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注浆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92831阅读:476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动注浆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用工器具,特别涉及一种手动注浆器,包括加压装置和注浆筒,所述注浆筒底部设置有浆料出口,所述加压装置包括连接杆和加压盘,所述连接杆顶端贯穿注浆筒顶部,底端与加压盘连接,所述加压盘四周边缘与注浆筒内壁相互配合,使注浆筒内加压盘下侧形成用于盛装浆料的加压室,通过设置加压装置与注浆筒配合,在注浆筒内形成加压室,使得当推动加压装置时,加压盘向下移动,对加压室内的浆料施加向下的推力,使浆料从浆料出口流出,进入需要进行注浆的位置,注浆器手动操作,操作较方便,且注浆器结构较简单,不易损坏,使用寿命较长。
【专利说明】
一种手动注浆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用工器具,特别涉及一种手动注浆器。
【背景技术】
[0002]注浆,是将某些能固化的浆液注入岩土地基的裂缝或孔隙中,以改善其物理力学性质,达到防渗、堵漏、加固和纠正建筑物偏斜等目的,注浆材料主要有粒状浆材和化学浆材,在建筑施工领域中常采用胶凝材料的浆料修补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构件的裂缝。
[0003]目前,常用的注浆方法主要利用注浆器在裂缝或空间内灌注胶凝材料的浆料,胶凝材料的浆料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步流动并填满需要修补的裂缝或空间,待胶凝材料的浆料自然养护凝固后,实现裂缝或空间的封堵,由于胶凝材料的浆料流动性较小,胶凝材料的浆料在裂缝或空间内仅在重力作用下流动,胶凝材料的浆料填满裂缝或空间用时会较长,如此会导致胶凝材料的浆料在并没有填满裂缝或空间时就已经凝固,达不到修补裂缝或空间的效果,且传统的注浆器内部结构较复杂,操作也较复杂,易损坏,导致其使用寿命较短。
[0004]综上所述,目前亟需要一种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注浆器操作不方便,且注浆器结构较复杂,易损坏,使用寿命较短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注浆器操作不方便,且注浆器结构较复杂,易损坏,使用寿命较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手动注浆器。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7]—种手动注浆器,包括加压装置和注浆筒,所述注浆筒底部设置有浆料出口,所述加压装置包括连接杆和加压盘,所述连接杆顶端贯穿注浆筒顶部,底端与加压盘连接,所述加压盘四周边缘与注浆筒内壁相互配合,使注浆筒内加压盘下侧形成用于盛装浆料的加压室。通过设置加压装置与注浆筒配合,在注浆筒内形成加压室,使得当推动加压装置时,加压盘向下移动,对加压室内的浆料施加向下的推力,使浆料从浆料出口流出,进入需要进行注浆的位置,注浆器手动操作,操作较方便,且注浆器结构较简单,不易损坏,使用寿命较长。
[0008]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接杆顶部设置有顶部手柄,所述加压盘底部设置有顶锥,当所述加压盘与注浆筒内侧底部接触时,所述顶锥与浆料出口相互配合。通过设置在加压盘底部的顶锥,当推动加压盘向下移动到与加压室底部接触时,顶锥与浆料出口配合,使浆料出口不会滞留浆料,保证浆料的完全输出。
[0009]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注浆筒内侧底部由四周边缘到底部中心逐渐凹陷。通过设置向下凹陷的注浆筒内侧底部,使加压盘对加压室内浆料施加压力时,进一步的使浆料完全顺利的从浆料出口输出。
[0010]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浆液导向装置,所述浆液导向装置包括第一导向管和第二导向管,所述第一导向管顶端与浆液出口可拆卸的连接,底端与第二导向管可拆卸的连接。可根据需要在浆料出口可拆卸的设置第一导向管和第二导向管,方便将浆料注入到狭小缝隙或较深位置,使注浆筒适用范围较广。
[0011]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浆液导向装置包括至少一根第一导向管,当第一导向管多于一根时,相邻两根第一导向管可拆卸的连接。可根据需要在浆料出口可拆卸的设置多根第一导向管,进一步使注浆筒适用范围更广。
[0012]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导向管上设置有若干浆料输出孔。通过在第二导向管上设置的浆料输出孔,浆料经过第一导向管的导向输送后再进入第二导向管,并从浆料输出孔进入需要注浆的位置,使浆料输出较均匀,避免在凝固的浆料中出现缝隙或空气孔,使浆料凝固后的效果较好。
[0013]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浆料输出孔沿第二导向管顶端到第二导向管底端逐渐增大。在第二导向管上设置由上到下逐渐增大的浆料输出孔,使浆料在第二导向管内流动时,上侧浆料输出孔和下侧浆料输出孔输出的浆料量相同,进一步使浆料输出较均匀。
[0014]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浆料出口上固定设置有可开关的阻拦机构,当阻拦机构关闭时,所述注浆筒内形成用于盛装浆料的封闭加压室。在浆料出口设置阻拦机构,当中途暂停注浆时,阻拦机构关闭,将浆料封闭在加压室内,避免浆料随意流动,当推动加压装置,阻拦机构自动打开,使浆料从浆料出口流出,进入需要注浆的位置,节约浆料,避免浪费。
[0015]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阻拦机构由橡胶材料制得。当加压盘停止推动时,由橡胶材料制得的阻拦机构可自动恢复到关闭状态,当推动加压盘移动时,加压室内的压力又可打开阻拦机构,使浆料顺利流出,使加压器结构较简单,使用较方便。
