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力施工用地锚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87239发布日期:2022-07-09 08:22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力施工用地锚钻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力施工用地锚钻。


背景技术:

2.地锚钻也叫地钻、地锚、螺旋地锚桩,它是电网变送工程、电讯电缆等众多行业施工机具不可缺少的锚固产品,可以作为临时性受力点或永久性地锚使用。
3.现有的地锚钻是由钻杆受力孔、钻杆、钻杆尖和螺旋叶片焊接而成,钻杆孔作为受力点设置在地锚钻的顶端,使用时由施工人员旋入地下,作为施工机具承受拉力的锚固点。当施工机具作业时,钻杆孔会承受相应的拉力,受力后钻杆孔会沿着受力方向向前移动,并且钻杆容易弯曲,影响施工安全。弯曲后的地锚钻如果下次继续使用,需人工校直,校直后钻杆的强度会降低,施工安全无法保证,另外,传统的地锚杆在土地松软的地区使用时抗拉拔性能较差,容易被拉出。从而影响电力施工作业的安全性。
4.公开号为cn111236228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力施工用地锚,包括第一锚接柱及嵌套于第一锚接柱内的第二锚接柱,第一锚接柱与第二锚接柱相旋接,第一锚接柱靠下位置处安装有可拆装的螺旋叶片,第一锚接柱顶部安装有旋座,旋座的宽度方向上开设有通孔,通孔内安装有旋杆,旋座底部下方设有底座,底座左右两侧安装有两个水平臂,两个水平臂上均开设有通过孔,通过孔内安装有辅助支撑机构,旋座顶部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二锚接柱旋转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同时控制辅助支撑机构与地面固定,旋座侧壁上安装有悬挂装置。该发明锚接牢固,易于开挖,但是由于该装置的锚杆结构稳定性不强,在使用机具作业时,锚杆容易发生位移产生形变并且锚杆与土壤的附着力小,当土壤环境不好时抗拉性降低,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力施工用地锚钻,设置防偏移固定装置和抗拉装置,可以解决电力作业时锚杆受到拉力发生位移导致锚杆弯曲以及锚杆在松软土地上抗拉拔性能差的问题,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力施工用地锚钻,包括地锚钻和设置在地锚钻上的防偏移固定盘,所述地锚钻由拉环、锚杆、钻头、若干推进螺旋片和若干第一抗拉装置组成,所述拉环设置在锚杆顶部,所述钻头设置在锚杆底部,所述若干推进螺旋片设置在所述锚杆上位于钻头上方的位置,所述防偏移固定盘包括圆盘和设置在所述圆盘底部的若干支撑杆,所述防偏移固定盘固定设置在所述锚杆上位于拉环下部的位置,所述锚杆上位于防偏移固定盘和推进螺旋片中间的位置设置若干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抗拉装置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上。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抗拉装置由两个桨片和两根连杆组成,所述两根连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桨片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两根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所述两根连杆的连接部分设置在第一通孔内,所述两个桨片分别设置在第一通孔两侧。
8.进一步的,所述桨片呈船型,所述桨片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桨片的底部为刀刃状,所述桨片的两侧面为弧面。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桨片的上表面到桨片最底部的垂直距离。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底部为钻头型结构,所述支撑杆中部设置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上设置第二抗拉装置,所述支撑杆数量至少为两个。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抗拉装置与所述第一抗拉装置结构相同。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底部设置钻头,锚杆上设置若干推进螺旋片,推进螺旋片边缘呈刀刃状结构,设计科学,易于钻地,使用时省力。
