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6阅读:10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按照光输出方向依次设置的自动温控冷却装置、光源装置、光路调节装置、中空结构的固定保护罩,还包括电源装置和治疗头外壳;治疗头外壳包括设有壳盖的壳体,自动温控冷却装置固定于壳体的内部,光源装置包括设有若干个LED小芯片的固态冷光源芯片;固定保护罩包括均为中空结构的固定外罩、固定内罩和固定螺环,固定内罩的内部还设置有限位内罩孔,光路调节装置穿入固定内罩的内部,限位内罩孔将光路调节装置和光源装置固定于固定内罩的内部和自动温控冷却装置之间。本实用新型不仅光源的能量较高,能够很好地利用红光进行治疗,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专利说明】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

【背景技术】
[0002]红光治疗的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红光的主要波长在600nm?700nm之间,不同的光谱对人体有不同的作用,多年的科学实验和临床经验表明,红光对人体有着特殊、复杂的生物光化学作用和光生物刺激作用。红光被人体线粒体大量吸收,能够使线粒体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增加细胞的新陈代谢,使糖元含量增加,蛋白合成增加和三磷酸腺苷分解增加,从而促进细胞合成,还能够促进伤口和溃疡的愈合,促进骨折愈合,加速受损神经的再生,因此,红光能够利用红光治疗多种疾病。其中,红光的能量是治疗疾病的关键因素,红光的能量若较低则不利于治疗,红光的能量充足更有利于治疗。
[0003]现有的利用红光治疗的高能红光治疗仪中采用光源为红色发光二级管或者半导体发光二级管,不仅光源的能量较低,而且治疗头的结构较复杂,安装和使用不够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能红光治疗仪中的治疗头光源的能量较低,治疗头的结构较复杂,安装和使用不够方便的问题,不仅能够得到的红光能量较高,很好地利用红光进行治疗,治疗头的结构简单紧凑,安装和使用方便。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包括按照光输出方向依次设置的自动温控冷却装置、光源装置、光路调节装置、中空结构的固定保护罩,还包括电源装置和一个治疗头外壳;电源装置包括接外接电源的电源插头和与电源插头相连接的电线,电线包括光源装置电线和冷却装置电线;治疗头外壳包括一个设有壳盖的壳体,壳盖与壳体活动连接,紧密配合;自动温控冷却装置、光源装置和光路调节装置位于壳体的内部;
[0006]所述自动温控冷却装置固定于壳体的内部,自动温控冷却装置设置有自动温度控制风扇和散热器件,自动温控冷却装置的外部与散热片对应之处还设置有金属平板,所述光源装置固定于自动温控冷却装置的金属平板的外侧,光源装置的光输出端朝外,光路调节装置固定于光源装置的光输出端,光路调节装置位于光输出端的一部分位于固定保护罩的内部;
[0007]所述光路调节装置包括用于收集光源装置的出射光的红光聚集反射罩和将光源装置的出射光转化为平行光的红光光束优化透镜,红光聚集反射罩和红光光束优化透镜按照光输出方向依次设置,红光光束优化透镜包括一个凸透镜,红光聚集反射罩为中空结构,红光聚集反射罩包括光输入端和光输出端,红光光束优化透镜固定于红光聚集反射罩的光输出端,红光聚集反射罩的光输入端与光源装置的光输出端连接;
[0008]所述壳体包括一个用于将光路调节装置固定于壳体内部的固定侧壁,还包括一个用于连接外部治疗仪支架的治疗头安装侧壁,固定侧壁开有一个安装固定孔,治疗头安装侧壁开有一个支架连接孔,支架连接孔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治疗仪支架的治疗仪支架连接螺帽,所述壳体除固定侧壁和治疗头安装侧壁外,其余的侧壁均开有若干个壳体散热孔,所述固定保护罩穿过安装固定孔卡固于壳体的固定侧壁,所述壳体还开有插头孔,电源插头卡固于插头孔的内部,电源装置通过光源装置电线与电源插头连接,电源插头通过冷却装置电线与自动温控冷却装置连接;
[0009]所述光源装置包括固态冷光源芯片,固态冷光源芯片的光输出端朝外,所述固态冷光源芯片设有若干个LED小芯片;
[0010]所述固定保护罩包括均为中空结构的固定外罩、固定内罩和固定螺环,所述固定外罩的内部按照光输出方向依次开有第一外罩孔和第二外罩孔,第二外罩孔的半径与凸透镜的底面半径相同,第一外罩孔的半径与安装固定孔的半径、固定内罩的外径均相同;固定内罩的外壁设置有内罩外螺纹,固定内罩的一端位于第一外罩孔的内部,与第一外罩孔的内壁螺纹连接,固定螺环螺纹连接于固定内罩的外部;
[0011]所述固定外罩位于固定侧壁的外侧,固定内罩的一端从固定侧壁的内侧穿过安装固定孔进入第一外罩孔的内部,与第一外罩孔的内壁螺纹连接,固定内罩的其余部分位于壳体的内部,固定螺环螺纹连接于固定内罩位于固定侧壁的内侧的外部,固定外罩、固定内罩、固定螺环与安装固定孔和固定侧壁紧密配合,固定外罩和固定内罩通过固定螺环固定于固定侧壁;
