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缓解堵塞的下水道盖板

文档序号:29703802发布日期:2022-04-16 15:11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可缓解堵塞的下水道盖板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缓解堵塞的下水道盖板。


背景技术:

2.下水沟盖板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部件,它用于保持排水功能并使地面平整,同时阻隔垃圾进入排水沟造成堵塞。对于排水沟盖板这种需要大面积使用的部件来说,其需要满足质量好、成本低、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可大批量生产等特点。但是目前的排水沟盖板都是一块单独的金属或者橡胶铸造的隔板,一旦降水量过大,水流带来的垃圾很容易造成盖板自身的排水孔堵塞而失去排水功能。
3.针对水流带来的垃圾易造成堵塞的问题,中国发明专利cn201710547970.7公开了一种下水道盖板,包括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的上盖板包括上层板和下层板且两者之间设置有支撑板,在下层板上相对于漏水孔b的里侧设置有l型挡板。上述专利中通过上盖板的l型挡板能够将废弃杂质阻挡,且不影响上盖板漏水的作用,使用一段时间后l型挡板的一侧会聚集大量杂物,需要将上盖板移出,将杂物取出。该专利需要对上盖板下杂物进行清理,否则仍容易造成杂物堆积堵塞而影响顺利排水。
4.目前各种各样的盖板大多是在排水孔的大小排布上做出变化,一旦遇到洪水、暴雨等降水量较大的情况,水流很容易将各种垃圾卷向排水孔造成堵塞,从而影响排水性能甚至时造成排水口功能失效。但是,至今为止,还未见到有利用水流的冲击力使得盖板在被垃圾阻塞时能自洁从而降低堵塞可能的排水沟盖板,并将其实际投入生产。
5.上述问题是在下水道盖板的设计与生产过程中应当予以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缓解堵塞的下水道盖板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下水道盖板在降水量较大时被塑料袋、树叶片等垃圾堵塞后,影响排水性能甚至造成排水口功能失效的问题。
7.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可缓解堵塞的下水道盖板,包括上盖板,上盖板分别设有左排水区和右排水区,左排水区设有若干左排水口,右排水区设有若干右排水口,上盖板设有用于封闭左排水口或右排水口的阻流结构,阻流结构采用翘板式阻流结构,阻流结构包括堵塞阀件和用于转动堵塞阀件的转向件,上盖板的底面中部设有转向件,且转向件设于左排水区和右排水区间,转向件包括定位块、转轴、轴套和转向杆,转轴穿过轴套,且转轴的两端通过定位块连接上盖板的底面,轴套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转向杆连接堵塞阀件。
8.进一步地,堵塞阀件包括阀门和若干阻流块,阻流块设于阀门上,阻流块与左排水口或右排水口对应设置。
9.进一步地,阻流块的宽度由顶面向底面递增。
10.进一步地,转向杆采用v形或m形转向杆。
11.进一步地,左排水口和右排水口分别平行排列设置,左排水口和右排水口均采用条形、方形或梯形。
12.进一步地,阻流结构还包括转向调节件,转向调节件包括调节螺丝和紧固套筒,轴套穿过紧固套筒,紧固套筒设有下螺孔,上盖板的中部设有上螺孔,调节螺丝螺纹穿过上螺孔与下螺孔并抵触轴套。
13.进一步地,左排水区和右排水区分别设有滤网件,滤网件包括金属滤网和定位螺丝,上盖板设有与定位螺丝适配的定位螺孔,金属滤网的端部通过定位螺丝连接在上盖板上,金属滤网覆盖左排水口或右排水口。
