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基坑施工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55756发布日期:2022-03-30 12:41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基坑施工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防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基坑施工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
3.现有技术中,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9163509u的专利公布了一种建筑基坑施工用防护装置,该专利通过对基坑内侧壁土壤结构进行防护,改善了传统防护结构容易将基坑外侧土层压垮的弊端,保证基坑施工的正常进行,通过调整限位板的支撑角度,可适用于更多不同基坑侧壁角度的防护工作,将反光筒设置为可反射多个方向的光线,提高夜间基坑的警示效果,并且通过将多个连接扣与组装环通过螺栓固定,便于多个防护装置的组装连接。
4.该专利虽解决了现有防护结构容易在基坑外侧压垮土层和无法支撑不同角度基坑侧壁的弊端,增强装置的使用效果,但该专利在组装多个防护装置时,需首先将多个组装环对准插入相应的连接扣内,随后还需逐一在连接扣上安装螺栓,才可使多组连接扣和组装环固定相连,实现多个防护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由此,该专利通过螺栓固定组装多组防护装置的方式,虽连接效果较为牢固,但实际操作过程十分繁琐,不具有便捷性,所需消耗劳动量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基坑施工用防护装置,解决现有技术通过螺栓固定组装多组防护装置的方式,虽连接效果较为牢固,但实际操作过程十分繁琐,不具有便捷性,所需消耗劳动量较大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基坑施工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一侧边上垂直设置有若干个供插板,所述防护板的另一侧边上垂直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杆,所述供插板远离所述防护板的一面上设置有用于所述连接杆插入的插接槽,所述供插板内设置有便于固定组装多组所述防护板的快速固定机构;
8.所述快速固定机构包括水平设置于所述插接槽内的挤压板和垂直设置于所述挤压板一面上的挤压杆,所述连接杆的杆身上设置有与所述挤压板相配合的定位凹槽。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快速固定机构还包括竖直设置于所述供插板内的操控腔、竖直设置于所述操控腔内的内螺纹筒以及螺纹连接于所述内螺纹筒筒内的外螺纹块,所述挤压杆穿入所述操控腔并延伸至所述内螺纹筒内且与所述外螺纹块相连。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快速固定机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防护板侧
边的活动槽、活动设置于所述活动槽内的传力涡轮以及竖直设置于所述活动槽内的传力杆,所述传力杆的一端与所述活动槽的内壁之间通过轴承相连,所述传力杆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力涡轮中心轴的杆身通过锥齿传动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操控腔的内部水平设置有触力杆,所述触力杆的一端与所述内螺纹筒的筒身通过锥齿传动连接,所述触力杆的另一端穿出所述操控腔并延伸至所述活动槽内且与所述传力杆的杆身通过锥齿传动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护板的内壁中竖直设置有与所述活动槽相连通的控力腔,所述控力腔内部竖直设置有驱动涡杆,所述传力涡轮穿出所述活动槽并延伸至所述控力腔内且与所述驱动涡杆的杆身相啮合,所述驱动涡杆的两端与所述控力腔的内壁通过轴承相连。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防护板上方设置有定位筒,所述定位筒内设置有复位扭簧,所述驱动涡杆其中的一端穿出所述控力腔并贯穿所述定位筒,所述复位扭簧套设于所述驱动涡杆的杆身上,所述复位扭簧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涡杆的杆身相连,所述复位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筒的内壁相连。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位于所述定位筒内所述驱动涡杆的杆身上设置有固定卡筒,所述固定卡筒由两个半环形卡板构成,半环形所述卡板的外壁上通过轴承垂直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穿出所述定位筒。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快速固定机构,在组装两个防护板时,当一个防护板侧边上多个连接杆插入另一个防护板侧边上对应的供插板内后,随之拧动快速固定机构中的驱动涡杆,则可使挤压板迅速延伸连接杆杆身上的定位凹槽内,同步对多个连接杆形成夹持状态,迅速将两个防护板固定连接,保证两个防护板之间连接的稳固性,由此使现有安装流程得到有效的简化,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节约大量的劳动力,提高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杆与供插板插接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23.1、防护板;2、供插板;3、连接杆;4、插接槽;5、快速固定机构;