[0016]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加压室上设置有注浆口,所述注浆口与所述注浆筒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注浆口上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一堵头。通过注浆口将浆料直接注入加压室内,注浆器使用过程中,注浆口通过第一堵头封堵,使加压室保持封闭状态,结构较简单。
[0017]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注浆筒上设置有清洗口,所述清洗口与所述注浆筒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清洗口上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二堵头。在注浆筒上设置清洗口,注浆筒正常使用时,清洗口通过第二堵头封堵,当需要进行清洗时,打开第二堵头,方便注浆筒的清洗,使注浆筒内壁清洗较干净,延长注浆器的使用寿命。
[0018]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注浆筒外壁设置有提携手柄。通过设置在注浆筒外壁的提携手柄,使注浆筒使用时可较方便的通过提携手柄手持,进一步方便注浆器的使用。
[0019]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0020]通过设置加压装置与注浆筒配合,在注浆筒内形成加压室,使得当推动加压装置时,加压盘向下移动,对加压室内的浆料施加向下的推力,使浆料从浆料出口流出,进入需要进行注浆的位置,注浆器手动操作,操作较方便,且注浆器结构较简单,不易损坏,使用寿命较长。
[0021]本申请其他实施方式的有益效果是:
[0022]1、在加压盘底部的顶锥,当推动加压盘向下移动到与加压室底部接触时,顶锥与浆料出口配合,使浆料出口不会滞留浆料,保证浆料的完全输出;
[0023]2、在浆料出口设置阻拦机构,当中途暂停注浆时,阻拦机构关闭,将浆料封闭在加压室内,避免浆料随意流动,当推动加压装置,阻拦机构自动打开,使浆料从浆料出口流出,进入需要注浆的位置,节约浆料,避免浪费;
[0024]3、由于相邻两根第一导向管可拆卸的连接,可根据需要在浆料出口可拆卸的设置多根第一导向管,使浆料输出的距离较远,进一步使注浆筒适用范围更广;
[0025]4、在第二导向管上设置的浆料输出孔,浆料经过第一导向管的导向输送后再进入第二导向管,并从浆料输出孔进入需要注浆的位置,使浆料输出较均匀,避免在凝固的浆料中出现缝隙或空气孔,使浆料凝固后的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申请的一种手动注浆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实施例2所述的一种手动注浆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注浆筒,11-注浆口,12-清洗口,13-浆料出口,2-第一堵头,3-第二堵头,4-加压装置,41-顶部手柄,42-连接杆,43-加压盘,44-顶锥,5-提携手柄,6-阻拦机构,7-第一导向管,8-第二导向管,81 -浆料输出孔,9-加压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1]实施例1
[0032]如附图1所示,一种手动注浆器,包括加压装置4和注浆筒I,所述加压装置4包括依次连接的顶部手柄41、连接杆42和加压盘43,所述注浆筒I底部设置有浆料出口 13,所述加压盘43底部设置有顶锥44,当所述加压盘43与注浆筒I内侧底部接触时,所述顶锥44与浆料出口 13相互配合,所述连接杆42顶端贯穿注浆筒I顶部,底端与加压盘43连接,所述加压盘43四周边缘与注浆筒I内壁相互配合,使注浆筒I内加压盘43下侧形成用于盛装浆料的加压室9,所述加压室9上设置有注浆口 11,所述注浆口 11与所述注浆筒I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注浆口 11上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一堵头2,所述注浆筒I上设置有清洗口 12,所述清洗口 12与所述注浆筒I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清洗口 12上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二堵头3,所述注浆筒I外壁设置有提携手柄5。
[0033]通过设置加压装置4与注浆筒I配合,使加压装置4的加压盘43与注浆筒I内壁相配合,使在注浆筒I内加压盘43下形成加压室9,当推动加压装置4时,加压盘43向下移动,对加压室9内的浆料施加向下的推力,使浆料从浆料出口 13流出,进入需要进行注浆的位置,注浆器手动操作,操作较方便,且注浆器结构较简单,不易损坏,使用寿命较长,使用时,通过注浆口 11将浆料直接注入加压室9内,使用过程中,注浆口 11通过第一堵头2封堵,使加压室9保持封闭状态,当推动加压盘43向下移动到与加压室9底部接触时,顶锥44与浆料出口 13配合,使浆料出口 13不会滞留浆料,保证浆料的完全输出,同时,通过设置在注浆筒I外壁的提携手柄5,可较方便的实现对注浆筒I的手持,进一步方便注浆器的使用。当需要对注浆筒I进行清洗时,打开设置在注浆筒I上的清洗口 12上的第二堵头3,可较方便的实现注浆筒I的清洗,使注浆筒I内壁较容易清洗干净,延长注浆器的使用寿命。
[0034]优选的,所述连接杆42与注浆筒I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设置在连接杆42顶部的顶部手柄41转动可较容易的实现连接杆42的转动,进而推动设置在连接杆42底部的加压盘43移动,操作较方便,可较容易的实现对加压盘43的推动。
