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结构及钢结构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94269发布日期:2022-02-08 13:0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结构及钢结构建筑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结构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结构及钢结构建筑。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是指使用由工厂加工制造好的预制构件在施工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造模式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把传统建造方式中大量的现场作业转移到工厂进行,是一种可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其中,装配式钢结构由于其抗震性能良好,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和住宅等领域。
3.建筑基础与钢结构之间的连接结构,其主要作用是支撑上部钢结构并将钢结构的载荷传递到建筑基础上,是影响钢结构整体承载力的关键点,在钢结构中具有重要意义。日常安装时,建筑基础与钢结构之间普遍通过螺栓对孔连接。如图1所示,钢结构1’的底部连接有连接件2’,连接件2’上开设有多个预留孔,建筑基础3’上设置有多个地脚螺栓4’,多个地脚螺栓4’与多个预留孔一一对应,每个地脚螺栓4’穿过对应的预留孔并通过螺母与连接件2’连接,以将钢结构1’固定于建筑基础3’上。但是建筑基础3’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力变形等因素会导致安装错位,具体表现为建筑基础3’产生在水平面内的转动,进而导致地脚螺栓4’与连接件2’上的预留孔洞无法一一对齐,使得现场安装出现困难,增加了施工人员的作业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结构,能够便于施工人员将建筑基础上的地脚螺栓与连接件上的孔对齐,且安装步骤简单,有利于节省施工时间。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钢结构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结构,包括:
7.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被配置为连接在钢结构的底部,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多个调节孔;
8.第一地脚螺栓,所述第一地脚螺栓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地脚螺栓被配置为设置于建筑基础上,每个所述调节孔对应穿设有一个所述第一地脚螺栓,所述第一地脚螺栓在所述调节孔内沿第一方向的位置可调,所述第一地脚螺栓通过第一螺母与所述连接件相连;
9.第二地脚螺栓,所述第二地脚螺栓被配置为设置于所述建筑基础上;
10.所述连接件上还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被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地脚螺栓与所述调节孔对正之后开设,所述连接孔用于供所述第二地脚螺栓穿设,且所述第二地脚螺栓通过第二螺母与所述连接件相连。
11.可选地,所述调节孔呈圆弧状,所述圆弧的圆心被配置为与所述钢结构的竖向轴线重合。
12.可选地,多个所述调节孔沿第一圆周分布,所述第一圆周的圆心与所述钢结构的竖向轴线重合;和/或
13.所述连接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孔沿第二圆周分布,所述第二圆周的圆心与所述钢结构的竖向轴线重合。
14.可选地,所述调节孔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地脚螺栓的直径相等。
15.可选地,所述连接孔设置有多个,所述调节孔与所述连接孔交替间隔设置。
16.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矩形板状,所述调节孔至少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一角。
17.可选地,所述调节孔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调节孔分别设置在所述连接件的四个角。
18.可选地,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连接件之间设置有垫圈。
19.可选地,所述钢结构与所述连接件焊接。
20.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建筑,其建筑基础与上部钢结构连接时便于对正,安装精度高,结构整体稳定性强。
21.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22.一种钢结构建筑,包括上述的钢结构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结构。
2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钢结构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结构,其连接件上设置有调节孔。将钢结构与建筑基础连接时,施工人员首先将连接件与建筑基础基本正对,之后沿第一方向调节连接件的位置,使多个第一地脚螺栓与多个调节孔一一对正。之后,使连接件不断靠近建筑基础,从而使第一地脚螺栓穿设调节孔,以初步固定钢结构与建筑基础的位置。当调节孔与第一地脚螺栓的位置对正之后,根据第二地脚螺栓的位置,在连接件上开设连接孔,之后,使连接件不断靠近建筑基础,在第一地脚螺栓穿设调节孔的同时,第二地脚螺栓也穿设连接孔,以进一步提高钢结构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稳定性,同时还能防止在后期施工过程中第一地脚螺栓在调节孔内产生相对滑动。最后,第一地脚螺栓通过第一螺母与连接件相连,第二地脚螺栓通过第二螺母与连接件相连。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安装步骤简单,易于施工人员操作,有利于节省施工时间。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是现有技术中钢结构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钢结构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示意图。
28.图1中:
[0029]1’
、钢结构;2’、连接件;3’、建筑基础;4’、地脚螺栓;
