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提升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81697发布日期:2021-12-18 01:27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水提升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提升领域,具体是一种污水提升设备。


背景技术:

2.污水提升装置是将排污泵和集水箱、控制装置,以及相关的管件阀门组成了一套系统,用于提升和输送低于下水道或者远离市政管网的废污水,可以有效的解决或者避免传统集水坑存在的问题。
3.现有的污水提升设备不便于拆装操作,且使用时不能很好的进行减震操作,并且不能对端部不同连接管进行适应支撑,对于使用具有一定影响。
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污水提升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污水提升设备不便于拆装操作,且使用时不能很好的进行减震操作,并且不能对端部不同连接管进行适应支撑,对于使用具有一定影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污水提升设备。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污水提升设备,包括底座和收集箱,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安装架,且安装架的边侧设置有滑槽,并且滑槽的内侧设置有滑条,所述收集箱设置于滑条的边侧,且滑条与收集箱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架的外侧设置有紧固机构,所述安装架的底部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底座的内侧设置有控制杆,且控制杆的端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侧设置有活动块,且活动块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的边侧设置有第二支架,且第二支架的顶部设置有减震橡胶。
7.优选的,包括收集箱通过滑条与滑槽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滑槽关于安装架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8.优选的,所述紧固机构包括固定架、按动板、第一弹簧、连动杆和卡板,固定架的端部设置有按动板,且按动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按动板的边侧设置有连动杆,且连动杆的端部连接有卡板。
9.优选的,所述按动板通过第一弹簧与固定架之间构成升降结构,且卡板通过连动杆与按动板之间构成传动结构。
10.优选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座、升降杆和第二弹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杆,所述安装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弹簧。
11.优选的,所述升降杆的中轴线与固定座的中轴线相互重合,且升降杆与第二弹簧之间相互平行设置,并且收集箱通过第二弹簧与底座之间构成升降结构。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通过螺杆与底座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螺杆两侧螺纹为相反设置。
13.优选的,所述减震橡胶的中轴线与第二支架的中轴线相互重合,且第二支架通过
螺杆与底座之间构成滑动结构。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架,将收集箱通过滑条滑动安装于安装架的顶部,令滑条与滑槽对齐安装,能够保证设备稳定便捷安装的同时,滑条与滑槽能够相互卡合,保证收集箱能够稳定固定于安装架的顶部,防止出现上下颠簸移动的情况,利于拆装的同时保证设备使用的稳定,接着将收集箱推动至合适位置,并向下拉动后方的按动板,使其带动连动杆与卡板进行升降调节,通过第一弹簧的推动进行升起复位,带动卡板对收集箱进行卡合固定,令设备有效进行固定操作,保证收集箱不会在使用时出现偏移的情况,保证使用的稳定性,当设备使用与拆装时,安装架底部设置的第二弹簧能够有效进行支撑,配合固定座与升降杆的导向设置,能够保证设备稳定,有效进行震动吸收,起到防护作用;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支架,旋转调节控制杆,使其带动螺杆进行旋转,由于螺杆外侧螺纹为相对设置,能够稳定有效的带动外侧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进行相对移动,灵活控制适应同间距管道的加装,有效对管道进行支撑的同时,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最后第二支架与第一支架顶部加装有减震橡胶,能够防滑安装管道的同时,有效配合设备底部减震机构进行升降缓冲,保证设备使用整体的稳定性,减少设备使用时产生振动而造成损坏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8.图1为实施例一的外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实施例一的紧固机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底座;2、安装架;3、滑槽;4、滑条;5、收集箱;6、紧固机构;601、固定架;602、按动板;603、第一弹簧;604、连动杆;605、卡板;7、减震机构;701、固定座;702、升降杆;703、第二弹簧;8、控制杆;9、螺杆;10、活动块;11、第一支架;12、第二支架;13、减震橡胶。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一
24.请参阅图1