14.进一步地,该可缓解堵塞的下水道盖板设于道路路面处,左排水区与右排水区依次设置在道路排水的水流方向上,上盖板与道路路面齐平。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可缓解堵塞的下水道盖板,通过设置翘板式阻流结构,来对左排水口或右排水口进行封闭,从而由左排水区和右排水区垃圾阻塞程度的不同,会形成水流差,使得堵塞阀件通过转向件进行转动,实现左排水区和右排水区开合过程中,减低左排水口或右排水口对垃圾的吸力,垃圾在水流作用下被带离左排水区或右排水区,形成新的水流差,转动堵塞阀件,使左排水口或右排水口通畅,排水顺利,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减少覆盖堵塞上盖板的垃圾,能够大幅降低排水口完全失效的可能,使下水道盖板正常实现排水,且不需打开下水道盖板进行垃圾清理。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可缓解堵塞的下水道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一中上盖板和阻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一可缓解堵塞的下水道盖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一可缓解堵塞的下水道盖板在单向水流下使用说明示意图,其中,(a)是单向水流下的说明示意图,(b)是阻塞物在左排水口处的说明示意图,(c)是堵塞阀件在水流差作用下转动至左排水口处的说明示意图,(d)是阻塞物在右排水口处的说明示意图,(e)是阻塞物在水流作用下离开右排水口处的说明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一可缓解堵塞的下水道盖板在对向水流下使用说明示意图,其中,(a)是对向水流下的说明示意图,(b)是阻塞物在左排水口处的说明示意图,(c)是堵塞阀件在水流差作用下转动至左排水口处的说明示意图,(d)是阻塞物在右排水口处的说明示意图,(e)是阻塞物在水流作用下移动至左排水口处的说明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二可缓解堵塞的下水道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二可缓解堵塞的下水道盖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其中:1-上盖板,2-左排水区,3-右排水区,4-左排水口,5-右排水口,6-阻流结构,7-滤网件;61-堵塞阀件,62-定位块,63-转轴,64-轴套,65-转向杆,66-转向调节件;611-阀门,612-阻流块;661-调节螺丝,662-紧固套筒,663-上螺孔,664-下螺孔;71-金属滤网,72-定位螺丝,73-定位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18.实施例一一种可缓解堵塞的下水道盖板,如图1和图2,包括上盖板1,上盖板1分别设有左排水区2和右排水区3,左排水区2设有若干左排水口4,右排水区3设有若干右排水口5,上盖板1设有用于封闭左排水口4或右排水口5的阻流结构6,阻流结构6采用翘板式阻流结构6,阻流结构6包括堵塞阀件61和用于转动堵塞阀件61的转向件,上盖板1的底面中部设有转向件,且转向件设于左排水区2和右排水区3间,转向件包括定位块62、转轴63、轴套64和转向杆65,转轴63穿过轴套64,且转轴63的两端通过定位块62连接上盖板1的底面,轴套64的左右两侧分别通过转向杆65连接堵塞阀件61。
19.该种可缓解堵塞的下水道盖板,通过设置翘板式阻流结构6,来对左排水口4或右排水口5进行封闭,从而由左排水区2和右排水区3垃圾阻塞程度的不同,会形成水流差,使得堵塞阀件61通过转向件进行转动,实现左排水区2和右排水区3开合过程中,减低左排水口4或右排水口5对垃圾的吸力,垃圾在水流作用下被带离左排水区2或右排水区3,形成新的水流差,转动堵塞阀件61,使左排水口4或右排水口5通畅,排水顺利,通过这种结构,能够减少覆盖堵塞上盖板1的垃圾,能够大幅降低排水口完全失效的可能,使下水道盖板正常实现排水,且不需打开下水道盖板进行垃圾清理。
20.如图2,堵塞阀件61包括阀门611和若干阻流块612,阻流块612设于阀门611上,阻流块612与左排水口4或右排水口5对应设置。在堵塞阀件61由转向件转动至左排水区2或右排水区3处时,阻流块612对应嵌入左排水口4或右排水口5内,降低对左排水口4或右排水口5处垃圾吸力。阻流块612的宽度由顶面向底面递增,便于阻流块612嵌入左排水口4或右排水口5。
