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载机操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07465发布日期:2022-07-01 22:46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载机操纵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载机操纵系统,属于装载机液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装载机作业时,动臂和铲斗的动作均通过多路阀控制,通过操作手柄或先导阀控制多路阀内的阀杆运动实现液压油路的换向或通断。
3.目前的操纵系统采用操纵软轴操作或先导手柄操作。
4.操纵软轴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是其使用过程中受软轴走向影响,操纵力大小不稳定。随着使用时间增加产生磨损锈蚀,会出现软轴卡滞,操纵力增大等故障。
5.先导手柄操纵方便,操纵力小,但先导操纵方式需要增加先导泵及相应控制阀和管路,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一般只有高端机型使用。另外先导阀对液压油清洁度要求较高,若出现杂质极易卡阀,造成操纵不灵。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装载机操纵系统,操纵力稳定、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便于实施。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载机操纵系统,其包括操纵机构、主动活塞缸和从动活塞缸;所述主动活塞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操纵机构铰接,所述从动活塞缸的活塞杆铰接有多路阀,所述主动活塞缸通过管路与所述从动活塞缸连接,并形成闭合回路,所述操纵机构控制主动活塞缸的活塞杆以使多路阀的阀杆抵达规定位。
8.进一步的,所述操纵机构包括推拉杆,所述推拉杆的顶部固连有把手,所述推拉杆的底部铰接有驾驶室,所述推拉杆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主动活塞缸的活塞杆铰接。
9.进一步的,所述从动活塞缸的有杆腔设置有第一注油螺塞和第一出油口,所述从动活塞缸的无杆腔设置有第二注油螺塞和第二出油口。
10.进一步的,所述主动活塞缸包括第一活塞缸,所述第一活塞缸设于所述推拉杆的一侧,所述第一活塞缸的有杆腔设置有第三注油螺塞和第三出油口,所述第一活塞缸的无杆腔设置有第四注油螺塞和第四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通过管路与第三出油口连接,所述第二出油口通过管路与第四出油口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塞缸的有杆腔和无杆腔内分别安装有第一回位弹簧,推拉杆不受外力时,第一回位弹簧使第一活塞缸内的活塞处于中间位置。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塞缸的内径小于从动活塞缸的内径。
13.进一步的,所述主动活塞缸包括第二活塞缸,所述第二活塞缸分别设于所述推拉杆的两侧,靠从动活塞缸一侧的第二活塞缸的无杆腔设置有第五注油螺塞和第五出油口,远离从动活塞缸一侧的第二活塞缸的无杆腔设置有第六注油螺塞和第六出油口;
14.若第一出油口通过管路与第六出油口连接,则第二出油口通过管路与第五出油口
连接;
15.若第一出油口通过管路与第五出油口连接,则第二出油口通过管路与第六出油口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活塞缸的有杆腔内安装有第二回位弹簧,推拉杆不受外力时,第二回位弹簧使第二活塞缸内的活塞处于中间位置。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活塞缸的内径小于从动活塞缸的内径。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装载机操纵系统,通过操纵机构操纵主动活塞缸的活塞杆运动,使主动活塞缸有杆腔或无杆腔内的液压油产生压力,从而使从动活塞缸的活塞杆实现推拉动作,进而控制多路阀的阀杆动作,与采用操纵软轴相比,使用时间长,不易产生磨损锈蚀,操纵力稳定;与采用先导手柄相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不易出现卡阀,且操纵力稳定,便于实施。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载机操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中第一活塞缸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图1中从动活塞缸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载机操纵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图4中靠从动活塞缸一侧的第二活塞缸的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图4中远离从动活塞缸一侧的第二活塞缸的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从动活塞缸;2、管路;3、第一活塞缸;4、把手;5、推拉杆;6、滑块;7、第四注油螺塞;8、第一回位弹簧;9、第三注油螺塞;10、第三出油口;11、第四出油口;12、第一注油螺塞;13、第二注油螺塞;14、第二出油口;15、第一出油口;16、第二活塞缸;17、第五注油螺塞;18、第五出油口;19、第六注油螺塞;20、第六出油口;21、第二回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载机操纵系统,其包括操纵机构、主动活塞缸和从动活塞缸1;