[0012]所述固定内罩的内部还设置有一个内径小于凸透镜的底面半径的限位内罩孔,光路调节装置穿入固定内罩的内部,限位内罩孔将光路调节装置和光源装置通过固定的自动温控冷却装置和限位内罩孔固定于固定内罩的内部和自动温控冷却装置之间。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LED小芯片为100个。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态冷光源芯片与自动温控冷却装置的金属平板的外侧之间还设置有导热硅胶。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光源装置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光源装置的固态冷光源芯片固定连接于安装板的表面,所述安装板还开有卡固孔,所述卡固孔的内部对应设置有卡固头,卡固头固定连接于红光聚集反射罩与光源装置连接的一侧,卡固头卡固于卡固孔的内部,所述卡固头与卡固孔紧密配合,将红光聚集反射罩连接于光源装置的光输出端。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红光聚集反射罩的光输入端通过导热硅胶固定连接于光源装置的光输出端,红光聚集反射罩的光输出端通过导热硅胶固定连接于红光光束优化透镜的光输入端。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凸透镜的光输入端还固定连接有一个圆柱透镜底座;所述圆柱透镜底座固定连接于红光聚集反射罩的光输出端,圆柱透镜底座的半径与凸透镜的底面半径相同。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红光聚集反射罩包括一个中空的中空圆台,中空圆台的光输入端活动连接于固态冷光源芯片的光输出端,中空圆台的内部按照光输出方向依次设置有用于收集固态冷光源芯片输出的所有光线的第一反射罩内孔、用于固定光路调节装置的第二反射罩内孔,第一反射罩内孔与固态冷光源芯片配合设置,第一反射罩内孔为圆台形内孔,第二反射罩内孔与圆柱透镜底座配合设置,第二反射罩内孔为圆柱形内孔,圆柱形内孔的半径与圆柱透镜底座的半径相同。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固定内罩的内部还按照光输出方向依次开有第一内罩孔、第二内罩孔、第三内罩孔,所述固定内罩的内部的限位内罩孔位于第二内罩孔和第三内罩孔之间,第二内罩孔与第三内罩孔的内径与凸透镜的底面半径相同,所述第一内罩孔的半径大于第二内罩孔的半径。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自动温控冷却装置还设置有固定压条,自动温控冷却装置通过固定压条固定于壳体的内部,固定压条包括一个两端开有螺孔的条形压板,螺孔的内部设置有与螺孔配合的固定螺钉,条形压板位于自动温控冷却装置的顶部,通过固定螺钉固定于治疗头外壳的壳体的内部,同时将自动温控冷却装置固定于壳体的内部。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壳盖还开有若干个壳盖散热孔,若干个壳盖散热孔在壳盖与壳体闭合时位于自动温控冷却装置的上方。
[00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3](I)本实用新型中,光源装置包括固态冷光源芯片,固态冷光源芯片的光输出端朝夕卜,固态冷光源芯片设有若干个LED小芯片。
[0024]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高能量、长寿命、光功率密度均匀、光照射温度较低的无杂色光的窄普波段红光照射病灶组织,治疗光斑面积大,治疗效果好,且不会损伤肌层;治疗过程中,不接触治疗部位,可避免交叉感染或组织粘连,无烟无味,对患者损伤小,无痛苦、无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光源装置配置有自动温控冷却装置能够确保连续治疗顺畅,采用冷光源可长时间照射,避免病灶组织受较高温度的刺激诱发副作用。
[0025](2)本实用新型中,LED小芯片为100个,不仅能获得足够高的红光能量,还能够得么较均匀的光分面,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易于散热。
[0026](3)本实用新型中,固定保护罩包括均为中空结构的固定外罩、固定内罩和固定螺环,固定外罩位于固定侧壁的外侧,固定内罩的一端从固定侧壁的内侧穿过安装固定孔进入第一外罩孔的内部,固定外罩、固定内罩、固定螺环与安装固定孔和固定侧壁紧密配合,固定外罩和固定内罩通过固定螺环固定于固定侧壁;固定内罩的内部还设置有一个内径小于凸透镜的底面半径的限位内罩孔,光路调节装置穿入固定内罩的内部,限位内罩孔将光路调节装置和光源装置通过固定的自动温控冷却装置和限位内罩孔固定于固定内罩的内部和自动温控冷却装置之间。
[0027]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外罩、固定内罩和固定螺环的设计,能够使固定保护罩较好地卡固于固定侧壁,尤其是固定内罩的内部设置的一个内径小于凸透镜的底面半径的限位内罩孔,将光路调节装置和光源装置通过固定的自动温控冷却装置和限位内罩孔固定于固定内罩的内部和自动温控冷却装置之间。此种设计不仅能够减少安装固定的配件,节省安装成本,而且安装简单方便,此外,也能够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较紧凑,节省所占的空间。
