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30805发布日期:2022-02-16 15:12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挡土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挡土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挡土墙。


背景技术:

2.传统浆砌石挡墙与混凝土挡墙仅仅只起到了一个保护水土流失的作用,并且对生态环境没有保护作用,更有甚者会破坏生态环境。因此,引出了一种新型挡土墙系统,即生态挡土墙。
3.生态挡土墙是一种既能起到生态环保的作用、又兼具景观功能且能防止水土流失的挡土墙。
4.在传统的生态挡土墙中,砖体之间都是通过混凝土等固定在一起或者简单的堆叠,从而构成的生态挡土墙,各个砖体间未形成较稳定的结构,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导致挡土墙的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挡土墙未形成较稳定的结构,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导致挡土墙的变形。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生态挡土墙,包括:依次顺序堆叠安装的第一生态层、若干层第二生态层和第三生态层;
7.所述第一生态层由若干第一生态砌块构成;所述第二生态层由若干第二生态砌块构成;所述第三生态层由若干第三生态砌块构成;
8.所述第一生态砌块和所述第二生态砌块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生态砌块和所述第三生态砌块之间均通过玻璃纤维插销棒进行限位;
9.所述第一生态砌块包括第一砌块以及设在所述第一砌块中的第一生态腔、第一中空孔和第二中空孔;
10.所述第一生态腔靠近所述第一砌块前端设置,所述第一中空孔和所述第二中空孔依次设在所述第一生态腔后方,且所述第一中空孔位于所述第一砌块中部,所述第二中空孔位于所述第一砌块后端。
11.作为所述的一种生态挡土墙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生态砌块包括第二砌块以及设在所述第二砌块中的第二生态腔和第三中空孔;
12.所述第二生态腔靠近所述第二砌块的前端设置,所述第三中空孔靠近所述第二砌块的尾端设置。
13.作为所述的一种生态挡土墙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生态层的所述第一生态砌块之间形成第一生态透水孔;所述第二生态砌块安装在所述第一生态透水孔上方,且所述第二生态砌块的第二生态腔位于所述第一生态透水孔上方。
14.作为所述的一种生态挡土墙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生态层的所述第二生态砌块之间形成第二生态透水孔;
15.第二层所述第二生态层的所述第二生态砌块,记为二层生态砌块;将所述二层生态砌块安装在第一层所述第二生态层的所述第二生态透水孔上方,且所述二层生态砌块的所述第二生态腔位于所述第二生态透水孔上方。
16.作为所述的一种生态挡土墙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生态腔内位于所述第一生态腔左右两侧的位置和所述第二生态腔内位于所述第二生态腔左右两侧的位置均设有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生态砌块和第二生态砌块以及所述第二生态砌块和第三生态砌块之间安装的位置。
17.作为所述的一种生态挡土墙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生态砌块上靠近所述第一中空孔两侧的位置、所述第一中空孔5靠近所述第一生态腔1的位置和所述第二生态砌块上靠近所述第三中空孔两侧的位置上均对称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直径略大于所述玻璃纤维插销棒的直径;所述调节孔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固定孔的直径。
18.作为所述的一种生态挡土墙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生态砌块、所述第二生态砌块和所述第三生态砌块前端的形状均相同,且均为梯形;
19.所述第一生态砌块、所述第二生态砌块和所述第三生态砌块前端的宽度相同;
20.所述第一生态砌块、所述第二生态砌块和所述第三生态砌块尾端的宽度相同。
21.作为所述的一种生态挡土墙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生态砌块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生态砌块的调节孔位置匹配的固定口,所述固定口用于放置所述玻璃纤维插销棒。
