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10647172阅读:1192来源:国知局
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包括:施工并形成底板;于所述底板上支设装设有调节组件的台车;提供待施工墙体的模板,将所述模板与所述调节组件连接;于待施工墙体的施工位置处绑扎墙体钢筋;利用所述调节组件移动悬挂于所述台车上的模板,以令所述模板夹设于所述墙体钢筋的两侧;将所述模板固定并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墙体;待形成的墙体凝固后,利用所述调节组件移动所述模板以令所述模板脱离所述墙体,再移动所述台车至下一段墙体的施工区域以继续进行墙体的施工,直至完成墙体的施工;以及于所述墙体之上铺设顶板,就形成了地下综合管廊。本发明简化了施工过程,实现了现浇墙体施工的机械化,且提高了施工效率。
【专利说明】
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地下综合管廊,是实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的设施,建于城市地下用于敷设市政公用管线的市长公用设施。一般综合管廊沿着基础道路配套设置,即综合管廊设于基础道路的下方并与基础道路并行,该综合管廊用于容置地下管线,解决地下管线的敷设问题。综合管廊一般采用矩形结构,其施工过程为先挖掘出管廊隧道,然后在管廊隧道内施工处管廊结构,管廊结构为混凝土结构,现有的常规做法为采用预制构件拼接而成,或者是现浇混凝土而成,采用预制构件施工时,需要吊装运送至施工位置再拼接等操作,施工繁琐,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需要支模浇筑再拆模运送至下一施工区域再进行支模浇筑等操作,施工的作业量大,施工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解决的现浇管廊施工时存在的施工作业量大和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0004]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包括:
[0006]施工并形成地下综合管廊的底板;
[0007]于所述底板上支设台车,所述台车上装设有调节组件;
[0008]提供待施工墙体的模板,将所述模板与所述调节组件连接,通过所述调节组件将所述模板悬挂于所述台车上;
[0009]于待施工墙体的施工位置处绑扎墙体钢筋;
[0010]利用所述调节组件移动悬挂于所述台车上的模板,以令所述模板夹设于所述墙体钢筋的两侧,且所述模板之间于所述墙体钢筋处形成了浇筑空间;
[0011 ]将所述模板固定并向所述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墙体;
[0012]待形成的墙体凝固后,利用所述调节组件移动所述模板以令所述模板脱离所述墙体,再移动所述台车至下一段墙体的施工区域以继续进行墙体的施工,直至完成墙体的施工;以及
[0013]于所述墙体之上铺设顶板,就形成了地下综合管廊。
[0014]利用台车上通过调节组件来悬挂模板,这样在墙体的支模和拆模施工中,只需要利用调节组件移动模板至支设位置或者脱离浇筑的墙体即可,无需人工将模板搬运至支设位置,节省了施工的作业量,简化了施工过程,实现了现浇墙体施工的机械化,且提高了施工效率。在进行下一段墙体的施工时,利用台车将整个体系向下移动即可,相比于现有的人工搬运,更加的省时省力。采用模板通过调节组件悬挂在台车上,使得模板的调节自由灵活,能够适应不同宽度的现浇墙体的施工,满足现浇墙体的施工要求。
[0015]本发明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施工形成地下综合管廊的底板时,于所述底板之上对应墙体的位置施工形成导墙,再绑扎墙体钢筋时于所述导墙之上进行墙体钢筋的绑扎。
[0016]本发明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于所述底板上支设台车包括:
[0017]提供底梁,于所述底梁上装设滑轮和驱动所述滑轮的减速机;
[0018]提供立柱,将所述立柱立设固定于所述底梁之上;
[0019]提供主梁和次梁,将所述主梁和次梁横纵拼接连接形成平台架,并将所述平台架装设于所述立柱的顶部;以及
[0020]于所述平台架之上活动铺设脚手板以形成操作平台,且所铺设的脚手板之间对应待施工墙体留设有施工间隙。
[0021]本发明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滑轮为万向轮。
[0022]本发明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于所述台车上装设调节组件,包括:
[0023]于所述平台架的底部装设滑梁,所述滑梁设置的方向与待施工墙体的宽度方向相一致;
[0024]于所述滑梁上滑设安装吊装件,利用所述吊装件悬挂所述模板。
[0025]本发明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向所述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包括:
[0026]利用所述台车上的操作平台,通过所述施工空隙向所述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
[0027]本发明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于所述立柱上装设加固结构,将所述加固结构斜向支设于所述立柱和底板或底板上的导墙之间。
[0028]本发明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固结构的底部设有定向轮。
[0029]本发明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将所述模板固定包括:
[0030]提供对拉螺栓,将对拉螺栓贯穿所述墙体钢筋两侧的模板并紧固;
[0031]于所述模板的外侧支设支撑结构,将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模板和所述台车支撑连接或者将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模板和所述底板支撑连接。
[0032]本发明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地下综合管廊包括雨水收集室和位于所述雨水收集室顶部的污水收集室,施工所述污水收集室时,于所述雨水收集室的底板之上支设临时支撑结构以支撑所述污水收集室的底板模板。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发明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中墙体的支模状态的侧视图。
[0034]图2为本发明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中的台车和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3为本发明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中在台车上悬挂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4为本发明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中于底板之上支设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5为本发明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中施工墙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6为本发明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中于底板之上支设台车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40]本发明提供了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提供了一种现浇的施工方法。综合管廊集电力电缆、电信、给水、中水、热力、雨污水以及燃气等为一体的综合市政设施,实现所有管线全数入廊。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利用台车和调节组件,解决了综合管廊的墙体在施工过程中复杂的支模、拆模和搬运(即移模)的问题,简化了现浇墙体的施工,省去了搭设脚手架的步骤,节省了材料和人工。多组墙体可同时组装和滑移,施工保持连续作业,简化各种工序,提高施工速度。该台车和调节组件的组装和拆卸均方便,且周转利用率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0041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2]结合图4至图6所示,施工并形成地下综合管廊的底板11,地下综合管廊设于主道路的下方,并与主道路并行设置,施工时需要在主道路之下挖掘出施工综合管廊的隧道结构,然后再于该隧道结构内施工形成综合管廊。在施工综合管廊时,于该隧道结构的底部施工底板11,形成了底板11;在底板11上支设台车21,再于台车21上装设调节组件22;结合图1所示,提供待施工墙体的模板23,将该模板23与调节组件22连接,使得模板23通过调节组件22悬挂于台车21上;在底板11上施工墙体12:先于待施工墙体的施工位置处绑扎墙体钢筋121,利用调节组件22移动悬挂于台车21上的模板23,以令该模板23夹设在墙体钢筋121的两侧,且该模板23之间于墙体钢筋121处形成了浇筑空间231;模板23调整至设定位置后,将该模板23固定并向浇筑空间231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墙体12;待形成的墙体12凝固后,利用调节组件22移动模板23以令该模板23脱离墙体12,再移动台车21至下一段施工区域以继续进行墙体12的施工,直至完成墙体的施工;而后在墙体12之上铺设顶板,就形成了地下综合管廊。地下综合管廊为通长状,其墙体为通长状,一般是与主道路并行,这样一个较长的墙体的现浇施工,若采用传统的人工支模、浇筑、拆模、以及移动模板再支模这样的施工步骤,由于传统的支模还需要搭设脚手架,产生了大量的重复的拼装与拆卸的过程,造成工作量巨大,浪费人力物力,且还需要大量的建材,比如钢管、扣件和模板等。而本发明利用台车和调节组件悬挂模板,使得模板的移动自由方便,省去了搭设脚手架的材料以及工序,在施工墙体时,可利用调节组件实现支模和拆模操作,还可利用台车实现模板的整体移动,节省了人力物力,使得现浇墙体的施工实现机械化和产业化,具有简便和经济的效果,较传统做法能够提高效率3倍至5倍。
