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坑外置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35429发布日期:2021-12-11 12:3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地坑外置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建工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坑外置排水装置。


背景技术:

2.冶金企业部分地坑(钢铁企业热工地坑排水,例如缓冷坑、顶升坑、事故坑、渣坑、烟道、冷床等)因外力、热力、耐久性问题防渗处理难度大。其中,部分地坑因渗水(烟道、冷床、地下室等)排水能力不足影响生产;部分热工地坑因渗水(渣坑)存在爆炸的安全风险;部分热工地坑因渗水(缓冷坑、均热坑)有影响产品质量风险。另外,水泵受生产直接影响容易损坏。
3.目前,公知的方法是在地坑内设置集水井,用水泵进行抽排,这种方法有一定的效果,缺点是由于空间限制问题,一旦渗漏量过大,抽排能力有限,且受生产影响水泵容易造成损坏,维护不方便。当地坑内无法设置集水井时,还可以在地坑内部抹防水砂浆,或者使用防水材料堵漏,但这两种方法由于受温度、外力影响,容易损坏,需经常维护,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坑外置排水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渗处理容易损坏、维护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坑外置排水装置,其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地坑外置排水装置,包括集水井和排水管;所述集水井位于地坑的外侧;所述排水管的两端分别为进水端和排水端,所述进水端与所述地坑连通,所述排水端与所述集水井连通,用于将所述地坑内的水排放至所述集水井;所述排水管呈倾斜设置,在竖直方向上,所述进水端的高度高于所述排水端的高度。
7.如上所述的地坑外置排水装置,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排水泵,所述排水泵位于所述集水井内,用于抽取所述集水井内的积水。
8.如上所述的地坑外置排水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集水井包括钢筒和底部钢板;所述钢筒的底部与所述底部钢板密封连接,所述钢筒的侧壁与所述排水管相通。
9.如上所述的地坑外置排水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钢筒的内径直径不小于800mm;所述钢筒的壁厚为6mm至10mm。
10.如上所述的地坑外置排水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钢筒的周面外侧设有护壁层。
11.如上所述的地坑外置排水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护壁层为挖桩砖墙护壁或混凝土护壁。
12.如上所述的地坑外置排水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钢筒和所述护壁层之间设有填充层。
13.如上所述的地坑外置排水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填充层为水硬性胶凝材料填
充层,例如可以是细石混凝土,还可以是其他水硬性胶凝材料。
14.如上所述的地坑外置排水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填充层的外径直径不小于1000mm。
15.如上所述的地坑外置排水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底部钢板的下方设有垫层。
16.如上所述的地坑外置排水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垫层的厚度为80mm至120mm。
17.如上所述的地坑外置排水装置,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过滤层,所述过滤层设置在所述地坑内,围堵在所述进水端处,用于过滤进入所述排水管的水。
18.如上所述的地坑外置排水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过滤层为鹅卵石或中粗砂过滤层。
19.如上所述的地坑外置排水装置,进一步优选为:还包括斜坡层,所述斜坡层位于所述地坑的底板上,所述斜坡层的顶面呈倾斜设置,最低端位于所述进水端处。
20.如上所述的地坑外置排水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斜坡层为砂浆层。
21.如上所述的地坑外置排水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排水管的埋深低于所述地坑的底板的标高。
22.如上所述的地坑外置排水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集水井的底面的标高低于所述排水管的埋深。
23.如上所述的地坑外置排水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排水管为钢管,内径直径范围为80mm至120mm。
24.如上所述的地坑外置排水装置,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排水管的管壁外侧设有防水层。
25.分析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26.在本实用新型的地坑外置排水装置中,排水管能够将地坑内的水自动导入至集水井中,从而避免地坑内积水;集水井位于地坑的外侧,方便维护,不影响地坑内部空间使用,也不会因地坑内的工况而损坏,具有不易损坏、便于维护的特点。排水泵位于集水井内,抽排能力强、排水泵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地坑外置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

