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格边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5836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框格边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框格边坡,包括混凝土结构、覆土层、喷播层。混凝土结构包括由混凝土浇筑形成的多个框格,覆土层包括装满泥土的多个生态袋,多个生态袋堆码于多个框格内,喷播层设置于覆土层的表面。该框格边坡能够有效防止表面的泥土被雨水冲刷掉,使得能够有效固定土壤,让水土不易流失。
【专利说明】
框格边坡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框格边坡。
【背景技术】
[0002]边坡指的是为保证路基稳定,在路基两侧做成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边坡通常会采用坡面植被生物防护,从而使得边坡对于抵御自然因素的破坏和改善公路环境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但现有的边坡被长期雨水冲洗后,水土容易流失,造成植被大量死亡,保质期不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框格边坡,以防止表面的泥土被雨水冲刷掉,使得能够有效固定土壤,让水土不易流失。
[000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0005]—种框格边坡,包括混凝土结构、覆土层、喷播层,混凝土结构包括由混凝土浇筑形成的多个框格,覆土层包括装满泥土的多个生态袋,多个生态袋堆码于多个框格内,喷播层设置于覆土层的表面。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上述覆土层还包括多个三维植被网,每个三维植被网均铺设于对应的框格的底面,多个生态袋均设置于三维植被网的表面。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上述每个植被三维网均通过多个U型钢筋与对应框格的底面连接。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上述覆土层还包括营养棒结构层,营养棒结构层设置于框格的底面与三维植被网之间。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上述营养棒结构层包括多根缓释营养棒,多根缓释营养棒铺满框格的底面。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上述缓释营养棒包括土工布、营养混合物,土工布卷成螺旋结构且外边缘缝合,营养混合物填充于土工布的螺旋结构内。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上述覆土层还包括养料层,养料层设置于多个生态袋的表面。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上述多个生态袋沿每个框格的底面依次水平堆码。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上述多个框格的深度均大于20cm。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上述喷播层通过液压喷播机喷洒于覆土层的表面。
[0015]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边坡的坡面上用混凝土浇筑多个框格,在在框格内设置覆土层,再将喷播层设置在覆土层的表面,从而通过框格的边缘使得水土不容易流失,覆土层包括生态袋,通过将装满土壤的生态袋堆码在混凝土浇筑成的框格结构中,使得在生态袋组成的覆土层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表面的泥土被雨水冲刷掉,从而能够达到有效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框格边坡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框格边坡的生态袋布置的局部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框格边坡的缓释营养棒的截面图。
[0020]附图标记汇总:框格边坡100;混凝土结构110 ;框格111 ;覆土层120 ;生态袋121 ;三维植被网122;营养棒结构层123;缓释营养棒124;土工布125;营养混合物126;养料层127;喷播层130;岩质结构层140。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2]参见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框格边坡100,包括混凝土结构110、覆土层120、喷播层130。
[0023]混凝土结构110设置在岩质结构层140的表面,岩质结构层140为山体内部自带的结构,或者根据道路的情况堆砌的岩石类支撑结构,主要起到对边坡的支撑结构,以保证道路两旁的山体结构不容易倒塌而影响车辆通行和安全。
[0024]参照附图2,混凝土结构110包括由混凝土浇筑形成的多个框格111,每个框格111的四周均通过混凝土的侧壁围住,框格111的底部形成一层混凝土结构层覆盖在岩质结构层140的表面。本实施例中,框格111的形状为菱形,框格111的对角线分别位于框格边坡100的坡面的水平以及竖直方向,这种设置更便于雨水往下流动,不易带走大量的泥土。当然,其他实施例中,框格111的形状也可以为长方体等其他形状。
[0025]通过混凝土结构110可以进一步对山体以及其内部的岩石结构进行封闭,增强框格边坡100的结构的稳固性,同时通过浇筑的混凝土结构110,使得形成框格边坡100的支撑结构的框格111的底面比较平顺,有利于在其底面上进行铺设泥土和种植植被等。
