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峡谷河段高坝升鱼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85564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峡谷河段高坝升鱼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峡谷河段高坝升鱼机装置,属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水利水电工程开发涉及的坝址上下游鱼类交流通道阻隔及鱼类基因交流问题是建设与运行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为此,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一般都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开发涉及的保护鱼类及受影响程度情况,提出了坝址上下游过鱼设施建设、运行及相关研究的要求,如鱼道、鱼闸、升鱼机、集运鱼系统等过鱼导鱼措施,以期实现区域、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0003]目前,低水头水利水电工程的过鱼技术及相关研究发展较为成熟,且应用实例较多,但高水头大坝的过鱼问题一直都是世界性技术难题,高坝大库过鱼技术的很多核心问题尚未得以研究并解决,尤其是处于峡谷地区的高水头大坝过鱼问题,受制于工程布置条件限制,形势尤为严峻。
[0004]例如,公开号为CN20400079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多级助驱式生态鱼道设施,涉及过鱼建筑物和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领域,是一种适用于中、高水头水利枢纽的鱼道建筑物及过鱼控制方法。该多级助驱式生态鱼道设施包括若干级呈阶梯状分布的鱼道单元、鱼道助驱系统、仿生态河流系统、鱼道消能系统和诱鱼监控系统。该鱼道设施在运行时,与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配合使用,实现鱼类逐级智能助驱上溯的目的。但是,鱼道主要制约性因素和特性参数为水头,上述鱼道设施主要适用于低水头水坝,尤其是仿自然鱼道,不同工程类型和地形地质对鱼道的场地布置条件、升鱼高程影响较大。其次,鱼道是布设好相关结构后,主要靠鱼类自行根据提供的水流等条件进行坝址上下游活动;对于上述鱼道较适合低水头水利水电工程的过鱼,对于高水头大坝,即便布置,也是局部采用,受地形现在较大。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研究操作性强、有效的峡谷地区高坝大库过鱼技术,建设绿色环保型水利水电工程,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峡谷河段高坝升鱼机装置。从而有效缓解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对水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经济、环境及社会效益兼备,真正实现建设绿色环保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目标。
[0006]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7]—种峡谷河段高坝升鱼机装置,包括集鱼池及分别设置于坝体上游和下游河道岸边的上部升鱼机和下部升鱼机,所述上部升鱼机通过上部钢支撑架安装在坝体顶部,所述上部升鱼机两端分别设置有上部钢缆A和上部钢缆B,在上部钢缆A和上部钢缆B分别安装有上部集鱼箱A和上部集鱼箱B ;下部升鱼机两端分别通过下部钢支撑架安装在升鱼机平台上,所述下部升鱼机一端与上部钢缆A相连,另一端通过下部钢缆与集鱼池相连,所述下部钢缆上安装有下部集鱼箱。
[0008]所述上部升鱼机由上部过鱼轨道、上部起吊设备及上部升鱼机悬索组成,其中,上部过鱼轨道通过上部钢支撑架安装在坝体顶部,上部升鱼机悬索通过上部起吊设备连接于上部过鱼轨道两端。
[0009]所述下部升鱼机为两台,且每台升鱼机均由下部过鱼轨道、下部起吊设备及下部升鱼机悬索组成,其中,下部过鱼轨道通过下部钢支撑架安装在升鱼机平台,下部升鱼机悬索通过下部起吊设备连接于下部过鱼轨道两端。
[0010]所述升鱼机平台包括上游侧升鱼机平台和下游侧升鱼机机平台,且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靠近坝体处的上游侧升鱼机平台为锥体结构,远离坝体的下游河道岸边侧升鱼机平台为长方体结构。
[0011]所述集鱼池采用钢筋混凝土构成。
[0012]所述集鱼池下游侧设置有若干进鱼口。
[0013]所述下部集鱼箱、上部集鱼箱A及上部集鱼箱B均采用钢结构。
[0014]所述上部起吊设备采用驱动滑轮和从动滑轮组成,其中驱动滑轮由电机驱动。
[0015]所述下部起吊设备采用驱动滑轮和从动滑轮组成,其中驱动滑轮由电机驱动。
[00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大坝坝体上下游设置升鱼机,将大坝下游通过集鱼池的进鱼口诱入的鱼类驱赶至集鱼箱,并通过升鱼机、钢缆将集鱼箱提升、运送至大坝上游的库区后,将诱入集鱼箱的鱼类投放至库区,放出鱼后空集鱼箱再通过原路线返回至大坝下游,反之,也可在大坝上游的库区设置集鱼池、集鱼箱并将诱入的鱼类通过升鱼机、钢缆运送至大坝下游,从而达到坝址上下游过鱼并实现鱼类基因交流的目的,有效的缓解了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对水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为建设绿色环保型水利水电工程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显著。真正实现了建设绿色环保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目标。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集鱼池的进鱼口布置示意图。