[0035]优选的,还包括浆液导向装置,所述浆液导向装置包括第二导向管8和至少一根第一导向管7,所述第一导向管7顶端与楽液出口 13可拆卸的连接,底端与第二导向管8可拆卸的连接,当第一导向管7多于一根时,相邻两根第一导向管7可拆卸的连接。可根据需要在浆料出口 13可拆卸的设置多根第一导向管7与第二导向管8可拆卸的连接,方便将浆料注入到狭小缝隙或较深位置,使注浆器的适用范围较广。
[0036]优选的,所述第二导向管8上设置有若干浆料输出孔81。通过在第二导向管8上设置的浆料输出孔81,浆料经过第一导向管7的导向输送后再进入第二导向管8,并从浆料输出孔81进入需要注浆的位置,使浆料输出较均匀,避免在凝固的浆料中出现缝隙或空气孔,使浆料凝固后的效果较好。
[0037]优选的,所述浆料出口13上固定设置有可开关的阻拦机构6,当阻拦机构6关闭时,所述注浆筒I内形成用于盛装浆料的封闭加压室9,所述阻拦机构6由橡胶材料制得。在浆料出口 13设置由橡胶材料制得的阻拦机构6,当中途暂停注浆时,由橡胶材料制得的阻拦机构6可自动恢复到关闭状态,将浆料封闭在加压室9内,避免浆料随意流动,当推动加压装置4,加压室内的压力又可使阻拦机构6自动打开,使浆料从浆料出口 13流出,进入需要注浆的位置,节约浆料,避免浪费。
[0038]实施例2
[0039]如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手动注浆器与实施例1结构和原理相同,区别在于:包括两根相互连接的第一导向管7,所述第一导向管7底部与第二导向管8相互连接,可根据需要设置多根第一导向管7相互可拆卸的连接,使浆料输出距离较远,以适应不同环境的注浆需求,使注浆器适用范围更广。
[0040]优选的,所述注浆筒I内侧底部由四周边缘到底部中心逐渐凹陷。通过设置向下凹陷的注浆筒I内侧底部,使加压盘43对加压室9内浆料施加压力时,浆料可顺利的通过倾斜面进入浆料出口 13,进一步的使浆料完全顺利的从浆料出口 13输出。
[0041]优选的,所述浆料输出孔81沿第二导向管8顶端到第二导向管8底端逐渐增大。在第二导向管8上设置由上到下逐渐增大的浆料输出孔81,使浆料在第二导向管8内流动时,上侧浆料输出孔81和下侧浆料输出孔81输出的浆料量相同,进一步使浆料输出较均匀。
[004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因此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主权项】
1.一种手动注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压装置和注浆筒,所述注浆筒底部设置有浆料出口,所述加压装置包括连接杆和加压盘,所述连接杆顶端贯穿注浆筒顶部,底端与加压盘连接,所述加压盘四周边缘与注浆筒内壁相互配合,使注浆筒内加压盘下侧形成用于盛装浆料的加压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注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盘底部设置有顶锥,当所述加压盘与注浆筒内侧底部接触时,所述顶锥与浆料出口相互配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注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浆液导向装置,所述浆液导向装置包括第一导向管和第二导向管,所述第一导向管顶端与浆液出口可拆卸的连接,底端与第二导向管可拆卸的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手动注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液导向装置包括至少一根第一导向管,当第一导向管多于一根时,相邻两根第一导向管可拆卸的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手动注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管上设置有若干浆料输出孔。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手动注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浆料出口上固定设置有可开关的阻拦机构,当阻拦机构关闭时,所述注浆筒内形成用于盛装浆料的封闭加压室。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手动注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拦机构由橡胶材料制得。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注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室上设置有注浆口,所述注浆口与所述注浆筒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注浆口上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一堵头。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注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筒上设置有清洗口,所述清洗口与所述注浆筒的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清洗口上可拆卸的连接有第二堵头。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动注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筒外壁设置有提携手柄。
【文档编号】E04G23/02GK205475246SQ201620293764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1日
【发明人】颜子博, 潘石瑛
【申请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