21.如图2和图3,转向杆65采用v形或m形转向杆65,通过v形或m形转向杆65,分别实现左右两侧的堵塞阀件61的上下起落,实现对左侧或右侧的排水口阻挡,降低排水口对上方垃圾的吸力。左排水口4和右排水口5分别平行排列设置,左排水口4和右排水口5均采用条形、方形或梯形。
22.如图2和图3,阻流结构6还包括转向调节件66,转向调节件66包括调节螺丝661和紧固套筒662,轴套64穿过紧固套筒662,紧固套筒662设有下螺孔664,上盖板1的中部设有上螺孔663,调节螺丝661螺纹穿过上螺孔663与下螺孔664并抵触轴套64。通过调节螺丝661使得紧固套筒662拉紧或放松轴套64,以此来调节堵塞阀件61转动的灵敏度。当下水道盖板没有处于大量排水的状态时,阻流结构6处于任意状态,该状态与日常所见的下水道盖板并无差异。
23.如图4和图5,该可缓解堵塞的下水道盖板设于道路路面处,且左排水区2与右排水区3依次设置在道路排水的水流方向上,上盖板1与道路路面齐平。通过水流和排水口处垃圾,形成水流差,来推动阻流结构6的上下转动。
24.如图4和图5,在出现内涝时,水流在排水口处的流动状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水流是单向水流,另一种是对向水流。针对出现的两种水流分别说明该种可缓解堵塞的下水道盖板的使用过程如下:图4中,在出现第一种水流,即单向水流,如图4(a),水流自身流动方向的流量大于
水流流入排水口的流量。此时,如图4(b),如果两个排水口中任意一个因为垃圾阻塞物而水流量减小造成水流差,如图4(c),则这种水流差会使得两个堵塞阀件61中靠近流量减小的排水口一端的阀门611被抬高并最终堵住左排水口4或右排水口5,此时被堵塞端的排水口上方的垃圾因为失去吸力以及水流自身流动方向的冲击力而向排水量较大的一端移动,如图4(d),随着移动过程中原本流量大的排水口渐渐被堵塞,新的水流差将产生,该水流差会导致底部的堵塞阀件61再次堵住原本流量较大的排水口,此时堵塞物再次失去吸力,如图4(e),并在水流自身流动冲击力的作用下离开排水口继续随水流移动。如此完成了下水道盖板在该种水流情况下的自我清洁的整个流程。该种可缓解堵塞的下水道盖板,使用在单向水流道路上能够实现自洁的目的。
25.图5中,在出现第二种水流时,即对向水流,如图5(a),水流自身流动方向的流量小于水流流入排水口的流量。此时,如图5(b),如果两个排水口中任意一个因为垃圾阻塞物而水流量减小造成水流差,如图5(c),则这种水流差会使得两个堵塞阀件61中靠近流量减小的排水口一端的阀门611被抬高并最终堵住排水口,此时被堵塞端的排水口上方的垃圾因为失去吸力以及水流自身流动方向的冲击力而向排水量较大的一端移动,如图5(d),随着移动过程中原本流量大的排水口渐渐被堵塞,新的水流差将产生,该水流差会导致底部的堵塞阀件61再次堵住原本流量较大的排水口,此时堵塞物再次失去吸力,如图5(e),并向着吸力较大的另一端排水口移动。如此反复, 可达到降低排水口被完全堵塞的概率。
26.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和图7,左排水区4和右排水区5分别设有滤网件7,滤网件7包括金属滤网71和定位螺丝72,上盖板1设有与定位螺丝72适配的定位螺孔73,金属滤网71的端部通过定位螺丝72连接在上盖板1上,金属滤网71覆盖左排水口4或右排水口5。通过设置滤网件7来避免垃圾、行人物品等穿过上盖板1落入下水道,从而无需打开上盖板1清理垃圾。金属滤网71通过定位螺丝72连接上盖板1,便于维修或更换。左排水区4和右排水区5各自设置滤网件7,可以实现单独更换、维修。
27.实施例一、二的该种可缓解堵塞的下水道盖板,通过设置左排水口4与右排水口5两个排水口,通过排水口被垃圾阻塞程度的不同所带来的水流差达到阻流结构6的转动,实现左排水口4与右排水口5不断开合以实现排水口交替工作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减小排水口完全失效的可能。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论述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