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涌阻塞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5273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涌阻塞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利工程中江河、湖泊或水库的堤防、土坝在平时或汛期出现管涌时的抢险装置。
目前,江河、湖泊或水库的堤防、土坝,在防汛中出现管涌时,采用的是围护或围堰的方法。它是在管涌的出水口处用编织袋装粘土修筑一条封闭式的环形土坝,让承压水自由流出。管涌继续发生一段时间,直到水位在围坝内自然升高、水压力和管涌处渗透流水的动水压力互为平衡。这样导致堤坝后面的土体也受到浸泡,抗剪强度降低,削弱了堤坝的抗险能力。同时,这种抢险措施需要及时调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劳动强度大,时间紧迫性强,并受到地理环境、天气条件、交通通讯等条件的限制,而且只能是一种临时措施。
通过文献检索尚未发现有与本发明相类似的阻塞管涌的方法或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迅速有效地堵塞江河湖泊堤坝的管涌的管涌阻塞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管涌阻塞器由连接阀、传导管、量测水压力表、止水垫片、承压抗渗盖板及锚具组装而成,其特点在于整体呈锥形的锚具由芯腔和锥形螺旋锚片构成;有内水通道的芯腔其凸肩下端有锥形螺旋锚片和锥形实心锚头,芯腔及螺旋锚片间均布有多个与内水通道相通的透水孔;凸肩的上端有螺纹连接段、方形板钳段和阀接头,锚具芯腔凸肩上的螺纹连接段有下止水垫片和螺纹连接的承压抗渗盖板,承压抗渗盖板上有上止水垫片;芯腔顶端的阀接头与下连接阀连接;装有量测水压力表的传导管下端连接下连接阀,上端连接上连接阀。
上述的管涌阻塞器,其特点在于锚具芯腔下端的透水孔外包有透水网。
上述的管涌阻塞器,其特点在于锚具芯腔上端的承压抗渗盖板的下表面是粗糙的或齿状不规则形式的板面。
上述的管涌阻塞器,其特点在于承压抗渗盖板上表面上有扳转手柄。
上述的管涌阻塞器,其特点在于传导管和承压抗渗盖板可采用透明材料。
上述的管涌阻塞器,其特点在于上连接阀上面可连接反压水管。
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与现行管涌抢险方法相比,高效、适时、可靠;使用与操作十分便利,劳动强度低,2至4人即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不受天气、交通、地理环境等相关条件的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不受天气、交通、地理环境等相关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对于小的管涌,拆零使用其部分零部件即可。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结构及工作过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组装工作示意图。
本发明如图1所示,由锚具1、承压盖板8、上下止水垫片2和3、上下连接阀4和6、传导管5及量测水压力表7等构成。锚具1的整体呈锥形。锚具1由芯腔14和锥形螺旋锚片15构成。圆柱形的芯腔14内有内水通道17,并由上顶端与外相通,而下顶端则是锥形实心锚头18。芯腔14凸肩13的下端与锚头18间,绕芯腔14有锥形螺旋锚片15。本实施例的螺旋锚片15为顺时针右旋。芯腔14凸肩13下端圆周上及螺旋锚片15间,有与内水通道17相通的透水孔16,透水孔16外包有透水网。芯腔14凸肩13的上端有螺纹连接段12、方形扳钳段11和顶部的阀接头10。
本发明的整体组装结构是锚具1芯腔14的凸肩13上套置下止水垫片2,承压抗渗盖板8旋紧在芯腔14的螺纹连接段12,套置上止水垫片3于承压抗渗盖板8上,再将下连接阀4螺纹连接在芯轴14的顶端阀接头10上;下连接阀4上端螺纹连接装有量测水压力表7的传导管5,传导管5的上顶端螺纹连接上连接阀6。当需要采取反压措施时,上连接阀6上还可再外接反压水管。
