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软基处理卸载后泥面差异标高的吹填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51978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控制软基处理卸载后泥面差异标高的吹填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围海造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软基处理卸载后泥面差异标高的吹填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围海造陆过程中经常会存在的如下问题:
[0003]1、软基处理卸载后平均标高达不到预期要求,结合项目周边已经完成软基处理区域的施工经验,设计的吹填量经过软基处理卸载后泥面下沉较预计大,卸载后泥面平均标高低于预期,后期需要进行大量的回填土施工,造成二次投资。
[0004]2、同一纳泥区域经软基处理卸载后泥面标高差异大;根据现有已完工程经验,同一纳泥区管口位置较泄水口位置,在进行同一标准软基处理的条件下,卸载后泥面标高相差高达约2?3米。整个软基处理区域呈斜坡状,坡比虽然小,但需要进行土方平衡施工,延长了规划的期限,增加整体工程造价,如图3。
[0005]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0006]1、吹填后土质分布发生较大改变,难以按理论分析进行预测,我国围海造陆规划时间短,在进行规划时受到经验不足,没有可供借鉴的工程实例,无法避免出现最终标高低于预期的风险。吹填施工时,取至海底的原状土经挖泥船吹至纳泥区后,土的含水量、状态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一般的经验预估土的状况,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没有实践经验。经过软基处理后,对土体进行压缩,减小其含水量,改善土质情况。根据这一原理预估的软基处理卸载后泥面与实际复杂的施工和自然情况影响下的软基处理卸载后泥面有很大差异。因为这方面原因使最终的泥面标高未达到预期要求。
[0007]2、纳泥区沿吹填管口处至泄水口土质逐渐变差,结合吹填施工经验,纳泥区吹填管口位置较好的泥质会较快的沉淀,浮泥会被冲走,吹填管口处的泥质条件往往是整个纳泥区最好的。然而,泄水口区域浮泥和水最多,泥质条件是整个纳泥区最差的。纳泥区沿吹填管口处至泄水口土质的含水量也是越来越高。
[0008]目前上述问题的主要解决思路为:针对在吹填泥经晾晒再进行软基处理后整体泥面下降较大的问题,采取对晾晒区域直接进行软基处理后进行回填土补标高及土方平衡的二次施工,以提高纳泥区的整体标高,使软基处理卸载后填土平均标高达到预期要求。采用上述方案显然周期长,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实施方便、缩短项目周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的控制软基处理卸载后泥面差异标高的吹填布置结构。
[0010]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11]一种控制软基处理卸载后泥面差异标高的吹填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封闭围堰而成的纳泥区,在靠近取泥区的围堰堤上布置数个与输泥管线连接的吹填口,相邻的吹填口之间的间距不大于200米,不小于150米,在吹填口的对侧围堰堤上设有排水口 ;在上述的吹填口上安装有吹填管,所述吹填管期初位于围堰堤边,吹填区起滩后,逐步深入吹填区内,每次延伸不大于50米,累计深入长度不少于400米;在吹填区内每个吹填管在吹填区内每个吹填管的管口的吹填辐射范围不小于500米。
[0012]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大大缩短了项目周期,彻底解决了卸载后标高差异大的问题,改变了传统的吹填区域内泥质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吹填质量,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降低成本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吹填管平面布局图;
[0014]图2是纳泥区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纳泥区标尚不意图;
[0016]图4是具体实施例工程平面布置图。
[0017]图中:1、纳泥区;2、吹填口 ;3、排水口 ;4、吹填管;5、取泥区;6、输泥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发明内容】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19]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控制软基处理卸载后泥面差异标高的吹填布置结构,包括一个封闭围堰而成的纳泥区1,在靠近取泥区的围堰堤上布置数个与输泥管线连接的吹填口 2,相邻的吹填口之间的间距不大于200米,不小于150米,在吹填口的对侧围堰堤上设有排水口 3 ;在上述的吹填口上安装有与输泥管线6的吹填管4,所述吹填管期初位于围堰堤边,吹填区起滩后,逐步深入吹填区内,每次延伸不大于50米,累计深入长度不少于400米;在吹填区内每个吹填管在吹填区内每个吹填管的管口的吹填辐射范围不小于500米。
