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塑钢板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12766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建筑用塑钢板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具,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用塑钢板粧。
【背景技术】
[0002]板粧运用在建筑、土木或水利工程,以若干板粧依次垂直打入地面即可形成为临时防护墙或临时护岸等临时性隔离结构,或形成为挡土墙、挡水墙或防波堤等永久性隔离结构;塑钢板粧是以塑钢材料制成的一长板体,其断面呈U形且具有一基板及沿基板长轴方向的两侧延伸弯折形成有对称的两侧板;塑钢板粧一般暴露在较为恶劣的施工环境,由于其机械强度和抗磨擦能力差,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发生磨损,降低了塑钢板粧的使用寿命,增加了使用成本。
[0003]因此,就需要对现有的建筑用塑钢板粧进行改进,使其具有较大的机械强度和抗摩擦能力,有效降低磨损状况,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塑钢板粧,其具有较大的机械强度和抗摩擦能力,有效降低磨损状况,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0005]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用塑钢板粧,包括基板及沿基板长轴方向的两侧延伸弯折形成的对称的两侧板,所述基板和侧板的外表面均设有耐磨层组,所述耐磨层组由从内往外依次设置的基础层、中间层和加强层组成,所述基础层为厚度I.8μπι-3.2μπι的碳化钨层,所述中间层为厚度0.7μηι-1.3μηι的镍层,所述加强层为厚度2.2μηι-4.2μηι的氮化硼层。
[0006]进一步,所述基板与侧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0007]进一步,所述两侧板在远离基板的一侧分别延伸形成有一扣板。
[0008]进一步,所述扣板由侧板侧边朝向外侧弯折延伸形成有一第一弯折板,所述第一弯折板远离侧板的一侧朝向基板弯折延伸形成有一第二弯折板,所述第二弯折板远离第一弯折板的一侧朝向侧板弯折延伸形成有一第三弯折板,扣板与相连接的侧板之间形成有一扣槽,所述扣槽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形成于第三弯折板的末侧边与侧板间。
[0009]进一步,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扣槽的宽度。
[0010]进一步,所述基础层的厚度为2.5μπι。
[0011]进一步,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I.0μηι。
[0012I进一步,所述加强层的厚度为3.2μηι。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用塑钢板粧,塑钢具有较大的机械强度,由于基板和侧板的外表面设有耐磨层组,能够有效增强其抗摩擦能力,有效降低磨损状况,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耐磨层组中,基础层能够阻止板体表面金属渗透到中间层和加强层中,中间层能够使加强层有效沉积,加强层耐磨、耐腐蚀、不易脱落、环保,抗磨性能佳;基础层、中间层及加强层的厚度范围均通过实验确定,能够在实现耐磨的同时节省原料,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耐磨层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耐磨层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建筑用塑钢板粧,包括基板I及沿基板I长轴方向的两侧延伸弯折形成的对称的两侧板2,所述基板I和侧板2的外表面均设有耐磨层组,所述耐磨层组由从内往外依次设置的基础层31、中间层32和加强层33组成,所述基础层31为厚度1.8μπι-3.2μπι的碳化妈层,所述中间层32为厚度0.7μηι-1.3μηι的镍层,所述加强层33为厚度2.2μηι-4.2μηι的氮化硼层;基础层31、中间层32及加强层33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法、化学气相沉积(CVD)法以及它们的组合及变异方法进行涂覆;塑钢具有较大的机械强度,由于基板I和侧板2的外表面设有耐磨层组,能够有效增强其抗摩擦能力,有效降低磨损状况,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耐磨层组中,基础层31能够阻止板体表面金属渗透到中间层32和加强层33中,中间层32能够使加强层33有效沉积,加强层33耐磨、耐腐蚀、不易脱落、环保,抗磨性能佳;基础层31、中间层32及加强层33的厚度范围均通过实验确定,能够在实现耐磨的同时节省原料,提高加工效率;优选地,所述基础层31的厚度为2.5μπι,所述中间层32的厚度为1.Ομπι,所述加强层33的厚度为3.2μπι,实验表明,这一厚度值能够实现加工状况的最优化。
[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I与侧板2之间的夹角α为钝角;所述两侧板2在远离基板I的一侧分别延伸形成有一扣板;所述扣板由侧板2侧边朝向外侧弯折延伸形成有一第一弯折板41,所述第一弯折板41远离侧板2的一侧朝向基板I弯折延伸形成有一第二弯折板42,所述第二弯折板42远离第一弯折板41的一侧朝向侧板2弯折延伸形成有一第三弯折板43,扣板与相连接的侧板2之间形成有一扣槽5,所述扣槽5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形成于第三弯折板43的末侧边与侧板2间;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扣槽5的宽度;该结构可使相邻板粧准确连接定位,并保证板粧位于同一平面。
[0019]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建筑用塑钢板粧,包括基板及沿基板长轴方向的两侧延伸弯折形成的对称的两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和侧板的外表面均设有耐磨层组,所述耐磨层组由从内往外依次设置的基础层、中间层和加强层组成,所述基础层为厚度1.8μπι-3.2μπι的碳化钨层,所述中间层为厚度0.7μ??-1.3μηι的镍层,所述加强层为厚度2.2μηι-4.2μηι的氮化硼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塑钢板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与侧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塑钢板粧,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板在远离基板的一侧分别延伸形成有一扣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用塑钢板粧,其特征在于:所述扣板由侧板侧边朝向外侧弯折延伸形成有一第一弯折板,所述第一弯折板远离侧板的一侧朝向基板弯折延伸形成有一第二弯折板,所述第二弯折板远离第一弯折板的一侧朝向侧板弯折延伸形成有一第三弯折板,扣板与相连接的侧板之间形成有一扣槽,所述扣槽具有一开口,所述开口形成于第三弯折板的末侧边与侧板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用塑钢板粧,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扣槽的宽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塑钢板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层的厚度为2.5μπι。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用塑钢板粧,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的厚度为1.Ομπ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用塑钢板粧,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层的厚度为3.2μπ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塑钢板桩,包括基板及沿基板长轴方向的两侧延伸弯折形成的对称的两侧板,所述基板和侧板的外表面均设有耐磨层组,所述耐磨层组由从内往外依次设置的基础层、中间层和加强层组成,所述基础层为厚度1.8μm-3.2μm的碳化钨层,所述中间层为厚度0.7μm-1.3μm的镍层,所述加强层为厚度2.2μm-4.2μm的氮化硼层;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大的机械强度和抗摩擦能力,有效降低磨损状况,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IPC分类】E02D5/03
【公开号】CN205224012
【申请号】CN201521032998
【发明人】张向科, 周升平, 郑金贵
【申请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公开日】2016年5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