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跨越地基的风机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14083发布日期:2022-07-20 00:19阅读:84来源:国知局
梁板跨越地基的风机基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基础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梁板跨越地基的风机基础。


背景技术:

2.传统扩展风机基础具有直径大、基底面积大的特点,因而风机基础对地基面积要求大。当风机基础位于沟槽和土洞发育、基岩起伏较大等地基存在不均匀性场地时,需特别考虑地基不均匀造成的风机基础不均匀沉降及风机运行中的倾斜等问题。
3.目前新能源土建领域处理此问题的惯用方法为:将沟槽和土洞内软弱土体清理干净、将岩石起伏较大区域中部土体清理干净后,采用素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灌填,灌填后同基岩形成整体地基,然后再在该整体地基上施工风机基础。
4.这种处理方法仅适用于基底下沟槽、溶洞、土洞的深度较浅的情况,而不适用于基底下沟槽、溶洞、土洞的深度较深的情况。这是因为,当基底下沟槽、溶洞、土洞的深度较深时,需要开挖及清理的软弱土体较厚,机械设备无法清理,仅依靠人工清理效率太低且无形中增加了施工时间,同时基坑深度深、危险性大、经济性差。若在沟槽、洞内软弱土层无法清理至基岩的情况下就施工风机基础,那么风机基础在后期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将会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风机塔筒及整个风机轮毂和叶片倾斜的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梁板跨越地基的风机基础,保证风机在该风机基础上运行的安全性。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梁板跨越地基的风机基础,包括地基和风机基础本体;所述地基包括稳定基岩部和软弱岩体部;所述风机基础本体设置在稳定基岩部上、且其部分边缘位于软弱岩体部上;所述软弱岩体部内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板,所述钢筋混凝土板的边部搭接在稳定基岩部上;所述钢筋混凝土板设置在风机基础本体的下方,且钢筋混凝土板的顶部与风机基础本体的底部接触。
7.进一步的,所述软弱岩体部内还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梁,所述钢筋混凝土梁的端部搭接在稳定基岩部上;所述钢筋混凝土梁设置在钢筋混凝土板的下方,且钢筋混凝土梁的顶部与钢筋混凝土板的底部接触。
8.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板顶部的高度与稳定基岩部顶部的高度相一致。
9.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板和钢筋混凝土梁为一体浇筑成型结构。
10.进一步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板为预制板;所述钢筋混凝土梁为预制梁。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梁板跨越地基的风机基础,通过在软弱岩体部设置钢筋混凝土板,并将钢筋混凝土板的边部搭接在稳定基岩部上,这样就可通过稳定基岩部对钢筋混凝土板进行支撑,进而通过钢筋混凝土板在软弱岩体部处对风机基础本体的边缘进行支撑,防止风机基础本体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倾斜的情况,保证了风机在该风机基础上运行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梁板跨越地基的风机基
础,尤其适用于软弱岩体部内软弱土层较深的情况,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将软弱岩体部内的软弱土层清理至基岩,可大幅度减少软弱岩体部内的软弱土层的开挖和清理,提高风机基础的施工进度,减小施工的危险性,提高了经济性。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梁板跨越地基的风机基础的立体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梁板跨越地基的风机基础的另一立体图;
15.图3是地基的俯视图;
16.图4是在图3的地基上设置钢筋混凝土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附图标记为:10-地基,11-风机基础本体,12-稳定基岩部,13-软弱岩体部,14-钢筋混凝土板,15-钢筋混凝土梁。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19.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梁板跨越地基的风机基础,包括地基10和风机基础本体11;所述地基10包括稳定基岩部12和软弱岩体部13;所述风机基础本体11设置在稳定基岩部12上、且其部分边缘位于软弱岩体部13上;所述软弱岩体部13内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板14,所述钢筋混凝土板14的边部搭接在稳定基岩部12上;所述钢筋混凝土板14设置在风机基础本体11的下方,且钢筋混凝土板14的顶部与风机基础本体11的底部接触。
20.参见图3,所述地基10包括稳定基岩部12和软弱岩体部13。所述稳定基岩部12为由基岩形成的稳定地基,在后期使用过程中不发生沉降;所述软弱岩体部13为由溶沟、溶槽、溶洞、土洞等形成的不稳定地基,在后期使用过程中会发生不均匀沉降。图3中的双点划线内的区域就是用于施工风机基础本体11的区域,该区域的部分边缘位于软弱岩体部13上;为简化视图,图3中仅示出了地基10上用于施工风机基础本体11的部分区域。
