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水系统的加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91900发布日期:2022-05-11 13:51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供水系统的加压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供水系统的加压结构。


背景技术:

2.现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中各类小区建设发展十分迅速,同时也对小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区供水系统的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供水的经济性、可靠性、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小区住户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也直接体现了小区物业管理水平的高低。
3.由于传统的恒速泵加压供水、水塔高位水箱供水、气压罐供水等供水方式普遍不同程度的存在效率低、可靠性差等缺点,难以满足当前经济生活的需要,随着楼层的增加,这些传统的供水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高层楼宇的供水,市场上陆续出现一些供水加压装置,但是这些装置的控制自动化程度较低,高层楼宇中由于压力控制不足,低层住户爆管、高层住户水压不足等问题频频发生,而且随着楼层的提升,这种仅仅依靠地面增压的方式,高层住户的水压不足的问题更为明显,对此,本使用新型提出一种供水系统的加压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供水系统的加压结构。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供水系统的加压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储水箱,所述储水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远离储水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所述进水管的一侧贯穿至储水箱的内部,所述储水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侧贯穿至储水箱的内部,所述第一出水管远离储水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分流管,所述分流管的内部和所述第一出水管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分流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二出水管,三个所述第二出水管呈线性均匀排布,三个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加压水泵,三个所述第一加压水泵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三出水管,三个所述第三出水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出水总管,所述出水总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止回阀,所述出水总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楼层总管。
6.可选的,所述储水箱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底板的顶部,所述第一加压水泵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底板的顶部。
7.可选的,所述楼层总管包括若干第一楼层管组和若干第二楼层管组,且若干所述第一楼层管组和若干所述第二楼层管组交替线性排布,且所述第二楼层管组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对应的第一楼层管组的一侧。
8.可选的,所述第一楼层管组包括若干第一楼层管,若干所述第一楼层管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三通管,若干所述第一楼层管上侧均通过三通管和上方与其相邻的第一楼层管下侧固定连接,且位于每组最上侧的所述第一楼层管通过三通管与第二楼层管组的下侧固定连接。
9.可选的,所述第二楼层管组包括第二楼层管,所述第二楼层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三通管,所述第二楼层管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加压泵,所述第二楼层管的上侧通过三通管和上方与其相邻的第一楼层管组固定连接。
10.可选的,所述三通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楼层支管,所述楼层支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盘,所述楼层支管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止回阀和远传压力表以及节流电磁阀。
11.可选的,所述第二止回阀和远传压力表以及节流电磁阀由第二法兰盘到三通管之间的顺序依次为远传压力表、第二止回阀、节流电磁阀。
12.可选的,所述进水管的内部设置有开关电磁阀,所述储水箱内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位传感器,三个所述第二出水管的中部均设置有一个第三止回阀。
13.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4.1、该加压结构通过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的配合,能够进一步的提升高层用户用水水压,通过各楼层间的楼层支管能够通过节流电磁阀控制各个楼层之间的水流流速,以降低低层大量用水影响高层用水压力,通过第二止回阀来防止第二加压泵将低层用户的水流倒吸,远传压力表能够检测压力各层用户的用水情况,以反馈与控制箱,进行对第一加压水泵和第二加压泵之间工作的调控,进一步的实现智能化加压用水。
15.2、该加压结构通过第二加压泵的设置能够为高层住户提供稳定的水流,在高层用户用水过程中,第二加压泵能够跟随远传压力表和控制箱的调配来改变自己的工作功率,既能够保证用户用水的所需的水压,又能够防止水压过高导致发生爆管,有效的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16.3、该加压结构,通过第一止回阀、第二止回阀以及第三止回阀的设置,既能够保证,各层用户有效用水,又能够防止不用过程中发生倒吸回流,既能够保证用水的便捷,又能够防止再次用水产生巨大能源消耗,有效的提升了装置的可行性。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底板,2-储水箱,21-进水管,22-第一法兰,23-第一出水管,24
