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力式自动防洪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00599发布日期:2022-09-21 08:43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力式自动防洪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防洪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力式自动防洪门。


背景技术:

2.在我国的夏秋等季节,经常会发生一些因暴雨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洪涝灾害,在一些地下车库、无人值守的配电室或变电站等场所,经常会因为值班人员短时间内无法到达而被洪水淹没,从而引发不可估量的损失,且传统利用浮力进行自动控制的水利设备很多,但使用效果均大不相同。
3.在中国专利cn111997004a就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车库的浮力式自清理防洪闸,包括门框、浮动闸门、浮力腔和泄洪腔,所述门框和浮动闸门活动连接,所述浮动闸门设于浮力腔内,所述浮力腔连通泄洪腔。该用于地下车库的浮力式自清理防洪闸,在雨水较少,水流较慢时候,浮力腔为密闭空间,并不会发生泥沙积聚现象,而当雨水较大触发浮动闸门伸出拦水后都会发生一次高压水柱清理,使浮力腔的底部积聚的泥沙始终处于较少的状态,保证浮动闸门可以正常伸缩,以保证车辆的正常通行,其次,充气气囊对浮动闸门的顶部进行的密封保护,避免泥沙和垃圾卡住浮动闸门,同时,减少车辆对浮动闸门的力的作用,减少浮动闸门定位变形;在中国专利cn213867668u还公开了一种水库大坝用自控式蓄水防洪闸门,涉及到防洪闸门领域,包括闸墩,闸墩的中部开设有闸槽,闸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密封槽,密封槽内插接有闸门,闸槽的一侧内壁中部设置有活动机构,活动机构的上方设置有闸门开启控制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闸槽的侧壁上设置有活动机构、闸门开启控制机构和闸门关闭控制机构,活动机构上的调节板通过气囊能够随水位的升降而上下移动,当水位上升至闸门开启控制机构部位时,调节板与闸门开启控制机构上的触控开关接触,控制闸门打开,进行泄洪工作,当水位下降至闸门关闭控制机构部位时,调节板与闸门关闭控制机构上的触控开关接触,控制闸门关闭,达到了自动蓄水防洪的效果。
4.上述专利中分别利用浮力对闸门进行自清理与自控制,但均需要利用电控元件才能够实现闸门的开合,在洪涝灾害发生时,往往容易造成断电事故,这严重降低了电控防洪闸门的可靠性,难以应对险情。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中提出了一种浮力式自动防洪门。


技术实现要素:

6.(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发洪涝灾害时,在一些地下车库、无人值守的配电室或变电站等场所,经常会因为值班人员短时间内无法到达而被洪水淹没,从而引发不可估量的损失,且传统闸门均需要利用电控元件才能够实现闸门的开合,在洪涝灾害发生时,往往容易造成断电事故,这严重降低了电控防洪闸门的可靠性,难以应对险情,提供一种浮力式自动防洪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8.(2)技术方案
9.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10.一种浮力式自动防洪门,包括防洪箱,所述防洪箱埋设在建筑物通道出入口地面以下,所述防洪箱上设置有隐藏槽,所述隐藏槽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建筑物的围墙相连接,两个所述导向槽之间滑动嵌设有挡洪板,所述挡洪板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的下方设置漂浮物,所述隐藏槽接近通道出入口的一侧通过铰链铰接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覆盖在隐藏槽上侧,所述防洪箱上且位于防尘盖远离挡洪板的一侧设置有引水槽,且所述引水槽、防洪箱相互连通设置。
11.优选地,所述导向槽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硅胶条一,两个所述硅胶条一之间夹持设置有挡洪板,所述挡洪板的两侧边缘嵌设有多个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内壁之间均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中部外侧均固定套设有滑轮,且所述滑轮均贴合导向槽内壁设置。
12.优选地,所述防洪箱顶壁且位于隐藏槽两侧均设置有多个硅胶条二,所述托板朝向隐藏槽的一侧外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硅胶条三,其中,所述硅胶条二、硅胶条三均呈半圆形结构设计,且所述硅胶条二、硅胶条三错位设置。