[0043]在施工形成地下综合管廊的底板11时,于底板11之上对应墙体12的位置施工形成导墙,绑扎墙体12的墙体钢筋121时,在导墙之上进行墙体钢筋12的绑扎,通过设置导墙,能够给后续墙体模板的支设带来方便,在利用调节组件进行墙体模板的支模时,只需要利用调节组件带动模板23贴在导墙上即可。
[0044]于底板11上支设台车21,该台车21采用在底板11上拼装而成,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提供底梁215,于底梁215上装设滑轮2151和驱动滑轮2151的减速机2152;提供立柱213,将立柱213立设固定于底梁215之上;提供主梁和次梁,将主梁和次梁横纵拼接连接形成平台架214,并将平台架214装设于立柱213的顶部;结合图4所示,于平台架214之上活动铺设脚手板以形成操作平台211,且所铺设的脚手板之间对应待施工墙体留设有施工间隙212。还包括于台车21上装设调节组件22,包括:于平台架214的底部装设滑梁221,滑梁221设置的方向与待施工墙体的宽度方向相一致;于滑梁221上滑设安装吊装件222,利用吊装件222连接模板23。
[0045]台车21的顶部所形成的操作平台211和施工间隙212,为操作人员提供施工基础,使得操作人员可站在操作平台211上通过施工间隙212进行墙体的施工。该台车21为可移动的结构,且台车21的移动方向与待施工的墙体的走向相一致。调节组件22装设在台车21上,该调节组件22的滑移方向与台车21的移动方向相垂直,利用调节组件22实现沿待施工的墙体的宽度方向的调节移动。模板23与调节组件22连接,该模板23通过调节组件22悬挂在台车21上,模板23可以随着台车21—起移动,也可以随着调节组件22—起移动,通过台车21和调节组件22的移动调节,使得模板能够方便、顺利且准确的移动至待施工的位置,简化了现浇墙体中模板的施工步骤,能够大幅提高施工速度,还能够保证施工质量。模板23之间夹设形成浇筑空231,该浇筑空间231内浇筑混凝土即形成了墙体,台车21上的施工间隙212与该模板23形成的浇筑空间相对应,以方便通过施工间隙212向浇筑空间内灌注混凝土操作。
[0046]如图2、图4至图6所示,台车21上通过活动铺设的脚手板,可以调整操作平台211间的施工间隙212,以使得该施工间隙212能够适应墙体的变化,与墙体的浇筑空间相对应。立柱213采用框架结构,利用方管、角钢和厚钢板连接而成,方管利用多个角钢连接成框架,比如经四个方管设于方形的四个角部,然后在相邻的方管之间利用角钢横向和/或斜向固定连接,这样就形成了立柱213,再将厚钢板设置在立柱213的顶部和底部,通过厚钢板与平台架214和底梁215连接。方管的尺寸采用80mm*60mm*5mm,角钢的尺寸采用50mm*50mm*4mm,厚钢板的厚度为10_。平台架214采用主梁和次梁横纵连接而成,主梁和次梁也为框架结构,主梁采用5#槽钢,50mm*30mm*2.5mm的方管,I Omm厚的法兰板,5#角钢作为拖板,制作主梁时,将槽钢沿着主梁的长度方向设置,四个槽钢设于方形的四个角部,然后利用方管斜向支撑连接相邻的两个槽钢,槽钢之间还支设连接于有角钢,在需要连接次梁的位置设置法兰板,在法兰板的底部设置角钢作为拖板,以拖住次梁。次梁采用5#槽钢,100mm*200mm*10mm的钢板,1mm后的法兰板,将钢板设于次梁的两端,然后在两个钢板之间支撑连接四个槽钢,槽钢设于钢板的角部,在槽钢之间支撑连接角钢,然后槽钢上设置法兰板。将次梁抵靠在两个主梁之间,并搭设在主梁的托板上,然后跟主梁的法兰板连接固定,这样就形成了平台架214。底梁215采用14#槽钢和10#槽钢,将一对14#槽钢的槽口相背离的设置,然后在两个槽钢之间支设10#槽钢,通过10#槽钢将两个14#槽钢连接成一体,就形成了底梁215。在安装制作台车21时,平台架214的主梁与次梁连接处搭设在立柱213的顶部上,并与立柱213连接,底梁215的槽钢与立柱213底部连接。底梁215的相背离设置的两个槽钢上开设有通孔,该通孔处安装有滑轮2151,滑轮2151通过阶梯轴安装在底梁215上,在阶梯轴的两侧安装轴承并通过轴承座固定在底梁的两侧。减速机2152通过法兰板安装在底梁215上,调节减速机2152的链条的松紧度,将减速机2152的输出轴与滑轮2151的阶梯轴通过链条机构连接,实现了减速机2152驱动滑轮2151转动的功能,这样就实现了台车21能够进行滑移的效果。为了便于台车21的移动,在台车21的底梁215上还通过光轴装设有多个从动轮,从动轮通过滑轮2151的带动而进行转动。为适应墙体的走向,将底梁215上安装的滑轮2151设置为万向轮,若底梁215上装设有从动轮,该从动轮也采用万向轮,利用万向轮的方向调节,使得台车21的移动方向能够与墙体的走向相一致,即在墙体发生转向时,该万向轮能够调整台车21的移动方向,以适应墙体的实际走向,能够解决墙体转弯的问题。