[0020]图中:1-集鱼池,2-下部升鱼机,3-上部升鱼机,4-升鱼机平台,5-下部钢缆,6-下部集鱼箱,7-上部钢缆A,8-上部集鱼箱A,9-上部集鱼箱B,10-上部钢缆B,11-坝体,12-进鱼口,21-下部钢支撑架,22-下部过鱼轨道,23-下部起吊设备,24-下部升鱼机悬索,31-上部钢支撑架,32-上部过鱼轨道,33-上部起吊设备,34-上部升鱼机悬索。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2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峡谷河段高坝升鱼机装置,包括集鱼池I及分别设置于坝体11上游和下游河道岸边的上部升鱼机3和下部升鱼机2,所述上部升鱼机3通过上部钢支撑架31安装在坝体11顶部,所述上部升鱼机3两端分别设置有上部钢缆A7和上部钢缆B10,在上部钢缆A7和上部钢缆BlO分别安装有上部集鱼箱A8和上部集鱼箱B9 ;下部升鱼机2两端分别通过下部钢支撑架21安装在升鱼机平台4上,所述下部升鱼机2一端与上部钢缆A7相连,另一端通过下部钢缆5与集鱼池I相连,所述下部钢缆5上安装有下部集鱼箱6。本技术方案通过在大坝坝体上下游设置升鱼机,将大坝下游通过集鱼池的进鱼口诱入的鱼类驱赶至集鱼箱,并通过升鱼机、钢缆将集鱼箱提升、运送至大坝上游的库区后,将诱入集鱼箱的鱼类投放至库区,放出鱼后空集鱼箱再通过原路线返回至大坝下游,反之,也可在大坝上游的库区设置集鱼池、集鱼箱并将诱入的鱼类通过升鱼机、钢缆运送至大坝下游,从而达到坝址上下游过鱼并实现鱼类基因交流的目的,以有效缓解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对水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本技术方案采用升鱼机,且是峡谷河段升鱼机,受地形限制较小,在河谷狭窄、陡峭深切河段布置条件大大优越于鱼道。鱼道主要制约性因素和特性参数为水头,一般适用于低水头水坝,尤其是仿自然鱼道,不同工程类型和地形地质对鱼道的场地布置条件、升鱼高程影响较大。鱼道和升鱼机结构上的区别是本质的,最大的区别在于系统运行的驱动力或者主导因素方面。鱼道是布设好相关结构后,主要靠鱼类自行根据提供的水流等条件进行坝址上下游活动;升鱼机运行的关键在于,将诱入集鱼箱的鱼类通过人为控制方式将鱼运输至坝址上下游相应位置。鱼道和升鱼机都能达到过鱼的效果。但鱼道较适合低水头水利水电工程的过鱼,对于高水头大坝,鱼道布设及其可能,即便布置,也是局部采用,仍需通过升鱼机来补充,即“鱼道+升鱼机组”合模式。对于高水头大坝,升鱼机布置受限较少,可以灵活考虑。因此本技术方案中的升鱼机适用范围较鱼道广,不受升鱼高程条件限制,受地形限制也少,尤其是对解决高水头大坝过鱼问题的世界性技术难题,是很好的考虑。
[0023]所述上部升鱼机3由上部过鱼轨道32、上部起吊设备33及上部升鱼机悬索34组成,其中,上部过鱼轨道32通过上部钢支撑架31安装在坝体11顶部,上部升鱼机悬索34通过上部起吊设备33连接于上部过鱼轨道32两端。对上部过鱼轨道32起平行固定作用。
[0024]所述下部升鱼机2为两台,且每台升鱼机均由下部过鱼轨道22、下部起吊设备23及下部升鱼机悬索24组成,其中,下部过鱼轨道22通过下部钢支撑架21安装在升鱼机平台4,下部升鱼机悬索24通过下部起吊设备23连接于下部过鱼轨道22两端。对下部过鱼轨道22起平行固定作用。
[0025]所述升鱼机平台4包括上游侧升鱼机平台和下游侧升鱼机平台,且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靠近坝体11处的上游侧升鱼机平台为锥体结构,布置位置以不影响坝体结构稳定性为宜;远离坝体11的下游河道岸边侧升鱼机平台为长方体结构,布置位置及防洪标准应符合大坝下游防洪总体要求。
[0026]所述集鱼池I采用钢筋混凝土构成。一般采用矩形结构,尺寸应满足大坝下游诱鱼及集鱼箱布置要求,应布置在大坝下游鱼类集群较为密集的区域,且其位置及防洪标准应符合大坝下游防洪总体要求。
[0027]如图2所示,所述集鱼池I下游侧设置有若干进鱼口 12。其型式一般采用矩形或圆形结构,其数量及尺寸应以满足集鱼池I结构稳定性要求。
[0028]所述下部集鱼箱6、上部集鱼箱AS及上部集鱼箱B9均采用钢结构。并具备较好封闭性,且所有集鱼箱均布置在集鱼池I上游侧,其尺寸以满足在集鱼池I内正常运行为宜,集鱼箱下游侧壁、底部可以通过自动装置开启以用于集鱼、放鱼,集鱼箱顶部设置有用于调整其运行高程的钢缆,钢缆直径应满足集鱼箱及所承载的水体、鱼类整体配重要求,并可根据集鱼池I水位变化由升鱼机的起吊(运送)设备调整其具体运行高程。
[0029]所述下部升鱼机2和上部升鱼机3的组合型式应根据工程实际设置,其位置、数量以满足合理提升、运送集鱼箱目的为宜,包括升鱼机平台、钢支撑架、过鱼轨道、起吊(运送)设备、悬索等结构。升鱼机平台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具体型式根据工程实际条件布置;钢支撑架两个为一组,其结构、布置应满足升鱼机整体稳定性要求;过鱼轨道采用轻质无缝钢轨,其间距、长度、宽度应满足集鱼箱运行范围要求;起吊(运送)设备采用驱动滑轮、从动滑轮型式,驱动滑轮由电机驱动,驱动滑轮、从动滑轮直径以满足集鱼箱及所承载的水体、鱼类整体配重要求为宜;悬索采用钢缆,布置在升鱼机顶部,用于固定并维持升鱼机整体结构的稳定,直径应满足升鱼机整体结构稳定性要求。
[0030]以下结合某水电站实施实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