13.优选地,所述漂浮物为气囊、泡沫板或空心金属材料制成,且所述漂浮物与托板固定连接或相接触设置。
14.优选地,所述隐藏槽上侧外围且位于防洪箱上设置有凹陷,所述凹陷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均螺丝固定有铰链,所述铰链的另一端均与防尘盖固定连接,且所述防尘盖的厚度与凹陷的深度一致。
15.优选地,所述引水槽内嵌设有滤网板,所述滤网板的一侧边缘固定连接有挡圈,所述滤网板的中部设置有贯穿槽,且贯穿槽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铁丝网,所述铁丝网的中部凸起设置。
16.优选地,所述引水槽下方且位于防洪箱内壁还固定连接有堰板,所述堰板的截面呈“l”型结构设计,且所述堰板的两端且位于防洪箱内壁还固定嵌设有应急排水管,所述应急排水管与建筑物排水系统相连通。
17.优选地,所述防洪箱的底部一侧固定嵌设有主动排水管,所述主动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水泵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水泵的输出端与城市排水系统相连通。
18.有益效果:
19.a.防洪箱、引水槽、漂浮物、托板、挡洪板的设置,在发生洪水时,引水槽可将洪水提前引至防洪箱内,依靠漂浮物的浮力作用,可自动控制托板、挡洪板抬升,无需人工组合安装防洪墙,有效提高了防洪的效率,且无需电子设备控制,能够适应洪涝灾害发生时可能出现的断电情况,更加可靠,在一些地下车库、无人值守的配电室或变电站等场所均可应用,结构简单、易于施工建设和改造。
20.b.堰板、滤网板、铁丝网、应急排水管的设置,在未发生洪水时,雨水会从引水槽渗入防洪箱内,铁丝网能够过滤雨水中的大块杂质,部分雨水漏入堰板内,经沉淀后汇聚在堰板底部,掀开滤网板即可进行清理,操作十分方便,多余污水也能经应急排水管随建筑物排水系统排出,不会造成额外的清理负担,且中部隆起的滤网板能够有效防止网孔堵塞的情况,设计合理,易于维护。
21.c.硅胶条一、硅胶条二、硅胶条三的设置,滑轮与导向槽滚动摩擦,起导向作用,能
够有效减少阻力,硅胶条一夹持在挡洪板两侧,能够起到活动密封作用,托板顶面与防洪箱顶壁完全贴合后,硅胶条二能够嵌入相邻硅胶条三之间,形成曲折的接触面,以此能够防止托板顶面与防洪箱顶壁接触面渗水,在建筑物无其它漏水点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隔离洪水,减少生活、生产的损失,防渗漏效果好。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一种浮力式自动防洪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一种浮力式自动防洪门的侧面剖视图;
24.图3为本发明一种浮力式自动防洪门附图2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一种浮力式自动防洪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一种浮力式自动防洪门中托板的结构俯视图。
27.附图标记如下:
28.1、防洪箱;2、导向槽;3、挡洪板;4、托板;5、漂浮物;6、铰链;7、防尘盖;8、引水槽;101、隐藏槽;102、硅胶条二;103、硅胶条三;104、应急排水管;105、主动排水管;106、水泵;107、凹陷;108、矩形槽;201、硅胶条一;301、连接柱;302、凹槽;303、转轴;304、滑轮;801、滤网板;802、挡圈;803、铁丝网;9、堰板。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0.下面结合附图1-5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31.本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一种浮力式自动防洪门,包括防洪箱1,所述防洪箱1埋设在建筑物通道出入口地面以下,所述防洪箱1上设置有隐藏槽101,所述隐藏槽10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槽2,所述导向槽2与建筑物的围墙相连接,两个所述导向槽2之间滑动嵌设有挡洪板3,所述挡洪板3的下侧固定连接有托板4,所述托板4的下方设置漂浮物5,所述隐藏槽101接近通道出入口的一侧通过铰链6铰接有防尘盖7,所述防尘盖7覆盖在隐藏槽101上侧,所述防洪箱1上且位于防尘盖7远离挡洪板3的一侧设置有引水槽8,且所述引水槽8、防洪箱1相互连通设置,依靠漂浮物5的浮力作用,可自动控制托板4、挡洪板3抬升,无需人工组合安装防洪墙,有效提高了防洪的效率,且无需电子设备控制,能够适应洪涝灾害发生时可能出现的断电情况,更加可靠,在一些地下车库、无人值守的配电室或变电站等场所均可应用,结构简单、易于施工建设和改造。