[0030]
图2中:
[0031]
1、钢结构;2、连接件;3、建筑基础;4、第一地脚螺栓;5、调节孔;6、连接孔;7、第二地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33]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34]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5]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6]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003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8]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9]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0]
在钢结构建筑建造施工的过程中,钢结构与建筑基础之间的连接是影响钢结构整体承载力的关键点。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结构,能够便于施工人员将建筑基础与钢结构连接时对齐,且安装步骤简单,易于施工人员操作。
[0041]
具体地,如图2所示,该连接结构包括连接件2、第一地脚螺栓4和第二地脚螺栓7。其中,连接件2被配置为连接在钢结构1的底部,连接件2上开设有多个调节孔5。第一地脚螺栓4被配置为设置于建筑基础3上,第一地脚螺栓4穿设调节孔5,并在调节孔5内沿第一方向的位置可调。第一方向为建筑基础3与第一地脚螺栓4在水平面内的转动方向。当施工人员将钢结构1与建筑基础3连接时,首先使连接件2与建筑基础3基本正对,沿第一方向调节连接件2的位置,使多个第一地脚螺栓4与多个调节孔5一一对正。之后,使连接件2不断靠近建筑基础3,从而使第一地脚螺栓4穿设调节孔5,以初步固定钢结构1与建筑基础3的位置。最后,第一地脚螺栓4通过第一螺母与连接件2相连,实现钢结构1与建筑基础3的连接。螺栓连接牢固,且可拆卸,若后续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钢结构1的位置进行调整,方便施工人员操作。进一步地,每个第一地脚螺栓4上均可选安装有多个第一螺母,固定效果更好。
[0042]
继续参见图2,第二地脚螺栓7被配置为设置于建筑基础3上。连接件2上还设置有连接孔6,连接孔6被配置为在第一地脚螺栓4与调节孔5对正之后开设。连接孔6用于供第二地脚螺栓7穿设。当调节孔5与第一地脚螺栓4的位置对正之后,根据第二地脚螺栓7的位置,在连接件2上开设连接孔6,之后,使连接件2不断靠近建筑基础3,在第一地脚螺栓4穿设调节孔5的同时,第二地脚螺栓7也穿设连接孔6,以提高钢结构1与建筑基础3的连接稳定性。第二地脚螺栓7通过第二螺母与连接件2相连,连接牢固,易于操作,有助于节省施工时间。在第二地脚螺栓7与连接件2固定后,还有利于防止在后期施工过程中第一地脚螺栓4在调节孔5内产生相对滑动。同样地,每个第二地脚螺栓7上均可选安装有多个第二螺母,固定效果更好。
[0043]
可选地,如图2所示,调节孔5呈圆弧状。圆弧的圆心被配置为与钢结构1的竖向轴线重合。将调节孔5设置为圆弧状孔,圆弧与建筑基础3和第一地脚螺栓4在水平面内的转动轨迹相同,使施工人员在调整钢结构1与建筑基础3的相对位置时更加方便,操作简单,有利于节省施工时间。
[0044]
可选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调节孔5沿第一圆周分布,第一圆周的圆心与钢结构1的竖向轴线重合。第一圆周的半径等于第一地脚螺栓4到预设安装位置的钢结构1的竖向轴线的距离。多个调节孔5围设上述钢结构1,多个调节孔5的分布轨迹与第一地脚螺栓4在水平面内的转动轨迹相同,便于将多个第一地脚螺栓4与多个调节孔5一一对齐。
[0045]
可选地,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孔6设置有多个。多个连接孔6沿第二圆周分布,第二圆周的圆心与钢结构1的竖向轴线重合。第二圆周的半径等于第二地脚螺栓7到预设安装位置的钢结构1的竖向轴线的距离。多个连接孔6沿第二圆周间隔分布,能够保证连接件2和建筑基础3的受力均匀,连接稳定性强。
[0046]
可选地,如图2所示,调节孔5的宽度设置为与第一地脚螺栓4的直径相等。调节孔5不仅能够便于施工人员调整第一地脚螺栓4的位置,还能够对第一地脚螺栓4起到卡紧固定的作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调节孔5的宽度也可以设置为略大于第一地脚螺栓4的直径,使第一地脚螺栓4在滑动时更顺畅,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0047]
可选地,调节孔5与连接孔6交替间隔设置,以达到更好地调节第一地脚螺栓4的位置,和对钢结构1与建筑基础3之间更好的定位连接的效果。
[0048]
可选地,如图2所示,连接件2为矩形板状。连接件2的下表面与建筑基础3的上表面的形状相似,便于施工人员在将连接件2与建筑基础3连接时初步对齐,且连接件2和建筑基
础3之间的贴合效果好,板状构件还便于加工制造。调节孔5至少设置于连接件2的一角,方便施工人员操作,有利于节省施工时间。
[0049]
进一步地,调节孔5设置有四个。四个调节孔5分别设置在连接件2的四个角,有利于将连接件2更加牢固地贴合在建筑基础3的上表面,同时防止连接件2在施工过程中翘曲。
[0050]
可选地,钢结构1与连接件2焊接。焊接结构连接性能好、结构刚度大、整体性好,有利于保证钢结构1整体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0051]
可选地,第一螺母与连接件2之间设置有垫圈。垫圈有利于增大第一螺母与连接件2之间的接触面积,分散连接件2所受的压应力,还能够防止第一螺母与连接件2之间摩擦划伤连接件2的表面。显然,第二螺母与连接件2之间同样可以设置垫圈。
[005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钢结构建筑,包括上述的钢结构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结构。其在施工过程中,钢结构1与建筑基础3在连接时便于对正,使钢结构1的安装精度高,钢结构1的整体稳定性好。
[0053]
本实施例提供的钢结构建筑的钢结构1与建筑基础3在连接时的具体操作为:施工人员首先将连接件2与建筑基础3基本正对,沿第一方向调节连接件2的位置,使多个第一地脚螺栓4与多个调节孔5一一对正。之后,使连接件2不断靠近建筑基础3,从而使第一地脚螺栓4穿设调节孔5,以初步固定钢结构1与建筑基础3的位置。当调节孔5与第一地脚螺栓4的位置对正之后,根据第二地脚螺栓7的位置,在连接件2上开设连接孔6,之后,使连接件2不断靠近建筑基础3,在第一地脚螺栓4穿设调节孔5的同时,第二地脚螺栓7也穿设连接孔6,以提高钢结构1与建筑基础3的连接稳定性。最后,第一地脚螺栓4通过第一螺母与连接件2相连,第二地脚螺栓7通过第二螺母与连接件2相连。本实施例中的钢结构建筑,其安装步骤简单,有利于节省施工时间。
[0054]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