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喷水功能的抗风浪能力较高的生态护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05390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具有喷水功能的抗风浪能力较高的生态护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喷水功能的抗风浪能力较高的生态护坡,属于水利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它是造成土地资源平衡失调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河道的护坡工程影响到河道畅通。植物的生长需要相对松软的空间,在松软的空间中才会有足够的水和空气保证植物存活。天然土质河岸带由于受坡内的渗流作用和坡前水流的冲刷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容易崩塌。另外在旱季,护坡表面缺水,影响植被生长。因此,寻求一种防止水土流失,具有喷水功能的抗风浪能力较高的生态护坡。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防止水土流失,具有喷水功能的抗风浪能力较高的生态护坡。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5]—种具有喷水功能的抗风浪能力较高的生态护坡,它包括基体,所述基体的斜坡面上从内至外依次铺设有砂垫层、碎石砂层、块石层以及绿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层由斜向布置的混凝土构件铺设而成,所述混凝土构件包括矩形构件本体,所述矩形构件本体的中心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植生孔,所述矩形构件本体的左右两边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插榫,所述矩形构件本体的前后两边设置有向内凹进的插槽,所述矩形构件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阵列布置的四块圆弧形凸块,所述矩形构件本体的下表面设置有阵列布置的四块防滑凸点阵列,相邻两个混凝土构件的插槽以及插榫相互卡合,所述基体的顶部设置有花池。
[0006]基体的内侧设置有井筒,井筒的底部伸入基体下方,井筒的底部设置有潜水栗,井筒的顶部伸出基体外,井筒的顶部盖板上设置有呼吸阀,井筒的顶部一侧通过管道连接延基体纵向布置的喷水管,喷水管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喷水小孔;
[0007]所述呼吸阀包括上下相互连通的上阀体以及下阀体,下阀体的顶部形成一个挡圈,所述上阀体内设置有阀芯,所述阀芯包括一根竖杆以及竖杆的顶部、中部以及底部分别设置的第一阀盘、第二阀盘以及第三阀盘,所述上阀体的中部内侧壁设置有一圈限位环,限位环上方的上阀体的侧壁引出进排气口,所述下阀体内设置有一个浮球。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09]本实用新型用于水利工程中,护坡结构的稳定性好,适应性较广,不仅抗风浪能力较高,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内外水体能自由交换,利于水生物的繁衍,具有生态环保功能,整个护坡结构安全性大,景观效果佳。另外在旱季,开启潜水栗能够对护坡上的植被进行灌溉。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喷水功能的抗风浪能力较高的生态护坡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喷水功能的抗风浪能力较高的生态护坡的混凝土构件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有喷水功能的抗风浪能力较高的生态护坡的混凝土构件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呼吸阀的排气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4]图5为呼吸阀的吸气状态结构不意图。
[0015]图6为呼吸阀的外部结构不意图。
[0016]其中:
[0017]基体1
[0018]砂垫层2
[0019]呼吸阀3、上阀体3.1、下阀体3.2、密封件3.3、阀芯3.4、竖杆3.4.1、第一阀盘3.4.2、第二阀盘3.4.3、第三阀盘3.4.4、限位环3.5、浮球3.6、气孔3.7、进排气口 3.8
[0020]块石层4[0021 ] 绿化层5
[0022]混凝土构件6、矩形构件本体6.1、植生孔6.2、插榫6.3、插槽6.4、圆弧形凸块6.5、防滑凸点阵列6.6
[0023]花池7
[0024]井筒8
[0025]喷水管9
[0026]潜水栗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参见图1?图6,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具有喷水功能的抗风浪能力较高的生态护坡,它包括基体1,所述基体1的斜坡面上从内至外依次铺设有砂垫层2、碎石砂层、块石层4以及绿化层5,所述绿化层5由斜向布置的混凝土构件6铺设而成,所述混凝土构件6包括矩形构件本体6.1,所述矩形构件本体6.1的中心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植生孔6.2,所述矩形构件本体6.1的左右两边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插榫6.3,所述矩形构件本体6.1的前后两边设置有向内凹进的插槽6.4,所述矩形构件本体6.1的上表面设置有阵列布置的四块圆弧形凸块6.5,所述矩形构件本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阵列布置的四块防滑凸点阵列6.6,所述防滑凸点阵列6.6包括4*4阵列布置的16个凸起,相邻两个混凝土构件6的插槽6.4以及插榫6.3相互卡合,所述基体1的顶部设置有花池7。
