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排水cfg夯扩桩地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55091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排水cfg夯扩桩地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排水CFG夯扩粧地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对于地基加固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主要有排水固结法和CFG (CementFly-ash Gravel-水泥粉煤灰碎石粧)粧法,这两种方法应用比较成熟,将两种地基处理方法结合进行地基加固的方法主要有混凝土芯砂石粧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和排水粉喷粧加固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混凝土芯砂石粧由预制混凝土芯粧和芯粧砂石壳组成,而排水粉喷粧贝IJ由粉喷粧和粧间的竖向排水体(塑料排水板)组成,两种方法均利用竖向增强体(混凝土粧或粉喷粧)分担部分竖向荷载、竖向排水通道(芯粧砂石壳或塑料排水板)进行竖向排水,不仅减小了土体分担的荷载,而且提高了土体的强度,充分发挥了不同地基处理方法各自的特点,取得了较好的加固效果。但是上述两种方法均采用天然砂石材料,工程造价较高,本文采用砂井排水固结法和CFG粧法联合应用于地基处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取得较好的效果。将排水体与CFG粧联合用于地基处理,目前尚未见相关公开报道。
[0003]现有的排水固结法和CFG粧法主要存在如下缺点:1、排水固结法和CFG粧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基承载力,但是当遇到场地条件很差,承载力严重不足时,往往无法满足承载力要求;2、固结排水法和CFG粧法选用的材料均为天然材料,不仅造价昂贵,而且大量的消耗自然资源,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0004]申请号为201520192174.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排水CFG粧地基,将砂井排水固结法和CFG粧法联合应用于地基处理,软土地基通过填土预压将软土层中水引入砂井中,接着通过渗透系数较高的褥垫层溢出地表,加快软土层排水固结,提高承载力。但是,对于淤泥质土或淤泥土等工程性质比较差的地层,上述地基的承载能力达不到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排水CFG夯扩粧地基,能够针对淤泥质土或淤泥土等工程性质比较差的地层,将砂井排水固结法和CFG粧法联合应用于地基处理,提尚地基的承载能力。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排水CFG夯扩粧地基,包括持力层和土体,所述持力层位于土体的下方,在所述土体内打入圆环状的砂井,在所述砂井的圆环内灌入混凝土形成粧体,所述砂井与所述粧体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且二者的深度相同,在所述粧体与砂井的下方设置有一扩大头,所述扩大头的深度H4不小于0.5米,所述扩大头的直径H3为所述砂井直径H2的1.3-1.5倍。
[0007]优选的,所述扩大头的材料采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0008]优选的,在所述砂井与粧体的顶部覆盖一层褥垫层。
[0009]优选的,所述褥垫层的材料采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0010]优选的,所述砂井内填充有建筑垃圾再生砂。
[00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排水CFG夯扩粧地基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2]—、整平施工场地,放线确定粧位,粧机移动到位;
[0013]二、粧机钻孔施工,钻孔同时利用废弃砂石骨料根据配合比搅拌制成混凝土;
[0014]三、在孔底扩大头部填入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0015]四、在孔内放入波纹管,然后向波纹管外侧灌入再生砂,填至约孔深一半位置时,接着向波纹管内灌入搅拌完成的混凝土,灌入深度约三分之一孔深;
[0016]五、提升粧机护筒至三分之一孔深处,接着向波纹管外侧灌砂至粧顶,然后拔出护筒;
[0017]六、拔出粧机护筒后,将搅拌完成的混凝土灌入波纹管至粧顶,形成CFG粧体,接着移机施工下一根粧;
[0018]七、排水CFG粧施工完成后,整平粧顶标高,浇筑渗透系数较高的褥垫层,接着养护;
[0019]八、养护期满后,进行填土预压,将土体中的水引入砂井,然后顺着褥垫层溢出地表,从而通过CFG粧体与排水固结后的地基土共同承担承载力。
[00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将砂井排水固结法和CFG粧法联合应用于地基处理,软土地基通过填土预压将软土层中水引入砂井中,接着通过渗透系数较高的褥垫层溢出地表,加快软土层排水固结,提高承载力,另外通过CFG粧体承担竖向荷载,二者联合作用,进一步提高软弱地基承载力;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用作砂井材料以及制作再生CFG粧,可以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节约天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建设成本;3、在粧底增加一扩大头,对于淤泥质土或淤泥土等工程性质比较差的地层,能够增加其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排水CFG夯扩粧地基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土体,2、粧体,3、砂井,4、褥垫层,5、持力层,6、扩大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4]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0025]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排水CFG夯扩粧地基,包括持力层5和土体I,所述持力层5位于土体I的下方,在所述土体I内打入圆环状的砂井3,在所述砂井3的圆环内灌入混凝土形成CFG粧体2,所述砂井3与所述粧体2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且二者的深度相同,在所述粧体2与砂井3的下方设置有一扩大头6,所述扩大头6的深度H4不小于0.5米,所述扩大头6的直径H3为所述砂井3直径H2的1.3-1.5倍。