当在江河、湖泊或水库的堤坝或边缘其他地段发现有管涌时,将锚具1的锚头18对着管涌出口水流的斜交叉方向置放,即不是直接对着水流出口,而是斜偏些许角度,以使锚头18旋进泥土中。然后,沿锚具1的中心线作用平面用粘性土或速凝混凝土、速凝水泥土找平地表,以便于承压抗渗盖板8盖实压紧。将与管涌出口水流斜交叉放置的锚具1,用活动套管卡钳卡住其芯腔14上端的方形板钳段11,顺时针将锚具1的下端旋入泥土中。旋入的深度可依现场土质的密实度、抗剪能力及管涌水的动水势头初步确定,也可以依据套管卡钳对锚具1的施力和依据土力学的方法计算确定。取出活动套管卡钳,将下止水垫片2置于芯腔14的凸肩13上,再将承压抗渗盖板8套在芯腔14的螺纹连接段12,扳动承压抗渗盖板8上的扳动手柄9,将其旋紧,与下面的粘土或速凝混凝土、速凝水泥土等材料盖紧、压实。承压抗渗盖板8下表面的粗糙或带有齿状的不规则的板面,其作用可以使板面下的细小水流改变方向而分散减少其压力,并且易于板面下的材料挤紧、压实。旋紧承压抗渗盖板8后,再依次置放上止水垫片3,安装下连接阀4和装有量测水压力表的传导管5及上连接阀6。
当被阻塞的管涌的渗透水经外包网和透水孔16进入锚具1芯腔14的内水通道17,打开上连接阀6和下连接阀4,即可用量测水压力表7测得水的压力。若水的压力偏大时,可用活动套管卡钳,卡住锚具1芯腔14的扳钳段11,顺时针扳动,使锚具1和承压抗渗盖板8增加对表层土体的抗拔和抗渗透能力。也可以在承压抗渗盖板8上增加重物来达到其抗拔能力。通过量测水压力表7所测得的数据,便可以对本管涌阻塞器的抗拔力、对管涌的阻塞效果及抗管涌的安全系数进行计算,判断其安全度。当安全度偏小,可依据现场土层情况重复上述的过程,用套管卡钳旋紧锚具1和扳紧承压抗渗盖板8,以及在承压抗渗盖板8上增加重物,使锚具1和承压抗渗盖板8与地表紧密结为一体;还可以在上连接阀6上再外接一反压水管,打开上连接阀6,利用虹吸原理引江水进行反压,以减驾管涌内部的压力,使堤坝内外的水压达到平衡消除渗透水流。
而当管涌渗透压力较小,将锚具1旋入泥土中,扳紧承压抗渗盖板8,挤紧压实后,再没有水流渗出,则表明管涌已被堵塞住。这时只需装上下连接阀4,并将其关紧即可,便可省去传导管5、水压力表7和上连接阀6等。
本管涌阻塞器的承压盖板8、上下连接阀4和6、传导管5,以及外接虹吸反压水管等,若采用透明材料,利于观察,效果更好。
权利要求
1.一种管涌阻塞器,是由连接阀、传导管、量测水压力表、止水垫片、承压抗渗盖板及锚具组成,其特征是整体呈锥形的锚具(1)由芯腔(14)和锥形螺旋锚片(15)构成;有内水通道(17)的芯腔(14),其凸肩(13)下端有锥形螺旋锚片(15)和锥形实心锚头(18),芯腔(14)及螺旋锚片(15)间均布有多个与内水通道(17)相通的透水孔(16);凸肩(13)的上端有螺纹连接段(12)、方形板钳段(11)和阀接头(10),锚具(1)芯腔(14)凸肩(13)上的螺纹连接段(12)有下止水垫片(2)和螺纹连接的承压抗渗盖板(8),承压抗渗盖板(8)上有上止水垫片(3);芯腔(14)顶端的阀接头(10)与下连接阀(4)连接;装有量测水压力表(7)的传导管(5),下端连接下连接阀(4),上端连接上连接阀(6)。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涌阻塞器,其特征是锚具(1)芯腔(14)下端的透水孔(16)外包有透水网。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涌阻塞器,其特征是锚具(1)芯腔(14)上端的承压抗渗盖板(8)的下表面是粗糙的或齿状不规则形式的板面。
4.按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管涌阻塞器,其特征是承压抗渗盖板(8)的上表面上有板转手柄(9)。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涌阻塞器,其特征是传导管(5)和承压抗渗盖板(8),可采用透明材料。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涌阻塞器,其特征是上连接阀(6)上面,可连接反压水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江河、湖泊的堤坝在平时或汛期出现管涌时抢险急用的管涌阻塞器。其结构是锚具的芯腔内有水通道,其下端有锥形螺旋锚片、实心锚头及与内水通道相通的透水孔。上端有上下止水垫片、承压抗渗盖板、扳钳段及连接阀、传导管和量测水压力表等。锚具斜插旋入管涌处且扳紧承压抗渗盖板,即可阻塞管涌。还可由传导管和水压表测得管涌水流压力,以采取加强措施。本发明简便实用,抢险迅速有效,省人省力。
文档编号E02B3/00GK1249378SQ9812020
公开日2000年4月5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30日
发明者王国体, 潘恒芳 申请人:合肥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