24.501、挤压板;502、操控腔;503、内螺纹筒;504、外螺纹块;505、挤压杆;506、定位凹槽;507、活动槽;508、传力涡轮;509、控力腔;510、驱动涡杆;511、传力杆;512、触力杆;513、定位筒;514、固定卡筒;515、螺杆;516、复位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基坑施工用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板1,防护板1的一侧边上垂直设置有若干个供插板2,防护板1的另一侧边上垂直设置有若干个连接杆3,供插板2远离防护板1的一面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杆3插入的插接槽4,供插板2内设置有便于固定组装多组防护板1的快速固定机构5。
27.通过快速固定机构5,使现有安装流程得到有效的简化,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节约大量的劳动力,提高组装效率。
28.具体地,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快速固定机构5包括水平设置于插接槽4内的挤压板501和垂直设置于挤压板501一面上的挤压杆505,连接杆3的杆身上设置有与挤压板501相配合的定位凹槽506,快速固定机构5还包括竖直设置于供插板2内的操控腔502、竖直设置于操控腔502内的内螺纹筒503以及螺纹连接于内螺纹筒503筒内的外螺纹块504,挤压杆505穿入操控腔502并延伸至内螺纹筒503内且与外螺纹块504相连。
29.当在组装多组防护板1时,多个连接杆3插入对应的插接槽4内部中,挤压板501与定位凹槽506处于同一水平方向,随后,操作人员可驱动内螺纹筒503在操控腔502内自转,进而外螺纹块504通过与内螺纹筒503开设的螺纹结构相互配合,外螺纹块504可在内螺纹筒503的筒内做出滑动,并驱动挤压杆505向插接槽4内腔进行位移,进而挤压板501可延伸至定位凹槽506内,快速对定位凹槽506的内壁形成挤压,在插接槽4内对多个连接杆3形成夹持效果,并挤压板501在定位凹槽506内,可对连接杆3形成插接固定的效果,增强连接杆3在插接槽4内的稳定性。
30.同时,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中快速固定机构5还包括设置于防护板1侧边的活动槽507、活动设置于活动槽507内的传力涡轮508以及竖直设置于活动槽507内的传力杆511,传力杆511的一端与活动槽507的内壁之间通过轴承相连,传力杆511的另一端与传力涡轮508中心轴的杆身通过锥齿传动连接,操控腔502的内部水平设置有触力杆512,触力杆512的一端与内螺纹筒503的筒身通过锥齿传动连接,触力杆512的另一端穿出操控腔502并延伸至活动槽507内且与传力杆511的杆身通过锥齿传动连接,防护板1的内壁中竖直设置有与活动槽507相连通的控力腔509,控力腔509内部竖直设置有驱动涡杆510,传力涡轮508穿出活动槽507并延伸至控力腔509内且与驱动涡杆510的杆身相啮合,驱动涡杆510的两端与控力腔509的内壁通过轴承相连。
31.为了驱动内螺纹筒503在操控腔502内自转,操作人员可在连接杆3插入插接槽4内后,拧转驱动涡杆510,驱使驱动涡杆510在控力腔509内自转,驱动涡杆510在自转的同时,其杆身可与传力涡轮508相啮合,进而传力涡轮508受力后在活动槽507内自转,以此传力涡轮508中心轴杆身上的锥齿可与传力杆511端部上的锥齿相啮合,驱使传力杆511在活动槽507内转动,同理,传力杆511杆身上的锥齿可在传力杆511转动的同时与触力杆512端部的锥齿相啮合,驱使触力杆512快速传动于内螺纹筒503。
32.接着,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中防护板1上方设置有定位筒513,定位筒513内设置
有复位扭簧516,驱动涡杆510其中的一端穿出控力腔509并贯穿定位筒513,复位扭簧516套设于驱动涡杆510的杆身上,复位扭簧516的一端与驱动涡杆510的杆身相连,复位扭簧516的另一端与定位筒513的内壁相连,位于定位筒513内驱动涡杆510的杆身上设置有固定卡筒514,固定卡筒514由两个半环形卡板构成,半环形卡板的外壁上通过轴承垂直连接有螺杆515,螺杆515穿出定位筒513。
33.在拧动驱动涡杆510时,位于定位筒513内驱动涡杆510的杆身可扭转复位扭簧516,使定位筒513发生形变,随后操作人员可反别拧转螺杆515,驱使两个半环形的卡板在驱动涡杆510的杆身上组装呈固定卡筒514,以此固定卡筒514可对驱动涡杆510的杆身形成卡合状态,保证驱动涡杆510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并可抵消复位扭簧516对驱动涡杆510的复位扭转力,反之,操作人员反向拧动螺杆515,驱使两个半环形的卡板不再与驱动涡杆510的杆身相抵,进而驱动涡杆510可在复位扭簧516复位扭转力驱动下,反向转动,快速对挤压板501进行复位移动,解除对连接杆3的固定,便于操作人员拆卸多组防护板1。
34.以上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技术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