22.作为所述的一种生态挡土墙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生态砌块、所述第二生态砌块和所述第三生态砌块前端端面均为凹凸不平的波浪面。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三种生态砌块的配合以及生态砌块中的固定孔和调节孔,满足不同场景的需要,并且通过玻璃纤维插销棒进行限位固定,提高各层生态砌块之间的稳定性,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保证了河岸的护岸效果。
2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生态腔,能够在生态腔中种植植物,便于河岸旁边的美观,提升产品的竞争力,而且不会破坏河岸旁的生态环境;在最顶层设置的第三生态砌块,其表面为平整的平面,提升了美观,并且第二生态层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不同数量的层数,满足了不同河岸高度的需求。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挡土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挡土墙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挡土墙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挡土墙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挡土墙中第一生态砌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30.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挡土墙中第一生态砌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31.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挡土墙中第二生态砌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挡土墙中第二生态砌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33.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挡土墙中第三生态砌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34.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挡土墙中第三生态砌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35.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挡土墙中第一生态砌块排列结构示意图;
36.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挡土墙中第二生态砌块排列结构示意图;
37.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第一生态砌块;2、第二生态砌块;3、第三生态砌块;4、第一生态腔;5、第一中空孔;6、第二中空孔;7、调节孔;8、固定孔;9、第二生态腔;10、第三中空孔;11、延伸段;12、波浪面;13、第一生态透水孔;14、第二生态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直径”、“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尾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或“设置”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例。
43.请参阅图1至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44.一种生态挡土墙,包括:依次顺序堆叠安装的第一生态层、若干层第二生态层和第三生态层;
45.所述第一生态层由若干第一生态砌块1构成;所述第二生态层2由若干第二生态砌块构成;所述第三生态层由若干第三生态砌块3构成;
46.所述第一生态砌块1与所述第二生态砌块2之间通过玻璃纤维插销棒进行固定限位;所述第二生态砌块2和所述第三生态砌块3之间通过所述玻璃纤维插销棒进行限位固定,保证生态挡土墙的稳定。
47.所述第二生态砌块2通过玻璃纤维插销棒设置在第一生态砌块1上;第三生态砌块3通过玻璃纤维插销棒设置在第二生态砌块2上。
48.所述第一生态砌块1包括第一砌块、设在所述第一砌块本体中的第一生态腔4、设在所述第一砌块本体中的第一中空孔5和设在所述第一砌块本体中的第二中空孔6;所述第
一生态腔4靠近所述第一砌块前端设置;所述第一生态腔4,内位于所述第一生态腔4左右两侧的位置设有调节孔7;所述第一生态腔4后侧依次设有所述第一中空孔5和第二中空孔6;
