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基坑开挖支护组合千斤顶支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03518阅读:来源:国知局
B105,在所述钢架AlOlU型两侧边111上设置有滑槽107,所述钢架B102的侧边111能够在滑槽107内滑动。
[0034]分别将两个千斤顶即千斤顶A104和千斤顶B106安装在连接件A103和连接件B105内并使其相对固定,将钢架AlOl和钢架B102放置在建筑支护需要施加预加力的位置,使钢架AlOl固定,即千斤顶A104固定,牵拉钢架B102使钢架B102的侧边111沿着钢架AlOl的侧边111在滑槽107内滑动,即可实现千斤顶B106的位置调整。也可以使钢架B102即千斤顶B106固定,牵拉钢架AlOl使钢架AlOl的侧边111沿着钢架B102的侧边111滑动,进而可以实现千斤顶A104的位置调整。
[0035]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可以相对沿滑槽107滑动的钢架AlOl和钢架B102,将千斤顶通过连接件A103和连接件B105分别固定在钢架AlOl和钢架B102上,通过沿着滑槽107滑动钢架B102,即可带动设置在钢架B102上的千斤顶B106运动,继而可以调整千斤顶A104相对千斤顶B106的位置。相比现有的手工调节千斤顶的方式,能够在不接触千斤顶的情况下就实现千斤顶的调整,能够减低安全隐患,同时,设置滑槽107结构使得调节方便,省时省力。
[0036]为了方便操作人员能够在较远距离牵拉钢架AlOl或钢架B102,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在所述钢架AlOl和钢架B102U型结构封闭端112设置有通孔108。通过设置通孔108,可以在通孔108内系上钢索,方便施工人员在将千斤顶顶压在建筑支护结构上之后能够在较远的位置拉动钢架AlOl或钢架B102,能够方便调整其相对位置,同时能够使操作过程更加安全。
[0037]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安装其他结构,比如把手等,能够方便操作者能够在距离建筑支护结构较远的地方调整钢架AlOl或钢架B102的位置即可。
[0038]为了防止操作失误导致将钢架B102从钢架AlOl的滑槽107内滑出,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钢架A101、钢架B102U型结构侧边111的末端均设置有平行于千斤顶轴线方向的螺纹孔109。在将钢架AlOl和钢架B102进行牵拉使钢架AlOl和钢架B102上的螺纹孔位置相对应时,采用螺栓选入螺纹孔使螺栓贯穿钢架AlOl和钢架B102,将钢架AlOl和钢架B102连接起来,使其不能发生相对移动,即可防止钢架AlOl再相对钢架B102使钢架B102的侧边111从钢架AlOl的滑槽107内滑出。
[0039]为了降低本装置的制作成本,本实施例中,所述封闭端112为角钢,所述通孔108位于角钢与连接件A103或连接件B105相垂直的一侧边上。采用角钢制成钢架AlOl和钢架B102的封闭端112结构,将连接件A103或连接件B105固定在角钢的一个面上,将通孔设置在角钢未连接连接件A103或连接件B105 —侧的面上,由于角钢的两个面是互相垂直的,则通孔108的轴线与千斤顶的轴向相平行,在垂直于通孔108的轴线的方向上牵拉钢架AlOl和钢架B102,能够实现千斤顶在垂直于其轴线的方向上运动。为了使牵拉过程中钢架AlOl或钢架B102受力更均衡,所述通孔108至少为2个。可以将多个通孔108在沿着封闭端112的长度方向上均匀间隔设置。
[0040]为了方便定位,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钢架AlOlU型结构侧边111上设置有刻度尺。通过设置刻度尺,能够在滑动钢架B102时,直观的观察到钢架B102相对钢架AlOl滑动的距离。
[0041]由于现有的不锈钢等材料具有较大的硬度,在受力时有可能发生断裂,而不容易发生变形,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连接件A103或连接件B105在受力时发生断裂,优选地,所述连接件A103和连接件B105均由圆钢制成,在连接件A103和连接件B105内均设置有用于安装千斤顶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可以为盲孔,使千斤顶能够放置在其内部即可。安装孔的内径优选为等于千斤顶的外径能够将千斤顶嵌入安装孔即可。本实施例中,采用圆钢制成连接件A103和连接件B105,由于圆钢具有良好的塑性,在牵拉过程中,不容易发生断裂,进而能够提高连接件A103和连接件B105的使用寿命。
[0042]为了方便安装连接件A103和连接件B105,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A103通过螺栓113固定在钢架AlOl上,所述连接件B105通过螺栓113固定在钢架B102上。通过采用螺栓113连接,能够方便拆卸和安装,进而能够方便生产和运输。
[0043]实施例2:
[0044]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在千斤顶A104固定之后,能够在千斤顶A104固定的情况下,相对千斤顶A104移动千斤顶B106,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钢架AlOlU型结构侧边111上设置有垂直于螺纹孔109轴线方向的转动槽110,所述钢架AlOlU型结构侧边111与U型结构封闭端112相互铰接,所述钢架B102U型结构侧边111与U型结构封闭端112相互铰接。
[0045]在螺纹孔109内旋入螺栓,使螺栓贯穿钢架AlOl和钢架B102的侧边111,并使钢架AlOl和钢架B102通过螺栓连接起来,使钢架AlOl不能沿着钢架B102侧边长度方向运动,通过设置转动槽110,同时使封闭端112与侧边111铰接,能够使钢架AlOl与钢架B102绕螺栓转动,由于钢架AlOl或钢架B102的封闭端112与侧边111均为铰接,使得封闭端112与侧边111能够绕着其铰接部位相对转动,通过螺栓的固定,能够使钢架AlOl的封闭端112相对钢架B102的封闭端在垂直于千斤顶轴线方向上移动,进而能够在垂直于千斤顶轴线方向上移动千斤顶,调整其位置。
