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74815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态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
[000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护岸结构。
[0003]【背景技术】:
[0004]近年来,随着河流区域环境、生态保护的要求逐年提升,河道护岸结构不仅要满足航运、防洪泄洪、引水排涝等功能,也应从结构、措施等角度充分考虑河流的生态保持功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植物与人工材料相结合的综合性护岸结构。一方面,石材、钢筋混凝土、土工织物等材料能加强护岸抗水流冲刷能力;另一方面,种植植被可使护岸具备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化效应。
[0005]常用的生态护岸结构结构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混凝土连锁块类结构和石笼类结构。在护岸坡面抵抗水流冲刷能力方面,两种结构性能相近;石笼类结构对护岸形状的适应性较强,通过上覆植耕土来填充笼内块石间缝隙,为原生护岸植被提供生存空间,但因水位变动区的确定、原生植被生长周期、外来植物存活率等因素,其景观性较差,且在河道整治之后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预计的生态效果;
[0006]混凝土连锁块类结构属预制结构,制作、施工方便,在块与块之间通过水魔方等生存措施移栽特定的植被,可根据水位变动规律因地制宜地形成特色景观效果,其生态性能在河道整治结束时即可达标,然而这种结构较大程度地忽略了原生植被,在重塑护岸绿植区的同时,破坏了原生植被的生存空间,更无法兼顾河流生物群落的生态环境。
[0007]
【发明内容】
: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在适应河道原岸地势的情况下抵抗水流冲刷、保持整体稳定性,也能充分将原生植被与移栽植被有效结合,匹配当地生物群落,在短期内恢复河道生态环境、达到预期的景观目标的一种生态护岸结构。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包括钢丝网底层、相隔一定间隙分设在钢丝网底层上的围笼、设置在围笼内用于生长原生植物的填料基层以及设置在相邻围笼之间用于生长移栽植物的移栽耕植土层。
[0010]进一步地,所述填料基层由块石料和培植土填充形成。
[0011]进一步地,所述围笼为由数块钢丝网隔通过钢丝扎紧围成的矩形体状结构。
[0012]进一步地,所述围笼上设有钢丝网盖。
[0013]进一步地,述围笼与钢丝网盖之间通过钢丝扎紧固定。
[0014]进一步地,所述围笼与钢丝网底层之间通过钢丝扎紧固定。
[0015]进一步地,所述钢丝网底层、钢丝网隔和钢丝网盖采用双绞合六边形网格。
[0016]本实用新型在满足护岸抗冲刷、稳定性等结构要求的同时,也能充分利用原生植物环境,相宜地引入外来景观植物,既能在短期内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又能与临近的生物群落维持一种共生氛围,形成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护岸结构。由此产生的有益效果是:I)具有灵活的抗冲刷能力;2)具有因地制宜的景观性;3)为原生植物提供生存空间;4)地形适应性强、施工方便。
[0017]【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钢丝网底层与围笼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填料基层与移栽耕植土层的分布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示意图。
[0021]其中
[0022]1、钢丝网底层;2、围笼;3、钢丝网盖;4、河道护坡坡面上;5、填料基层;7、移栽耕植土层;21、钢丝网隔。
[0023]【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5]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具有钢丝网底层I和围笼2,钢丝网底层I沿河道护坡坡面4进行铺设,若干围笼2相隔一定间隙地分设在钢丝网底层I上,在围笼2内设置有用于生长河道护坡坡面4上原生植物的填料基层5,在相邻围笼2之间设置有用于生长移栽植物的移栽耕植土层7。
[0026]本实用新型中填料基层5由块石料和培植土填充形成。围笼2由四块矩形状的钢丝网隔21通过钢丝扎紧固定组成,在单个围笼2上方加盖钢丝网盖3,形成封闭的矩形笼状结构,围笼2与钢丝网盖3之间通过钢丝扎紧固定。考虑到抗冲刷效果和生态性的协调作用,通常块石料可填充一层或两层,因此围笼2的高度应控制在20~50cm之内。