‑ꢀ
分流管,25-第二出水管,3-第一加压水泵,31-第三出水管,32-出水总管,4
‑ꢀ
楼层总管,5-第一楼层管组,51-第一楼层管,6-第二楼层管组,61-第二楼层管, 62-第二加压泵,7-三通管,8-楼层支管,81-第二法兰盘,9-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22.如图1-3所示,一种供水系统的加压结构,它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储水箱2,储水箱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水管21,进水管21远离储水箱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法兰22,第一法兰22的设置是为了便于与市政供水管道进行连接,在使用过程中进水管21的内部需要设置电磁阀以便于控制储水箱2内部加水,并且需要在储水箱2的内部设置水
位传感器,以便于控制储水箱2内部的水量,进水管21的一侧贯穿至储水箱2的内部,储水箱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水管23,第一出水管23的一侧贯穿至储水箱2的内部,第一出水管23远离储水箱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分流管24,分流管24的内部和第一出水管23的内部相连通,分流管2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二出水管25,三个第二出水管25呈线性均匀排布,三个第二出水管25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一加压水泵3,三个第一加压水泵3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三出水管31,三个第三出水管3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一个出水总管32,出水总管3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止回阀,第一止回阀的设置能够防止在无人用水时,第一加压水泵3、第二加压泵62停止工作时防止楼层总管4内部的水回流,导致再次用水需要水路反应慢,而且需要重新从地面进行输送,导致电力资源的浪费,提升装置的节能性,出水总管3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楼层总管4。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储水箱2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箱9,控制箱9的作用相当于人的大脑,进行各个元器件的工作调配,以实现装置的自动化控制,控制箱9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底板1的顶部,第一加压水泵3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底板1的顶部。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楼层总管4包括若干第一楼层管组5 和若干第二楼层管组6,且若干第一楼层管组5和若干第二楼层管组6交替线性排布,且第二楼层管组6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于对应的第一楼层管组5的一侧。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一楼层管组5包括若干第一楼层管51,若干第一楼层管5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一个三通管7,若干第一楼层管 51上侧均通过三通管7和上方与其相邻的第一楼层管51下侧固定连接,且位于每组最上侧的第一楼层管51通过三通管7与第二楼层管组6的下侧固定连接。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二楼层管组6包括第二楼层管61,第二楼层管6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三通管7,第二楼层管61的中部设置有第二加压泵62,第二加压泵62的设置能够为高层住户提供稳定的水流,在高层用户用水过程中,第二加压泵62能够跟随远传压力表和控制箱9的调配来改变自己的工作功率,既能够保证用户用水的所需的水压,又能够防止水压过高导致发生爆管,第二楼层管61的上侧通过三通管7和上方与其相邻的第一楼层管组5固定连接。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三通管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楼层支管8,楼层支管8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法兰盘81,第二法兰盘81用于和各楼层用户管道进行连接,楼层支管8的内部设置有第二止回阀和远传压力表以及节流电磁阀。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第二止回阀和远传压力表以及节流电磁阀由第二法兰盘81到三通管7之间的顺序依次为远传压力表、第二止回阀、节流电磁阀,该顺序的排布能够更好的控制各个楼层之间的用水压力。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进水管21的内部设置有开关电磁阀,储水箱2内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位传感器,三个第二出水管25的中部均设置有一个第三止回阀,第三止回阀的设置能够防止在用水量较少的情况下部分第一加压水泵3进行工作时,导致水从不工作的第二出水管25发生倒吸现象,进一步的保证装置的实用性。
30.综上所述:该加压结构通过第一水泵3和第二水泵62的配合,能够进一步的提升高层用户用水水压,通过各楼层间的楼层支管8能够通过节流电磁阀控制各个楼层之间的水流流速,以降低低层大量用水影响高层用水压力,通过第二止回阀来防止第二加压泵62将
低层用户的水流倒吸,远传压力表能够检测压力各层用户的用水情况,以反馈与控制箱9,进行对第一加压水泵3和第二加压泵 62之间工作的调控,进一步的实现智能化加压用水;该加压结构通过第二加压泵62的设置能够为高层住户提供稳定的水流,在高层用户用水过程中,第二加压泵62能够跟随远传压力表和控制箱9的调配来改变自己的工作功率,既能够保证用户用水的所需的水压,又能够防止水压过高导致发生爆管,有效的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该加压结构,通过第一止回阀、第二止回阀以及第三止回阀的设置,既能够保证,各层用户有效用水,又能够防止不用过程中发生倒吸回流,既能够保证用水的便捷,又能够防止再次用水产生巨大能源消耗,有效的提升了装置的可行性。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