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瓷砖面板的地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88050发布日期:2022-06-22 00:5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具有瓷砖面板的地漏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漏,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瓷砖面板的地漏,该地漏上的瓷砖面板与室内面板齐平。


背景技术:

2.浴室内通常安装有地漏,用于收集洗澡水,并与地面以下的下水管连接。
3.cn210917663u的高度可调地漏,包括地漏盖筒和用于与排水管道配合的地漏,还包括伸缩节套,伸缩节套的下端滑动插设于地漏体内,堵漏盖筒的下端滑动插设于伸缩接头内。
4.cn210482523u的地漏结构,采用不锈钢材质的底托,支撑高度可以调节,使用过程中结实耐用,现场安装速度快。
5.有一种地漏,其包括底部设有下水管的集水框和瓷砖面板,集水框用于收集洗澡水,在下水管内可选择性地设有水封,该集水框被水泥固定在地基上,瓷砖面板盖在集水框的中间,且在集水框与瓷砖面板的四周形成集水槽。
6.瓷砖面板的上表面与室内地面瓷砖相匹配,由于需要经常清理地漏内的毛发,需要将瓷砖面板取出后才能操作,由于瓷砖面板的重量较大,取出并重新安装瓷砖面板显得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7.基于清理地漏时,取出且重新安装瓷砖面板的不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清理的地漏,将瓷砖面板的一部分设置成转动结构,瓷砖面板的另一部分设置成可弹起结构,从而免除取出及重新安装瓷砖面板的麻烦。
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具有瓷砖面板的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底部设有下水管的集水框及瓷砖面板,所述瓷砖面板与所述集水框的内壁之间形成集水槽;
9.所述瓷砖面板分为三段式,包括相互拼接的位于中间的第一面板和两侧的第二面板;
10.所述第一面板的下方设有按压弹起部件,以使所述第一面板在向下按压后可上升;
11.所述第二面板的一端轴接在集水框上,所述第二面板的另一端可向上转动;
12.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移动后使所述集水框的内腔呈开放状态。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面板的外端两侧通过轴销连接在集水框的内侧,所述第二面板的内端可向上转动。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面板的内端两侧设有支撑柱,所述集水框的内壁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柱搁置在所述支撑架上。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面板的内端向上转动,所述的第
二面板的外端抵靠并限制在集水框的端部,所述第二面板的转动范围为100-120度。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按压弹起部件设于所述下水管内。
1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按压弹起部件包括底座、支撑管和可弹起的撑杆,所述撑杆设于所述支撑管内,所述撑杆的上端连接在第一面板的内侧面。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底座安装在下水管的内壁上,且底座距离下水管的底部具有一定高度;所述底座上设有过水孔。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底座包括一环形圈及多根径向分布的连杆,所述连杆连接于所述支撑管与环形圈;
20.所述环形圈固定在所述下水管内壁上,所述过水孔为连杆之间的间隙。
21.另一主题:具有瓷砖面板的地漏,包括底部设有下水管的集水框及瓷砖面板,所述瓷砖面板与所述集水框的内壁之间形成回型的集水槽;
22.所述瓷砖面板分为三段拼接式结构,包括相互衔接的位于中间的第一面板和两侧的第二面板;
23.所述下水管内设有按压弹起部件,以使所述第一面板在向下按压后可上升;所述第一面板的升起幅度在2-8cm;
24.所述第二面板的一端轴接在集水框上,所述第二面板的另一端以该轴接点为中心可向上转动;所述第二面板在转动幅度为100-120度;
25.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移动后,以使所述集水框的内腔呈开放状态。
2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按压弹起部件包括底座、支撑管和可弹起的撑杆,所述撑杆设于所述支撑管内,所述撑杆的上端连接在第一面板的内侧面;
27.所述底座安装在下水管的内壁上,且底座距离下水管的底部具有一定高度;
