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排水立管一体化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58351发布日期:2021-10-30 09:12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建筑排水立管一体化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流装置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建筑排水立管一体化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2.根据近年来,对国内各大城市建筑小区的排水情况调查、整理、分析。在城市中建筑阳台上设置洗衣盆、洗衣机等,人们日常生活盥洗设施的情况十分普遍。这些设施的排水基本都接入设置在阳台上的雨水排水立管,导致建筑雨水管中混入了生活污水。人们日常的生活污水由雨水管排出后,未经处理,直排自然水体,导致自然水体的受污染,造成水体水质下降,水体黑臭。是水体主要污染来源之一。
3.为解决好雨水管中混流生活污水的情况,各城市相继对小区排水管网、市政排水管网进行了改造。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为:先在区域内增设雨水管或污水管。之后在小区管网末端、市政管网汇合处设置大型的分流井。井内设置相关分流控制设备,设备控制由复杂的自控系统控制,辅以人工监控。确保系统运行正常。实现晴天,污水排入污水管;雨天,污水及初期雨水先排入污水管,超出部分再由雨水管排出的目的。目前采用该方式进行雨、污分流改造,系统中需设置较多的分流井、控制电气与设备系统。存在着改造难度大、控制复杂、建设资金多,分流井建设占用空间较大,工程建设周期长,维护成本高,源头合流未解决等一系列问题和缺点。这些改造工程的建设质量还会受到各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高低的影响。正常运行效果受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影响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技术空白,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排水立管一体化分流装置,其可以解决分流井建设占地大、建设周期长、改造难度大、建设资金多、受施工队伍影响大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6.一种建筑排水立管一体化分流装置,包括有箱体、虹吸管、接头、第一管件以及第二管件;该箱体内设置有隔板而将箱体内部分隔形成有污水舱和雨水舱,雨水舱的深度大于污水舱的深度;该虹吸管设置于箱体内,虹吸管的第一端伸入污水舱中,虹吸管的第二端低于第一端并伸入雨水舱中;该接头设置于箱体的顶部并连通污水舱;该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均设置于箱体上,第一管件连通污水舱的底部,第二管件连通雨水舱的底部。
7.优选的,所述污水舱和雨水舱的开口均朝上敞开,该箱体的顶部设置有可打开或关闭的第一活动盖板和第二活动盖板,第一活动盖板盖住污水舱的开口,第二活动盖板盖住雨水舱的开口。
8.优选的,所述第一活动盖板的一侧通过第一铰链与箱体安装连接,第一活动盖板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把手。
9.优选的,所述第二活动盖板的一侧通过第二铰链与箱体安装连接,第二活动盖板
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把手。
10.优选的,所述箱体、虹吸管、接头、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均为钢制或不锈钢制,箱体通过焊接形成,该虹吸管、接头、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通过焊接固定。
11.优选的,所述箱体、虹吸管、接头、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均为塑料,箱体通过热熔或粘接形成,该虹吸管、接头、第一管件和第二管件通过热熔或粘接固定。
12.优选的,所述虹吸管为180
°
弯管。
13.优选的,所述接头为异径接头。
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15.通过设置污水舱、雨水舱及虹吸管,对建筑排水立管中的合流水进行分流。在源头解决合流问题,使合流水进入小区排水管网前就进行了有效的分流,削减排入污水管的合流水总量。尽可能使污水和初期雨水进入小区污水管网,雨水由雨水管网排除;针对现状建筑排水立管雨、污水合流,分流改造困难。提供了简单、可靠、经济的解决方案。本装置还可以避免之前分流井建设占地大、建设周期长、受施工队伍影响大的问题;并可以实现无人值守,降低控制维护成本,有利于推动小区雨、污分流工作的进行。
16.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顶面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第一活动盖板和第二活动盖板打开后的顶面示意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底面示意图;
20.图4是图1中a