13.另外,本实用新型锚杆杆体上设置通孔,通孔上安装抗拉装置,抗拉装置的桨片结构特殊,上部为平面,底部外缘为刀刃状结构,两侧面为弧面,且两个桨片之间通过连杆活动连接,当使用锚杆钻地时,桨片下表面的弧面以及刀刃状结构极大减少了土壤的阻力,钻地时十分省力,且连杆之间通过螺栓活动连接,钻地时受到土壤的阻力后桨片会向靠近锚杆的方向并拢,减少水平方向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使钻地更省力,当地锚钻受到拉力时,由于桨片上表面是平面,增加了与土壤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不易被拉出,同时桨片上表面在受到向上的拉力后会带动两个桨片向两侧打开从而增加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阻力,从而避免锚杆受力后不稳定。
14.另外,本实用新型上部设置防偏移固定装置,通过圆盘和设置在圆盘底部的支撑杆,在地锚钻的锚杆钻入土地之后将地锚钻的上部固定在地表,当拉环受到拉力之后不易发生位移,且支撑杆上同样设置抗拉装置,双重结构的设置极大增加了整个地锚钻的稳定性,可以解决电力作业时锚杆受到拉力发生位移导致锚杆弯曲的问题。
1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力施工用地锚钻,解决了以往地锚钻沿着受力方向向前移动,锚杆容易弯曲,锚杆在松软土地上抗拉拔性能差影响施工安全的问题,也减少了对地锚杆的校正,延长增加了地锚钻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8.其中:1-拉环,2-锚杆,3-钻头,4-推进螺旋片,5-圆盘,6-第一通孔,7-桨片,8-连杆,9-螺栓,10-支撑杆,11-第一抗拉装置,12
‑ꢀ
地锚钻,13-防偏移固定盘,14-第二抗拉装置,15-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实施例一
21.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力施工用地锚钻,包括地锚钻12和设置在地锚钻12上的防偏移固定盘13,所述地锚钻12由拉环1、锚杆2、钻头3、若干推进螺旋片4和若干第一抗拉装置11组成,所述拉环1设置在锚杆2顶部,所述钻头3设置在锚杆2底部,所述若干推进螺旋片4设置在所述锚杆2上位于钻头3上方的位置,所述防偏移固定盘13包括圆盘5和设置在所述圆盘5底部的若干支撑杆10,所述防偏移固定盘13固定设置在所述锚杆2上位于拉环1 下部的位置,所述锚杆2上位于防偏移固定盘13和推进螺旋片4中间的位置设置若干第一通孔6,所述第一抗拉装置11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6上。
22.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抗拉装置11由两个桨片7和两根连杆8组成,所述两根连杆8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桨片7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两根连杆8的另一端通过螺栓9活动连接,所述两根连杆8的连接部分设置在第一通孔6内,所述两个桨片7分别设置在第一通孔6 两侧,所述桨片7呈船型,所述桨片7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桨片7 的底部为刀刃状,所述桨片7的两侧面为弧面,当使用锚杆钻12地时,桨片7下表面的弧面以及刀刃状结构极大减少了土壤的阻力,钻地时十分省力,且两个连杆8之间通过螺栓9活动连接,钻地时受到土壤的阻力后锚杆两侧的桨片7会向靠近锚杆2的方向并拢,减少水平方向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使钻地更省力,当地锚钻12受到拉力时,由于桨片7上表面是平面,增大了与土壤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不易被拉出,同时桨片7上表面在受到向上的拉力后会带动锚杆2两侧的桨片7向锚杆2两侧打开从而增加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阻力,从而避免锚杆2受力后不稳定。
23.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通孔6的直径小于所述桨片7的上表面到桨片7最底部的垂直距离,以保证整个第一抗拉装置11在第一通孔6内不会脱落。
24.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杆10底部为钻头型结构,在插入土地时更省力,所述支撑杆10中部设置第二通孔15,所述第二通孔15 上设置第二抗拉装置14,所述第二通孔15与所述第一通孔6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抗拉装置14与所述第一抗拉装置11结构相同,工作原理亦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所述支撑杆10数量至少为两个,以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圆盘5和设置在圆盘5底部的支撑杆10,在地锚钻12的锚杆2钻入土地之后通过防偏移固定盘13将地锚钻 12的上部固定在地表,当拉环1受到拉力之后不易发生位移,且支撑杆10上同样设置第二抗拉装置14,双重结构的设置极大增加了整个地锚钻12在土地中的稳定性,可以解决电力作业时锚杆受到拉力发生位移导致锚杆弯曲的问题。
25.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