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井单体及组装式模块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39727发布日期:2022-09-07 01:4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检查井单体及组装式模块检查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查井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检查井单体及组装式模块检查井。


背景技术:

2.检查井是用在建筑小区范围内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外径不大于800mm、埋设深度不大于6m,一般设在排水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等,为了便于定期检查、清洁和疏通或下井操作的检查用的塑料一体注塑而成或者砖砌成的井状构筑物。
3.目前现有的检查井单体,由于盖合在检查井上的井盖缺乏固定限位结构,导致大雨天气检查井内的水位过高溢出来时,容易顶走井盖引发安全隐患,以及由于井盖与检查井之间的密封性不足,导致检查井内的异味气体外散,从而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盖合在检查井上的井盖缺乏固定限位结构,导致大雨天气检查井内的水位过高溢出来时,容易顶走井盖引发安全隐患,以及由于井盖与检查井之间的密封性不足,导致检查井内的异味气体外散,从而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而提出的检查井单体及组装式模块检查井。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检查井单体及组装式模块检查井,包括检查井主体,还包括:盖合在所述检查井主体顶部的盖板;气囊,缠绕设置在所述盖板与检查井主体内腔相贴合的外壁,其中,所述检查井主体内侧开设有与气囊相对应的密封槽;连接座,固定连接在所述检查井主体内壁;泄压管,连接在所述气囊上;四组活塞筒,固定安装在所述盖板的下侧;活塞盘,滑动连接在四组所述活塞筒内,所述活塞盘与活塞筒之间连接有弹簧;导杆,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塞盘上;导管一,连接在所述活塞筒上,所述活塞筒通过导管二与气囊内腔相连通;双向丝杆,转动连接在所述盖板的下侧;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下侧;两组螺纹套,滑动连接在所述导向组件上,且与所述双向丝杆螺纹相连;销轴,固定连接在所述螺纹套上,所述连接座上开设有与销轴相对应的限位孔,所述盖板上设有用于驱动双向丝杆转动的驱动组件。
7.为了驱动双向丝杆转动,优选地,驱动所述双向丝杆转动的驱动组件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盖板上,所述转轴贯穿盖板下侧的一端通过传动组与双向丝杆相连,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手柄。
8.为了对螺纹套起到导向限位的作用,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在盖板的下侧,所述螺纹套滑动连接在导向杆上。
9.为了便于排出气囊内的气体,优选地,所述泄压管上固定连接有导管三,所述导管三上连接有阀门开关。
10.为了对活塞盘进行限位,优选地,所述活塞筒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活塞盘相贴。
11.检查井单体,还包括:两组连接管,两组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在检查井主体两侧,
所述检查井主体顶部与底部均呈开口设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检查井单体及组装式模块检查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检查井单体及组装式模块检查井,通过双向丝杆驱动两组螺纹套在导向杆的限位下向盖板的两侧移动,同时,两组螺纹套带动销轴同步移动,进而使得销轴插接进连接座上的限位孔内,从而能够达到对盖板进行限位固定,有效防止大雨天气检查井主体内的水位过高溢出来时顶走盖板,引发安全隐患。
14.2、该检查井单体及组装式模块检查井,通过活塞盘挤压活塞筒内的气体经过导管二输送进气囊内,导管二上设有单向阀,进而使得气囊膨胀与密封槽紧密相贴,从而提高盖板与检查井主体连接处的密封性,有效防止检查井主体内的异味外散。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检查井单体及组装式模块检查井的结构示意图一;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检查井单体及组装式模块检查井的结构示意图二;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检查井单体及组装式模块检查井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检查井单体及组装式模块检查井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检查井单体及组装式模块检查井的主视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检查井单体及组装式模块检查井的仰视图。