[0047]台车21的安装过程还可以采用自上而下的安装方式,将主梁和次梁通过螺栓连接,形成平台架214,然后利用起重装置将平台架214吊起安放在立柱213上,通过螺栓将立柱213和平台架214连接,接着利用起重装置将立柱213和平台架214—起吊起,将底梁215移动到安装位置,利用起重装置将立柱213放置在底梁215上,然后通过螺栓将底梁213与立柱213连接。这样就形成了台车21。
[0048]如图1至图4所示,调节组件22装设在台车21上,该调节组件22的滑移方向与台车待施工墙体的宽度方向相一致。调节组件22包括装设在平台架214底部的滑梁221和可滑动的装设在滑梁221上的吊装件222,该吊装件222可沿着滑梁221进行滑动,该滑动方向为待形成的墙体的宽度方向。吊装件222的底部连接模板23的顶部,模板23通过吊装件222悬挂在台车21上。吊装件222的滑动功能实现了模板23向着待形成的墙体的方向移动或者远离待形成的墙体的方向移动,实现了支模和脱模的效果,在支模时,绑扎好墙体的钢筋后,利用吊装件222向着靠近钢筋的方向移动模板23,以使得模板23移动至设定位置,然后支撑固定模板23即可。在浇筑的墙体凝固后,拆除模板23的支撑结构,然后利用吊装件222向着远离墙体的方向移动模板23,实现脱模的效果。综上,利用调节组件22简化了模板23的支模和脱模,能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较佳地,该吊装件222为滑设在滑梁221上的手动葫芦或者电动葫芦,通过手动葫芦或电动葫芦一方面可对模板进行提升和下放的操作,以方便模板的安装与拆卸,另一方面还可沿着滑梁221进行滑动调节。
[0049]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台车21的整体稳定性,在立柱213上装设有加固结构216,加固结构216斜向支设在立柱213和底板11或者导墙12之间。较佳地,在立柱213的两侧均支设连接有加固结构216,通过加固结构216为台车21提供了支撑稳固的作用。该加固结构216为可伸缩调节结构,能够根据支撑位置进行长度的调节,以确保为台车21提供稳定的支撑。该加固结构216的底部装设有定滑轮,通过定滑轮起到了导向作用,在推动台车21进行移动时,该定滑轮在导墙或者底板上进行滑动,一方面方便了台车21的移动,另一方面还对台车21的移动起到了导向作用,使得该台车21能够沿着待施工墙体的走向进行移动,防止台车21的移动方向偏离墙体的走向。在转弯时,该定向轮的导向作用较为显著,能够确保台车21底部的万向轮转弯的角度与墙体的转弯角度相一致。
[0050]在利用调节组件22调整模板23至设定的支设位置后,利用对拉螺栓贯穿位于墙体钢筋两侧的模板23,然后紧固。再利用支撑结构217支撑连接模板23的外侧面和立柱213,为模板23提供支撑力,模板23位于最外侧时,可将支撑结构217支设在模板23和底板或者导墙之间。
[0051]为便于台车21的使用,在台车21的立柱213底部装设有爬梯219,通过爬梯219可方便施工人员爬至平台架214上以进行施工操作。在平台架214的四周还立设有护栏218,起到了保护的作用,确保施工安全。
[0052]如图6所示,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地下综合管廊包括三个收集室,从图中所示的左边到右边分别为雨水收集室,通信收集室,以及电力收集室,在雨水收集室的左上角还设有污水收集室,在电力收集室外侧的右上角还设有燃气管收集室,在施工时,包括有五道墙体,其中污水收集室的墙体标高未至底板11处,将五道墙体对应的五组模板一起悬挂在台车21上,利用台车21可实现五道墙体同步施工。在施工污水收集室时,结合图1所示,于雨水收集室的底板I支设支设临时支撑结构13以支撑污水收集室的底板模板,污水收集室的底板浇筑空间与墙体的浇筑空间连通,采用一体浇筑形成。而燃气管收集室设在电力收集室的外侧,该燃气管收集室无需另外的结构进行支模,可利用挖掘出的隧道提供模板支撑。
[0053]本发明地下管廊施工方法中的墙体施工过程为:在底板11上拼装形成台车21,在台车21上装设调节组件22。绑扎墙体钢筋121,将台车21移动至墙体钢筋121的位置。接着结合图1所示,利用调节组件22移动悬挂在台车21上的模板23,使得该模板23夹设在墙体钢筋121的两侧,模板23之间于墙体钢筋121处形成了浇筑空间231。调节组件22的滑移方向与待形成的墙体的宽度方向一致,所以通过调节组件22能够调节模板23的支设位置,调整到位后,将模板23固定并向浇筑空间231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现浇墙体12。在该现浇墙体12凝固后,利用调节组件22移动模板23,以令模板23脱离现浇墙体12,然后移动台车21至下一段施工区域,然后重复绑扎墙体钢筋121等步骤以进行墙体12的施工,直至该墙体12施工完成。
[0054]利用滑移体系来施工现浇墙体,具有支模、拆模和移动模板均方便的优势,由于模板悬挂在滑移体系上,该模板可以跟随滑移体系整体进行移动,该移动可与墙体的走向方向相一致,模板还可以跟随调节组件进行移动,该移动可与墙体的宽度方向相一致,使得模板的移动调节灵活,能够适应并满足施工要求。
