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植草格井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37831发布日期:2021-12-15 12:53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园林植草格井盖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绿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园林植草格井盖。


背景技术:

2.目前,城市园林绿化过程中窨井或检查井的井盖大多采用的金属或水泥预制件,现在已经慢慢的被淘汰,出现了高分子、树脂等材料制成的井盖,此种井盖虽具有轻便、防盗等优点,但随着现在园林绿化的要求水平越来越高,单一的井盖已经很难适应市场需要,尤其在道路绿化、小区绿化的草坪和色块上分布的管网井盖,在铺设后就很容易破坏整体的景观效果,与草坪的整体外观格格不入,十分影响草坪的美观,使井盖和周围的环境不协调。现在也有在井盖上通过设置种植层来种植植物的井盖,但是这种种植的植物和井盖是一体的,不太方便绿植的统一运输和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园林植草格井盖,能够解决单一的井盖在绿化中破坏绿地整体性和美观性的问题,同时方便对植草格内的植物进行统一管理与维护。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园林植草格井盖,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活动设置的第一井盖和第二井盖,所述第一井盖的底端下凹形成有第一容纳腔体,所述第一容纳腔体的顶端通过垂直交叉设置的隔板将第一容纳腔体分隔成若干块植草格,每块植草格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漏水孔,所述第一井盖的顶端沿着第一井盖的边沿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透水孔;
5.所述第二井盖的底端下凹形成有内径大于第一容纳腔体的第二容纳腔体,所述第二容纳腔体的底端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漏水孔,所述第二容纳腔体的外周壁与第二井盖的边沿内壁之间等间距连接有若干块支撑筋,两块相邻的支撑筋将第二容纳腔体的外周壁与第二井盖的外边沿之间的空腔分隔成上下开口的导流槽,所述第一井盖的外径大于第二容纳腔体的内径。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容纳腔体的深度小于第二容纳腔体的深度。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块植草格内均覆盖有供植物生长的泥土层,所述泥土层与植草格的底部内壁之间设置有软石层。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个透水孔内均设置有过滤网。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容纳腔体的内周壁与第一井盖的外周壁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容纳腔体的内周壁与第二井盖的外周壁之间的距离。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井盖顶端边沿且位于相对的两端设置有两个把手。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漏水孔的内径大于第一漏水孔的内径,
且所述第二漏水孔与第一漏水孔的位置一一对应。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井盖和第二井盖的横截面均呈圆形。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漏水孔和第二漏水孔的横截面均呈方形。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透水孔的横截面呈圆形。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一种园林植草格井盖,通过在第一井盖的植草格内种植绿植,达到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另外在第一井盖与第二井盖上分别设置相互贯通的透水孔与导流槽,增加了排水量,从而减少了城市内涝。
17.2、本实用新型一种园林植草格井盖,通过活动设置的第一井盖与第二井盖,方便了对第一井盖的统一运输和管理,从而方便对植草格内的植物进行统一管理与维护。
18.3、本实用新型一种园林植草格井盖,通过将第一容纳腔体的深度设置为小于第二容纳腔体的深度,使第一容纳腔体的底壁与第二容纳腔体的底壁之间留有空间,更有利于空气的流通,防止植草格内的植物腐烂发霉。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井盖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井盖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井盖俯视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井盖俯视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井盖与第二井盖拆解侧视图。
25.附图中:1、第一井盖;2、第二井盖;3、第一容纳腔体;4、隔板;5、植草格;6、第一漏水孔;7、透水孔;8、第二容纳腔体;9、第二漏水孔; 10、支撑筋;11、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1
28.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园林植草格井盖,包括由上至下依次活动设置的第一井盖1和第二井盖2,所述第一井盖1的底端下凹形成有第一容纳腔体3,所述第一容纳腔体3的顶端通过垂直交叉设置的隔板4将第一容纳腔体3分隔成若干块植草格5,每块植草格5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漏水孔6,所述第一井盖1的顶端沿着第一井盖1的边沿等间距设置有若干个透水孔7;
29.所述第二井盖2的底端下凹形成有内径大于第一容纳腔体3的第二容纳腔体8,所述第二容纳腔体8的底端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漏水孔9,所述第二容纳腔体8的外周壁与第二井盖2的边沿内壁之间等间距连接有若干块支撑筋10,两块相邻的支撑筋10将第二容
纳腔体8的外周壁与第二井盖2的外边沿之间的空腔分隔成上下开口的导流槽11,所述第一井盖1的外径大于第二容纳腔体8的内径。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筋10将第二容纳腔体8与第二井盖2的内周壁固定连接,导流槽11上下均开口,与位于其下端的下水道贯通,在第一井盖1与第二井盖2上分别设置相互贯通的透水孔7与导流槽11,增加了排水量,从而减少了城市内涝。
30.本实施方式中,将第二井盖2与井圈固定连接,因为第二容纳腔体8的内径大于第一容纳腔体3的内径,再将第一井盖1的第一容纳腔体3卡在第二井盖2的第二容纳腔体8内,使第一井盖1的底端边沿覆盖在第二井盖2的顶端边沿上。通过活动设置的第一井盖1与第二井盖2,方便了对第一井盖1的统一运输和管理,从而方便对植草格5内的植物进行统一管理与维护。每块植草格5内均可种植绿植,达到与周边环境的融合。植草格5内多余的水分可以先通过其底部设置的第一漏水孔6流入到第二井盖2的第二容纳腔体8内,在通过第二容纳腔体8底端的第二漏水孔9排出至下水道内,防止绿植腐烂。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井盖1和第二井盖2的横截面均呈圆形,第一漏水孔6和第二漏水孔9的横截面均呈方形,透水孔7的横截面呈圆形。
31.具体的,所述第二漏水孔9的内径大于第一漏水孔6的内径,且所述第二漏水孔9与第一漏水孔6的位置一一对应。进一步快速的将第二容纳腔体8内的水排到下水道中。
32.具体的,每块植草格5内均覆盖有供植物生长的泥土层,所述泥土层与植草格5的底部内壁之间设置有软石层。通过设置软石层,可以有效减少植草格5内的泥土流入到第二容纳腔体8内,从而堵住第二容纳腔体8底部的的第二漏水孔9。
33.具体的,每个透水孔7均设置有过滤网。通过设置过滤网,可以过滤掉掉树叶、石子等杂物,放置杂物进入下水道。
34.具体的,所述第一容纳腔体3的内周壁与第一井盖1的外周壁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容纳腔体8的内周壁与第二井盖2的外周壁之间的距离。使第一井盖1的底端边沿更好地覆盖在第二井盖2的顶端边沿上。
35.实施例2
36.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容纳腔体3的深度小于第二容纳腔体8的深度。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通过将第一容纳腔体3的深度设置为小于第二容纳腔体8的深度,使第一容纳腔体3的底壁与第二容纳腔体8的底壁之间留有空间,更有利于空气的流通,防止植草格5内的植物腐烂发霉。
37.实施例3
38.具体的,所述第一井盖1顶端边沿且位于相对的两端设置有两个把手。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通过在第一井盖1顶端设置把手,当第一井盖1与第二井盖2相分离时,进一步方便工人将第一井盖1抬起,从而方便对第一井盖1的统一运输和管理,此时第二井盖2仍与井圈固定,也不影响井盖的整体功能,当第一井盖1上的绿植统一管理之后再与第二井盖2卡合。
3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