[0026]进一步地,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中,多个框格111的深度h(框格111的上表面到底面的垂直距离)均大于20cm。上述的尺寸设置,使得便于生态袋121能够很好地设置在框格111内,也使得框格111内可以设置较厚的土壤,从而有利于植被的快速生长,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雨水冲洗带走大量土壤。当然,其他实施例中,深度h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调整。两个框格111之间的侧壁的厚度应当大于10cm,从而使得框格111能够具有很好地强度,能够在长期外部环境下对框格111的生态袋121以及土壤等进行有效地支撑以及固定。
[0027]覆土层120设置于框格111内,覆土层120是为植被提供生长条件的基础结构,植被附着扎根在覆土层120中进行生长,覆土层120为植被的生长提供了营养物质以及水分等。
[0028]具体地,参考附图1,附图2,本实施例中,覆土层120包括装满泥土的多个生态袋121,生态袋121是边坡工程中的新型材料,由聚丙烯(PP)或者聚酯纤维(PET)为原材料制成的双面熨烫针刺无纺布加工而成的袋子。对抗紫外生态袋的厚度、单位质量、物理力学性能、外形、纤维类型、受力方式、方向、几何尺寸和透水性能及满足植物生长的等效孔径等指标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具有抗紫外(UV),抗老化、无毒,不助燃,裂口不延伸的特点,真正实现了零污染。通过生态袋121对植被生长所需的土壤进行束缚,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0029]多个生态袋121堆码于多个框格111内,具体地,参见附图1,附图2,多个生态袋121沿多个框格对应的底面依次水平堆码。即从框格111的水平位置最低处开始将生态袋121水平放置,再一排一排地堆满整个框格111,每个生态袋121的侧壁均贴在框格111的底面上。上述的生态袋121的堆码方式,使得生态袋121在框格内能够很好地固定。并且在大量雨水的冲洗下,也不容易对生态袋121的结构造成影响。当然,其他实施例中,生态袋121的堆码方式还可以根据实际的坡面情况进行改变,例如,可以贴着框格111的底面倾斜堆码生态袋 121。
[0030]进一步地,覆土层120还包括多个三维植被网122,三维植被网122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覆土层120的保护性能和机械稳定性能。并且,由于三维植被网122的存在,植物的庞大根系与三维植被网122的网筋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板块结构(相当于框格边坡100的表层土壤加筋),从而增加覆土层120的抗张强度和抗剪强度,限制在被雨水冲蚀的情况下引起的结构破坏,最终限制框格边坡100的浅表层滑动和隆起的发生。
[0031 ]每个三维植被网122均铺设于对应的框格111的底面,施工操作时,将每块三维植被网122铺于框格111的底面,三维植被网122与框格111的底面保持平顺结合,从而使得三维植被网122不容易滑动。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三维植被网122通过多个U型钢筋与框格111的底面固定连接。通过U型钢筋将三维植被网122的各个部分均与框格111的底面进行连接,从而使得三维植被网122在框格111内的固定连接更加稳定。多个生态袋121均设置于三维植被网122的表面。
[0032]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覆土层120还包括养料层127,养料层127设置于生态袋121远离框格111底部的外表面。养料层127的设置为植被的快速生长提供了营养条件,并且将养料层127设置在生态袋121的表面,更容易被喷播层130中的植被种子吸收,从而有利于植被种子的快速生长。
[0033]本实施例中,养料层127是将肥料、生长素、粘固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施洒于生态袋121的表层。其中,肥料为氮:磷:钾= 15:15:15或氮:磷:钾= 10:8:7的复合肥并且含N有机质,其肥量约为30?50g/m2。当然,养料层127对生态袋覆土部150的表面进行覆盖。当然,其他实施例中,养料层127的成分可以根据具体地植被种子进行调整。
[0034]喷播层130设置于覆土层120的表面。在覆土层120设置在混凝土结构110内后,喷播层130主要通过液压喷播附着在覆土层120的表面,即将草籽(按每平方25克左右喷播)和促使其生长的附着剂、木纤维、肥料、生长素、保湿剂及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形成均匀混合液,再通过液压喷播机均匀喷洒于覆土层120的表面上,这种液压喷播的方式使得草籽的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喷播层130中的各个成分的分布也更加均匀,形成的喷播层130的厚度在覆土层120的表面的差异性比较小。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喷播层130设置在养料层127的表面上。喷播层130中的草籽通过吸收喷播层130、养料层127以及生态袋121中的营养物质进行快速生长,从而将整个框格边坡的坡面进行覆盖,达到绿化坡面的效果。
[0035]在喷播植草施工完成之后,还可以在框格边坡100的表面覆盖无纺布,以保持坡面水分并减少降雨对种子的冲刷,促使种子生长。若温度太高,则无需覆盖,以免病虫害的发生。
[0036]参见附图1,本实施例中,覆土层120还包括营养棒结构层123,营养棒结构层123设置于框格111的底面与三维植被网122之间。每个框格111的底面与三维植被网122之间均设置有一层营养棒结构层123。设置营养棒结构层123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坡面上的植被的营养是个逐渐损失的过程,在长期的过程中会存在养分流失、风力损失等现象,从而边坡绿化的后期效果不能有效维持,而进行后期维护需要大量的养护工作,平衡植物所需要的肥料、水分等需要花费大量成本。因此,通过上述设置的营养棒结构层123为框格边坡100提供一种缓释营养成分,弥补框格边坡100的坡面结构的养分流失,以保证后期的绿化效果。
