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流量防堵塞窨井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2900发布日期:2021-12-04 11:0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流量防堵塞窨井盖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流量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流量防堵塞窨井盖。


背景技术:

2.目前城市中使用的窨井盖,都是采用一块厚重的铁板或钢板制成,与下水道的道口通过转动或者盖合连接,窨井盖的盖板上仅仅设置若干个小孔。而这些小孔在雨水量小的时候还能够用,但是一旦降雨量过大时,路面上的积水量大于窨井盖小孔的排水量就会导致排水不畅。而如果为了增加排水将窨井盖拿起,又可能导致行人落入到下水道内发生危险。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根据排水量的多少来改变窨井盖入水口,同时还能保证行人安全的窨井盖。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流量防堵塞窨井盖,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窨井盖在遇到大流水量时排水不畅的缺陷。
4.一种大流量防堵塞窨井盖,包括与下水道内壁固定连接的外壳体以及设于所述外壳体顶部的盖板,所述盖板上滑动设有若干封盖组件,所述外壳体内部包括空腔,空腔中设有与所述封盖组件连接的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空腔中的积水量控制所述封盖组件在所述盖板上的移动程度从而改变所述盖板的进水量。
5.进一步的,所述封盖组件包括贯穿所述盖板的“t”字形支杆,所述支杆内部中空。
6.进一步的,所述封盖组件包括贯穿所述盖板的“t”字形支杆,所述支杆底部设有限位板,支杆的内部中空且底部套接有滑动杆,所述限位板底部设有套接于所述滑动杆外侧的弹簧。
7.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部件包括内部中空的梯台形浮筒,浮筒的底部与所述空腔不贴合,顶部与所述支杆固定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部件包括内部中空的梯台形浮筒,浮筒的底部与所述空腔不贴合,顶部与所述滑动杆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盖板上设有第一进水口以及套接于所述支杆外侧的第二进水口。
10.进一步的,所述支杆外侧包裹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的底部设有出水口。
11.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底部设有排水孔。
12.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的侧壁上设有泄流口。
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种大流量防堵塞窨井盖,通过控制部件根据空腔中的积水量控制支杆在盖板上的移动程度改变盖板上第二进水口的进水量,从而控制盖板的排水速率,缓解道路上的积水问题,同时在支杆底部设置弹簧和滑动杆能够实现支杆的伸缩,在行人踩到或者汽车轮胎压到时,支杆能够向下收缩,从而避免妨碍行人和汽车,同时也避免大重量的对支杆的压迫造成支杆和浮筒的损坏;
14.支杆侧面包裹的过滤网能够将水流中的枯枝落叶阻挡,防止堵塞排水孔,也避免
枝叶卡住第二进水口造成封盖组件整体无法下降;
15.该种窨井盖,能够在雨天大流量雨水情况下,根据窨井盖内部的积水量来自动调节封盖组件的伸出高度,从而增加窨井盖的排水量,避免道路上积水过大对交通和民众安全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21.其中:1