[0020]一种控制软基处理卸载后泥面差异标高的吹填布置方法,控制软基处理卸载后泥面差异标高的吹填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0021]首先是根据工况要求围堰形成封闭式纳泥区1 ;
[0022]其次选择吹填区10和排水区20 ;其中所述的吹填区靠近取泥区5,排水区位于吹填区的对侧,在排水区设置排水口 3 ;
[0023]第三在吹填区围堰线最长的围堰堤上布置吹填口 2,在该围堰堤的一端起布置数个吹填口,相邻之间的吹填口间距不大于200米,不小于150米;
[0024]第四在上述吹填管口上安装吹填管4,在安装吹填管时,保证所述吹填管期初位于围堰堤边,吹填区起滩后,逐步深入吹填区内,每次延伸不大于50米,累计深入长度不少于400米,在吹填区内每个吹填管的管口的吹填辐射范围不小于500米。
[0025]例如:请参阅图4,天津临港经济区装备制造业基地T7T8T9区补吹填工程位于天津临港经济区东侧,工程包含疏浚吹填工程、围埝工程和填筑工程三个部分。其中:T8T9纳泥区面积约385万平米,Τ7纳泥区面积约483万平米,总挖泥方量约1573万立方米。在确保Τ8Τ9纳泥区达到设计要求的验收标准前提下,剩余挖泥量输送至Τ7纳泥区。工程取土区位于临港工业区北侧,大沽口航道南侧,取泥区面积约280万平米。本工程取泥区中有约37万平米区域含有沉船,取泥施工同时需完成沉船打捞处理工作。
[0026]本工程采用陆上加高围埝再补吹填的工艺,T8T9区四周陆上加高砂袋围埝长度约为8165米,砂袋围埝顶高程为+9.5m (新港理论高程),围埝高约4.5m,纳泥区现状泥面平均标高约为+5.0m(新港理论高程),T7加高挡土埝约7300米。
[0027]请参阅图4,工程平面布置图,工程施工区域的后期整体规划:根据临港经济区后期规划,本工程T8T9纳泥区内东侧约500米范围规划为港区,规划标高为+5.5m,西侧区域未非港区,规划标高为+3.8m。为了保证港区的吹填标高及场地平整度,采取了将吹填管线布置在东侧,吹填口间距为200米。吹填口根据起滩情况向吹填区内部延伸,每次延伸长度不超过50米,累计延伸长度为400米。吹填施工过程中,吹填口起滩高程达到预期要求后便及时向前延伸,吹填口的福射范围不小于500米。通过上述处理,确保了东侧500米范围内的吹填土质处于较为均匀的状态,确保吹填泥含水量处于较低的情况下,为后期软基处理卸载后泥面标高不出现过大差异标高,避免了进行二次土方平衡施工,施工周期和成本扩大的不良后果。
[0028]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大大缩短了项目周期,彻底解决了卸载后标高差异大的问题,改变了传统的吹填区域内泥质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吹填质量,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降低成本等优点。
[0029]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控制软基处理卸载后泥面差异标高的吹填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封闭围堰而成的纳泥区,在靠近取泥区的围堰堤上布置数个与输泥管线连接的吹填口,相邻的吹填口之间的间距不少于200米,在吹填口的对侧围堰堤上设有排水口 ;在上述的吹填口上安装有吹填管,所述吹填管逐步延伸深入吹填区内不少于400米,每次延伸长度不大于50米;在吹填区内每个吹填管在吹填区内每个吹填管的管口的吹填辐射范围不小于500米。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软基处理卸载后泥面差异标高的吹填布置结构,包括一个封闭围堰而成的纳泥区,在靠近取泥区的围堰堤上布置数个吹填口,相邻的吹填口之间的间距不大于200米,不小于150米,在吹填口的对侧围堰堤上设有排水口;在上述的吹填口上安装有吹填管,所述吹填管期初位于围堰堤边,吹填区起滩后,逐步深入吹填区内,每次延伸不大于50米,累计深入长度不少于400米;在吹填区内每个吹填管的管口的吹填辐射范围不小于500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大大缩短了项目周期,彻底解决了卸载后标高差异大的问题,改变了传统的吹填区域内泥质分布不均匀的问题,提高了吹填质量,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降低成本等优点。
【IPC分类】E02B3/18, E02B11/00
【公开号】CN205062757
【申请号】CN201520754953
【发明人】余迪, 宋俊强, 张志国, 马闯, 赵伯韬, 李兴建, 包胜利, 张鹏, 李彦君, 闫志生, 李聪亚, 孙永奎
【申请人】中交天航港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中交天航滨海环保浚航工程有限公司, 中交天津港航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交天航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