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高寒地区河流性沙害防治的u形拦水防沙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362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适用于高寒地区河流性沙害防治的u形拦水防沙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积沙组成U形拦水防沙堤,尤其适用于高寒地区河流性沙害的防治,属于沙害防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沙漠、戈壁、风蚀地和沙漠化土地167万Km2,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7. 4%,是受风沙危害最严重国家之一。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科研人员就开展了对沙害防治技术研究,特别是在西北沙漠及沙漠化地区沙害防治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譬如包兰铁路中卫防沙体系、塔中公路防沙体系等都是取得治沙成效的案例。而青藏高原地区沙害防治的研究起步较晚,青藏公路、青藏铁路等青藏高原地区重大工程的修建使青藏高原地区沙害防治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但由于青藏高原地区属高寒、大风、低压环境,风蚀冻融过程交互交错,其风沙运动规律和沙害形成机理与西北沙漠戈壁区有很大差异。低海拔沙漠戈壁地区已经相当成功的防沙措施在青藏高原地区实施运用不佳。青藏高原地区拥有大量河流及湖泊,大量的河床沉积物和湖积物成为非常丰富的沙源物质,在大风的作用下很容易形成沙害。青藏高原沙害严重的地区多数形成在湖泊及河流附近,这也是青藏高原沙害的一大特色。高寒地区的河流性沙害危害异常大,既造成附近严重的水土流失,把大量泥沙带进湖泊,对湖泊生态造成危害,又对附近交通设施造成极大的危害。青藏铁路措那湖段成为了青藏线沙害最严重的路段之一。为此开展对高寒地区的河流性沙害防治研究,改善青藏高原区域生态环境,减小其对交通设施(铁路、公路)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为了解决高寒地区河流性沙害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交通设施(铁路、公路等)造成的危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适用于高寒地区河流性沙害防治的U形拦水防沙堤。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用于高寒地区河流性沙害防治的由积沙组成U形拦水防沙堤,其特征是拦水防沙堤呈“U”字形;横跨于河床里,“U”字形两侧堤坝上设有泄水通道,其高度为1.5-2 m,坝堤表面遮盖塑料布,在塑料布铺设尼龙网。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产生的有益效果是1、可以有效拦截泥沙,防止其进入下游的湖泊,又能让河水从泄水通道顺利通过,保护下游湖泊免受沙害侵蚀,维护生态安全。2、提闻水位,使河床变宽,使裸露沙源减小,有效防止起沙;3、有效地从根源上减小了沙害对交通设施(铁路、公路等)造成的危害,保障交通畅通。4、由积沙组成的沙堤坝表面覆盖一层塑料布,密度大,抗水抗辐射,其上覆盖一层尼龙网,协助U形拦水防沙堤,拦挡上游山丘携带大量泥沙涌向下游湖泊。

图1是本实用新型设置示意图。图2是图1防沙堤示意图。图3是图2局部立体图。图中1、河流下游的湖泊 2、河流 3、U形拦水防沙堤 4、交通设施5、河流上游的山丘 6、泄水通道7、塑料布 8、尼龙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清楚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本实用新型以青藏铁路措那湖段为例,并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再作进一步说明一种适用于高寒地区河流性沙害防治的由积沙组成的U形拦水防沙堤,是根据区域地貌特点和风沙危害规律,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设置在交通设施(铁路、公路等)4的主风向一侧的河床里,距离铁路200 m,防沙堤由砾石、泥沙堆积而成,呈U形拦水防沙堤3 ;横跨于河床上。U形拦水防沙堤3高5 m,顶宽15 m,底宽35 m,长度为河床宽度,以最大限度包容整个河床为准。平行河流的两侧堤坝上设有泄水通道6,其高度为2 m,然后在河堤上表面遮盖塑料布7,并在塑料布7上铺设尼龙网8。尼龙网8孔隙度为55%,孔径约1. 5X1. 5mm,塑料布7和尼龙网8底部处深埋于河床泥沙里,并用沙子压实,防止水流击起。当河流上游的山丘5在风力作用下携带大量泥沙涌向河流2时,“U”字形沙堤3有效拦截泥沙,河床变宽,使裸露沙源逐渐减小,有效防止河床起沙;同时河水从泄水通道6顺利通过流向下流,保护下游湖泊免受沙害侵蚀,河堤上表面遮盖塑料布7,并在塑料布7上铺设尼龙网8,既防止渗水又起到防止起沙的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高寒地区河流性沙害防治的U形拦水防沙堤,其特征是拦水防沙堤(3) 呈“U”字形;横跨于河床里,“U”字形两侧堤坝上设有泄水通道(6),坝堤表面遮盖塑料布 (7),在塑料布(7)上铺设尼龙网(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高寒地区河流性沙害防治的U形拦水防沙堤。其特征是拦水防沙堤呈“U”字形;横跨于河床里,“U”字形两侧堤坝上设有泄水通道,坝堤表面遮盖塑料布,在塑料布上铺设尼龙网。本实用新型有效拦截上游山丘携带大量泥沙涌向下游湖泊,保护下游湖泊免受沙害侵蚀,从根源上减小了高寒河流性沙害对交通设施(铁路、公路等)造成的危害,维护生态安全,达到以沙治沙的目的。
文档编号E01F7/02GK202830875SQ20122037235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0日
发明者屈建军, 肖建华, 王进昌, 孙永宁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