热工地坑;2

耐火砖;3

斜坡层;4

过滤层;5

排水管;6

护壁层;7

填充层;8

底部钢板;9

排水泵;10

垫层。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
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31.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地坑外置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坑外置排水装置,主要包括集水井和排水管5。具体的,集水井位于地坑的外侧,与地坑分开,不占用地坑内的空间。排水管5的两端分别为进水端和排水端,进水端与地坑连通,排水端与集水井连通,从而能够将地坑内的水排放至集水井。在竖直方向上,排水管5呈倾斜设置,进水端的高度高于排水端的高度,便于地坑内的水自动流入集水井内。
33.在本实用新型的地坑外置排水装置中,排水管5能够将地坑内的水自动导入至集水井中,从而避免地坑内积水;集水井位于地坑的外侧,方便维护,不影响地坑内部空间使用,也不会因地坑内的工况而损坏,具有不易损坏、便于维护的特点。
34.进一步的,为了便于对集水井内的水进行抽排,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排水泵9,排水泵9位于集水井内,可以自动抽取集水井内的积水,相对于在地坑内设置排水泵9而言(地坑内由于空间问题,不便设置大的集水井,导致抽排能力不足;集水井位于地坑内时,排水泵9始终在地坑内,由于钢坯温度原因,以及调运过程中,容易对排水泵9的线管造成损伤,导致排水泵9停止工作),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水抽排能力强、排水泵9不易损坏、便于维护的特点。
35.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集水井包括钢筒和底部钢板8,钢筒的底部与底部钢板8密封连接,钢筒的侧壁与排水管5相通,从而能够形成一个底部密封的接水容器,且不会导致积水渗漏,适合恶劣工况。作为优选方案,在本实用新型中,钢筒的内径直径不小于800mm,钢筒的壁厚为6mm至10mm,优选8mm,能够实现成本与维护便利性的平衡。
36.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钢筒的周面外侧设有护壁层6,便于集水井的施工,以及钢筒的定位。作为优选方案,在本实用新型中,护壁层6为挖桩砖墙护壁或混凝土护壁。
37.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钢筒和护壁层6之间设有填充层7,能够填补钢筒与护壁层6之间的缝隙,确保钢筒安装的牢固性。作为优选方案,在本实用新型中,填充层7为水硬性胶凝材料填充层,例如可以是细石混凝土。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可实施方案中,填充层7还可以为其他水硬性胶凝材料填充层,填充层7的外径直径不小于1000mm,材料易于获取,且便于工程施工。
38.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底部钢板8的下方设有垫层10,便于在埋设钢筒的地方找平。作为优选方案,在本实用新型中,垫层10的厚度为80mm至120mm,最优选100mm。
39.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过滤层4,过滤层4设置在地坑内,围堵在进水端处,用来过滤进入排水管5的水,集水井内不易积渣,方便维护。作为优选方案,在本实用新型中,过滤层4为鹅卵石或中粗砂过滤层4,材料常见、价格低廉、施工方便。
40.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斜坡层3,斜坡层3可以为砂浆层,斜坡层3位于地坑的底板上,斜坡层3的顶面呈倾斜设置,最低端位于进水端处,便于地坑内的水向排水管5处汇聚。
41.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排水管5的埋深低于地坑的底板的标高,能够尽可能多的排出地坑内的水。集水井的底面的标高低于排水管5的埋深,便于排水管5内水流的畅
通。选材上,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管5为钢管,内径直径范围为80mm至120mm,优选100mm,能够适应恶劣工况。
42.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中,排水管5的管壁外侧设有防水层,能够防止排水管5的渗漏。
43.如图1所示,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施工、空间布置做出详细说明:
44.以热工地坑1为例,在地坑四角任意一处耐火砖2底部设置一小部分鹅卵石层作为过滤层4,同时,在相应位置外部人工进行挖桩,用砖墙护壁,形成护壁层6。埋设一大直径钢筒,底部钢板8封口。用一排水管5连通地坑和钢筒,排水管5一端为进水端,位于过滤层4下方,另一端为排水端,贯穿钢筒单侧侧壁。排水管5周面外侧采用防水材料进行封堵,形成防水层。钢管埋深低于地坑底板标高,钢筒内部丢置一排水泵9用于抽排。施工完成后,正常运行时,能够确保地坑内部的空间使用,提升排水泵9抽排能力,且集水井内不易积渣、方便维护。
45.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