[0028](4)本实用新型中,固态冷光源芯片与自动温控冷却装置的金属平板的外侧之间还设置有导热硅胶;红光聚集反射罩的光输入端通过导热硅胶固定连接于光源装置的光输出端,红光聚集反射罩的光输出端通过导热硅胶固定连接于红光光束优化透镜的光输入端;壳盖还开有若干个壳盖散热孔,若干个壳盖散热孔位于自动温控冷却装置的上方。本实用新型采用导热硅胶实现连接固定,不仅能够起到连接固定的作用,还能够起到散热的作用,不仅能够保证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而且能够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0029](5)本实用新型中,光源装置还包括安装板,安装板还开有卡固孔,卡固孔对应设置有卡固头,卡固头固定连接于红光聚集反射罩与光源装置连接的一侧,卡固头卡固于卡固孔的内部,卡固头与卡固孔紧密配合,将红光聚集反射罩连接于光源装置的光输出端。卡固头与卡固孔的设计能够实现红光聚集反射罩与光源装置配合较紧密,安装较牢固,结构较稳定,不易受外力的的作用而松弛。
[0030](6)本实用新型中,红光聚集反射罩包括一个中空的中空圆台,中空圆台的光输入端活动连接于固态冷光源芯片的光输出端,中空圆台的内部按照光输出方向依次设置有用于收集固态冷光源芯片输出的所有光线的第一反射罩内孔、用于固定光路调节装置的第二反射罩内孔,第一反射罩内孔与固态冷光源芯片配合设置,第一反射罩内孔为圆台形内孔,第二反射罩内孔与圆柱透镜底座配合设置,第二反射罩内孔为圆柱形内孔,圆柱形内孔的半径与圆柱透镜底座的半径相同。
[0031]红光聚集反射罩的设计能够更好地将红光聚集反射罩与光路调节装置连接,同时,光路调节装置卡固于第二反射罩内孔的内部,不仅能够实现红光聚集反射罩与光路调节装置的较好地连接,红光聚集反射罩与光路调节装置结合后的长度会适当减小,结构更紧凑。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的第一装配关系结构示意图;
[003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中的治疗头外壳第一结构示意图;
[003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中的治疗头外壳第二结构示意图;
[003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中的壳盖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中的第二装配关系结构示意图;
[003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中的光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中的红光光束优化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中的红光聚集反射罩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42]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中的红光聚集反射罩的右视结构不意图;
[0043]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中的红光聚集反射罩的左视结构不意图;
[0044]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中的固定外罩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45]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中的固定内罩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46]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中的固定螺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47]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中的固定螺环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48]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中的固定压条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中:1_光源装置,2-固定压条,3-自动温控冷却装置,4-壳体,5-冷却装置电线,6-插头孔,7-固定外罩,8-红光光束优化透镜,9-固定内罩,10-固定螺环,11-红光聚集反射罩,12-散热器件,13-自动温度控制风扇,14-光源装置电线,15-电源插头,16-壳盖,17-壳盖散热孔,18-安装固定孔,19-壳体散热孔,20-治疗仪支架连接螺帽,21-固态冷光源芯片,22-卡固孔,23-安装板,24-凸透镜,25-圆柱透镜底座,26-中空圆台,27-卡固头,28-第二反射罩内孔,29-第一反射罩内孔,30-第一外罩孔,31-第二外罩孔,32-第一内罩孔,33-第二内罩孔,34-限位内罩孔,35-第三内罩孔,36-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5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51]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包括按照光输出方向依次设置的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光源装置1、光路调节装置、中空结构的固定保护罩,还包括电源装置、治疗头外壳和与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配合设置的固定压条2。