空腔,2

浮筒,3

排水孔,4

泄流口,5

出水口,6

过滤网,7

支杆,8

第二进水口,9

第一进水口,10

弹簧,11

滑动杆,12

限位板,13

盖板,14

外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3.实施例1
24.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大流量防堵塞窨井盖,包括与下水道内壁固定连接的外壳体14以及设于所述外壳体14顶部的盖板13,所述盖板13上滑动设有若干封盖组件,所述外壳体14内部包括空腔1,空腔1中设有与所述封盖组件连接的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根据所述空腔1中的积水量控制所述封盖组件在所述盖板13上的移动程度从而改变所述盖板13的进水量。
25.所述控制部件包括内部中空的梯台形浮筒2,浮筒2的底部与所述空腔1不贴合,顶部与所述支杆7固定连接,浮筒2的底部与空腔1不贴合是为了预留足够的空间,避免浮筒2底部与空腔1贴合过紧导致排水不畅,空腔1的底部为倒三角形,浮筒2的底部为梯形。
26.所述封盖组件包括贯穿所述盖板13的“t”字形支杆7,所述支杆7内部中空,支杆7外侧包裹有过滤网6,所述过滤网6的底部设有出水口5,过滤网6用于过滤流水中的杂质,防止杂质将第二进水口8堵住造成封盖组件无法下降或者造成排水孔3的堵塞。
27.所述盖板13上设有第一进水口9以及套接于所述支杆7外侧的第二进水口8,第一进水口9主要在雨量较小的情况下排水,流水通过第一进水口9进入到空腔1中,通过外壳体14底部设置的排水孔3排入到下水道中,当雨量加大后,排水孔3的排放速度不及第一进水口9的进水速度,迫使空腔1中的水量增加,水位上升后将浮筒2顶起,使得支杆7伸出盖板13,水流便可从第二进水口8流入,流入的水再从外壳体14侧壁上的泄流口4排入到下水道内。
28.实施例2
29.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一种大流量防堵塞窨井盖,包括与下水道内壁固定连接的外壳体14以及设于所述外壳体14顶部的盖板13,所述盖板13上滑动设有若干封盖组件,所述外壳体14内部包括空腔1,空腔1中设有与所述封盖组件连接的控制部件,所述控制
部件根据所述空腔1中的积水量控制所述封盖组件在所述盖板13上的移动程度从而改变所述盖板13的进水量。
3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封盖组件包括贯穿所述盖板13的“t”字形支杆7,所述支杆7底部设有限位板12,支杆7的内部中空且底部套接有滑动杆11,所述限位板12底部设有套接于所述滑动杆11外侧的弹簧10,当支杆7伸出到盖板13的外侧时,在受到外界的压迫时,支杆7能够回弹,避免支杆7在重压下损坏或折弯,导致整个封盖组件无法下降,同时也避免支杆7将底部的浮筒2压穿,导致浮筒2内部积水,影响其正常工作。
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部件包括内部中空的梯台形浮筒2,浮筒2的底部与所述空腔1不贴合,顶部与所述滑动杆11固定连接,浮筒2的底部与空腔1不贴合是为了预留足够的空间,避免浮筒2底部与空腔1贴合过紧导致排水不畅,空腔1的底部为倒三角形,浮筒2的底部为梯形。
32.所述支杆7外侧包裹有过滤网6,所述过滤网6的底部设有出水口5,过滤网6用于过滤流水中的杂质,防止杂质将第二进水口8堵住造成封盖组件无法下降或者造成排水孔3的堵塞。
33.所述盖板13上设有第一进水口9以及套接于所述支杆7外侧的第二进水口8,第一进水口9主要在雨量较小的情况下排水,流水通过第一进水口9进入到空腔1中,通过外壳体14底部设置的排水孔3排入到下水道中,当雨量加大后,排水孔3的排放速度不及第一进水口9的进水速度,迫使空腔1中的水量增加,水位上升后将浮筒2顶起,使得支杆7伸出盖板13,水流便可从第二进水口8流入,流入的水再从外壳体14侧壁上的泄流口4排入到下水道内。
34.基于上述,该种大流量防堵塞窨井盖,在雨量较小时,雨水先从第一进水口9排水,流水通过第一进水口9进入到空腔1中,通过外壳体14底部设置的排水孔3排入到下水道中,当雨量加大后,排水孔3的排放速度不及第一进水口9的进水速度,迫使空腔1中的水量增加,水位上升后将浮筒2顶起,使得支杆7伸出盖板13,水流便可从第二进水口8流入,流入的水再从外壳体14侧壁上的泄流口4排入到下水道内通过控制部件根据空腔中的积水量控制支杆在盖板上的移动程度改变盖板上第二进水口的进水量,从而控制盖板的排水速率,缓解道路上的积水问题,同时在支杆底部设置弹簧和滑动杆能够实现支杆的伸缩,在行人踩到或者汽车轮胎压到时,支杆能够向下收缩,从而避免妨碍行人和汽车,同时也避免大重量的对支杆的压迫造成支杆和浮筒的损坏;
35.支杆侧面包裹的过滤网能够将水流中的枯枝落叶阻挡,防止堵塞排水孔,也避免枝叶卡住第二进水口造成封盖组件整体无法下降。
36.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