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臭型雨水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66433阅读:1798来源:国知局
防臭型雨水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臭型雨水口。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内建筑密度也越来越大,城市雨水系统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日益明显。比如小雨时,城市河道的水质由于受到初期雨水径流污染而恶化;大雨或者暴雨时,城市内又容易出现内涝积水,导致交通瘫痪,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
[0003]雨水口作为城市雨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点多,面广,不但承担着城市区域地表雨水的收集与排出功能,而且由于路面污染物会随地表径流经雨水口排入城市的水循环体系,借助雨水口对水中污染物进行合理控制也变得日益重要。
[0004]但是,目前雨水口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在河流制排水区域存在的雨水口臭气外溢的问题。雨水口臭气的外溢不但影响到周边的环境,同时也严重影响到周边住户的正常生活,解决从雨水口臭气问题已经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
[0005]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研宄一种可以防止臭气外溢的雨水口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防止雨水口臭气外溢的防臭型雨水口。
[000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拦截雨水中污物的雨水口。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臭型雨水口,包括设置于路面的进水箅子,设置于所述进水箅子下方的井体以及设置于所述井体侧边用于排水的雨水口连管,所述井体与所述雨水口连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雨水口连管中的臭气通过雨水口外逸的防臭结构;所述防臭结构的上端部固定设置于所述井体内侧,所述防臭结构的下端部低于所述雨水口连管的底部;所述防臭结构的底部与所述井体的底部之间形成有流体通道。
[0009]较佳地,还包括截污挂篮和搭设于所述井体上端部的中板;所述中板上开设有孔,所述截污挂篮可拆卸地挂设于所述孔中;所述截污挂篮的周面上设置有多个供雨水流出的通道。
[0010]较佳地,所述防臭结构为防臭板;所述防臭板的底部与所述雨水口连管的底部之间的高度差不小于50mm。
[0011]较佳地,所述井体采用砖、砌块、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塑料或玻璃钢纤维。
[0012]较佳地,所述进水篦子为平式、立式或者平立联合式结构。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的防臭型雨水口,由于在井体与雨水口连管的连接处设置有防臭板,该防臭板的底部低于雨水口连管的底部,并且防臭结构的底部与井体的底部之间形成有流体通道,当井体内的雨水的高度高于雨水口连管的底部时,雨水会通过防臭结构的底部与井体的底部之间的流体通过流入防臭结构与雨水口连管之间,并通过雨水口连管排出井体外;当井体内的雨水高度低于雨水口连管时,雨水留存于防臭结构的两侧,从而在雨水口连管、井体内留存的雨水与防臭结构之间形成一水封结构。在该水封结构的作用下,雨水口连管内的臭气无法通过防臭结构逃逸至远离雨水口连管的防臭结构与井体所在的一侧,更无法通过进水篦子排入大气中,从而解决了由于雨水口臭气四溢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雨水口周边环境的质量。
[0015]由于在井体上端部设置有中板,在中板中开设有孔,并在孔中挂设有截污挂篮,通过该截污挂篮,可以对流入井体的地面汇水中的颗粒污染物进行拦截,减少了流入河道的污染物,保护了河道水质。
[0016]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1-1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的2-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臭型雨水口,包括设置于路面L的进水箅子1,设置于进水箅子I下方的井体2以及设置于井体2侧边用于排水的雨水口连管3。其中,进水箅子I设置于路面L上,人行道R的侧边的侧石C所在的一侧。
[0022]井体I与雨水口连管3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防臭结构的防臭板4,防臭板4的上端部固定设置于井体I的内侧,防臭板4的下端部低于雨水口连管3的底部。防臭板4的底部与井体I的底部之间形成有流体通道,井体内的雨水可以通过该流体通道流入防臭板4与雨水口连管3之间,并经雨水口连管3排至井体2外。
[0023]由于在井体与雨水口连管的连接处设置有防臭板,该防臭板的底部低于雨水口连管的底部,并且防臭结构的底部与井体的底部之间形成有流体通道。
[0024]因此,当井体内的雨水的高度高于雨水口连管的底部时,雨水会通过防臭结构的底部与井体的底部之间的流体通过流入防臭结构与雨水口连管之间,并通过雨水口连管排出井体外;当井体内的雨水高度低于雨水口连管时,雨水留存于防臭结构的两侧,从而在雨水口连管、井体内留存的雨水与防臭结构之间形成一水封结构。
[0025]在上述水封结构的作用下,雨水口连管内的臭气无法通过防臭结构逃逸至远离雨水口连管的防臭结构与井体所在的一侧,更无法通过进水篦子排入大气中,从而解决了由于雨水口臭气四溢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雨水口周边环境的质量。