[0037]具体地,营养棒结构层123包括多根缓释营养棒124,多根缓释营养棒124铺满每个框格111的底面。本实施例中,多根缓释营养棒124均水平固定于框格111的底面,多根缓释营养棒124间隔设置,缓释营养棒124之间的空隙部分用泥土进行填充,从而使得多根缓释营养棒124能够分布满整个框格111的底面,使得整个框格边坡100的坡面都能够有一定的营养成分缓慢释放,以保障植被后期的生长效果。当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得多根缓释营养棒124沿着框格111的底面进行堆码,形成紧密的营养棒结构层123。
[0038]进一步地,参考附图3,缓释营养棒124包括土工布125、营养混合物126,土工布125卷成螺旋结构且外边缘缝合,营养混合物126填充于土工布125内部的螺旋结构内。土工布125具有优秀的过滤、排水、隔离、加筋、防渗、防护作用,具有重量轻、抗拉强度高、渗透性好、耐高温、抗冷冻、耐老化、耐腐蚀的特性。从而使用土工布125对营养混合物126进行包裹,能够使得形成的营养棒具有很好的缓慢释放营养的效果。
[0039]其中,本实施例中,营养混合物126包括草炭灰、保水剂、缓释肥、珍珠岩、腐殖土、纤维以及微生物。当然,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对营养混合物126的成分进行调整。
[0040]综上所述,通过在边坡的坡面上用混凝土浇筑多个框格111,在在框格111内设置覆土层120,再将喷播层130设置在覆土层120的表面,从而通过框格111的边缘使得水土不容易流失,覆土层120包括生态袋121,通过将装满土壤的生态袋121堆码在混凝土浇筑成的框格结构中,使得在生态袋121组成的覆土层结构能够有效地防止表面的泥土被雨水冲刷掉,从而能够达到有效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目的。因此,框格边坡100能够有效地防止其表面的泥土被雨水冲刷掉,进而能够有效固定土壤,让水土不易流失。
[004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上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表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42]因此,以上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主权项】
1.一种框格边坡,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结构、覆土层、喷播层,所述混凝土结构包括由混凝土浇筑形成的多个框格,所述覆土层包括装满泥土的多个生态袋,所述多个生态袋堆码于所述多个框格内,所述喷播层设置于所述覆土层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格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层还包括多个三维植被网,每个所述三维植被网均铺设于对应的所述框格的底面,所述多个生态袋均设置于所述三维植被网的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格边坡,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植被三维网均通过多个U型钢筋与对应所述框格的底面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框格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层还包括营养棒结构层,所述营养棒结构层设置于所述框格的底面与所述三维植被网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框格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棒结构层包括多根缓释营养棒,所述多根缓释营养棒铺满所述框格的底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框格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营养棒包括土工布、营养混合物,所述土工布卷成螺旋结构且外边缘缝合,所述营养混合物填充于所述土工布的螺旋结构内。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格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覆土层还包括养料层,所述养料层设置于所述多个生态袋的表面。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格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生态袋沿每个所述框格的底面依次水平堆码。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格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框格的深度均大于20c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框格边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播层通过液压喷播机喷洒于所述覆土层的表面。
【文档编号】E02D17/20GK205530294SQ201620189977
【公开日】2016年8月3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1日
【发明人】郭宇伟, 江威
【申请人】贵州西南生态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