固定压条2用于将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固定于治疗头外壳的内部,电源装置包括接外接电源的电源插头I5和与电源插头15连接的电线,电线包括冷却装置电线5和光源装置电线14。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光源装置I和光路调节装置位于壳体4的内部。
[0052]参见图3、图4和图5所不,治疗头外壳包括一个设有壳盖16的壳体4。壳盖16与壳体4活动连接,紧密配合,壳盖16还开有若干个壳盖散热孔17 ;壳体4包括一个用于将光路调节装置固定于壳体4内部的固定侧壁,还包括一个用于连接外部治疗仪支架的治疗头安装侧壁,固定侧壁开有一个安装固定孔18,治疗头安装侧壁开有一个支架连接孔,支架连接孔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治疗仪支架的治疗仪支架连接螺帽20,除固定侧壁和治疗头安装侧壁外,壳体4的其余侧壁均开有若干个壳体散热孔19,参见图1、图2和图6所示,固定保护罩穿过安装固定孔18卡固于壳体4的固定侧壁,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通过固定压条2固定于壳体4的内部,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设置有自动温度控制风扇13和散热器件12,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的外部与散热片对应之处还设置有金属平板,光源装置I固定于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的金属平板的外侧,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光源装置I与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的金属平板的外侧之间还设置有导热硅胶,固态冷光源芯片21与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的金属平板的外侧之间还设置有导热硅胶光源装置I的光输出端朝外,光路调节装置固定于光源装置I的光输出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光路调节装置通过导热硅胶固定于光源装置I的光输出端。光路调节装置位于光输出端的一部分卡固于固定保护罩的内部。
[0053]治疗头壳体4还开有插头孔6,电源插头15卡固于插头孔6的内部,电源插头15通过光源装置电线14与光源装置I连接,为光源装置I提供电能;电源插头15通过冷却装置电线5与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连接,为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提供电能。
[0054]参见图7所示,光源装置I包括固态冷光源芯片21和安装板23,固态冷光源芯片21固定连接于安装板23的表面,固态冷光源芯片21设有若干个LED小芯片,固态冷光源芯片21与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的金属平板的外侧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胶,固态冷光源芯片21还通过四个螺丝钉固定于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的金属平板的外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LED小芯片为100个。
[0055]参见图7所示,光路调节装置包括用于收集光源装置I的出射光的红光聚集反射罩11和将光源装置I的出射光转化为平行光的红光光束优化透镜8,红光聚集反射罩11和红光光束优化透镜8按照光输出方向依次设置,红光聚集反射罩11包括光输入端和光输出端,红光光束优化透镜8固定于红光聚集反射罩11的光输出端,红光聚集反射罩11的光输入端与光源装置I的光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红光聚集反射罩11的光输入端通过导热硅胶固定连接于光源装置I的光输出端,红光聚集反射罩11的光输出端通过导热硅胶固定连接于红光光束优化透镜8的光输入端。
[0056]参见图8所示,红光光束优化透镜8包括一个凸透镜24,凸透镜24的光输入端还固定连接有一个圆柱透镜底座25 ;圆柱透镜底座25固定连接于红光聚集反射罩11的光输出端,圆柱透镜底座25的半径与凸透镜24的底面半径相同。