[0055]本发明的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可根据施工需要设置多组悬挂于台车的模板,以实现同步施工作业,简化了各种工序,加快施工速度。且在施工中只使用一套模板,利用台车和调节组件实现了模板的支模、脱模以及移动操作,不再搭设脚手架,人工支设模板,节省了大量的材料和人工。利用滑移体系来支设模板,实现混凝土连续浇筑,能够减少施工缝,保证构筑物的整体性,质量容易得到保证。操作平台上设置有护栏,且护栏上可挂设安全网和保护绳,施工操作安全可靠。模板采用铝合金模板,施工速度快,质量高。施工人员利用操作平台,可进行混凝土浇筑,还可进行模板的脱模剂的粉刷,施工便利快速。整个滑移体系采用螺栓连接,拆卸方便,周转利用率高。
[0056]在台车上悬挂有模板,通过两个模板夹设形成浇筑墙体的浇筑空间,这样在墙体的支模和拆模施工中,只需要利用调节组件移动模板至支设位置或者脱离浇筑的墙体即可,无需人工将模板搬运至支设位置,节省了施工的作业量,简化了施工过程,实现了现浇墙体施工的机械化,且提高了施工效率。在进行下一段墙体的施工时,利用台车将整个体系向下移动即可,相比于现有的人工搬运,更加的省时省力。采用模板通过调节组件悬挂在台车上,使得模板的调节自由灵活,能够适应不同宽度的现浇墙体的施工,满足现浇墙体的施工要求。
[0057]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施工并形成地下综合管廊的底板; 于所述底板上支设台车,所述台车上装设有调节组件; 提供待施工墙体的模板,将所述模板与所述调节组件连接,通过所述调节组件将所述模板悬挂于所述台车上; 于待施工墙体的施工位置处绑扎墙体钢筋; 利用所述调节组件移动悬挂于所述台车上的模板,以令所述模板夹设于所述墙体钢筋的两侧,且所述模板之间于所述墙体钢筋处形成了浇筑空间; 将所述模板固定并向所述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墙体; 待形成的墙体凝固后,利用所述调节组件移动所述模板以令所述模板脱离所述墙体,再移动所述台车至下一段墙体的施工区域以继续进行墙体的施工,直至完成墙体的施工;以及 于所述墙体之上铺设顶板,就形成了地下综合管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形成地下综合管廊的底板时,于所述底板之上对应墙体的位置施工形成导墙,再绑扎墙体钢筋时于所述导墙之上进行墙体钢筋的绑扎。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底板上支设台车包括: 提供底梁,于所述底梁上装设滑轮和驱动所述滑轮的减速机; 提供立柱,将所述立柱立设固定于所述底梁之上; 提供主梁和次梁,将所述主梁和次梁横纵拼接连接形成平台架,并将所述平台架装设于所述立柱的顶部;以及 于所述平台架之上活动铺设脚手板以形成操作平台,且所铺设的脚手板之间对应待施工墙体留设有施工间隙。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为万向轮。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于所述台车上装设调节组件,包括: 于所述平台架的底部装设滑梁,所述滑梁设置的方向与待施工墙体的宽度方向相一致; 于所述滑梁上滑设安装吊装件,利用所述吊装件悬挂所述模板。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包括: 利用所述台车上的操作平台,通过所述施工空隙向所述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于所述立柱上装设加固结构,将所述加固结构斜向支设于所述立柱和底板或底板上的导墙之间。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结构的底部设有定向轮。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模板固定包括: 提供对拉螺栓,将对拉螺栓贯穿所述墙体钢筋两侧的模板并紧固; 于所述模板的外侧支设支撑结构,将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模板和所述台车支撑连接或者将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模板和所述底板支撑连接。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综合管廊包括雨水收集室和位于所述雨水收集室顶部的污水收集室,施工所述污水收集室时,于所述雨水收集室的底板之上支设临时支撑结构以支撑所述污水收集室的底板模板。
【文档编号】E02D29/045GK106013234SQ201610551793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7月14日
【发明人】陈俊杰, 卢国春, 赵宗文, 芮曦明, 曹海良, 闫力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