49.所述第一中空孔5位于第一砌块中部位置,所述第二中空孔6位于第一砌块后端位置;
50.所述第一中空孔5处的所述第一砌块宽度小于所述第一生态腔4处的所述第一砌块的宽度。所述第一中空孔5处的所述第一砌块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中空孔6处的所述第一砌块的宽度;
51.所述第一生态砌块1上靠近所述第一中空孔5两侧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一中空孔5靠近所述第一生态腔的位置均对称开设有固定孔8;设置固定孔8的目的是放置玻璃纤维插销棒,通过玻璃纤维插销棒使两个生态砌块之间进行限位,设置两个不同的固定孔8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调节错位摆放的距离;
52.所述第二生态砌块包括第二砌块、设在所述第二砌块本体中的第二生态腔9和第三中空孔10;
53.所述第二生态腔9靠近所述第二砌块前端设置;所述第二生态腔内,且所述第二生态腔9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调节孔7;所述第二生态腔9后侧设有第三中空孔10;
54.所述调节孔7用于调节各个生态砌块之间错位的距离;具体为用于调节所述第一生态砌块1和第二生态砌块2以及所述第二生态砌块2和第三生态砌块3之间安装的位置
55.所述第三中空孔10处的所述第二砌块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生态腔9处的所述第二砌块的宽度。
56.所述第二生态砌块上靠近所述第三中空孔10两侧的位置均对称开设有所述固定孔8;
57.所述固定孔8的直径略大于玻璃纤维插销棒的直径,调节孔7的大小可根据需要调节的错位的宽度自行设置,但是不得小于固定孔8的直径;
58.当需要进行错位排列时,将第一生态砌块1的固定孔8中插上玻璃纤维插销棒,将该玻璃纤维插销棒的顶端插入第二生态砌块2的调节孔7;通过第二生态砌块2的调节孔7进行调节第一生态砌块1和第二生态砌块2之间错位的距离。
59.所述第一砌块和所述第二砌块的尾部两侧均设有延伸段11,且第一砌块尾部的宽度加上两个所述延伸段11 的宽度与所述第一生态腔4后端部分的所述第一生态砌块1的宽度相同;
60.所述第二砌块尾部的宽度和第二砌块与所述第二生态腔9后端部分的所述第二生态砌块2的宽度相等。
61.设置延伸段11的目的是为了使第一生态砌块1和第二生态砌块2前端和尾部的重量均匀。
62.所述第三生态砌块3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生态砌块2中调节孔7位置匹配的固定口,所述固定口用于放置玻璃纤维插销棒,并且固定口在第三生态砌块3上表面无法看到,其中固定口的直径和调节孔7的直径相等,第三生态砌块的上表面为平整的平面,且无镂空。
63.第一生态砌块1、第二生态砌块2和第三生态砌块3前端形状均相同,均为梯形;
64.所述第一生态砌块1、第二生态砌块2和第三生态砌块3前端端面为均匀设置凹凸
不平的波浪面12。
65.所述的第一生态砌块1、第二生态砌块2和第三生态砌块3前端宽度相同;
66.所述的第一生态砌块1、第二生态砌块2和第三生态砌块3尾端宽度相同。
67.第一生态砌块1的长度大于第二生态砌块2的长度,第二生态砌块2的长度大于第三生态砌块3的长度。
68.第一生态腔4和第二生态腔9中既可以生长植物,也可以进行透水;
69.所述第一生态层的所述第一生态砌块1之间形成第一生态透水孔13;所述第二生态砌块2安装在所述第一生态透水孔13上方,且所述第二生态砌块2的第二生态腔9位于所述第一生态透水孔13上方。
70.所述第二生态层的所述第二生态砌块2之间形成第二生态透水孔14;
71.将第二层所述第二生态层的所述第二生态砌块2,记为二层生态砌块;将所述二层生态砌块安装在第一层所述第二生态层的所述第二生态透水孔14上方,且所述二层生态砌块的所述第二生态腔9位于所述第二生态透水孔14上方。
72.第一生态透水孔13和第二生态透水孔14一方面能生长植物,使得植物能够从第二生态砌块2的第二生态腔9上生长出,增加美观性,另一方面方便第二生态腔进行透水;在此处的第一层第二生态层为底层的第二生态层,第二层第二生态层为安装在第一层上的第二生态层。
73.此生态挡土墙的具体堆叠方式为:首先在两个第一生态砌块1之间的固定孔8上均插入玻璃纤维插销棒;然后将两个第一生态砌块1之间的玻璃纤维插销棒上安装进第二生态砌块2中的调节孔7上;在第二生态砌块的固定孔8上再次插入玻璃纤维插销棒;此时可以选择再次堆叠安装第二生态砌块2或者安装第三生态砌块3,当安装第三生态砌块3时,将玻璃纤维插销棒安装在第三生态砌块3的固定口上,当确定好倾斜的错位的角度后,向调节孔中填入水泥,使得错位的位置固定,保证不会因为其他情况使得倾斜的角度改变。
74.第一生态砌块2、第二生态砌块3和第三生态砌块4的厚度均相同。
75.例如,第一生态层由四个第一生态砌块2构成;四个第二生态层分别由三个第二生态砌块2、四个第二生态砌块2、三个第生态二砌块2和四个第二生态砌块2构成;第三生态层由三个第三生态砌块3构成,各个生态层中的生态砌块之间通过玻璃纤维插销棒进行限位。
7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