[0028]另外,基体1的内侧设置有井筒8,井筒8的底部伸入基体1下方,井筒8的底部设置有潜水栗10,井筒8的顶部伸出基体1外,井筒8的顶部盖板上设置有呼吸阀3,井筒8的顶部一侧通过管道连接延基体1纵向布置的喷水管9,喷水管9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喷水小孔。
[0029]所述呼吸阀3包括上下相互连通的上阀体3.1以及下阀体3.2,上阀体3.1和下阀体3.2之间设置有密封件3.3,该密封件3.3有部分伸入下阀体3.3内,使得下阀体3.3的顶部形成一个开口上小下大的挡圈,该挡圈为浮球密封面。所述上阀体3.1内设置有可以作上下移动的阀芯3.4,所述阀芯3.4包括一根竖杆3.4.1以及竖杆3.4.1的顶部、中部以及底部分别设置的第一阀盘3.4.2、第二阀盘3.4.3以及第三阀盘3.4.4,所述上阀体3.1的中部内侧壁设置有一圈限位环3.5,限位环3.5上方的上阀体3.1的侧壁引出进排气口 3.8,所述第一阀盘3.4.2的尺寸与上阀体3.1的内壁尺寸一致,使得阀芯3.4下落时第一阀盘3.4.2能够搁置于限位环3.5上,所述第二阀盘3.4.3的尺寸与限位环3.5所包围区域的尺寸一致,使得阀芯3.4上升至最高位时第二阀盘3.4.3恰好填充限位环3.5所包围区域,所述第三阀盘3.4.4的尺寸小于第二阀盘3.4.3的尺寸。所述下阀体3.2内设置有一个浮球3.6,浮球3.6根据水的浮力可以上浮至密封件3.3形成的挡圈处,此时浮球3.6将阀芯3.4的第三阀盘3.4.4顶起,从而第二阀盘3.4.3位于限位环3.5处,从而将上阀体3.1和下阀体3.2隔开,浮球3.6也可以由于重力下落至下阀体3.2内的底部,阀芯3.4下落,第一阀盘3.4.2搁置于限位环3.5上。其中,第一阀盘3.4.2上设置有多个上下方向的小孔,下阀体3.2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气孔3.7。
[0030]工作原理:
[0031]在潜水栗启动时,水快速上浮,使安装在井筒顶部盖板上的呼吸阀内的浮球快速上浮,浮球顶托第三阀盘,使井筒内的空气向外界排出,当浮球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上浮至浮球密封面时,与浮球密封面紧贴,使水不能排出。此为呼吸阀的呼气(排气)。当潜水栗关闭时,井筒内的水会在重力作用下下落,浮球随之下落,阀芯在自身重量下下落关闭。为不使阀芯关闭后造成井筒产生负压,在第一阀盘上开有小孔,使外界空气适量进入井筒内,这样不会使井筒内产生很大的负压,保证了井筒和潜水栗的安全,也是主要是考虑了停栗后一旦大量空气进入筒体内,水在重力和大量空气作用下会很快下落,促使潜水栗加快倒转,不利潜水栗安全。根据原理,此呼气阀的作用其实为大呼小吸。
【主权项】
1.一种具有喷水功能的抗风浪能力较高的生态护坡,它包括基体(1),所述基体(1)的斜坡面上从内至外依次铺设有砂垫层(2)、碎石砂层、块石层(4)以及绿化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层(5)由斜向布置的混凝土构件(6)铺设而成,所述混凝土构件(6)包括矩形构件本体(6.1),所述矩形构件本体(6.1)的中心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植生孔(6.2),所述矩形构件本体(6.1)的左右两边设置有向外凸出的插榫(6.3),所述矩形构件本体(6.1)的前后两边设置有向内凹进的插槽(6.4),所述矩形构件本体(6.1)的上表面设置有阵列布置的四块圆弧形凸块(6.5),所述矩形构件本体(1)的下表面设置有阵列布置的四块防滑凸点阵列(6.6),相邻两个混凝土构件(6)的插槽(6.4)以及插榫(6.3)相互卡合,所述基体(1)的顶部设置有花池(7); 基体(1)的内侧设置有井筒(8),井筒(8)的底部伸入基体(1)下方,井筒(8)的底部设置有潜水栗(10),井筒(8)的顶部伸出基体(1)外,井筒(8)的顶部盖板上设置有呼吸阀(3),井筒(8)的顶部一侧通过管道连接延基体(1)纵向布置的喷水管(9),喷水管(9)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喷水小孔; 所述呼吸阀(3)包括上下相互连通的上阀体(3.1)以及下阀体(3.2),下阀体(3.3)的顶部形成一个挡圈,所述上阀体(3.1)内设置有阀芯(3.4),所述阀芯(3.4)包括一根竖杆(3.4.1)以及竖杆(3.4.1)的顶部、中部以及底部分别设置的第一阀盘(3.4.2)、第二阀盘(3.4.3)以及第三阀盘(3.4.4),所述上阀体(3.1)的中部内侧壁设置有一圈限位环(3.5),限位环(3.5)上方的上阀体(3.1)的侧壁引出进排气口(3.8),所述下阀体(3.2)内设置有一个浮球(3.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喷水功能的抗风浪能力较高的生态护坡,它包括基体(1),所述基体(1)的斜坡面上从内至外依次铺设有砂垫层(2)、碎石砂层、块石层(4)以及绿化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层(5)由斜向布置的混凝土构件(6)铺设而成,所述基体(1)的顶部设置有花池(7)。本实用新型用于水利工程中,护坡结构的稳定性好,适应性较广,不仅抗风浪能力较高,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内外水体能自由交换,利于水生物的繁衍,具有生态环保功能,整个护坡结构安全性大,景观效果佳。
【IPC分类】E02B3/14, E02B3/12
【公开号】CN205116088
【申请号】CN201520831274
【发明人】吴璐璐, 陈小丽, 刘锋
【申请人】吴璐璐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