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深厚软土区的深基坑留土开挖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62091发布日期:2022-04-14 20:41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深厚软土区的深基坑留土开挖支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深厚软土区的深基坑留土开挖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2.软土地区进行基坑开挖时,由于土质较差,支护结构的刚度通常设计的较大才能满足安全和规范的需要。对于开挖深度7m左右的基坑,采用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悬臂或者小直径工法桩+内支撑或或者小直径工法桩+锚杆都能满足需要,但由于是在软土区,支护桩的被动区土质较差,所需悬臂桩的支护桩长就需要很长才能满足规范要求,以保证整个支护桩不会发生整体的位移;内支撑也容易覆盖主楼,且挖土困难,施工进度较慢;而且计算锚杆的长度会较长,存在易出红线的问题。因此在软土区选择一种合理的基坑支护方案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深厚软土区的深基坑留土开挖支护结构,既可以保证支护结构不出建筑红线,又便于施工,同时减少了支护桩的长度,节省了工程造价。该深基坑留土开挖支护结构包括水泥土搅拌桩、冠梁、三轴搅拌桩、坑内留土、短插筋、钢筋网、长插筋和地下室;
4.所述水泥搅拌桩竖直布置,水泥搅拌桩顶端浇筑有冠梁,冠梁外侧竖向布置止水止淤的三轴搅拌桩,坑底水泥土搅拌桩内侧设置坑内留土;
5.所述短插筋、钢筋网和长插筋组成坑内留土放坡的支护系统,所述短插筋包括短插筋一和短插筋二,所述钢筋网由钢筋网一、钢筋网二和钢筋网三组成,钢筋网二两端分别连接钢筋网一和钢筋网三,钢筋网一沿放坡坡脚水平布置,且其位于地下室基础的外侧,钢筋网二沿放坡坡面布置,钢筋网三沿放坡坡顶水平布置;
6.钢筋网一底端连接竖直布置的短插筋一,钢筋网二底端连接若干长插筋,且该若干长插筋与钢筋网二垂直,钢筋网三底端连接竖直布置的短插筋二。
7.进一步地,所述坑内留土的留土高度为开挖深度的0.4倍,其顶面留土宽度为开挖深度的0.5倍。
8.进一步地,所述三轴搅拌桩采用套打方式形成隔水帷幕,且进入基坑底部。
9.进一步地,所述钢筋网铺设于整个坑内留土的边坡坡面,并于其上喷射60~80mm厚的混凝土。
10.进一步地,所述短插筋可采用直径≥20mm的螺纹钢筋,长度为0.5m。
11.进一步地,所述长插筋可采用直径≥20mm的螺纹钢筋,长度为1.0m,在坡面上按梅花形布置。
12.进一步地,所述短插筋和长插筋均绑扎连接于钢筋网上。
13.进一步地,所述坑内留土的放坡坡脚位于地下室的外侧。
14.进一步地,所述坑内留土以上的部分在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回填至设计地面高程。
15.进一步地,所述深基坑组合支护结构还包括截水沟和排水沟,截水沟沿基坑顶面靠近三轴搅拌桩外侧处设置一圈,排水沟沿地下室基础外侧设置一圈。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7.1.深厚软土区基坑开挖深度在7m左右,基坑边线距离红线有一定距离时,选择地下室基础外侧坑内留土的支护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基坑的支护深度,进而减少支护桩的支护刚度和支护长度,节省工程造价;
18.2.水泥土搅拌桩+坑内留土的支护方式相比于水泥土搅拌桩+锚杆的支护方式,解决了锚杆支护易于出红线的问题;
19.3.水泥土搅拌桩+坑内留土的支护方式相比于水泥土搅拌桩+内支撑的支护方式,解决了内支撑拆换撑对施工进度的影响,且不存在避开主楼的问题,易于挖土,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省了工期。
附图说明
20.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2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深厚软土区的深基坑留土开挖支护结构的剖面图;
