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于陡坡型消落带的绿帘构建方法及其漂浮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781825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6](3)选择一段具有较大水位波动的岸带,确定出该岸带处的年最高水位、年最低水位、风浪强度及水质情况,根据水位变化情况确定爬藤植物单元种植位置,具体位置根据爬藤植物可完全覆盖住消落带的原则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爬藤植物单元根据水位波动变化规律种植在水位最高线之上I?2米处。
[0037](4)沿河岸带方向间隔种植若干个固定了漂浮装置2的爬藤植物单元I,种植间距控制在25?40厘米之间,该间距可避免因间距过大造成的植被覆盖不全以及因间距过小而影响植物生长。
[0038](5)利用生物绳3将相邻爬藤植物单元上的漂浮装置2连接成网格状,可使各爬藤植物单元间I相互牵制,既能更好的适应水浪波动,降低其对岸带的侵蚀,又能增强其拦截岸带上游面源污染的能力。
[0039]具体的,所述漂浮装置2固定在爬藤植物单元根部以上的I?1.5米处。
[004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漂浮装置2由竹节及竹篾制成,竹子材料易得,造价低廉,且抗腐蚀抗老化,浮力大,结构牢固,且不会使覆盖下方的土地或者水体受到干扰。当然,此处的漂浮装置也可使用其他材料,如目前常用的聚苯乙烯发泡塑料或是气囊等。
[0041]在本发明中,耐水淹的爬藤植物并排种植在消落区最高水位上方处形成“绿帘”,根据水陆的交替变化实现不同的作用与效果:水位低时,“绿帘”覆盖在消落区陆地上,实现消落区的快速绿化;水位高时,岸带受淹成水域,“绿帘”沿岸浮起,不仅形成了景观,更能拦截岸带上游面源污染,减少水浪对岸带的侵蚀作用。
[0042]—种漂浮装置,包括若干个独立且相连成串的竹节单体21及连接在一端的消浪笼22,所述各竹节单体21及消浪笼22间通过生物绳3连接,所述竹节单体21为圆筒状,其上设有自锁式扎带23,所述消浪笼22由竹篾制成,其内部填充有泡沫块。
[0043]具体的,自锁式扎带23将各竹节单体21固定在爬藤植物上,经过生长,爬藤植物能够最终附着在各竹节单体上;竹节单体21间则通过生物绳3软连接,从而实现竹节单体21间的相互牵制,使其更好的适应水浪的波动,降低其对岸带的侵蚀;当然,此处的自锁式扎带23也可换成细铁丝或玻璃绳。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在竹节单体21内填充吸附物,吸附物可吸收污染物,进一步消减水体中污染物负荷。
[0044]本实施例中,相邻竹节单体21间的距离为5?8厘米,竹节单体21的长度为45?55厘米,直径小于3厘米。细长的竹节单体21既为爬藤植物提供了攀爬支撑,又为其提供了飘浮力;同时,适当的长度与距离还能使该装置更好的适应水浪波动。
[0045]本实施例中,所述竹节单体21上设有凹槽24。因相邻爬藤植物单元上的漂浮装置2需用生物绳3连接成网格状,凹槽24可对捆绑的生物绳3进行限位,防止其窜动。
[0046]当然,也可直接在各竹节单体21上设置两个自锁式扎带23,此时,竹节单体21上无需再设置凹槽24。两个自锁式扎带23中,一个用于将竹节单体21固定在爬藤植物上,另一个可将各竹节单体21固定在生物绳3上以使相邻爬藤植物单元上的漂浮装置2连接成网格状。自锁式扎带23质轻,既不会影响水质,又能简化漂浮装置2与爬藤植物及生物绳3间的连接过程。
[004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适应于陡坡型消落带的绿帘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三峡库区的区域性特点,选择耐水淹的爬藤植物并进行温室培育; (2)在各爬藤植物单元上固定漂浮装置; (3)选择一段具有较大水位波动的岸带,确定出该岸带处的年最高水位、年最低水位、风浪强度及水质情况,根据水位变化情况确定爬藤植物单元种植位置; (4)沿河岸带方向间隔种植若干个固定了漂浮装置的爬藤植物单元; (5)利用生物绳将相邻爬藤植物单元上的漂浮装置连接成网格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陡坡型消落带的绿帘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的爬藤植物至少为葛藤,白簕,轮环藤,菝葜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陡坡型消落带的绿帘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爬藤植物单元根据水位波动变化规律种植在水位最高线之上I?2米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陡坡型消落带的绿帘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装置固定在爬藤植物单元根部以上的I?1.5米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陡坡型消落带的绿帘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爬藤植物单元间的种植间距为25?40厘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陡坡型消落带的绿帘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漂浮装置由竹节及竹篾制成。7.—种适用于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绿帘中的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独立且相连成串的竹节单体及连接在一端的消浪笼,所述各竹节单体及消浪笼间通过生物绳连接,所述竹节单体为圆筒状,其上设有自锁式扎带,所述消浪笼由竹篾制成,其内部填充有泡沫块。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竹节单体间的距离为5?8厘米,各竹节单体的长度为45?55厘米,直径小于3厘米。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竹节单体上设有凹槽。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漂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式扎带有两组。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于陡坡型消落带的绿帘构建方法及其漂浮装置,其构建方法包括在具有较大水位波动的岸带种植耐水淹的爬藤植物单元、在爬藤植物单元上固定漂浮装置、以及利用生物绳将相邻爬藤植物单元上的漂浮装置连接成网格状等步骤;漂浮装置包括若干个相连成串的竹节单体及连接在一端的消浪笼,各竹节单体及消浪笼间通过生物绳连接;该绿帘构建方法及漂浮装置可灵活应对水位涨落,既能对水退后的消落区进行快速绿化,又能在水涨后减少水浪对岸带侵蚀作用;形成绿帘的爬藤植物还可拦截岸带上游面源污染,从而消减水体中污染物负荷。
【IPC分类】C02F3/32, E02B3/04
【公开号】CN105544456
【申请号】CN201510975403
【发明人】陈春娣, 吴胜军, 默克·科林, 童晓晓, 姜毅, 易雪梅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2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