28.所述底座包括一环形圈及多根径向分布的连杆,所述连杆连接于所述支撑管与环形圈;所述环形圈固定在所述下水管内壁上,所述连杆之间形成过水孔。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瓷砖面板包括第一面板和位于第一面板两侧的第二面板,第一面板下方设有按压弹起部件,需要对地漏进行清理时,按压第一面板以使其在按压弹起部件的作用下上升以形成槽口,继而用户通过槽口对第二面板施加外力,以使第二面板相对于轴接端转动并向上抬起,进一步使集水框内腔处于开放状态以便于用户清理;上述瓷砖面板的结构简单,用户启闭也更为省力。
附图说明
30.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示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31.图1为本实施例地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施例地漏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实施例地漏的整体结构拆解图;
34.图4为瓷砖面板打开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瓷砖面板打开时的侧面剖视图;
36.图6为按压弹起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37.图7为按压弹起部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38.图8为本实施例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9.图9为本实施例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2.如图1至图3所示,具有瓷砖面板的地漏100,包括底部设有下水管12的集水框10及瓷砖面板20,瓷砖面板20与集水框10的内壁之间形成集水槽h。下水从集水槽h 汇集到集水框10内后从下水管12流出。
43.该瓷砖面板20分为三段式结构,包括相互拼接的位于中间的第一面板21和两侧的第二面板22。
44.其中,第一面板21的下方设有按压弹起部件30,以使第一面板21在向下按压后可上升;优选地,第一面板21的升起幅度在2-8cm。
45.而第二面板22的一端轴接在集水框10上,用户在第二面板22的另一端施加外力,可使第二面板22相对于轴接端转动并向上抬起。优选地,该第二面板22的转动幅度为 100-120度。
46.当第一面板21升起,第二面板22相对轴接端被抬起后,集水框10的内腔呈开放状态。以便于用户清理集水框10内的毛发或其他污垢。
47.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瓷砖面板20包括第一面板21和位于第一面板21两侧的第二面板22,第一面板21下方设有按压弹起部件30,需要对地漏进行清理时,按压第一面板21以使其在按压弹起部件30的作用下上升以形成槽口f,继而用户通过槽口f对第二面板22施加外力,以使第二面板22相对于轴接端转动并向上抬起,进一步使集水框10内腔处于开放状态以便于用户清理;上述瓷砖面板20的结构简单,用户启闭也更为省力。
48.第二面板22的外端两侧通过轴销23连接在集水框10的内侧,以使第二面板22可相对于轴接端向上转动。
49.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面板22的内端两侧设有支撑柱24,集水框10的内壁设有支撑架11,当第二面板22盖合在集水框10上时,支撑柱24搁置在支撑架11上。
50.第二面板22的内端向上转动,第二面板22的外端抵靠并限制在集水框10的端部,避免第二面板22过度翻转。优选地,该第二面板22的转动范围为100-120度。
51.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按压弹起部件30设于下水管12内。该按压弹起部件30 包括底座31、支撑管32和可弹起的撑杆33,撑杆33设于支撑管32内,撑杆33的上端连接在第一面板21的内侧面。
52.更为具体的是,如图6和图7所示,底座31安装在下水管12的内壁上,且底座31 距离下水管12的底部具有一定高度;底座31上设有过水孔34。
53.底座31包括一环形圈02及多根径向分布的连杆01,连杆01连接于支撑管32与环形圈02;环形圈02固定在下水管12内壁上,过水孔34为连杆01之间的间隙。
5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上述按压弹起部件30与现有技术中的弹跳下水器、按压下水器的基本原理一致,此不赘述。
55.当需要瓷砖面板200闭合时,按压撑杆33使其缩入支撑管32内,第一面板21下降,并将第二面板22放下使支撑柱24搁置在支撑架11上,此时第一面板21和第二面板22的上表面基本齐平。当需要清理集水框10内腔时,再次按压按压弹起部件30,使撑杆33升起以进一步托起第一面板21。第一面板21升起后,会形成一便于用户手部伸入的槽口f,以便于用户施力以进一步抬起第二面板22,从而达到开启地漏以便于清理集水框10内腔的目的。上述瓷砖面板20的结构较为简单,用户启闭也更为省力。
5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瓷砖面板的地漏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