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拉绳式防臭下水器。
背景技术:2.下水器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卫浴器具,下水器可安装在水槽、面盆或者地漏等装置中,主要用于将使用的污水由下水管排出。现有的下水器大部分为不具有防臭功能的直通式下水器,为了达到防臭效果,通常在下水管的下端增设p型管或者s型管储存污水来隔绝臭气。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占用大量的安装空间,并且拆装维修十分困难。此外,当p型管或者s型管内的污水蒸发后,会导致防臭功能消失,因此防臭功能不理想。
3.有鉴于此,本技术人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绳式防臭下水器,结构简单新颖,具有较好的防臭功能,此外能够远程操作开启或者封堵下水管,避免弄脏双手。
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6.一种拉绳式防臭下水器,包括下水管、封水伞、密封垫以及远程控制封水伞升降运动的台控器,所述下水管的下端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有通水口,所述密封垫设在安装座下端,密封垫包括安装部和密封部,所述安装部与安装座连接,所述密封部与下水管的侧壁相互密封贴合。
7.进一步的,所述密封部由中心部朝向外侧方向逐渐向下倾斜。
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的侧壁倾斜设置,所述安装座的下表面与密封部的上表面贴合。
9.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连接孔,所述安装部包括固定凸块以及连接凸圆,所述固定凸块抵顶在连接孔上端,所述连接凸圆连接固定凸块与密封部。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凸块的侧壁由上至下逐渐向外侧方向倾斜。
11.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垫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12.进一步的,所述台控器包括控制组件以及拉绳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台面座、推杆、滑爪套、传动杆、弹簧、连接套管以及下固定座,所述台面座的下端与所述连接套管连接,所述下固定座与所述连接套管的下端连接,所述推杆设在所述台面座内,所述台面座的下端具有供推杆穿过的穿孔,所述推杆的侧壁与穿孔的侧壁之间具有导流间隙,所述推杆套的下端设在所述滑爪套上,所述滑爪套的下端套设在所述传动杆上,所述弹簧设在所述连接套管内,弹簧的上端与传动杆抵顶,弹簧的下端与下固定座抵顶,通过反复按压所述推杆可将传动杆切换固定于连接套管上端或者下端。
13.进一步的,所述推杆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均匀分部的分度爪,分度爪的下端设有第一导轨斜面和分离斜面。相邻所述的分度爪之间具有第一导槽,所述滑爪套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均匀分部的滑爪,滑爪的上端设有与第一导轨斜面配合的第二导轨斜面,所述滑爪之
间具有第二导槽,所述连接套管的内侧壁上设有可嵌入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滑动连接的导块,所述导块的下端具有与第二导轨斜面配合的第三导轨斜面。
14.进一步的,所述拉绳组件包括连接杆、外管套、拉绳、顶杆以及摆块,所述连接杆与封水伞连接,所述顶杆的上端与连接杆连接,所述摆块设在下水管内转动连接,摆块的上端与顶杆的下端抵顶,所述外管套套设在拉绳外侧,所述外管套的一端与下固定座连接,所述外管套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下水管连接,所述拉绳的一端伸入下固定座内与传动杆连接且另一端伸入下水管内与摆块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拉绳的两端设有连接块,所述传动杆的下端设有供连接块嵌入连接的第一固定槽,所述摆块的下端设有供连接块嵌入的第二固定槽。
16.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新型使用时,可通过操作设在台面上的台控器控制封水伞进行升降运动,从而控制开启或者封堵封水伞。当有水向下排出时,水流到通水口处下端的密封垫上,当水较多时,密封垫受到水的重力压力向下变形,使得下水管内的水能够通过密封垫变形后与下水管侧壁之间产生的间隙流出。当水流光之后,密封垫复原密封出水管,使出水管下端的气体无法向上排出,起到良好的防臭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19.图3为图1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20.图4为为控制组件的分解结构立体示意图。
21.图5为下水管封堵时推杆与滑爪套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下水管准备开启过程中推杆与滑爪套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下水管开启时推杆与滑爪套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下水管准备封堵过程中推杆与滑爪套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25.图中:
26.下水管-1;安装座-11;通水口111;连接孔-112;封水伞-2;
27.密封垫-3;安装部-31;固定凸块-311;连接凸圆-312;
28.密封部-32;控制组件-4;台面座-41;推杆-42;分度爪-421;
29.第一导轨斜面-422;分离斜面-423;第一导槽-424;滑爪套-43;
30.滑爪-431;第二导轨斜面-432;第二导槽-433;传动杆-44;
31.第一固定槽-441;弹簧-45;连接套管-46;导块-461;
32.第三导轨斜面-462;下固定座-47;拉绳组件-5;连接杆-51;
33.外管套-52;拉绳-53;连接块-531;顶杆-54;摆块-55;