[0057]参见图9、图10和图11所示,红光聚集反射罩11为中空结构,红光聚集反射罩11包括一个中空的中空圆台26,中空圆台26的光输入端活动连接于固态冷光源芯片21的光输出端,中空圆台26的内部按照光输出方向依次设置有用于收集固态冷光源芯片21输出的所有光线的第一反射罩内孔29、用于固定光路调节装置的第二反射罩内孔28,第一反射罩内孔29与固态冷光源芯片21配合设置,第一反射罩内孔29为圆台形内孔,第二反射罩内孔28与圆柱透镜底座25配合设置,第二反射罩内孔28为圆柱形内孔,圆柱形内孔的半径与圆柱透镜底座25的半径相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圆柱透镜底座25通过导热硅胶固定于第二反射罩内孔28的内部。
[0058]参见图图1和图12所示,固定保护罩包括均为中空结构的固定外罩7、固定内罩9和固定螺环10,固定外罩7的内部按照光输出方向依次开有第一外罩孔30和第二外罩孔31,第二外罩孔31的半径与凸透镜24的底面半径相同,第一外罩孔30的半径与安装固定孔18的半径、固定内罩9的外径均相同,固定内罩9的外壁设置有内罩外螺纹,固定内罩9的一端位于第一外罩孔30的内部,与第一外罩孔30的内壁螺纹连接,固定内罩9的其余部分位于治疗头外壳的内部,固定螺环10螺纹连接于固定内罩9的外部。
[0059]参见图1所示,固定外罩7位于固定侧壁的外侧,固定内罩9的一端从固定侧壁的内侧穿过安装固定孔18进入第一外罩孔30的内部,与第一外罩孔30的内壁螺纹连接,固定内罩9的其余部分位于壳体4的内部,固定螺环10螺纹连接于固定内罩9位于固定侧壁的内侧的外部,固定外罩7、固定内罩9、固定螺环10与安装固定孔18和固定侧壁紧密配合,固定外罩7和固定内罩9通过固定螺环10固定于固定侧壁。
[0060]参见图1和图13所示,固定内罩9的内部按照光输出方向依次开有第一内罩孔32、第二内罩孔33、限位内罩孔34和第三内罩孔35,第二内罩孔33与第三内罩孔35的内径与凸透镜24的底面半径相同,限位内罩孔34的半径小于凸透镜24的底面半径,第一内罩孔32的半径大于第二内罩孔33的半径,通过推动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红光光束优化透镜8穿过第一内罩孔32、第二内罩孔33,通过限位内罩孔34限位于固定内罩9的内部,限位内罩孔34将光路调节装置和光源装置I通过固定的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和限位内罩孔34固定于固定内罩9的内部和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之间。
[0061]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的散热器为散热片,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的外部与散热片对应之处还设置的金属平板为铜质平板,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还设置有用于增强冷却作用的冷却液和铜管。
[0062]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插头为航空插头,航空插头固定于插头孔6的内部。
[0063]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若干个壳盖散热孔17在壳盖16与壳体4闭合时位于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的上方。
[0064]参见图7、图9和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板23还开有卡固孔22,卡固孔22的内部对应设置有卡固头27,卡固头27固定连接于红光聚集反射罩11与光源装置I连接的一侧,卡固头27卡固于卡固孔22的内部,卡固头27与卡固孔22紧密配合,将红光聚集反射罩11连接于光源装置I的光输出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卡固孔22为四个,卡固孔22对称分布于安装板23上。
[0065]参见图图1和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固定压条2包括一个两端开有螺孔36的条形压板,螺孔36的内部设置有与螺孔36配合的固定螺钉,条形压板位于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的顶部,通过固定螺钉固定于治疗头外壳的壳体4,同时将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固定于壳体4的内部。
[006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67]固态冷光源芯片21用于获得高能量、长寿命、无杂色光的红光。所获得的红光具有高能量、长寿命、无杂色光的特点。
[0068]红光聚集反射罩11和红光光束优化透镜8用于将固态冷光源芯片21发出的发散的红光聚集成平行光,获得光功率密度均匀的红光。
[0069]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用于对固态冷光源起冷却的作用。
[0070]固定保护罩将红光光束优化透镜8和治疗头外壳固定。
[0071]电源装置用于给固态冷光源芯片21和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的自动温度控制风扇13供电。
[0072]固定压条2用于将固定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固定治疗头外壳的内部。
