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护岸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831740发布日期:2022-04-27 12:0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包括抓地组件、斜面块(14)和拼接板(19);抓地组件包括底板(1)、筒体(3)、插杆(6)、圆锥b(7)、圆柱(8)和竖杆(9);还包括转动筒体(3)的旋转工具;底板(1)沿河流宽度方向放置在岸两侧的工程槽内,底板(1)上竖直设置多组通孔a,通孔a孔壁上设置套管(2);筒体(3)底部插入土壤内,筒体(3)外周壁和套管(2)内周壁上设置相互配合的螺纹,筒体(3)筒壁上沿径向设置多组通孔b;插杆(6)设置多组,插杆(6)一端与圆锥b(7)外周接触,插杆(6)另一端穿过通孔b并刺破套在筒体(3)上的塑料套环(5);圆柱(8)外周壁和筒体(3)内周壁上设置相互配合的螺纹;圆锥b(7)设置在圆柱(8)底部;竖杆(9)设置在圆柱(8)顶部,竖杆(9)顶部设置旋钮(10),旋钮(10)位于筒体(3)内;抓地组件沿河流长度方向并列设置多组;底板(1)右侧面上设置条形槽a(13),底板(1)上端面左侧设置条形槽b(18);斜面块(14)底部设置插接块a(15),插接块a(15)配合插入条形槽a(13)内,斜面块(14)与底板(1)贴合,斜面块(14)左侧端面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平板a(17)和u型板(16);拼接板(19)竖直插入条形槽b(18)内,拼接板(19)与底板(1)接触位置处浇筑混凝土,拼接板(19)上设置插接块b(20),插接块b(20)配合插入u型板(16)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旋转工具包括圆板(11)和方头(12);筒体(3)顶部设置有方孔,方头(12)配合插入方孔内,方头(12)设置在圆板(11)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筒体(3)底部设置圆锥a(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斜面块(14)和插接块a(15)一体化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拼接板(19)、插接块b(20)和平板b(21)一体化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拼接板(19)上设置平板b(21),平板b(21)底面与平板a(17)顶面贴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平板a(17)、拼接板(19)、插接块b(20)和斜面块(14)之间用土壤填充。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护岸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河流两岸开工程槽,将底板(1)并列放置在工程槽槽底;s2、将方头(12)插入方孔内旋转圆板(11)带动筒体(3)旋转插入土层内,直到筒体(3)上端面位于通孔a内为止;s3、旋转旋钮(10),通过竖杆(9)、圆柱(8)和圆锥b(7)带动多组插杆(6)向外移动,插杆(6)向外移动刺破塑料套环(5)插入土层内,直到圆锥b(7)与圆锥a(4)接触为止;s4、将斜面块(14)放置在底板(1)上并使插接块a(15)插入条形槽a(13)内;s5、将拼接板(19)插入条形槽b(18)内,并使插接块b(20)插入u型板(16)内,平板b(21)压在平板a(17)上;s6、平板a(17)、拼接板(19)、插接块b(20)和斜面块(14)之间用土壤填充,拼接板(19)
和底板(1)接触位置用混凝土浇筑,拼接板(19)和工程槽之间用土壤填充。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生态护岸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生态护岸及其施工方法,其包括抓地组件、斜面块和拼接板;底板放置在工程槽内,通孔a孔壁上设置套管;筒体底部插入土壤内;插杆一端与圆锥b外周接触,插杆另一端刺破塑料套环;圆锥b设置在圆柱底部;竖杆设置在圆柱顶部,竖杆顶部设置旋钮;抓地组件设置多组;斜面块底部设置插接块a,插接块a插入条形槽a内,斜面块左侧端面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平板a和U型板;拼接板插入条形槽b内,拼接板上设置插接块b,插接块b配合插入U型板内。本发明中,底板的抓地力强,且整体组装简单方便,最后通过混凝土浇筑和土壤填充能进一步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定性。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彩虹 王海龙 雷美德 王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彩虹
技术研发日:2022.02.11
技术公布日:2022/4/2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