34.第二固定槽-551;第一疏水流道-6;第二疏水流道-7。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36.如图1-8所示,一种拉绳式防臭下水器,包括下水管1、封水伞2、密封垫3以及远程控制封水伞2升降运动的台控器,下水管1的下端设有安装座11,安装座11设有通水口111,密封垫3设在安装座11下端,密封垫3包括安装部31和密封部32,安装部31与安装座11连接,密封部32与下水管1的侧壁相互密封贴合。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新型使用时,可通过操作设在台面上的台控器控制封水伞2进行升降运动,从而控制开启或者封堵封水伞2。当有水向下排出时,水流到通水口111处下端的密封垫3上,当水较多时,密封垫3受到水的重力压力向下变形,使得下水管1内的水能够通过密封垫3变形后与下水管1侧壁之间产生的间隙流出。当水流光之后,密封垫3复原密封出水管,使出水管下端的气体无法向上排出,起到良好的防臭效果。
37.优选的,密封部32由中心部朝向外侧方向逐渐向下倾斜。采用上述结构后,使得密封部32横截面呈锥形,可将密封部32上端的水向下导流,使其能够快速积攒在密封部32上表面的底端,能够使密封部32更快发生形变从而将水向下排出。
38.优选的,安装座11的侧壁倾斜设置,安装座11的下表面与密封部32的上表面贴合。采用上述结构后,使得安装座11与密封部32连接更加牢固和紧密,同时避免水流渗漏。
39.优选的,安装座11上设有连接孔112,安装部31包括固定凸块311以及连接凸圆312,固定凸块311抵顶在连接孔112上端,连接凸圆312连接固定凸块311与密封部32。采用上述结构后,使安装部31与连接座的安装结构更加简单,方便零件加工以及零件拆装。
40.优选的,固定凸块311的侧壁由上至下逐渐向外侧方向倾斜。采用上述结构后,固定凸块311的外形呈锥形体,能够更好的插入连接孔112内,使其安装更加方便,同时通过固定凸块311抵顶能够避免安装部31松脱,使密封垫3安装更加牢固。
41.优选的,密封垫3采用橡胶材料制成。采用橡胶材料具有较好的变形、密封以及复原能力。
42.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台控器包括控制组件4以及拉绳组件5,控制组件4包括台面座41、推杆42、滑爪套43、传动杆44、弹簧45、连接套管46以及下固定座47,台面座41的下端与连接套管46连接,下固定座47与连接套管46的下端连接,推杆42设在台面座41内,台面座41的下端具有供推杆42穿过的穿孔,推杆42的侧壁与穿孔的侧壁之间具有导流间隙,推杆42套的下端设在滑爪套43上,滑爪套43的下端套设在传动杆44上,弹簧45设在连接套管46内,弹簧45的上端与传动杆44抵顶,弹簧45的下端与下固定座47抵顶,通过反复按压推杆42可将传动杆44切换固定于连接套管46上端或者下端。推杆42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均匀分部的分度爪421,分度爪421的下端设有第一导轨斜面422和分离斜面423。相邻的分度爪421之间具有第一导槽424,滑爪套43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均匀分部的滑爪431,滑爪431的上端设有与第一导轨斜面422配合的第二导轨斜面432,滑爪431之间具有第二导槽433,连接套管46的内侧壁上设有可嵌入第一导槽424和第二导槽433滑动连接的导块461,导块461的下端具有与第二导轨斜面432配合的第三导轨斜面462。
43.采用上述结构后,如图5-8所示,开启排水口时,手按压推杆42,推杆42上的分度爪421沿轴向下压动滑爪431,在此过程中在连接套管46内壁上导块461的导向作用下,分度爪421与滑爪431不会产生滑动旋转,第一导轨斜面422与第二导轨斜面432配合,使滑爪套43与推杆42一同向下运动。当导块461完全移出第二导槽433后,由于滑爪套43脱离了导块461的限位,在推杆42向下运动的时,滑爪套43发生转动,分离斜面423与滑爪431的上端配合,
驱动分度爪421与滑爪431分离复原,而第三导轨斜面462与第二导轨斜面432带动滑爪套43继续转动,直至将滑爪431抵顶固定至导块461的下端,此时滑爪套43和传动杆44受到导块461和弹簧45的的抵顶被固定在连接套管46的下端。关闭排水口时,手再次按压推杆42,第一导轨斜面422与第二导轨斜面432配合带动,使推杆42与滑爪套43一同向下运动,使滑爪套43相对导块461向下运动。当第一导轨斜面422和第三导轨斜面462向连接时,滑爪套43发生转动,驱动分度爪421与滑爪431分离,而第三导轨斜面462与第二导轨斜面432带动滑爪套43继续转动,直至导块461移动到第二导槽433的上方后,滑爪套43停止转动,之后在弹簧45的作用力下将推杆42和滑爪套43向上顶起,此时导块461进入第二导槽433内对滑爪套43进行限位,滑爪套43和传动杆44受到弹簧45和推杆42的抵顶被固定在连接套管46的上端。
44.优选的,拉绳组件5包括连接杆51、外管套52、拉绳53、顶杆54以及摆块55,连接杆51与封水伞2连接,顶杆54的上端与连接杆51连接,摆块55设在下水管1内转动连接,摆块55的上端与顶杆54的下端抵顶,外管套52套设在拉绳53外侧,外管套52的一端与下固定座47连接,外管套52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头,连接头与下水管1连接,拉绳53的一端伸入下固定座47内与传动杆44连接且另一端伸入下水管1内与摆块55连接。
45.当传动杆44位于连接套管46的上端时,拉绳53处于回拉状态,此时摆块55向下摆动,顶杆54和封水伞2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封堵排水口。当传动杆44位于连接套管46的下端时,拉绳53处于顶出状态,此时摆块55受到拉绳53抵顶向上摆动,弧形抵顶面将顶杆54向上顶起,从而带动封水伞2向上移动开启排水口。
46.优选的,为了使得拉绳53与摆块55和传动杆44连接更加牢固,拉绳53的两端设有连接块531,传动杆44的下端设有供连接块531嵌入连接的第一固定槽441,摆块55的下端设有供连接块531嵌入的第二固定槽551。
47.优选的,为了使台控器具有疏水效果,控制组件4设有第一疏水流道6,拉绳组件5设有第二疏水流道7。当台面或者盆面上的积水进入台面座41内以后可通过第一疏水流道6和第二疏水流道7进入下水管1内部,使积水随下水管1下端一同排出。能够有效避免积水由台面座41渗漏导致地面湿滑的问题,还能够防止积水长期在台面座41内无法排出而导致台面座41内积水溢出弄湿台面的现象。
48.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