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护坡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77591阅读:来源:国知局
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所述石笼层5上定植有植物17。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护坡,铺放的土工布可防止一定时期内,所回填的素土外流。同时,该土工布对其经过的各类面源污染物也有一定的吸附、分解和过滤功效。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护坡中,采用的加劲网、加劲筋和链接筋使碎石层、素土层和石笼层保持整体性,在植物的根系尚不能固土和植物的枝条嫁接成网尚不能稳定软化后的护坡时,加劲网、加劲筋和链接筋即在前期起到替代作用,防止外力冲击使新形成的生态护坡挪动,随着时间的延长,加劲网、加劲筋和链接筋将逐渐老化、破碎、腐化至消失,与此同时,植物的根系和枝条嫁接网越来越牢固、密集,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护坡具有良好的护坡稳定、植被修复、动物栖息生境、废渣废物再利用、面源污染物质过滤吸附分解和动态生态景观等修复功能。
[003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碎石层2的填充料为建筑建材废石料、石块、石子胶结物、砂石和生活生产的废渣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护坡的碎石层优先选择利用建筑建材废弃物和生活生产废渣且经过有效处理后再回收再利用,为各地暴涨的生活生产垃圾处理提供了广阔的再利用空间。
[004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原有护坡I和土工布4之间的碎石层2和素土层3,在原有护坡I的垂直高度上最高层处的单元层,采用沙土替换碎石和素土进行回填,形成沙土层10,如图6所示。沙土层既可拦截颗粒大的污染物,也可过滤、分解和吸附一定的面源污染物,起到第一次初滤作用,还可保护表面层土壤和沙石避免在自然风和雨水冲刷的外力作用下而移动,保障了最高层地面的稳定性。护坡顶端以上的农田、道路、集镇等面源污染物经雨水流进本生态护坡的第一层沙土混合过滤层后,除沿石笼和石笼壁上的植物网吸附和过滤部分的地表面源污染物被此过程有一定的净化功效外,还有一部分含氮磷钾偏重的矿物质,经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护坡的层层渗漏,特别是其间的自然厌氧过程,流出来的水几乎没有危害性了。
[004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沙土层10上种植适生植物。上面首选种植耐干旱耐水淹的植物,顶层沙土层、铺放的石笼对地表径流的面源污染物有一定的初滤作用,顶层沙土层上的植物根系、铺放的土工布和石笼外生长的植物篱对地表径流的面源污染物有一定的过滤、吸附、分解作用,顶层的沙土层以下和土工布层以内的回填方里的回填物包括块状物层和素土层对渗漏的污染物有一定的过滤、吸附、分解作用。在石笼层可针对性地选种相应的植物予以过滤、吸附和分解。据此,根据该施工地段的污染源情况,可以配植相应能过滤、吸附和分解的植物。也可以根据施工环境的需要培植相应的植物,如为了丰富各类动物的回归和栖息,就培植这些动物喜爱的植物;如为了人们一年四季都不厌倦,就培植一年四季不同的花和叶片的植物;为了提升护坡的生态修复档次,还可以在已培植的植物枝条上,用嫁接的方法嫁接成各类图案文字等,可形成动态迷人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护坡动感迷你世界。
[004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单元层之间还铺设有渗漏水管11,如图6所示;所述渗漏水管11的一端伸出土工布4与石笼15紧贴,所述渗漏水管11的另一端隐蔽在碎石层2或素土层3中。护坡顶端以上的农田、道路、集镇等面源污染物经雨水流进本生态护坡的第一层沙土混合过滤层后,除沿石笼和石笼壁上的植物网吸附和过滤部分的地表面源污染物被此过程有一定的净化功效外,还有一部分含氮磷钾偏重的矿物质,经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护坡的层层渗漏,特别是其间的自然厌氧过程,再经预埋的渗漏水管11流出来的水几乎没有危害性了。
[004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隐蔽在碎石层2或素土层3中的渗漏水管11的一端设置有过滤装置12,如图7所示,所述的过滤装置12可以是过滤膜或过滤网,防止泥沙堵塞渗漏水管。
[004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素土层3中,还预埋有具有吸水性和储水性的材料。这些具有吸水性和储水性的废弃物预埋在回填物里面,自下而上吸附地下水资源为需要吸水的植物根系提供天然的自来水,确保无人工浇灌水或长时间天干缺水影响植物生长现象发生。
[004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具有吸水性和储水性的材料选自日常生活生产中废弃的材料。
[004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具有吸水性和储水性的材料为布料加工厂废弃的边角料和/或加工厂包装后废弃的海绵等。