[0046]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钢架AlOlU型结构侧边111与U型结构封闭端112通过螺栓113及螺母114组成的旋紧装置相连接,所述钢架B102U型结构侧边111与U型结构封闭端112通过螺栓113及螺母114组成的旋紧装置相连接。
[0047]通过采用螺栓113与螺母114构成的旋紧结构,能够在需要时将螺母114旋紧使侧边111与封闭端112不能再相对运动,进而能够使其相互固定。
[0048]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转动槽110以及相互交接的侧边111和封闭端112,使钢架AlOl能够相对钢架B102转动,进而能够在需要时将千斤顶B106固定,转动钢架AlOl的封闭端112,从而可以移动千斤顶A104的位置。调整方便,不用接触千斤顶,只需要调节钢架AlOl或钢架B102的位置即可,能够有效避免现有的采用直接手持千斤顶进行调节的方式带来的弊端,提高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同时,缩短操作时间。
[00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建筑基坑开挖支护组合千斤顶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分别呈U型的钢架A和钢架B构成的封闭四边形框体结构,在所述钢架A的U型结构封闭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千斤顶的连接件A,在所述钢架B与连接件A相对的一侧钢架B的封闭端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千斤顶的连接件B,在所述钢架A的U型两侧边上设置有滑槽,所述钢架B的侧边能够在滑槽内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开挖支护组合千斤顶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架A和钢架B的U型结构封闭端设置有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开挖支护组合千斤顶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架A、钢架B的U型结构侧边的末端均设置有平行于千斤顶轴线方向的螺纹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开挖支护组合千斤顶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架A的U型结构侧边上设置有垂直于螺纹孔轴线方向的转动槽,所述钢架A的U型结构侧边与U型结构封闭端相互铰接,所述钢架B的U型结构侧边与U型结构封闭端相互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开挖支护组合千斤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架A的U型结构侧边与U型结构封闭端通过螺栓及螺母组成的旋紧装置相连接,所述钢架B的U型结构侧边与U型结构封闭端通过螺栓及螺母组成的旋紧装置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开挖支护组合千斤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A通过螺栓固定在钢架A上,所述连接件B通过螺栓固定在钢架B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开挖支护组合千斤顶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架A的U型结构侧边上设置有刻度尺。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开挖支护组合千斤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端为角钢,所述通孔位于角钢与连接件A或连接件B相垂直的一侧边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开挖支护组合千斤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至少为2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开挖支护组合千斤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A和连接件B均由圆钢制成,在连接件A和连接件B内均设置有用于安装千斤顶的安装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基坑开挖支护组合千斤顶支架,属于一种建筑施工辅助设备。包括由分别呈U型的钢架A和钢架B构成的封闭四边形框体结构,在所述钢架A的U型结构封闭端设置有用于安装千斤顶的连接件A,在所述钢架B与连接件A相对的一侧钢架B的封闭端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千斤顶的连接件B,在所述钢架A的U型两侧边上设置有滑槽,所述钢架B的侧边能够在滑槽内滑动。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两个钢架将分别可以安装两个千斤顶的结构连接起来,同时,将钢架B设置为可以沿着设置在钢架A上的滑槽内滑动的结构,能够根据需要沿着一个方向调整千斤顶的位置,调整方式灵活,操作方便,能够节省基坑的施工时间。
【IPC分类】E02D17-04
【公开号】CN204311460
【申请号】CN201420694705
【发明人】熊勇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6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