[0026]为了保证雨水口连管、井体内留存的雨水与防臭结构之间的水封效果,防臭板的下端部低于雨水口连管3的高度不小于50mm。
[0027]本实施例中,井体可以采用砖、砌块、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塑料或玻璃钢纤维等材质,防臭板可以采用与井体相适应的材质,比如钢筋混凝土结构、塑料、玻璃钢纤维等材质,并通过焊接或者螺钉紧固方式将防臭板的上端部固定设置于井体内侧。
[0028]本实施例中,进水篦子可以选用平式、立式或者平立联合式结构。
[0029]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水箅子的设置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可以设置于任何需要设置雨水口的位置,不仅仅限制于路面。
[0030]实施例2
[003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井体的上端部还设置有中板5,中板上开设有孔。还包括一截污挂篮6,截污挂篮6可拆卸地挂设于中板5上的孔中。该截污挂篮6的周面上设置有多个供雨水流出的通道。
[0032]根据雨水口的设置位置和当地的天气情况,比如在雨水特别大时,可以将该截污挂篮取出;在雨水较小或者不下雨的季节,可以将截污挂篮挂设于中板上的孔中,对流入井体的水中污染物进行拦截。
[0033]由于在中板中挂设有截污挂篮,通过该截污挂篮,可以对流入井体的地面汇水中的颗粒污染物进行拦截,减少了流入河道的污染物,保护了河道水质。
[0034]本实用新型中,对防臭板的具体结构形式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选用适当的防臭板结构,比如倒锥形结构或者其他结构形式。
[0035]本实用新型的防臭型雨水口,由于在井体与雨水口连管的连接处设置有防臭板,该防臭板的底部低于雨水口连管的底部,并且防臭结构的底部与井体的底部之间形成有流体通道。
[0036]因此,当井体内的雨水的高度高于雨水口连管的底部时,雨水会通过防臭结构的底部与井体的底部之间的流体通过流入防臭结构与雨水口连管之间,并通过雨水口连管排出井体外;当井体内的雨水高度低于雨水口连管时,雨水留存于防臭结构的两侧,从而在雨水口连管、井体内留存的雨水与防臭结构之间形成一水封结构。
[0037]在上述水封结构的作用下,雨水口连管内的臭气无法通过防臭结构逃逸至远离雨水口连管的防臭结构与井体所在的一侧,更无法通过进水篦子排入大气中,从而解决了由于雨水口臭气四溢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雨水口周边环境的质量。
[0038]由于在中板中挂设有截污挂篮,通过该截污挂篮,可以对流入井体的地面汇水中的颗粒污染物进行拦截,减少了流入河道的污染物,保护了河道水质。
[0039]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防臭型雨水口,包括设置于路面的进水箅子,设置于所述进水箅子下方的井体以及设置于所述井体侧边用于排水的雨水口连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与所述雨水口连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雨水口连管中的臭气通过雨水口外逸的防臭结构;所述防臭结构的上端部固定设置于所述井体内侧,所述防臭结构的下端部低于所述雨水口连管的底部;所述防臭结构的底部与所述井体的底部之间形成有流体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臭型雨水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截污挂篮和搭设于所述井体上端部的中板;所述中板上开设有孔,所述截污挂篮可拆卸地挂设于所述孔中;所述截污挂篮的周面上设置有多个供雨水流出的通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臭型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臭结构为防臭板;所述防臭板的底部与所述雨水口连管的底部之间的高度差不小于50_。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臭型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采用砖、砌块、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塑料或玻璃钢纤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臭型雨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篦子为平式、立式或者平立联合式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臭型雨水口,包括设置于路面的进水箅子,设置于所述进水箅子下方的井体以及设置于所述井体侧边用于排水的雨水口连管,所述井体与所述雨水口连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雨水口连管中的臭气通过雨水口外逸的防臭结构;所述防臭结构的上端部固定设置于所述井体内侧,所述防臭结构的下端部低于所述雨水口连管的底部,所述防臭结构的底部与所述井体的底部之间形成有流体通道。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止雨水口臭气外溢以及可以有效拦截雨水中污物的有益效果。
【IPC分类】E03F5-04, E03F5-06, E03F5-14
【公开号】CN204475487
【申请号】CN201520062035
【发明人】胡龙, 朱砂砾, 胡世琴, 周传庭
【申请人】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1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