21.图中:1、检查井主体;101、连接管;2、密封槽;201、连接座;202、限位孔;3、盖板;301、气囊;302、活塞筒;303、活塞盘;304、导杆;305、弹簧;306、导管一;307、导管二;308、限位块;4、双向丝杆;401、导向杆;402、传动组;403、螺纹套;404、销轴;405、转轴;406、手柄;5、泄压管;501、导管三;502、阀门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实施例1:
25.参照图1-6,检查井单体及组装式模块检查井,包括检查井主体1,还包括:盖合在检查井主体1顶部的盖板3;气囊301,缠绕设置在盖板3与检查井主体1内腔相贴合的外壁,其中,检查井主体1内侧开设有与气囊301相对应的密封槽2;连接座201,固定连接在检查井主体1内壁;泄压管5,连接在气囊301上;四组活塞筒302,固定安装在盖板3的下侧;活塞盘303,滑动连接在四组活塞筒302内,活塞盘303与活塞筒302之间连接有弹簧305;导杆304,固定连接在活塞盘303上;导管一306,连接在活塞筒302上,活塞筒302通过导管二307与气囊301内腔相连通;双向丝杆4,转动连接在盖板3的下侧;导向组件,设置在盖板3的下侧;两
组螺纹套403,滑动连接在导向组件上,且与双向丝杆4螺纹相连;销轴404,固定连接在螺纹套403上,连接座201上开设有与销轴404相对应的限位孔202,盖板3上设有用于驱动双向丝杆4转动的驱动组件。
26.驱动双向丝杆4转动的驱动组件包括转轴405,转轴405转动连接在盖板3上,转轴405贯穿盖板3下侧的一端通过传动组402与双向丝杆4相连,转轴405上固定连接有手柄406。
27.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杆401,导向杆401固定连接在盖板3的下侧,螺纹套403滑动连接在导向杆401上。
28.泄压管5上固定连接有导管三501,导管三501上连接有阀门开关502。
29.使用时,当工作人员需要拆下盖板3下井疏通管道或定期检查时,打开阀门开关502,此时,气囊301内的气体经过泄压管5、导管三501排出气囊301外,然后,工作人员通过手柄406驱动转轴405转动,转轴405通过传动组402带动双向丝杆4转动,双向丝杆4驱动两组螺纹套403在导向杆401的限位下向盖板3的轴心移动,同时,两组螺纹套403带动销轴404从连接座201上的限位孔202内移出,此时,工作人员通过盖板3顶部固定连接有的把手(图中未表示),进而能够便于将盖板3从检查井主体1顶部移出,然后,工作人员下井疏通管道或定期检查即可,同时,压缩后的弹簧305产生推力,推动活塞盘303向远离活塞筒302底部的一侧移动,使得活塞盘303通过导管一306抽取外部气体进入活塞筒302内,导管一306上设有单向阀;
30.当下井疏通管道或定期检查完成后,工作通过把手将盖板3盖合在检查井主体1上,此时,导杆304与检查井主体1内壁相抵,推动导杆304带动活塞盘303向活塞筒302的底部移动,此时,活塞盘303挤压活塞筒302内的气体经过导管二307输送进气囊301内,导管二307上设有单向阀,进而使得气囊301膨胀与密封槽2紧密相贴,从而提高盖板3与检查井主体1连接处的密封性,当气囊301内的气压大于泄压管5上设有的泄压阀设定的安全数值时,泄压阀自动打开泄压,从而保持气囊301内的气压恒定,然后,工作人员通过手柄406驱动转轴405转动,转轴405通过传动组402带动双向丝杆4转动,双向丝杆4驱动两组螺纹套403在导向杆401的限位下向盖板3的两侧移动,同时,两组螺纹套403带动销轴404同步移动,进而使得销轴404插接进连接座201上的限位孔202内,从而能够达到对盖板3进行限位固定。
31.实施例2:
32.参照图1-6,检查井单体及组装式模块检查井,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活塞筒302内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308,限位块308与活塞盘303相贴;当盖板3从检查井主体1上拆下后,压缩后的弹簧305产生推力,推动活塞盘303向远离活塞筒302底部的一侧移动,当活塞盘303移动到一定距离后,通过限位块308,进而能够达到对活塞盘303起到限位作用,从而防止活塞盘303移出活塞筒302外。
33.实施例3:
34.参照图1-6,检查井单体,还包括:两组连接管101,两组连接管101固定连接在检查井主体1两侧,检查井主体1顶部与底部均呈开口设置;通过两组连接管101,进而便于检查井主体1与两组排水管道交汇处相连,并通过检查井主体1顶部呈开设设置,进而便于定期检查、清洁和疏通或下井操作的检查用的塑料一体注塑而成或者砖砌成的井状构筑物。
35.本实用新型,可对盖合在检查井主体1上的盖板3进行限位固定,从而防止大雨天
气检查井主体1内的水位过高溢出来时顶走盖板3,引发安全隐患,以及通过气囊301膨胀与密封槽2紧密相贴,从而提高盖板3与检查井主体1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检查井主体1内的异味外散。
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