3所示,包括底座1、安装架2、滑槽3、滑条4、收集箱5、紧固机构6、减震机构7、控制杆8、螺杆9、活动块10、第一支架11、第二支架12和减震橡胶13,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安装架2,且安装架2的边侧设置有滑槽3,并且滑槽3的内侧设置有滑条4,收集箱5设置于滑条4的边侧,且滑条4与收集箱5之间为固定连接,安装架2的外侧设置有紧固机构6,安
装架2的底部设置有减震机构7,底座1的内侧设置有控制杆8,且控制杆8的端部连接有螺杆9,螺杆9的外侧设置有活动块10,且活动块10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支架11,第一支架11的边侧设置有第二支架12,且第二支架12的顶部设置有减震橡胶13;
25.进一步的,包括收集箱5通过滑条4与滑槽3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滑槽3关于安装架2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将收集箱5通过滑条4滑动安装于安装架2的顶部,令滑条4与滑槽3对齐安装,能够保证设备稳定便捷安装的同时,滑条4与滑槽3能够相互卡合,保证收集箱5能够稳定固定于安装架2的顶部;
26.进一步的,紧固机构6包括固定架601、按动板602、第一弹簧603、连动杆604和卡板605,固定架601的端部设置有按动板602,且按动板602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弹簧603,按动板602的边侧设置有连动杆604,且连动杆604的端部连接有卡板605;
27.进一步的,按动板602通过第一弹簧603与固定架601之间构成升降结构,且卡板605通过连动杆604与按动板602之间构成传动结构,向下拉动后方的按动板602,使其带动连动杆604与卡板605进行升降调节,通过第一弹簧603的推动进行升起复位,带动卡板605对收集箱5进行卡合固定,令设备有效进行固定操作;
28.进一步的,减震机构7包括固定座701、升降杆702和第二弹簧703,固定座701的内部设置有升降杆702,安装架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弹簧703;
29.进一步的,升降杆702的中轴线与固定座701的中轴线相互重合,且升降杆702与第二弹簧703之间相互平行设置,并且收集箱5通过第二弹簧703与底座1之间构成升降结构,当设备使用与拆装时,安装架2底部设置的第二弹簧703能够有效进行支撑,配合固定座701与升降杆702的导向设置,能够保证设备稳定,有效进行震动吸收,起到防护作用;
30.进一步的,第一支架11通过螺杆9与底座1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螺杆9两侧螺纹为相反设置,由于螺杆9外侧螺纹为相对设置,能够稳定有效的带动外侧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进行相对移动,灵活控制适应同间距管道的加装;
31.进一步的,减震橡胶13的中轴线与第二支架12的中轴线相互重合,且第二支架12通过螺杆9与底座1之间构成滑动结构,第二支架12与第一支架11顶部加装有减震橡胶13,能够防滑安装管道的同时,有效配合设备底部减震机构7进行升降缓冲。
32.工作原理,首先将收集箱5通过滑条4滑动安装于安装架2的顶部,令滑条4与滑槽3对齐安装,能够保证设备稳定便捷安装的同时,滑条4与滑槽3能够相互卡合,保证收集箱5能够稳定固定于安装架2的顶部,防止出现上下颠簸移动的情况,利于拆装的同时保证设备使用的稳定,接着将收集箱5推动至合适位置,并向下拉动后方的按动板602,使其带动连动杆604与卡板605进行升降调节,通过第一弹簧603的推动进行升起复位,带动卡板605对收集箱5进行卡合固定,令设备有效进行固定操作,保证收集箱5不会在使用时出现偏移的情况,保证使用的稳定性,当设备使用与拆装时,安装架2底部设置的第二弹簧703能够有效进行支撑,配合固定座701与升降杆702的导向设置,能够保证设备稳定,有效进行震动吸收,起到防护作用;
33.接着旋转调节控制杆8,使其带动螺杆9进行旋转,由于螺杆9外侧螺纹为相对设置,能够稳定有效的带动外侧第一支架11与第二支架12进行相对移动,灵活控制适应同间距管道的加装,有效对管道进行支撑的同时,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最后第二支架12与第一支架11顶部加装有减震橡胶13,能够防滑安装管道的同时,有效配合设备底部
减震机构7进行升降缓冲,保证设备使用整体的稳定性,减少设备使用时产生振动而造成损坏的情况出现。
3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