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透水混凝土导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51760发布日期:2022-09-07 13:28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园林透水混凝土导排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园林排水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园林透水混凝土导排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园林中为保证游客的游玩体验,需要建立完善的排水导流系统,将园林中供行人行走的路面铺设为透水地面,并间隔设置供雨水和绿化余水排放的雨水井,此外,还需设置检查井以供施工人员定期检修,保证排水管道的畅通和正常使用,然而检查井开口宽度和深度均较大,存在人员坠落受伤的风险,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提高园林导排系统的安全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园林透水混凝土导排系统。
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园林透水混凝土导排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园林透水混凝土导排系统,包括排水管道,所述排水管道上连通有检查井和雨水井,所述检查井顶端盖设有井盖,所述检查井内壁连接有若干梯步,所述雨水井顶端盖设有盖板,每一所述梯步背离所述检查井内壁的一侧下方均连接有扶手。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园林内的雨水通过井盖进入检查井内,或通过盖板进入雨水井内,再汇集至排水管道中进行排放,通过在检查井的梯步下方设置扶手,方便了将工作人员脚踩踏的部位和手握持的部位分开,减小了鞋底的污泥粘附至梯步后工作人员再对梯步进行握持攀援时因污泥而滑脱的几率,提高了工作人员在检查井内检修施工时的安全性。
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每一所述梯步背离所述检查井内壁的一侧均设置有供人踩踏的踩踏部,所述踩踏部呈下凹状设置。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工作人员踩踏在梯步的踩踏部上,减小了工作人员踩在梯步上时失足滑脱的几率,进一步提高了工作人员在检查井内施工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梯步弯折处均设为圆滑状。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行人不慎从检查井井口掉落至检查井内时,行人与梯步发生碰撞受到刮伤的几率减小,提高了检查井的安全性。
1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检查井内侧壁沿周向埋设有若干连接杆,若干所述连接杆上共同连接有防坠网。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行人不慎从检查井井口掉落至检查井内时,行人掉入防坠网中并被防坠网拦截,提高了对行人的保护作用,减小了井盖翻起或遗失时检查井的危险系数。
1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杆的高度沿着靠近所述防坠网的一端逐渐增大。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将连接杆沿倾斜向下的方向插入并固定至检查井
内侧壁,使得防坠网受到向下的力时,连接杆受到的水平方向的分力变小,减小了连接杆在防坠网的拉动下从检查井内侧壁脱离的几率,提高了防坠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进一步减小了井盖翻起或遗失时检查井的危险系数,提高了对行人的保护作用。
1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杆包括埋设至所述检查井内侧壁的套筒,以及插设于所述套筒内的套杆。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将套筒固定至检查井内侧壁内,将套杆与套筒连接,以实现连接杆在检查井内侧壁的固定,方便了套杆在套筒内的拆卸和更换。
1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套筒包括埋设于所述检查井内侧壁的伸缩套,所述伸缩套内壁与所述套杆外壁螺纹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套杆与伸缩套的螺纹连接,且当套杆与伸缩套螺纹连接时,伸缩套在检查井内侧壁内受到挤压而膨大,使得伸缩套与检查井内侧壁过盈配合,提高了连接杆在检查井内侧壁内插设固定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防坠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8.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每一所述套杆靠近所述防坠网的一端均连接有挂钩,若干所述挂钩均与所述防坠网相挂接。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防坠网通过挂钩挂设在若干连接杆上,方便了防坠网的安装、拆卸及更换。
2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若干所述挂钩均置于所述检查井内侧壁内。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行人不慎从检查井井口掉落至检查井内时,行人与挂钩发生碰撞刮擦,导致行人被刮伤,进一步增强了对行人的保护作用。
