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往复式河道清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06051发布日期:2022-01-29 13:37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往复式河道清污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清污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往复式河道清污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水利工程中,河道发挥着重要作用,河道中往往会有杂质掺入,比如树叶、杂草以及各种垃圾,严重影响水质,而且在调水系统中还会影响提水泵站的水泵机组运行安全。
3.目前的河道清污系统都是首先建一座横跨河道的生产桥,在桥的来水方向上并列安装数台回转式清污机,每台清污机单独控制,将水中杂物及浮冰捞取到生产桥上,再通过人力或机械手段运走。
4.缺点:1,投资成本高,包括有多台清污机的设备成本和桥的建筑成本。2,所需设备多,需要根据河道宽度以及清污机尺寸设置多台清污机。3,操作繁琐,每台清污机需要单独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往复式河道清污装置,其将河道沿着水流方向分隔为若干段,通过移动栅栏沿着河道宽度方向进行往复清污,然后顺次清理河道的对应需要清理长度区域,使得清理成本低。
6.一种往复式河道清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7.固定墩,其沿着河道的水流方向的排布有若干排固定墩,每排固定墩沿着河道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
8.两组固定栅栏,两组所述固定栅栏平行布置、且垂直于水流方向布置;
9.移动栅栏;
10.固定隔离栏,其沿着河道的河堤主体的两侧方向布置,用于安全防护;
11.所述固定栅栏的长度覆盖两侧的固定隔离栏之间的宽度;
12.所述固定栅栏包括上部导轨、下部导轨、中间拦网面域;
13.两组所述固定栅栏分别固装于相邻的两排固定墩之间的河道区域内、对应的固定栅栏固装于对应排的固定墩;
14.所述移动栅栏垂直于固定栅栏布置,所述移动栅栏的顶部两端分别置于上部导轨内,所述移动栅栏的底部两端分别置于下部导轨内,所述移动栅栏的顶部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动力腔,所述移动栅栏的下部两端分别设置有下动力腔,所述上动力腔、下动力腔分别内置有动力电机。
15.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16.所述上动力腔、下动力腔分别为防水腔体,上动力腔内的动力电机同步作业,下动力腔内的动力电机同步作业;
17.所述固定栅栏具体包括直线栅栏、两侧的曲线栅栏,所述直线栅栏位于河道内,所述直线栅栏的两端分别连接曲线栅栏的内侧,所述曲线栅栏的外侧仿形于河堤的形状后连
接至对应侧的固定隔离栏;
18.所述上部导轨、下部导轨分别仿形于固定栅栏的边框形状设置;
19.所述上部导轨、下部导轨内置有齿槽结构,所述上动力腔、下动力腔的输出端为传动齿结构,传动齿啮合齿槽结构布置,上动力腔的驱动电机独立驱动传动齿结构动作,下动力腔的驱动电机独立驱动传动齿结构动作;
20.对应于曲线栅栏的位置处,上动力腔的动力电机的转速小于下动力腔的转速,确保移动栅栏在两个固定栅栏之间的水域内进行合理清污移动;
21.所述上动力腔、下动力腔分别通过电缆外接外部电源,所述电缆的上部对应设置有电缆轨道槽,所述电缆轨道槽横跨整个河道的宽度、置于对应侧的固定隔离栏,便于电缆伴着这移动栅栏同步移动作业、且不会影响整个结构的安装;
22.优选地,每个固定墩上均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用于固接固定栅栏。
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将固定栅栏固设在相邻的两排固定墩之间的河道水域内,固定栅栏的中间拦网面域用于拦污、但不影响水流,之后将移动栅栏垂直于两个固定栅栏安装,且使得移动栅栏的顶部两端分别置于上部导轨内、底部两端分别置于下部导轨内,通过上动力腔、下动力腔分别内置的动力电机驱动移动栅栏沿着上部导轨、下部导轨进行移动作业,将水体中的杂物推向一侧,之后人工或机械将河道对应侧的杂物清除,之后动力电机反向转动,使得移动栅栏沿着上部导轨、下部导轨反向行进,将残留杂物推向水体另一侧,之后之后人工或机械将河道对应侧的杂物清除,往复清除对应区段内的杂物后,将整体设备搬运至下一段相邻排固定墩之间的水域进行往复式清污作业;其将河道沿着水流方向分隔为若干段,通过移动栅栏沿着河道宽度方向进行往复清污,然后顺次清理河道的对应需要清理长度区域,使得清理成本低。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简图;