[0027]在河道护坡坡面4较陡或过于光滑时,本实用新型为提高整体护岸结构在河道护坡坡面4上的抗滑稳定性,在底层钢丝网I铺设河道护坡坡面4后,每隔一段距离用木粧将底层钢丝网I固定(图中未画出),保持其与河道护坡坡面紧密嵌固。围笼2通过钢丝扎紧与底层钢丝网I固定连接。
[0028]本实用新型中的钢丝网底层1、钢丝网隔21和钢丝网盖3采用双绞合六边形网格,保证钢丝网受力均匀,钢丝网底层1、钢丝网隔21和钢丝网盖3材质可使用低碳钢,降低脆性、提高韧性;运装、拆装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操作不当导致过大变形,避免影响使用寿命。
[0029]本实用新型护岸结构总体实施步骤可分述为:
[0030](I)基于目标河道的气象、水文、地勘等自然条件,结合现场踏勘的结果,根据相关规范、流体力学数值方法等,计算出对河道护坡坡面4的冲刷作用,再进行本发明护岸方法的相关设计,结合相应的生态景观需求,选取合理的围笼2的尺度,围笼2的间隙尺寸,验算整体结构抵抗冲刷和保持稳定性的能力。
[0031](2)对目标道岸坡进行开挖、回填、整平等处理,根据常水位高程判断合理的水位变动区,将底层钢丝网I沿河道护坡坡面4进行铺设,与河道护坡坡面4上的原生植物的生存环境紧密接触。
[0032](3)将围笼2按照选取的间隔尺寸分布设置在底层钢丝网I上,在围笼2内填充合理粒径的块石料和培植土,形成具有间隙的用于河道护坡坡面4上原生植物生长的填料基层5,在围笼2上加盖钢丝网盖3。
[0033](4)在相邻两围笼2之间的间隙中,可根据水位变动区和河道预定整治目标,铺撒移栽耕植土层,形成用于生长移栽植物的移栽耕植土层7。
[0034]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当地水文、气象、地形、地势条件,综合河道通航要求与整治目标,对应河流流速或船行波等的冲刷作用,通过调节围笼2的尺度大小、围笼2之间的间隔尺寸,相应地升高或降低坡面的抗冲刷能力,以适应不同河段护岸的抗冲刷能力要求,减少了千篇一律的结构措施造成的浪费,提高了结构的灵活适应性。
[0035]在结构抗冲刷保持稳定性的基础上,相邻围笼2间的间隙为移栽景观性植物提供了发挥空间。不仅可以根据间隔尺寸的大小采取相应的移栽存活措施,也可以对应水位变动区在间隔中移栽不同的植被品种,而这种多样性、多元化的移栽植被与水流冲刷、护岸稳定性都是相匹配的。围笼2通过底层钢丝网I与原生植物的河道护坡环境在空间上紧密连接,原生植物可以透过围笼2继续在河道护坡坡面上生长,极大地恢复了原生的生态环境,能够继续协调原有生物群落,保持原生的生态结构。
[0036]钢丝网底层I柔性较强,可紧随河道护坡地形地势起伏来铺设,而钢丝网隔21围成的围笼2可将块石料封闭在一个韧性空间,令护岸结构与天然坡面结合为整体,在垂直空间上也为生态系统提供紧密的生存空间。
[003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丝网底层(1)、相隔一定间隙分设在钢丝网底层(I)上的围笼(2)、设置在围笼(2)内用于生长原生植物的填料基层(5)以及设置在相邻围笼(2 )之间用于生长移栽植物的移栽耕植土层(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基层(5)由块石料和培植土填充形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笼(2)为由数块钢丝网隔(21)通过钢丝扎紧围成的矩形体状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笼(2)上设有钢丝网盖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笼(2)与钢丝网盖(3)之间通过钢丝扎紧固定。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笼(2)与钢丝网底层(I)之间通过钢丝扎紧固定。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底层(1)、钢丝网隔(21)和钢丝网盖(3)采用双绞合六边形网格。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包括钢丝网底层、相隔一定间隙分设在钢丝网底层上的围笼、设置在围笼内用于生长原生植物的填料基层以及设置在相邻围笼之间用于生长移栽植物的移栽耕植土层。本实用新型既能在适应河道原岸地势的情况下抵抗水流冲刷、保持整体稳定性,也能充分将原生植被与外来植被有效结合,匹配当地生物群落,在短期内恢复河道生态环境、达到预期的景观目标。
【IPC分类】E02B3/12
【公开号】CN204626336
【申请号】CN201520282835
【发明人】沈建霞, 钱祖宾, 单海春, 邵琪, 钟华林, 袁华有
【申请人】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