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陡岩石边坡植生袋生态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70847发布日期:2022-09-09 23:11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陡岩石边坡植生袋生态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陡边坡护坡及绿化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高陡岩石边坡植生袋生态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2.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道路、桥梁、水利水电、住宅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随之得到飞速发展,随着铁路、公路的建设,岩石边坡也随之出现,该边坡不仅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同时,长时间裸漏的岩石在经过风吹日晒之后容易断裂并脱落,给下方的铁路、公路的建设带来了风险。
3.目前,岩石边坡常用的绿化方法主要有客土喷播法、植生袋法,客土喷播法只适合于坡度60度以下的边坡,成本高、基材固定困难,高陡岩石边坡由于坡度大,土壤固定困难施工难度大,直接喷播土壤容易流失,工程成本高。
4.虽然现有阶段中的边坡绿化结构较多,但是其更加适用于坡度较缓的边坡,由于高陡岩质边坡具有施工困难大、基质营养难以保存、长久复绿效果差的特点,上述的绿化结构不适用高陡的边坡。
5.在进行边坡防护时,仅依靠物理工程不能确保边坡的防护效果,还要注重生态修复措施的应用,以此来提高边坡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边坡景观工程的视觉效果。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提高工程环境质量,使边坡防护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还可以降低边坡防护治理的经济成本。在边坡生态修复中要树立尊重自然、恢复生态的概念,实现生态防护工程的自支撑、自组织和自我修复。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领域工作人员对高陡岩石边坡植生袋生态护坡结构进行了不同的研究:
7.中国专利申请201620493244.2公开了“一种高陡岩质边坡绿化防护结构”包括边坡本体,所述边坡本体上设有菱形钢丝网,所述菱形钢丝网通过锚钉固定在所述边坡本体上,所述锚钉固定在所述边坡本体上的锚孔内,所述锚孔内灌注有水泥浆,所述菱形钢丝网上设有植生袋,所述植生袋上种植有植被,所述植生袋的上方设有tecoo高强钢丝网,所述tecoo高强钢丝网通过锚杆和边界钢丝绳固定在所述边坡本体上,所述锚杆端部设有锚垫板,所述锚垫板将所述tecoo高强钢丝网进行固定。该申请文件解决了绿化效果好,同时施工速度快、便捷。但是该申请文件的植生袋采用单层无纺袋,在袋内填充土壤、肥料及植物种子,导致整个植生袋重量过重,码放在边坡上后使边坡承受的重力较大,且植生袋不能较好的进行定型,在边坡上铺设时费时费力,且影响整体美观成本高,降解速度慢,对于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以及该申请文件的植生袋的固定方式通过菱形铁丝网以及tecoo高强钢丝网将其包裹住,有些岩石边的坡面达到90度,甚至是大于90度时,加上恶劣天气影响,此时该固定方案将不能满足支撑植生袋的力。
8.因此有必要对高陡岩石边坡植生袋生态护坡结构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解决上述的各种不端。


技术实现要素:

9.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和克服现有技术和应用的不足,提供一种高陡岩石边坡植生袋生态护坡结构,有效解决高陡边坡加固问题,又使得边坡绿化效果自然。
10.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一种高陡岩石边坡植生袋生态护坡结构,包括:边坡、植生袋结构、锚杆固定结构,所述高陡边坡从坡顶自上而下铺设第一高强钢丝网,所述第一高强钢丝网通过锚杆与斜坡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高强钢丝网通过固定地钉与坡顶固定连接,所述坡顶上的固定地钉位于截水沟一端。
