖口19附近水面上设置有浮动平台2,所述吸泥泵3位于浮动平台2上。浮动平台2上设置有机械臂5,机械臂5上固定有吸泥管4。吸泥管4一端与吸泥泵3的进口相连,另一端向下弯曲并伸入弧形集泥沟1的淤泥内。
30.其中,所述淤泥打捞、处理机构可以设置在浮动平台2上,也可以设置在河道入湖口19附近的湖岸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淤泥打捞、处理机构位于浮动平台2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