[0026]在所述砂井3与粧体2的顶部覆盖一层褥垫层4,所述褥垫层4的材料采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软土地基通过填土预压将土体I中水引入砂井3中,接着通过渗透系数较高的褥垫层4溢出地表,加快软土层排水固结,提高承载力。
[0027]所述砂井3内填充有建筑垃圾,所述建筑垃圾采用废弃混凝土砂石,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用作砂井材料以及制作再生CFG粧,可以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节约天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建设成本。
[0028]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排水CFG夯扩粧地基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9]—、整平施工场地,放线确定粧位,粧机移动到位;
[0030]二、粧机钻孔施工,粧机护筒外径426mm,内径406mm,成孔深度6m,钻孔同时利用废弃砂石骨料根据配合比搅拌制成混凝土;
[0031]三、在孔底扩大头部填入建筑垃圾再生骨料;
[0032]四、成孔后,放入波纹管(外径235mm,内径220mm),然后向波纹管外侧灌入再生砂,填至约孔深一半位置时,接着向波纹管内灌入搅拌完成的混凝土,灌入深度约三分之一孔深;
[0033]五、提升粧机护筒至三分之一孔深处,接着向波纹管外侧灌砂至粧顶,然后拔出护筒;
[0034]六、拔出粧机护筒后,将搅拌完成的混凝土灌入波纹管至粧顶,形成CFG粧体,接着移机施工下一根粧;
[0035]七、排水CFG粧施工完成后,整平粧顶标高,浇筑渗透系数较高的褥垫层,接着养护;
[0036]八、养护期满后,进行填土预压,将土体中的水引入砂井3,然后顺着褥垫层4溢出地表,从而通过CFG粧体与排水固结后的地基土共同承担承载力。
[0037]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粧机护筒与波纹管的尺寸由粧体的承载力要求来确定,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尺寸。
[0038]本实用新型将砂井排水固结法和CFG粧法联合应用于地基处理,以柔性CFG粧为粧芯,在CFG粧周形成环状砂井3,对粧间软土进行排水固结处理,并以褥垫层4协调CFG粧和粧间土共同承担荷载,充分发挥了砂井3处理过的软土的承载力。同时环状砂井材料、CFG粧骨料、扩大头材料、褥垫层材料均采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可以实现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节约天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建设成本。
[00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排水CFG夯扩粧地基,包括持力层和土体,所述持力层位于土体的下方,在所述土体内打入圆环状的砂井,在所述砂井的圆环内灌入混凝土形成粧体,所述砂井与所述粧体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且二者的深度相同,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粧体与砂井的下方设置有一扩大头,所述扩大头的深度H4不小于0.5米,所述扩大头的直径H3为所述砂井直径H2的1.3-1.5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排水CFG夯扩粧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大头的材料采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排水CFG夯扩粧地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砂井与粧体的顶部覆盖一层褥垫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排水CFG夯扩粧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褥垫层的材料采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排水CFG夯扩粧地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砂井内填充有建筑垃圾再生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排水CFG夯扩桩地基,包括持力层和土体,所述持力层位于土体的下方,在所述土体内打入圆环状的砂井,在所述砂井的圆环内灌入混凝土形成桩体,所述砂井与所述桩体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且二者的深度相同,在所述桩体与砂井的下方设置有一扩大头,所述扩大头的深度H4不小于0.5米,所述扩大头的直径H3为所述砂井直径H2的1.3~1.5倍。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针对淤泥质土或淤泥土等工程性质比较差的地层,将砂井排水固结法和CFG桩法联合应用于地基处理,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IPC分类】E02D5/44
【公开号】CN204825868
【申请号】CN201520561503
【发明人】高强, 陈甦, 方咸美, 陈沛, 杨新伟
【申请人】江苏建院营造有限公司, 苏州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7月3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