31.主动活塞缸的活塞杆通过销轴与操纵机构铰接,具体的,操纵机构包括推拉杆5,推拉杆5的顶部固定套接有把手4,推拉杆5的底部通过销轴铰接有驾驶室,推拉杆5上滑动连接有滑块6,滑块6通过销轴与主动活塞缸的活塞杆铰接。
32.从动活塞缸1的活塞杆通过销轴铰接有多路阀,主动活塞缸通过管路2与从动活塞缸1连接,并形成闭合回路,操纵机构控制主动活塞缸的活塞杆以使多路阀的阀杆抵达规定位,应用中,规定位为前位、中位和后位,通过操纵机构操纵主动活塞缸的活塞杆运动,使主动活塞缸有杆腔或无杆腔内的液压油产生压力,从而使从动活塞缸1的活塞杆实现推拉动作,进而控制多路阀的阀杆运动到达前位、中位和后位,与采用操纵软轴相比,使用时间长,不易产生磨损锈蚀,操纵力稳定;与采用先导手柄相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不易出现卡阀,且操纵力稳定,便于实施。
33.实施例1:
34.如图1至图3所示,从动活塞缸1的有杆腔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注油螺塞12,从动活塞缸1的有杆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出油口15,从动活塞缸1的无杆腔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注油螺塞13,从动活塞缸1的无杆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出油口14,主动活塞缸包括第一活塞缸3,第一活塞缸3设于推拉杆5的一侧,第一活塞缸3的活塞杆通过销轴与滑块6铰接,第一活塞缸3的有杆腔的顶部设置有第三注油螺塞9,第一活塞缸3的有杆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出油口10,第一活塞缸3的无杆腔的顶部设置有第四注油螺塞7,第一活塞缸3的无杆腔的底部设置有第四出油口11,第一活塞缸3的有杆腔和无杆腔内分别安装有第一回位弹簧8,需要说明的是,推拉杆5不受外力时,第一回位弹簧8使第一活塞缸3内的活塞处于中间位置。第一出油口15通过管路2与第三出油口10连接,第二出油口14通过管路2与第四出油口11连接,具体工作过程如下:推动推拉杆5使第一活塞缸3内的活塞向左运动,第一活塞缸3的无杆腔内的液压油产生压力,同时活塞压缩无杆腔内的第一回位弹簧8,液压油通过管路2进入从动活塞缸1的无杆腔,使从动活塞缸1内的活塞杆伸出,从而带动多路阀的阀杆运动到达前位。松开推拉杆5,第一活塞缸3的无杆腔内的第一回位弹簧8推动活塞使多路阀的阀杆运动到达中位。拉动推拉杆5使第一活塞缸3内的活塞向右运动,第一活塞缸3的有杆腔内的液压油产生压力,同时活塞压缩有杆腔内的第一回位弹簧8,液压油通过管路2进入从动活塞缸1的有杆腔,使从动活塞缸1内的活塞杆收缩,从而带动多路阀的阀杆运动到达后位。
35.优选的,第一活塞缸3的内径小于从动活塞缸1的内径,能够有效减小第一活塞缸3的操纵力。设第一活塞缸3的缸径为,第一活塞缸3内的活塞杆的杆径为,从动活塞缸1的缸径为,从动活塞缸1内的活塞杆的杆径为,满足以下关系:
[0036][0037]
[0038]
实施例2:
[0039]
如图4至图6所示,从动活塞缸1的机构与实施例1相同,主动活塞缸包括第二活塞缸16,第二活塞缸16设有两个,分别设于推拉杆5的两侧,第二活塞缸16的活塞杆通过销轴与滑块6铰接,靠从动活塞缸1一侧的第二活塞缸16的无杆腔的顶部设置有第五注油螺塞17,靠从动活塞缸1一侧的第二活塞缸16的无杆腔的底部设置有第五出油口18,远离从动活塞缸1一侧的第二活塞缸16的无杆腔的顶部设置有第六注油螺塞19,远离从动活塞缸1一侧的第二活塞缸16的无杆腔的底部设置有第六出油口20,第二活塞缸16的有杆腔内安装有第二回位弹簧21,需要说明的是,推拉杆5不受外力时,第二回位弹簧21使第二活塞缸16内的活塞处于中间位置。若第一出油口15通过管路2与第六出油口20连接,则第二出油口14通过管路2与第五出油口18连接,此时,工作过程如下:推动推拉杆5使靠从动活塞缸1一侧的第二活塞缸16内的活塞和远离从动活塞缸1一侧的第二活塞缸16内的活塞向左运动,靠从动活塞缸1一侧的第二活塞缸16的无杆腔内的液压油被压缩产生压强,进入从动活塞缸1的无杆腔内,推动活塞向左运动,从而带动多路阀的阀杆运动到达前位,同时从动活塞缸1的有杆腔内的液压油通过管路2进入远离从动活塞缸1一侧的第二活塞缸16的无杆腔内。松开推拉杆5,远离从动活塞缸1一侧的第二活塞缸16的无杆腔内的第二回位弹簧21推动活塞使多路阀的阀杆运动到达中位。拉动推拉杆5使靠从动活塞缸1一侧的第二活塞缸16内的活塞和远离从动活塞缸1一侧的第二活塞缸16内的活塞向右运动,远离从动活塞缸1一侧的第二活塞缸16的无杆腔内的液压油被压缩产生压强,进入从动活塞缸1的有杆腔内,推动活塞向右运动,从而带动多路阀的阀杆运动到达后位,同时从动活塞缸1的无杆腔内的液压油通过管路2进入靠从动活塞缸1一侧的第二活塞缸16的无杆腔内。若第一出油口15通过管路2与第五出油口18连接,则第二出油口14通过管路2与第六出油口20连接,此时,工作过程如下:推动推拉杆5使靠从动活塞缸1一侧的第二活塞缸16内的活塞和远离从动活塞缸1一侧的第二活塞缸16内的活塞向左运动,靠从动活塞缸1一侧的第二活塞缸16的无杆腔内的液压油被压缩产生压强,进入从动活塞缸1的有杆腔内,推动活塞向右运动,从而带动多路阀的阀杆运动到达后位,同时从动活塞缸1的无杆腔内的液压油通过管路2进入远离从动活塞缸1一侧的第二活塞缸16的无杆腔内。松开推拉杆5,远离从动活塞缸1一侧的第二活塞缸16的无杆腔内的第二回位弹簧21推动活塞使多路阀的阀杆运动到达中位。拉动推拉杆5使靠从动活塞缸1一侧的第二活塞缸16内的活塞和远离从动活塞缸1一侧的第二活塞缸16内的活塞向右运动,远离从动活塞缸1一侧的第二活塞缸16的无杆腔内的液压油被压缩产生压强,进入从动活塞缸1的无杆腔内,推动活塞向左运动,从而带动多路阀的阀杆运动到达前位,同时从动活塞缸1的有杆腔内的液压油通过管路2进入靠从动活塞缸1一侧的第二活塞缸16的无杆腔内。
[0040]
优选的,第二活塞缸的内径小于从动活塞缸的内径,能够有效减小第二活塞缸的操纵力。
[0041]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