32.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槽2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硅胶条一201,两个所述硅胶条一201之间夹持设置有挡洪板3,所述挡洪板3的两侧边缘嵌设有多个连接柱301,所述连接柱301的两端均设置有凹槽302,所述凹槽302的两侧内壁之间均转动连接有转轴303,所述转轴303的中部外侧均固定套设有滑轮304,且所述滑轮304均贴合导向槽2内壁设置,抬升过程中,滑轮304与导向槽2滚动摩擦,起导向作用,且能够有效减少阻力,硅胶条一201夹持在挡洪板3两侧,能够起到活动密封作用。
33.进一步的,所述防洪箱1顶壁且位于隐藏槽101两侧均设置有多个硅胶条二102,所述托板4朝向隐藏槽101的一侧外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硅胶条三103,其中,所述硅胶条二
102、硅胶条三103均呈半圆形结构设计,且所述硅胶条二102、硅胶条三103错位设置,托板4顶面与防洪箱1顶壁完全贴合后,硅胶条二102能够嵌入相邻硅胶条三103之间,形成曲折的接触面,以此能够防止托板4顶面与防洪箱1顶壁接触面渗水。
34.进一步的,所述漂浮物5为气囊、泡沫板或空心金属材料制成,且所述漂浮物5与托板4固定连接或相接触设置,漂浮物5位于托板4的正下方,若防洪箱1内的液位上升,漂浮物5将会托起托板4,使得挡洪板3向上抬升。
35.进一步的,所述隐藏槽101上侧外围且位于防洪箱1上设置有凹陷107,所述凹陷107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矩形槽108,所述矩形槽108内均螺丝固定有铰链6,所述铰链6的另一端均与防尘盖7固定连接,且所述防尘盖7的厚度与凹陷107的深度一致,防尘盖7受重力作用嵌入凹陷107内,可与防洪箱1上侧面平齐,这样不影响来往车辆、行人通行。
36.进一步的,所述引水槽8内嵌设有滤网板801,所述滤网板801的一侧边缘固定连接有挡圈802,所述滤网板801的中部设置有贯穿槽,且贯穿槽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铁丝网803,所述铁丝网803的中部凸起设置,挡圈802尺寸大于引水槽8尺寸,这样滤网板801不会落至防洪箱1内,铁丝网803侧截面呈弧形结构,这样在水流的冲击下,杂质更容易堆积在两侧,以避免铁丝网803的网孔完全堵塞。
37.进一步的,所述引水槽8下方且位于防洪箱1内壁还固定连接有堰板9,所述堰板9的截面呈“l”型结构设计,且所述堰板9的两端且位于防洪箱1内壁还固定嵌设有应急排水管104,所述应急排水管104与建筑物排水系统相连通,堰板9能够截留雨水,在雨量较小时,雨水会从引水槽8渗入防洪箱1内,铁丝网803能够过滤雨水中的大块杂质,部分雨水漏入堰板9内,经沉淀后汇聚在堰板9底部,掀开滤网板801即可进行清理,操作十分方便,多余污水也能经应急排水管104随建筑物排水系统排出,且应急排水管104的高度高于建筑物排水系统的高度。
38.进一步的,所述防洪箱1的底部一侧固定嵌设有主动排水管105,所述主动排水管105的另一端与水泵106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水泵106的输出端与城市排水系统相连通,待洪水退去后,开启水泵106抽取防洪箱1内的污水并排放至城市排水系统中,托板4、漂浮物5受重力作用重新下降,挡洪板3缩入隐藏槽101内,防尘盖7受重力作用嵌入凹陷107内,可与防洪箱1上侧面平齐,这样不影响来往车辆、行人通行。
39.工作原理:本发明在使用时,托板4、漂浮物5位于防洪箱1底部,防尘盖7遮挡在隐藏槽101上侧,可防止挡洪板3外漏,在雨量较小时,雨水会从引水槽8渗入防洪箱1内,铁丝网803能够过滤雨水中的大块杂质,部分雨水漏入堰板9内,经沉淀后汇聚在堰板9底部,掀开滤网板801即可进行清理,操作十分方便,多余污水也能经应急排水管104随建筑物排水系统排出,在发生洪水时,洪水会先灌入引水槽8内,铁丝网803可防止引水槽8堆积杂物堵塞,直至堰板9内的空间充满后,洪水将会进入防洪箱1内,在漂浮物5的浮力作用下,托板4将会顶推挡洪板3向上抬升,抬升过程中,滑轮304与导向槽2滚动摩擦,起导向作用,且能够有效减少阻力,硅胶条一201夹持在挡洪板3两侧,能够起到活动密封作用,直至托板4顶面与防洪箱1顶壁完全贴合后,硅胶条二102能够嵌入相邻硅胶条三103之间,形成曲折的接触面,以此能够防止托板4顶面与防洪箱1顶壁接触面渗水,在建筑物无其它漏水点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隔离洪水,减少生活、生产的损失,待洪水退去后,开启水泵106抽取防洪箱1内的污水并排放至城市排水系统中,则托板4、漂浮物5受重力作用重新下降,挡洪板3缩入隐藏
槽101内,防尘盖7受重力作用嵌入凹陷107内,可与防洪箱1上侧面平齐,这样不影响来往车辆、行人通行,该防洪门结构简单、可靠,易于施工建设和改造。
40.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布的是较佳的实施例,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极易根据上述实施例,领会本发明的精神,并做出不同的引申和变化,但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