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溢流雨水花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78638发布日期:2022-08-09 22:03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溢流雨水花园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溢流雨水花园。


背景技术:

2.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自然生态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其中,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3.雨水花园是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发展起来的,其利用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绿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但是现有雨水花园的结构众多,都存在渗水能力有限,若遇到暴雨或特大洪水,雨水会来不及渗透到地下,产生严重的积水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雨水花园的渗水能力,减少雨水花园内发生较严重的积水现象。
5.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溢流雨水花园,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溢流雨水花园,包括:渗透铺装层;溢流井,埋设在所述渗透铺装层中;渗透装置,埋设在所述渗透铺装层中、且连通于所述溢流井;排水管,一端设置在所述溢流井中,用于将汇集的雨水通过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排出。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一方面可通过溢流井流入排水管中排出,另一方面可透过渗透铺装层经渗透装置将渗透的雨水持续渗透汇聚至溢流井中,再通过排水管排出,可进一步地改善雨水花园的渗水、排水能力,进而减少雨水花园内发生较严重的积水现象。
8.可选地,所述溢流井包括溢水井盖和连接所述溢水井盖的井体;其中,所述井体与所述溢水井盖的一侧铰接、与所述溢水井盖的另一侧进行扣合固定。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井体与溢水井盖设置为铰接、扣合连接,可以方便维护人员打开溢水井盖,以对井体内部进行维护。
10.可选地,所述井体上设置有可转动的扣合件,所述溢水井盖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扣合件扣合的凸件。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井体一侧设置可转动的扣合件、在溢水井盖上设置凸件,可以方便维护人员直接进行打开、扣合,减少辅助工具的使用。
12.可选地,所述井体内设置有相对于所述溢水井盖的过滤件;所述井体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过滤件的支撑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过滤件可以阻挡从溢水井盖流入的杂物,以避免阻塞排水管,影响排水功能,通过设置支撑件支撑过滤层,可方便维护人员将过滤件拉出以进行清理。
14.可选地,所述渗透铺装层由上向下依次铺设生物过滤介质层、第一碎石层、第二碎石层、防水层;其中,在所述生物过滤介质层中部凹陷处形成蓄水层;所述的第一碎石层的碎石粒径为5~15mm;所述的第二碎石层的碎石粒径为20~40mm;所述第二碎石层铺设有连接所述排水管的盲管;所述溢水井盖凸出于所述生物过滤介质层位于所述蓄水层。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渗透铺装层设置蓄水层、生物过滤介质层、第一碎石层、第二碎石层、防水层可形成有利于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环境,且配合溢流井、渗透装置、排水管能够进一步实现持续渗水、排水,以减少雨水花园出现积水现象的发生;另外,在第二碎石层设置盲管以及配合渗透装置,可进一步加大积水渗透的排出效率。
16.可选地,所述蓄水层的高度为200mm;所述生物过滤介质层的厚度为200mm;所述第一碎石层的厚度为50mm;所述第二碎石层的厚度为150~200mm。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蓄水层的高度、生物过滤介质层的厚度、第一碎石层的厚度、第二碎石层的厚度,能够为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提供更有益的生长环境。
18.可选地,所述渗透装置铺设在所述生物过滤介质层或所述第一碎石层,用于将汇聚的雨水排入至所述排水管中。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渗透装置设置在生物过滤介质层或第一碎石层,可以实现持续汇集雨水,将其排入溢流井中,实现渗水、排水的功能。
20.可选地,所述渗透装置为软式透水管,所述防水层为两布一膜。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渗透装置设置为软式透水管,可以实现全方位透水,且使用寿命长,以具有耐腐蚀、抗微生物侵蚀性、抗压耐拉强度高的效果;另外防水层采用两布一膜,围绕花园底部设置,可以起到防水土流失的效果。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在花园的渗透铺装层设置渗透装置、溢流井、排水管,可以实现雨水一方面通过溢流井流入排水管中排出,另一方面可透过渗透铺装层经渗透装置将渗透的雨水持续汇集至溢流井中,再通过排水管排出,可进一步地改善雨水花园的渗水、排水能力,进而减少雨水花园内发生较严重的积水现象。