2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深厚软土区的深基坑留土开挖支护结构的平面图。
23.各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24.1-水泥土搅拌桩、2-冠梁、3-三轴搅拌桩、4-坑内留土、5-短插筋、51-短插筋一、52-短插筋二、6-钢筋网、61-钢筋网一、62-钢筋网二、63钢筋网三、7-长插筋、8-地下室、9-截水沟、10-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6.请参考图1~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深厚软土区的深基坑留土开挖支护结构的剖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用于深厚软土区的深基坑留土开挖支护结构的平面图,该深基坑留土开挖支护结构具体包括:水泥土搅拌桩1、冠梁2、三轴搅拌桩3、坑内留土4、短插筋5、钢筋网6、长插筋7、地下室8、截水沟9和排水沟10,所述水泥搅拌桩1竖直布置,该水泥搅拌桩1顶端浇筑有冠梁2,冠梁2外侧竖向布置止水止淤的三轴搅拌桩3,三轴搅拌桩3平行于水泥搅拌桩1,坑底水泥土搅拌桩1内侧设置坑内留土4,所述短插筋5、钢筋网6和长插筋7组成合坑内留土4放坡的支护措施,所述短插筋5包括短插筋一51和短插筋二52,所述钢筋网6由钢筋网一61、钢筋网二62和钢筋网三63组成,钢筋网二62两端分别连接钢筋网一61和钢筋网三63,钢筋网一61沿放坡坡脚水平布置,且其位于地下室8基础的外侧,钢筋网二62沿放坡坡面布置,钢筋网三63沿放坡坡顶水平布置;钢筋网一61底端连接竖直布置的短插筋一51,钢筋网二62底端连接若干长插筋7,且该若干长插筋7与钢筋网二62垂直,钢筋网三63底端连接竖直布置的短插筋二52。截水沟9沿基坑顶面靠近三轴
搅拌桩3外侧处设置一圈,排水沟10沿地下室8基础外侧设置一圈。
27.所述坑内留土4的留土高度为开挖深度的0.4倍,其顶面留土宽度为开挖深度的0.5倍。
28.所述三轴搅拌桩3采用套打方式形成隔水帷幕,且进入基坑底部一定深度。
29.所述钢筋网6铺设于整个坑内留土4的边坡坡面,并于其上喷射60~80mm厚的混凝土。
30.所述短插筋5可采用直径≥20mm的螺纹钢筋,长度为0.5m。
31.所述长插筋7可采用直径≥20mm的螺纹钢筋,长度为1.0m,在坡面上按梅花形布置。
32.所述短插筋5和长插筋7均绑扎连接于钢筋网6上。
33.所述坑内留土4的放坡坡脚位于地下室8的外侧。
34.所述坑内留土4以上的部分在地下室8施工完成后回填至设计地面高程。
35.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上述一种用于深厚软土区的深基坑留土开挖支护结构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36.s1:场地整平,测量放线,沿基坑外侧一定距离施工水泥土搅拌桩1和冠梁2;
37.s2:在冠梁2外侧施工三轴搅拌桩3,形成隔水帷幕;
38.s3:施工基坑顶面的截水沟9,防止地表水进入基坑;
39.s4:开挖基坑至坑内留土4顶面,保留坑内留土4,并在坑内留土4的坡面上施工钢筋网6、短插筋5和长插筋7,在钢筋网6上喷射60~80mm厚的混凝土;
40.s5:开挖土层至坑底,施工排水沟,排出基坑内积水;
41.s6:施工地下室8,待地下室施工完成后,将坑内留土4以上部分进行回填,回填至设计地面高程。
4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43.1.深厚软土区基坑开挖深度在7m左右,基坑边线距离红线有一定距离时,选择地下室基础外侧坑内留土的支护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基坑的支护深度,进而减少支护桩的支护刚度和支护长度,节省工程造价;
44.2.水泥土搅拌桩+坑内留土的支护方式相比于水泥土搅拌桩+锚杆的支护方式,解决了锚杆支护易于出红线的问题;
45.3.水泥土搅拌桩+坑内留土的支护方式相比于水泥土搅拌桩+内支撑的支护方式,解决了内支撑拆换撑对施工进度的影响,且不存在避开主楼的问题,易于挖土,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省了工期。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