11.所述植生袋结构包括植生袋袋体、无纺土工布层、种子层、密麻布层、椰纤维网,所述植生袋袋体内还设置有将其撑开定型的发泡材料块,所述植生袋外侧设有铁丝围绕袋体,所述植生袋通过铁丝与斜坡面的第一高强钢丝网固定连接;
12.所述锚杆固定结构是由斜坡面的锚孔、锚入锚孔内的锚杆、灌注锚孔内的水泥砂浆以及套在锚杆上的定位支架而形成的锚杆固定结构,所述锚杆一端为“l”字型,用于支撑植生袋并固定斜坡面上的第一高强钢丝网。
13.所述锚杆固定结构是由斜坡面的锚孔、锚入锚孔内的锚杆、灌注锚孔内的水泥砂浆以及套在锚杆上的定位支架而形成的锚杆固定结构,所述锚杆一端为“l”字型,用于支撑植生袋并固定斜坡面上的第一高强钢丝网。
14.优选地,所述第一、第二高强钢丝网由镀锌钢丝交织固定而成,所述钢丝网保护层的网孔呈菱形,其边长为40mm~80mm。
15.优选地,所述植生袋袋体内的发泡材料块与植物土壤及肥料相互交错排布。
16.优选地,所述植生袋上方还设有第二高强钢丝网,所述第二高强钢丝两端分别通过固定地钉与斜边坡上的第一高强钢丝网固定连接,包裹住植生袋。
17.优选地,所述锚杆呈“l”形的一端外露出坡面50mm~70mm。
18.优选地,所述定位支架的间距200mm~400mm左右,每组锚杆不宜少于2根。
19.优选地,所述锚杆固定结构之间间距为800mm~1200mm,采用梅花形布置。
20.优选地,所述坡顶设有混凝土防水截水沟,深度为100mm~150mm。
2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和效果:
22.1、安装轻便,结构稳定:本实用新型主要材料锚杆采用钢筋、高强钢丝以及少量水泥制作,植生袋内部填充泡沫,相比现有的更轻便,无需使用起重机械辅助;且结构稳定,固定地钉在坡顶固定住往下牵引的第一高强钢丝,第一、第二高强钢丝将植生袋给固定包裹住,且植生袋表面设有镀锌铁丝,与第一、第二高强钢丝固定在一起,锚杆呈“l”形一端再将植生袋拖住,锚杆锚入斜边坡中,此时结构更加稳定。
23.2、本实用新型中的植生袋具有分层填装结构,绿化效果自然,作为最内层的无纺土工布层,具有很好的过滤、排水、隔离、防渗,无纺土工布层内填充有发泡材料块,占用袋内部分空间,一方面能起到对植生袋定型的作用,方便在边坡上铺设及拼接,铺设后整体效果好,另一方面可降低整个植生袋的重量,施工简便,适于规模化生产。最外层包覆有椰纤维网层,其具有较低的伸长率和高抗拉强度,有较高的耐腐蚀能力,在边坡上使用该椰纤维网层,增加了坡面粗糙度,降低流速,由于是网格状,能将坡面径流变为漫流,减少坡面冲刷。
24.3、本实用新型将坡顶设置成一高一低的倾斜面,并在倾斜面的高处设置坡顶排水
沟,中坡顶设有截水沟,有效地本同时在斜壁上设置斜壁排水沟,从而使坡顶蓄积的雨水沿坡顶排水沟引导到坡底,减少了坡顶积水对斜壁的冲刷。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布置图。
26.图2是本技术中的植生袋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技术中的植生袋平面布置图。
28.图4是本技术中的高强钢丝平面结构示意图。
29.本技术中的标记说明:
30.1边坡、2植生袋结构、21植生袋、22无纺土工布层、23种子层、24密麻布层、25椰纤维网、26发泡材料块、27肥料、28铁丝、3锚杆固定结构、31锚杆、32锚孔、33固定支架、34水泥砂浆、4第一高强钢丝网、5第二高强钢丝网、6固定地钉、7截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31.结合附图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技术的特定实施例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制造和使用本技术的最佳模式。为了教导申请原理,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下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例的变形落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结合以形成本技术的多个变型。本技术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由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下述特定实施例,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32.图1至4示出,本技术的模板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33.