22.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检查井内上端连接有安全平台,所述安全平台上开设有若干漏水孔。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通过漏水孔将安全平台上的污水排放至下方检查井井底并从排水管道排出,方便了工作人员在安全平台上的操作和施工。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方便了园林内的雨水通过井盖进入检查井内,或通过盖板进入雨水井内,再汇集至排水管道中进行排放,通过在检查井的梯步下方设置扶手,方便了将工作人员脚踩踏的部位和手握持的部位分开,减小了鞋底的污泥粘附至梯步后工作人员再对梯步进行握持攀援时因污泥而滑脱的几率,提高了工作人员在检查井内检修施工时的安全性;2.通过将梯步弯折处设为圆滑状,减小了人员与梯步间发生碰撞刮擦导致受伤的几率,通过在梯步上设置下凹状的踩踏部,减小了工作人员踩在梯步上时从梯步滑脱坠落的几率,提高了工作人员施工攀爬时的安全性;3.通过在检查井内侧壁埋设若干连接杆,在连接杆端部连接挂钩,并在若干挂钩上共同挂设防坠网,方便了通过防坠网将不慎掉落至检查井内的行人承接住,减小了行人掉入检查井内受伤的几率,通过将连接杆靠近防坠网的一端斜向上设置,并将套筒埋设在检查井内侧壁内,将套杆与套筒连接,提高了连接杆在检查井内侧壁上插设固定的稳定性,加强了防坠网的强度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园林透水混凝土导排系统的剖视图。
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园林透水混凝土导排系统的检查井的右视视角剖视图。
27.图3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园林透水混凝土导排系统的检查井的俯视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排水管道;2、检查井;21、膨胀密封圈;22、井盖;3、雨水井;31、盖板;4、梯步;41、扶手;42、踩踏部;5、连接杆;51、伸缩套;52、套杆;53、挂钩;6、防坠网;7、安全平台;71、漏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园林透水混凝土导排系统。参照图1,一种园林透水混凝土导排系统,包括埋设于园林地面内的排水管道1,排水管道1上间隔连通有若干检查井2和雨水井3,检查井2上方盖设有井盖22,雨水井3上方盖设有盖板31,井盖22和盖板31上均开设有若干用于排水的孔洞,方便了园林内雨水的排放。
32.参照图1和图4,检查井2与排水管道1的连通处设置有遇水膨胀的膨胀密封圈21,保证了检查井2和排水管道1连通处的密封性,检查井2内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梯步4,方便了工作人员进入检查井2内对园林内的排水管网进行检修。梯步4呈u型,且梯步4的弯折处均设为圆滑状,减少了工作人员与梯步4的刮擦或行人坠井时受到的碰撞。
33.参照图1和图3,若干梯步4背离检查井2内侧壁一侧的下方均连接有扶手41,方便了工作人员在梯步4上攀爬时,用手握持住扶手41,用脚踩踏至梯步4上,方便了将工作人员的踩踏部42位和手持部位分开,减少了工作人员脚底带至梯步4上的污物对工作人员的手持攀爬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导致工作人员从梯步4上打滑坠落的几率,提高了工作人员施工时的安全性。
34.参照图1和图3,若干梯步4上均设有两个呈下凹状的踩踏部42,方便了工作人员攀爬时脚踩至踩踏部42上,减小了工作人员踩在梯步4上时失足滑脱的几率,进一步提高了工作人员在检查井2内检修施工时的安全性。
35.参照图1和图3,检查井2上方的内侧壁内埋设有若干连接杆5,连接杆5包括固定于检查井2内侧壁的套筒和插设于套筒内的套杆52,套筒包括伸缩套51,方便了套杆52插入伸缩套51内后与伸缩套51过盈配合,提高了伸缩套51与套杆52间连接的稳定性。
36.参照图2和图3,每一套杆52朝向检查井2内部的一端均连接有挂钩53,若干挂钩53上共同挂接有一个防坠网6,方便了将不慎坠落至检查井2内的行人承接拦截,减小了行人坠落至检查井2内受到伤害的几率,提高了对行人的保护作用。若干挂钩53均位于检查井2内侧壁内,防止挂钩53伸出至检查井2侧壁外对工作人员或不慎坠落至检查井2内的行人造成伤害,进一步加强了对行人和工作人员的保护作用。
37.参照图1和图3,套杆5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是螺杆,伸缩套5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可以是内壁与套杆52螺纹配合的螺栓,且伸缩套51随套杆52的伸入而膨大,并将检查井2内壁内部撑满,进一步提高了伸缩套51与套杆52间连接的稳定性,减小了连接杆5从检查井
2内侧壁脱离掉落进而导致防坠网6掉落的几率,进一步加强了对行人的保护作用。
38.参照图2和图3,每一连接杆5连接有挂钩53的一端均斜向上设置,当防坠网6承接了行人或物品并受到向下的力时,连接杆5和检查井2内侧壁受到的水平分力变小,而由检查井2内侧壁对竖直方向的分力进行分担,进一步减小了连接杆5在防坠网6的拉动下从检查井2内侧壁脱离的几率,减小了检查井2的危险系数,进一步提高了防坠网6的稳定性和对行人的保护作用。
39.参照图2,检查井2内上端于防坠网6下方还固定连接有安全平台7,安全平台7的位置与若干梯步4在水平方向上互相避让,且安全平台7的站立平面上开设有若干漏水孔71,方便了掉落至安全平台7上的污水从漏水孔71流至检查井2井底并通过排水管道1排放,保证了安全平台7的相对干燥,方便了工作人员在安全平台7上的站立和施工。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园林透水混凝土导排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当园林内降雨时,雨水通过盖板31排放至雨水井3内,或通过井盖22排放至检查井2内,并通过排水管道1排放至雨污水管网进行后续处理。当排水管道1需要检修时,工作人员通过若干梯步4攀爬至检查井2底部或安全平台7进行施工,并定期对防坠网6进行检查加固和更换,防止井盖22移位后行人不慎掉落至检查井2内受到坠伤。
41.以上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