a方向的截面图;
21.图5是图1中b

b方向的截面图;
22.图6是图1中c

c方向的截面图。
23.附图标识说明:
24.10、箱体
ꢀꢀꢀꢀꢀꢀꢀꢀꢀꢀꢀꢀꢀꢀꢀꢀꢀꢀꢀꢀꢀꢀꢀꢀ
11、隔板
25.12、第一活动盖板
ꢀꢀꢀꢀꢀꢀꢀꢀꢀꢀꢀꢀꢀꢀꢀꢀ
13、第二活动盖板
26.14、第一铰链
ꢀꢀꢀꢀꢀꢀꢀꢀꢀꢀꢀꢀꢀꢀꢀꢀꢀꢀꢀꢀ
15、第一把头
27.16、第二铰链
ꢀꢀꢀꢀꢀꢀꢀꢀꢀꢀꢀꢀꢀꢀꢀꢀꢀꢀꢀꢀ
17、第二把手
28.101、污水舱
ꢀꢀꢀꢀꢀꢀꢀꢀꢀꢀꢀꢀꢀꢀꢀꢀꢀꢀꢀꢀꢀ
102、雨水舱
29.20、虹吸管
ꢀꢀꢀꢀꢀꢀꢀꢀꢀꢀꢀꢀꢀꢀꢀꢀꢀꢀꢀꢀꢀꢀ
30、接头
30.40、第一管件
ꢀꢀꢀꢀꢀꢀꢀꢀꢀꢀꢀꢀꢀꢀꢀꢀꢀꢀꢀꢀ
50、第二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31.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箱体10、虹吸管20、接头30、第一管件40以及第二管件50。
32.该箱体10内设置有隔板11而将箱体10内部分隔形成有污水舱101和雨水舱102,雨
水舱102的深度大于污水舱101的深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污水舱101和雨水舱102的开口均朝上敞开,该箱体10的顶部设置有可打开或关闭的第一活动盖板12和第二活动盖板13,第一活动盖板12盖住污水舱101的开口,第二活动盖板13盖住雨水舱102的开口,所述第一活动盖板12的一侧通过第一铰链14与箱体10安装连接,第一活动盖板12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一把手15,通过向上拉动第一把头15可将第一活动盖板12向上翻转打开,所述第二活动盖板13的一侧通过第二铰链16与箱体10安装连接,第二活动盖板13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把手17,通过向上拉动第二把头17可将第二活动盖板14向上翻转打开。
33.该虹吸管20设置于箱体10内,虹吸管20的第一端伸入污水舱101中,虹吸管20的第二端低于第一端并伸入雨水舱102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虹吸管20为180
°
弯管。
34.该接头30设置于箱体10的顶部并连通污水舱10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接头30为异径接头,可以是钟形异径管,但可以不限制仅采用该形式的异径接头。
35.该第一管件40和第二管件50均设置于箱体10上,第一管件40连通污水舱101的底部,第二管件50连通雨水舱102的底部。该第一管件40和第二管件50可以是装置底部水平接出,也可以是从箱底垂直接出后经90
°
弯头转水平接出,该第一管件40和第二管件50也可根据需要进行四个方向调节。
36.以及,所述箱体10、虹吸管20、接头30、第一管件40和第二管件50均为钢制或不锈钢制,箱体10通过焊接形成,该虹吸管20、接头30、第一管件40和第二管件50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箱体10、虹吸管20、接头30、第一管件40和第二管件50也可以均为塑料,箱体10通过热熔或粘接形成,该虹吸管20、接头30、第一管件40和第二管件50通过热熔或粘接固定,当然,所述箱体10、虹吸管20、接头30、第一管件40和第二管件50也可以采用其它如聚氯乙烯、硬聚氯乙烯、铸铁、球墨铸铁等材质,不以为限。
37.详述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38.晴天时,本装置通过接头30接纳建筑外立管排入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进入污水舱101中,然后由第一管件40排入小区污水管;雨天时,本装置通过接头30接纳建筑外立管排入的生活污水和雨水,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先进入污水舱101,然后由第一管件40排入小区污水管,随着降雨量加大,污水舱101内的水位升高,当超过虹吸管20管内时,形成虹吸,将污水舱101内的合流水(雨水为主)虹吸至雨水舱102,再由雨水舱102底部的第二管件50排入小区雨水管,如此对建筑内的混合的生活污水和建筑雨水进行分流。
39.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是:通过设置污水舱、雨水舱及虹吸管,对建筑排水立管中的合流水进行分流。在源头解决合流问题,使合流水进入小区排水管网前就进行了有效的分流,削减排入污水管的合流水总量。尽可能使污水和初期雨水进入小区污水管网,雨水由雨水管网排除;针对现状建筑排水立管雨、污水合流,分流改造困难。提供了简单、可靠、经济的解决方案。本装置还可以避免之前分流井建设占地大、建设周期长、受施工队伍影响大的问题;并可以实现无人值守,降低控制维护成本,有利于推动小区雨、污分流工作的进行。
40.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