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边坡构筑方法

文档序号:9542300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护边坡构筑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护边坡构筑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在山区中进行铁路和/或公路施工时,通常需要在地形较高的位置进行土方开挖,以在地形较高的位置和地形较低的位置之间形成较小的坡度。
[0003]在现有技术的土方开挖中,通常为直接在松散的土基上直接开挖形成道路。然而,在开挖过程中,由松散的土体形成的挡土墙经常会导致开挖部分出现塌陷,这会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安全性。因此,急需要对这种施工方法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护边坡构筑方法,包括:在基体的上层操作面上确定上层待挖土层的位置,在上层待挖土层的一端设置延伸到基体内的上层增强体;步骤二,开挖上层待挖土层而形成下层操作面,上层增强体的底端低于下层操作面;步骤三,在下层操作面上以与上层增强体相接触的方式设置延伸到基体内的下层增强体,下层操作面对应的土体形成下层待挖土层;步骤四,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直到完成土方开挖,相接触的多个增强体形成边坡防护体,多个增强体的外露面形成了边坡防护体的防护面。
[0005]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每一层土方开挖前,都首先在该层土方的端部构筑增强体,这样对于该层的土方开挖施工而言,增强体形成了挡土墙,高抗剪切能力和稳定性的挡土墙则避免了开挖部分出现塌陷。实际上,从土方开挖的整个过程来看,其都是在增强体的保护下进行的,由此确保了施工进度并且提高了施工安全性。此外,施工完成之后,这些增强体就形成了坡面的边坡防护体。这样,就省去了对坡面进行加固施工的程序,从整体上加快了施工速度。
[0006]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三中,在上层增强体和下层增强体之间形成相接触的重合区。通过将下层增强体和上层增强体设置有重合区,可以彻底避免下层增强体与上层增强体交界处存在有强度弱化区,从而整体边坡防护体不存在薄弱点。优选地,重合区与下层增强体的长度之比在1/3到1/2之间。
[0007]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边坡增强体的形状都相同。这样,不仅给施工降低了难度,同时,也使得各增强体能够承受同等的剪切力,即具有相同的抗剪强度。从而保证该边坡防护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0008]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五,将多个增强体的外露面构造成斜面,多个斜面组成了边坡防护体的倾斜的防护面。
[0009]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该倾斜的防护面上形成有多个凹陷。这些凹陷可以容纳从坡顶滚落的小块物体,以避免这些小块物体落到处于边坡底部的道路上。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各增强体的外露面还包括与斜面相连的横向延伸面以及与斜面相连的纵向延伸面。下层增强体的横向延伸面与上层增强体的纵向延伸面衔接而形成凹陷。
[0010]在一个实施例中,各增强体的外露面包括横向面和竖直面。下层增强体的横向面与上层增强体的竖直面衔接而形成边坡防护体的阶梯型的防护面。
[0011 ]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强化基体而形成增强体。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通过向基体内掺入强化材料或将基体密实来实施强化。具体来说,强化材料可以为水泥、石灰或石英砂。
[0012]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每一层的待挖土层的两端分别设置增强体,然后再开挖待挖土层。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从土方开挖的整个过程来看,开挖过程是在增强体的保护下进行的,由此确保了施工进度并且提高了施工安全性。(2)施工完成之后,这些增强体就形成了坡面的边坡防护体。这样,就省去了对坡面进行加固施工的程序,从整体上加快了施工速度。
【附图说明】
[0014]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在图中:
[0015]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0016]图2a和2b为采用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方法的施工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边坡防护体的第一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边坡防护体的第二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边坡防护体的第三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0]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描绘。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2]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防护边坡构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3]步骤101:在基体的上层操作面上确定上层待挖土层的位置,在上层待挖土层的端部设置延伸到基体内的上层增强体。
[0024]步骤102:开挖上层待挖土层而形成下层操作面,上层增强体的底端低于下层操作面。
[0025]步骤103:在下层操作面上以与上层增强体相接触的方式设置延伸到基体内的下层增强体,下层操作面对应的土体形成下层待挖土层。
[0026]步骤104,重复步骤二和步骤三,直到完成土方开挖,相接触的多个增强体形成边坡防护体,多个增强体的外露面形成了边坡防护体的防护面。
[0027]以在地面上开挖为例,如图2a所示,首先进行步骤101,在基体1(即,地面)上确定出上层待挖土层202,然后在上层待挖土层202的两端分别设置增强体2 (即,成对地设置增强体2)。
[0028]增强体2可通过基体1内掺入强化材料或将基体1密实构造而成。优选地,增强体2的硬度为基体1的硬度的1.5倍至2倍。例如,增强体2可借助于机械振动器将密实度较低的基体土体捣实而形成。也可以了向该土体内注入水硬性凝胶材料而形成。水硬性凝胶材料可为水泥、石灰或石英砂。水泥、石灰或石英砂的粘结性很强,在其与土体混合后会在短的时间内将土体粘结。粘结后的土体的强度会大大提高。另外,水泥的干缩性较小并且抗裂性很好,因此在土体内掺入水泥后,会大大提高土体的抗裂强度。
[0029]接下来进行步骤102。如图2b所示,开挖上层待挖土层202以形成下层操作面203。由于在上层待挖土层202的两侧已经存在有增强体2,因此在开挖上层待挖土层202时,增强体2起到了保护作用,避免了发生坍塌。应注意的是,增强体2的底端应低于下层操作面203,将在下文对其进行解释。
[0030]接下来进行步骤103。仍如图2b所示,在下层操作面203上再次构造两个增强体6。两个增强体6分别与相应的增强体2接触并且同样延伸到基体1内。这样,增强体2形成了上层增强体,增强体6形成了下层增强体。在这种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