25.图2为图1的侧视图剖视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墩和固定栅栏的连接俯视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栅栏和移动栅栏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中箭头为水流方向);
28.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29.固定墩1、河道100、固定栅栏2、上部导轨21、下部导轨22、中间拦网面域23、直线栅栏201、两侧的曲线栅栏202、移动栅栏3、上动力腔31、下动力腔32、固定隔离栏4、河堤主体5、电缆6、电缆轨道槽7、固定支架8。
具体实施方式
30.一种往复式河道清污装置,见图1-图4,其包括:固定墩1、固定栅栏2、移动栅栏3、固定隔离栏4,固定墩1沿着河道100的水流方向的排布有若干排固定墩,每排固定墩1沿着河道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两组固定栅栏2平行布置、且垂直于水流方向布置;固定隔离栏沿着河道100的河堤主体5的两侧方向布置,用于安全防护;
31.固定栅栏2的长度覆盖两侧的固定隔离栏2之间的宽度;
32.固定栅栏2包括上部导轨21、下部导轨22、中间拦网面域23;
33.两组固定栅栏2分别固装于相邻的两排固定墩1之间的河道区域内、对应的固定栅栏2固装于对应排的固定墩1;
34.移动栅栏3垂直于固定栅栏2布置,移动栅栏3的顶部两端分别置于上部导轨21内,移动栅栏3的底部两端分别置于下部导轨31内,移动栅栏3的顶部两端分别设置有上动力腔31,移动栅栏3的下部两端分别设置有下动力腔32,上动力腔31、下动力腔32分别内置有动力电机。
35.具体实施时:将河道100沿着长度方向划分为若干区段,每个区段的起始位置排布有两排固定墩1,每排固定墩1的数量根据河道宽度设定,当河道宽度小于10m时,每排固定墩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墩1分别对应于河道100的两侧位置排布设置;
36.上动力腔31、下动力腔32分别为防水腔体,上动力腔31内的动力电机同步作业,下动力腔32内的动力电机同步作业;
37.固定栅栏2具体包括直线栅栏201、两侧的曲线栅栏202,直线栅栏201位于河道内,直线栅栏201的两端分别连接曲线栅栏202的内侧,曲线栅栏202的外侧仿形于河堤主体5的形状后连接至对应侧的固定隔离栏4;
38.上部导轨21、下部导轨22分别仿形于固定栅栏2的边框形状设置;
39.上部导轨21、下部导轨22内置有齿槽结构,上动力腔31、下动力腔32的输出端为传动齿结构,传动齿啮合齿槽结构布置,上动力腔的驱动电机独立驱动传动齿结构动作,下动力腔的驱动电机独立驱动传动齿结构动作;
40.对应于曲线栅栏202的位置处的轨道,上动力腔31的动力电机的转速小于下动力腔32的转速,确保移动栅栏3在两个固定栅栏2之间的水域内进行合理清污移动;
41.上动力腔31、下动力腔32分别通过电缆6外接外部电源,电缆6的上部对应设置有电缆轨道槽7,电缆轨道槽7横跨整个河道100的宽度、置于对应侧的固定隔离栏4,便于电缆6伴着这移动栅栏3同步移动作业、且不会影响整个结构的安装;
42.具体实施时,每个固定墩1上均设置有固定支架8,固定支架8用于固接固定栅栏2。
43.其工作原理如下:将固定栅栏固设在相邻的两排固定墩之间的河道水域内,固定栅栏的中间拦网面域用于拦污、但不影响水流,之后将移动栅栏垂直于两个固定栅栏安装,且使得移动栅栏的顶部两端分别置于上部导轨内、底部两端分别置于下部导轨内,通过上动力腔、下动力腔分别内置的动力电机驱动移动栅栏沿着上部导轨、下部导轨进行移动作业,将水体中的杂物推向一侧,之后人工或机械将河道对应侧的杂物清除,之后动力电机反向转动,使得移动栅栏沿着上部导轨、下部导轨反向行进,将残留杂物推向水体另一侧,之后之后人工或机械将河道对应侧的杂物清除,往复清除对应区段内的杂物后,将整体设备搬运至下一段相邻排固定墩之间的水域进行往复式清污作业。
44.具体实施时:轨道的形状最中间是直轨道,两端是曲轨道,曲轨道的目的一方面是便于河底到河岸的连接,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移动栅栏的自动更加顺滑;曲轨道处,上下轨道是同心圆弧形状,这样便于找到移动栅栏在上下轨道运动速度的数量关系,更容易实现自动控制;当移动栅栏在直轨道运动时两台电机速度相等,在曲轨道运动时速度则是与半径成正比。移动栅栏向左运动,将杂物推到左岸,接着向右运动,再将另一侧杂物推上右岸,这样只需要清理两岸杂物即可实现清污功能。另外,需要一个控制器来根据运动轨迹控制两
台电机的运动速度,达到带动移动栅栏自动往复运动的目的,控制器根据尺寸测量获得对应位置的动力电机所需的速度,同时控制器根据移动栅栏的位置传感获得对应的位置信息,实时控制动力电机的对应速度,确保移动栅栏完成水域内的清污作业。
45.其有益效果如下:1、减少投资成本,整个清污系统仅需一台清污装置即可实现河道整个宽度上的清污作业,而且无需桥的建筑成本,节约了大量资金;
46.2、颠覆了现有的清污方式,通过新的往复式清污方式,同样实现杂物和浮冰的清理;
47.3,效率高,只需操作一台设备即可;
48.4,精简结构,通过更加简单的结构来实现同一个清污的目的。
49.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50.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