[004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石笼15是由木质材料和/或塑料编制成的笼子13,所述笼子13内用格宾网14加固,所述格宾网14内再用鹅卵石等回填即组成石笼15,所述石笼层5由若干石笼15铺设而成,一个或多个石笼15为一组,每组石笼两边再用链接筋8进行绑实固定,每个石笼之间的间隙9为10-50mm,在间隙9中每10-1OOOmm间距打入竹钉16,对石笼15进行固定,在所述间隙9和石笼15中定植植物17,这样的石笼连接方法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护坡更加稳定,如图8-10所示;另外,当植物定植成活后,在合适的时间可对栽种的植物的枝干交错进行嫁接如图11所示的嫁接点18,嫁接的植物为与定植栽种的植物相同的植物和/或与定植栽种的植物同科的植物。
[0048]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护坡,不用在原有护坡里面或表面开槽、打钻、打孔以及安装固定点、支撑点等,不会破坏原有护坡的结构及表面层,不破坏原有护坡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护坡有利于建筑建材废弃物和生活生产废渣有效处理后提供回收再利用作用;有利于植物的生物量释放和动物的自由回归和栖息,生物多样性得以修复;有利于地表径流的面源污染物得以过滤、吸附和分解,缓减了护坡下游的污染源的承载力;有利于该环境的动态景观丰富多彩,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为节能减排开辟了新篇章,为共和国生态建设提供此类新技术和新方法,阶段性地为国内外护坡生态治理可持续保护性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发开拓了新思路。
[0049]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原有护坡(I)上从里往外依次设置的碎石层(2)、素土层(3)和石笼层(5),所述碎石层(2)与原有护坡(I)相接壤,所述素土层(3)与碎石层(2)接壤,在所述素土层(3)和石笼层(5)之间还铺设有一层土工布(4);所述石笼层(5)由若干石笼(15)铺设而成,所述石笼(15)由链接筋⑶连接成一整体;所述原有护坡(I)和土工布(4)之间的碎石层(2)和素土层(3)在原有护坡(I)的垂直高度上又分成若干单元层,每单元层之间铺设有加劲网¢),在所述加劲网(6)上或下还铺设有加劲筋(7),所述加劲筋(7)为一端设有锚爪的条形物,所述加劲筋(7)设有锚爪的一端通过碎石层⑵伸向原有护坡⑴表层,但与原有护坡⑴表层可无任何接触点或支撑点,锚爪固定在离原有护坡(I)表层最近的碎石层(2)中;所述加劲筋(7)无锚爪的一端穿过土工布(4)伸至石笼层(5)的外表层并固定在石笼(15)的外表层上;所述加劲网(6)为金属条、耐腐蚀的木质条和耐腐蚀的塑料条中的一种或多种编制而成的网格型加劲网;所述加劲筋(7)的材质为金属、耐腐蚀的木质和耐腐蚀的塑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所述石笼层(5)上定植有植物(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有护坡(I)和土工布(4)之间的碎石层(2)和素土层(3),在原有护坡(I)的垂直高度上最高层处的单元层,采用沙土替换碎石和素土进行回填,形成沙土层(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沙土层(10)上种植适生植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单元层之间还铺设有渗漏水管(11);所述渗漏水管(11)的一端伸出土工布(4)与石笼(15)紧贴,所述渗漏水管(11)的另一端隐蔽在碎石层(2)或素土层(3)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隐蔽在碎石层(2)或素土层(3)中的渗漏水管(11)的一端设置有过滤装置(12),防止泥沙堵塞渗漏水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素土层(3)中,还预埋有具有吸水性和储水性的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吸水性和储水性的材料为布料加工厂废弃的边角料和/或加工厂包装后废弃的海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石笼(15)是由木质材料和/或塑料编制成的笼子(13),所述笼子(13)内用格宾网(14)加固,所述格宾网(14)内再用鹅卵石等回填即组成石笼(15),所述石笼层(5)由若干石笼(15)铺设而成,一个或多个石笼(15)为一组,每组石笼两边再用链接筋(8)进行绑实固定,每个石笼之间的间隙(9)为10-50mm,在间隙(9)中每10-1OOOmm间距打入竹钉(16),对石笼(15)进行固定,在所述间隙(9)和石笼中定植植物(1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护坡生态综合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护坡,包括在原有护坡上从里往外依次设置的碎石层、素土层、土工布层和石笼层,所述碎石层与原有护坡相接壤,所述素土层与碎石层接壤,在所述素土层和石笼层之间还铺设有一层土工布;所述石笼层由若干石笼铺设而成,所述石笼由链接筋连接成一整体;所述原有护坡和土工布之间的碎石层和素土层在原有护坡的垂直高度上又分成若干单元层,每单元层之间铺设有加劲网,在所述加劲网上或下还铺设有加劲筋,在所述石笼层上定植有植物,该生态护坡具有良好的护坡稳定、植被修复、动物栖息生境、废渣废物再利用、面源污染物质过滤吸附分解和动态生态景观等修复功能的生态护坡。
【IPC分类】E02D17-20, E02B3-12, A01G1-00
【公开号】CN204385680
【申请号】CN201420692265
【发明人】任立
【申请人】任立, 任梓维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1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