[0073]壳盖16用于密封治疗头外壳,起到固定、美观的作用。
[0074]电源插头15用于连接电源。
[0075]治疗仪支架连接螺帽20用于与用于连接外部治疗仪支架。
[007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采用大功率半导体集成技术IHPC,输出高能量、长寿命、光功率密度均匀、光照射温度较低的无杂色光的窄普波段红光。
[0077]由于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对一定的光能量照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本产品鉴于此理论依据,将光的波长严格界定在616nm?640nm,以进行光物理治疗。当高能量红光对病灶组织进行照射时,光辐射可导致末稍神经的兴奋而起到止痛作用,还可以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消除静脉淤血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局部代谢产物的吸收促进炎症消散,使局部细胞活动旺盛,代谢过程加强而使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过程加快,治疗皮肤及粘膜性病变,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适用于肛肠科对痔疮、肛周瘙痒、炎症有消炎止痛作用、对溃疡、伤口有促进创面愈合作用等。
[007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一种高能量、长寿命、光功率密度均匀、光照射温度较低的无杂色光的窄普波段红光照射病灶组织,治疗光斑面积大,治疗效果好,且不会损伤肌层;治疗过程中,不接触治疗部位,可避免交叉感染或组织粘连,无烟无味,对患者损伤小,无痛苦、无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能够确保连续治疗顺畅,采用冷光源可长时间照射,避免病灶组织受较高温度的刺激诱发副作用。
[007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包括按照光输出方向依次设置的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光源装置(I)、光路调节装置、中空结构的固定保护罩,还包括电源装置和一个治疗头外壳;电源装置包括接外接电源的电源插头(15)和与电源插头(15)相连接的电线,电线包括光源装置电线(14)和冷却装置电线(5);治疗头外壳包括一个设有壳盖(16)的壳体(4),壳盖(16)与壳体(4)活动连接,紧密配合;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光源装置(I)和光路调节装置位于壳体(4)的内部; 所述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固定于壳体(4)的内部,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设置有自动温度控制风扇(13)和散热器件(12),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的外部与散热片对应之处还设置有金属平板,所述光源装置(I)固定于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的金属平板的外侧,光源装置(I)的光输出端朝外,光路调节装置固定于光源装置(I)的光输出端,光路调节装置位于光输出端的一部分位于固定保护罩的内部; 所述光路调节装置包括用于收集光源装置(I)的出射光的红光聚集反射罩(11)和将光源装置(I)的出射光转化为平行光的红光光束优化透镜(8),红光聚集反射罩(11)和红光光束优化透镜(8)按照光输出方向依次设置,红光光束优化透镜(8)包括一个凸透镜(24),红光聚集反射罩(11)为中空结构,红光聚集反射罩(11)包括光输入端和光输出端,红光光束优化透镜(8)固定于红光聚集反射罩(11)的光输出端,红光聚集反射罩(11)的光输入端与光源装置(I)的光输出端连接; 所述壳体(4)包括一个用于将光路调节装置固定于壳体(4)内部的固定侧壁,还包括一个用于连接外部治疗仪支架的治疗头安装侧壁,固定侧壁开有一个安装固定孔(18),治疗头安装侧壁开有一个支架连接孔,支架连接孔的内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外部治疗仪支架的治疗仪支架连接螺帽(20),所述壳体(4)除固定侧壁和治疗头安装侧壁外,其余的侧壁均开有若干个壳体散热孔(19),所述固定保护罩穿过安装固定孔(18)卡固于壳体(4)的固定侧壁,所述壳体⑷还开有插头孔(6),电源插头(15)卡固于插头孔(6)的内部,电源装置通过光源装置电线(14)与电源插头(15)连接,电源插头(15)通过冷却装置电线(5)与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连接; 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装置(I)包括固态冷光源芯片(21),固态冷光源芯片(21)的光输出端朝外,所述固态冷光源芯片(21)设有若干个LED小芯片; 