21.当在图3所示的地基10上施工风机基础本体11时,传统的方法是,先将软弱岩体部13内的软弱土层向下清理至基岩,再采用细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灌填至风机基础设计标高,然后再施工风机基础本体11。这种方法仅适用于软弱岩体部13的深度较浅的情况,而不适用于软弱岩体部13的深度较深的情况。这是因为,当软弱岩体部13的深度较深时,需要开挖及清理的软弱土体较厚,机械设备无法清理,仅依靠人工清理效率太低且无形中增加了施工时间,同时基坑深度深、危险性大、经济性差。假如在软弱岩体部13内的软弱土层未清理至基岩的情况下施工风机基础11,那么风机基础11在后期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将会由于地基的软弱岩体部13的不均匀沉降而造成风机塔筒及整个风机轮毂和叶片倾斜的安全问
题。
22.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基础本体11用于安装和固定风机塔筒;所述风机基础本体11设置在地基10的稳定基岩部12上,且风机基础本体11的部分边缘位于软弱岩体部13的上方。当然,所述风机基础本体11的边缘可以有一处位于软弱岩体部13的上方,也可以有两处位于软弱岩体部13的上方,还可以有两处以上位于软弱岩体部13的上方,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23.参见图4,所述软弱岩体部13内设置有用于对风机基础本体11的边缘进行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板14;所述钢筋混凝土板14水平设置在风机基础本体11的下方,且其边部搭接在稳定基岩部12上;所述钢筋混凝土板14的顶部与风机基础本体11的底部接触。具体的,所述稳定基岩部12上正对钢筋混凝土板14边部的位置设置有支撑凹槽,所述钢筋混凝土板14的边部支撑在该支撑凹槽中。所述钢筋混凝土板14顶部的高度可以等于高于或低于稳定基岩部12顶部的高度;优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板14顶部的高度与稳定基岩部12顶部的高度相一致。
24.参见图1,所述风机基础本体11的部分边缘在软弱岩体部13处通过钢筋混凝土板14进行支撑,这样当风机在运行过程中,风机机组的载荷先通过风机塔筒传递至风机基础本体11上,再通过风机基础本体11传递至钢筋混凝土板14和稳定基岩部12上,钢筋混凝土板14上的载荷也传递至稳定基岩部12上,这样就避免了软弱岩体部13承受风机载荷,消除了软弱岩体部13的不均匀沉降对风机基础本体11的影响,保证了风机基础本体11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5.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板14的承载能力,优选的,所述软弱岩体部13内还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梁15,所述钢筋混凝土梁15的端部搭接在稳定基岩部12上;所述钢筋混凝土梁15设置在钢筋混凝土板14的下方,且钢筋混凝土梁15的顶部与钢筋混凝土板14的底部接触。
26.参见图1、图2,所述软弱岩体部13内设置有用于对钢筋混凝土板14进行支撑的钢筋混凝土梁15。所述钢筋混凝土梁15水平设置,且端部支撑在稳定基岩部12上。具体的,所述稳定基岩部12上正对钢筋混凝土梁15端部的位置设置有支撑槽,所述钢筋混凝土梁15的端部设置在支撑槽中,并支撑在支撑槽的槽底上。所述钢筋混凝土梁15的具体结构、以及其与稳定基岩部12搭接的长度应根据强度计算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使用时,所述钢筋混凝土板14上的载荷传递至钢筋混凝土梁15和稳定基岩部12上,钢筋混凝土梁15上的载荷也传递至稳定基岩部12上。
27.所述钢筋混凝土板14和钢筋混凝土梁15可以在现场施工,先施工钢筋混凝土梁15,钢筋混凝土梁15施工完成后再施工钢筋混凝土板14,然后再施工风机基础本体11。为了保证钢筋混凝土板14和钢筋混凝土梁15的强度,优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板14和钢筋混凝土梁15为一体浇筑成型结构,也就是说,钢筋混凝土板14和钢筋混凝土梁15同时浇筑成型。
28.为了提高现场施工的施工效率,优选的,所述钢筋混凝土板14为预制板;所述钢筋混凝土梁15为预制梁。所述钢筋混凝土板14和钢筋混凝土梁15可以提前在工厂预制,检验合格后,再运至施工现场按设计要求位置进行安装固定,安装完成后,再施工风机基础本体11。
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梁板跨越地基的风机基础,通过在软弱岩体部13设置钢筋混凝土板14,并将钢筋混凝土板14的边部搭接在稳定基岩部12上,这样就可通过稳定基
岩部12对钢筋混凝土板14进行支撑,进而通过钢筋混凝土板14在软弱岩体部13处对风机基础本体11的边缘进行支撑,防止风机基础本体11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倾斜的情况,保证了风机在该风机基础上运行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梁板跨越地基的风机基础,尤其适用于软弱岩体部内软弱土层较深的情况,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将软弱岩体部13内的软弱土层清理至基岩,可大幅度减少软弱岩体部13内的软弱土层的开挖和清理,提高风机基础的施工进度,减小施工的危险性,提高了经济性。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