一种高陡岩石边坡植生袋21生态护坡结构,包括:边坡1、植生袋结构2、锚杆固定结构3,高陡边坡1从坡顶自上而下铺设第一高强钢丝网4,第一高强钢丝网4通过固定地钉6与坡顶固定连接,坡顶上的固定地钉6位于截水沟7一端;植生袋21袋体内还设置有将其撑开定型的发泡材料块26,植生袋21外侧设有铁丝28围绕袋体,植生袋21通过铁丝28与斜坡面的第一高强钢丝网4固定连接;锚杆固定结构3是由斜坡面的锚孔32、锚入锚孔32内的锚杆31、灌注锚孔32内的水泥砂浆34以及套在锚杆31上的定位支架而形成的锚杆固定结构3,锚杆31一端为“l”字形,用于支撑植生袋21并固定斜坡面上的第一高强钢丝网4。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高陡边坡加固问题,又使得边坡绿化效果自然。
34.具体地需说明是,如图1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
35.一种高陡岩石边坡植生袋生态护坡结构,包括:边坡1、植生袋结构2、锚杆固定结构3,高陡边坡1从坡顶自上而下铺设第一高强钢丝网4,第一高强钢丝网4通过锚杆31与斜坡面固定连接,第一高强钢丝网4通过固定地钉6与坡顶固定连接,坡顶上的固定地钉6位于混凝土防水截水沟7右侧,深度为100mm~150mm一组固定地钉6离斜坡面较近,另一组离斜坡面较远。
36.将坡顶设置成一高一低的倾斜面,并在倾斜面的高处设置坡顶排水沟,中坡顶设有截水沟7,有效地本同时在斜壁上设置斜壁排水沟,从而使坡顶蓄积的雨水沿坡顶排水沟引导到坡底,减少了坡顶积水对斜壁的冲刷。
37.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
38.植生袋结构2包括植生袋21袋体、无纺土工布层22、种子层23、密麻布层24、椰纤维网25,植生袋21袋体内还设置有将其撑开定型的发泡材料块26,植生袋21袋体内的发泡材料块26与植物土壤及肥料27相互交错排布,植生袋21外侧设有铁丝28围绕袋体,植生袋21通过铁丝28与斜坡面的第一高强钢丝网4固定连接。
39.作为最内层的无纺土工布层22,具有很好的过滤、排水、隔离、防渗,无纺土工布层22内填充有发泡材料块26,占用袋内部分空间,一方面能起到对植生袋21定型的作用,方便在边坡1上铺设及拼接,最外层包覆有椰纤维网25层,其具有较低的伸长率和高抗拉强度,有较高的耐腐蚀能力,在边坡1上使用该椰纤维网25层,增加了坡面粗糙度,降低流速,由于是网格状,能将坡面径流变为漫流,减少坡面冲刷。
40.应当说明的是,如图1图3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
41.锚杆固定结构3是由斜坡面的锚孔32、锚入锚孔32内的锚杆31、灌注锚孔32内的水泥砂浆34以及套在锚杆31上的定位支架而形成的锚杆固定结构3,锚杆31一端为“l”形,用于支撑植生袋21并固定斜坡面上的第一高强钢丝网4。
42.锚杆31清孔完毕后,将定位支架套在锚杆31上放入锚孔32内,保证锚杆31处于锚孔32的中心部位;定位支架的间距200mm~400mm,锚杆31呈“l”形的一端外露出坡面50mm~70mm,每组锚杆31不宜少于2根,锚杆固定结构3之间间距为800mm~1200mm,采用梅花形布置。
43.进一步需要说明的,如图1、图4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
44.固定地钉6在坡顶固定住往下牵引的第一高强钢丝,第一、第二高强钢丝网4的网孔呈菱形,其边长为40mm~80mm,第一、第二高强钢丝将植生袋21给固定包裹住,且植生袋21表面设有镀锌铁丝28,与第一、第二高强钢丝固定在一起,锚杆31呈“l”形一端再将植生袋21拖住,锚杆31锚入斜边坡1中,此时结构更加稳定。
45.本实用新型在施工时,应先清除坡面杂物及松动岩块,对坡顶转角和坡面突出的岩体棱角进行修整,使之呈弧形状,坡顶具有一定角度,接近斜坡面的较高,反之亦然,在坡顶离斜坡面较近处预留有混凝土截水沟7,斜坡面要求达到基本平整。
46.随后,在斜坡面上挖好锚孔32,然后从坡顶自上而下铺设第一高强钢丝网4,然后再将锚杆31穿过第一高强钢丝网4后锚入锚孔32内,并注入水泥砂浆34,此时第一高强钢丝网4通过锚杆31与斜坡面固定连接,坡顶上分别用两组固定地钉6固定住第一高强钢丝网4,一组离斜坡面较近,另一组离斜坡面较远;
47.最后,将两袋为一组的植生袋21放入呈“l”形一端的锚杆31中,并通过镀锌铁丝28分别与第一高强钢丝网4、锚杆31固定连接;随后将第二高强钢丝网4覆盖住植生袋21,并在其两端用固定地钉6固定好,此时,高陡岩石边坡植生袋21生态护坡结构将有效解决高陡边坡加固问题,又使得边坡绿化效果自然。
48.由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很容易想到,利用申请的构思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