24.2.通过将井体与溢水井盖设置为铰接、扣合连接,可以方便维护人员直接进行打开、扣合,减少辅助工具的使用。
25.3.通过设置过滤件可以阻挡从溢水井盖流入的杂物,以避免阻塞排水管,影响排水功能,通过设置支撑件可方便维护人员将过滤件直接拉出,方便维护人员的清理维护。
26.4.通过将渗透装置设置为软式透水管,可以实现全方位透水,且使用寿命较长,具有耐腐蚀、抗微生物侵蚀性、抗压耐拉强度高的效果;另外防水层采用两布一膜,可以起到防水土流失的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溢流雨水花园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溢流井的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溢流井的另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0、渗透铺装层;11、蓄水层;12、生物过滤介质层;13、第一碎石层;14 、第二碎石
层;15、防水层;16盲管;20、溢流井;21、溢水井盖;211、凸件;22、井体;221、扣合件;222、过滤件;223、支撑件;30、渗透装置;40、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为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溢流雨水花园。参见图1和图2,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溢流雨水花园包括:渗透铺装层10、溢流井20、渗透装置30和排水管40。
34.其中,渗透铺装层10可理解花园的整体结构层,雨水在渗透铺装层10中进行渗透。溢流井20,埋设在渗透铺装层10中,用于晴天时溢流、雨天截流。渗透装置30,埋设在渗透铺装层10中、且连通于溢流井20,渗透装置30可以为软式透水管,软式透水管是以防锈弹簧圈支撑管体形成的高抗压软式结构,具有无纺布内衬,能够过滤泥砂杂质,使其不能进入管内,从而达到净渗水的功能,外侧为涤纶丝外绕祉覆层具有优良吸水性,能迅速收集土体中多余水份,实现全方位透水功能,使得渗透水顺利渗入管内,而泥砂杂质被阻挡在管外,从而达到透水、过滤、排水的目的,且软式透水管使用寿命长,具有耐腐蚀、抗微生物侵蚀性、抗压耐拉强度高的效果。排水管40,一端设置在溢流井20中,用于将汇集的雨水通过排水管40的另一端排出,其中排水管的另一端可连接于储水池或区域水管网进行处理,当排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储水池时,可进行水资源的再循环利用,例如可用于为绿化浇洒、道路冲洗用水等。
35.参见图2和图3,溢流井20包括溢水井盖21和连接溢水井盖21的井体22。溢水井盖21为镂空设计,积水可通过镂空处流入溢流井20中,井体22为水泥砂浆砌成,井体22与溢水井盖21的一侧铰接、与溢水井盖21的另一侧进行扣合固定。
36.其中,井体22上设置有可转动的扣合件221,溢水井盖21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扣合件221扣合的凸件211,可以方便维护人员直接进行打开、扣合,减少辅助工具的使用。
37.参见图3,井体22内设置有相对于溢水井盖21的过滤件222,以阻挡从溢水井盖流入的杂物,进而避免阻塞排水管,影响排水功能井体22。在井体22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支撑过滤件222的支撑件223,维护人员在进行清理维护时,可以将过滤件222直接拉出以方便维护人员的清理。
38.参见图1,渗透铺装层10由上向下依次铺设生物过滤介质层12、第一碎石层13、第二碎石层14、防水层15。
39.其中,生物过滤介质层12可以为60%改良种植土、20%椰糠和20%中砂并添加一定的营养剂铺设形成,以为所种植的植物提供有机环境且能够保证生物过滤介质层12的透水率。在生物过滤介质层12的中部设置有凹陷,形成蓄水层11,蓄水层11的高度可以为200mm,设置为容纳200立方米的雨水量,以应对暴雨或特大洪水的水量。在本实施中,生物过滤介质层12的厚度为200mm,第一碎石13的的厚度为50mm,碎石粒径为5~15mm,第二碎石层14的厚度为150~200mm,碎石粒径为 20~40mm,使得该渗透铺装10的透水和滞水能力强,铺装简单方便。
40.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碎石层14还铺设有连接排水管40的盲管 16,盲管 16可理解主要以合成纤维、塑料以及合成橡胶等为原料,具有极高的表面渗水能力和内部通水能力,搭配渗透装置30,进一步地保证积水的持续排出,且使得植物正常生长。
41.参见图1,溢水井盖21凸出于生物过滤介质层12位于蓄水层11,溢水井盖21的高度可以为150mm以保证积水能够流入溢水井20内、且能避免生物过滤介质层12中的泥沙进入。防水层15可采用两布一膜式高密度聚乙烯复合土工膜即hdpe两布一膜进行铺设,具有良好的储水防渗效果。
42.在本实施例中,渗透装置30可铺设在生物过滤介质层12或第一碎石层13中,用于将汇聚的雨水排入至排水管40中。
43.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溢流雨水花园,通过在花园的渗透铺装层设置渗透装置、溢流井、排水管,可以实现雨水一方面通过溢流井流入排水管中排出,另一方面可透过渗透铺装层经渗透装置将渗透的雨水持续汇集至溢流井中,再通过排水管排出,可进一步地改善雨水花园的渗水、排水能力,进而减少雨水花园内发生较严重的积水现象;通过将井体与溢水井盖设置为铰接、扣合连接,可以方便维护人员直接进行打开、扣合,减少辅助工具的使用;通过设置过滤件可以阻挡从溢水井盖流入的杂物,以避免阻塞排水管,影响排水功能,通过设置支撑件可方便维护人员将过滤件直接拉出,方便维护人员的清理维护;通过将渗透装置设置为软式透水管,可以实现全方位透水,且使用寿命长,具有耐腐蚀、抗微生物侵蚀性、抗压耐拉强度高的效果;另外防水层采用两布一膜,可以起到防水土流失的效果。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