所述固定保护罩包括均为中空结构的固定外罩(7)、固定内罩(9)和固定螺环(10),所述固定外罩(X)的内部按照光输出方向依次开有第一外罩孔(30)和第二外罩孔(31),第二外罩孔(31)的半径与凸透镜(24)的底面半径相同,第一外罩孔(30)的半径与安装固定孔(18)的半径、固定内罩(9)的外径均相同;固定内罩(9)的外壁设置有内罩外螺纹,固定内罩(9)的一端位于第一外罩孔(30)的内部,与第一外罩孔(30)的内壁螺纹连接,固定螺环(10)螺纹连接于固定内罩(9)的外部; 所述固定外罩⑵位于固定侧壁的外侧,固定内罩(9)的一端从固定侧壁的内侧穿过安装固定孔(18)进入第一外罩孔(30)的内部,与第一外罩孔(30)的内壁螺纹连接,固定内罩(9)的其余部分位于壳体⑷的内部,固定螺环(10)螺纹连接于固定内罩(9)位于固定侧壁的内侧的外部,固定外罩(7)、固定内罩(9)、固定螺环(10)与安装固定孔(18)和固定侧壁紧密配合,固定外罩(X)和固定内罩(9)通过固定螺环(10)固定于固定侧壁;所述固定内罩(9)的内部还设置有一个内径小于凸透镜(24)的底面半径的限位内罩孔(34),光路调节装置穿入固定内罩(9)的内部,限位内罩孔(34)将光路调节装置和光源装置⑴通过固定的自动温控冷却装置⑶和限位内罩孔(34)固定于固定内罩(9)的内部和自动温控冷却装置⑶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小芯片为100 个。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冷光源芯片(21)与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的金属平板的外侧之间还设置有导热硅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装置(I)还包括安装板(23),所述光源装置(I)的固态冷光源芯片(21)固定连接于安装板(23)的表面,所述安装板(23)还开有卡固孔(22),所述卡固孔(22)的内部对应设置有卡固头(27),卡固头(27)固定连接于红光聚集反射罩(11)与光源装置(I)连接的一侧,卡固头(27)卡固于卡固孔(22)的内部,所述卡固头(27)与卡固孔(22)紧密配合,将红光聚集反射罩(11)连接于光源装置⑴的光输出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聚集反射罩(11)的光输入端通过导热硅胶固定连接于光源装置(I)的光输出端,红光聚集反射罩(11)的光输出端通过导热硅胶固定连接于红光光束优化透镜(8)的光输入端。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透镜(24)的光输入端还固定连接有一个圆柱透镜底座(25);所述圆柱透镜底座(25)固定连接于红光聚集反射罩(11)的光输出端,圆柱透镜底座(25)的半径与凸透镜(24)的底面半径相同。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聚集反射罩(11)包括一个中空的中空圆台(26),中空圆台(26)的光输入端活动连接于固态冷光源芯片(21)的光输出端,中空圆台(26)的内部按照光输出方向依次设置有用于收集固态冷光源芯片(21)输出的所有光线的第一反射罩内孔(29)、用于固定光路调节装置的第二反射罩内孔(28),第一反射罩内孔(29)与固态冷光源芯片(21)配合设置,第一反射罩内孔(29)为圆台形内孔,第二反射罩内孔(28)与圆柱透镜底座(25)配合设置,第二反射罩内孔(28)为圆柱形内孔,圆柱形内孔的半径与圆柱透镜底座(25)的半径相同。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内罩(9)的内部还按照光输出方向依次开有第一内罩孔(32)、第二内罩孔(33)、第三内罩孔(35),所述固定内罩(9)的内部的限位内罩孔(34)位于第二内罩孔(33)和第三内罩孔(35)之间,第二内罩孔(33)与第三内罩孔(35)的内径与凸透镜(24)的底面半径相同,所述第一内罩孔(32)的半径大于第二内罩孔(33)的半径。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还设置有固定压条(2),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通过固定压条(2)固定于壳体(4)的内部,固定压条(2)包括一个两端开有螺孔(36)的条形压板,螺孔(36)的内部设置有与螺孔(36)配合的固定螺钉,条形压板位于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的顶部,通过固定螺钉固定于治疗头外壳的壳体(4)的内部,同时将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固定于壳体(4)的内部。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能红光治疗仪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16还开有若干个壳盖散热孔17,若干个壳盖散热孔(17)在壳盖(16)与壳体(4)闭合时位于自动温控冷却装置(3)的上方。
【文档编号】A61N5-06GK204293696SQ201420665949
【发明者】陶兴龙 [申请人]武汉高科恒大光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