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3174阅读:6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板桥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桥,属于桥梁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在跨度小于20米的小跨度范围内,桥梁型式以空心板桥居多。主要是空心板桥采用预制拼装法施工,空心板的预制质量有保证,拼装施工速度较快,比较经济。然而,随着道路上车流量的增加,及超载车辆的增多,会对空心板桥的铰缝造成损伤。一般表现形式是铰缝底部首先开裂,削弱空心板之间的连接,铰缝混凝土破损。雨水从桥面渗入铰缝内部,进一步加剧了钢筋的锈蚀和混凝土的劣化,铰缝传力能力降低,各板协同承载能力减弱。作用在板上的车轮荷载向邻板传递的部分逐渐减少,车轮所在板承担的荷载比例逐渐增加,这种现象一般称为“单板受力”。在超载车辆的作用下,铰缝破损加重,空心板承担大部分车轮荷载,当达到一定程度时,空心板会发生断裂,并造成车辆随同空心板坠桥的事故。

现浇混凝土板可避免空心板桥的病害,有很长的使用历史,但建造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因为需要模板安装和拆除,养护等工作。这种施工方法因需要在道路上搭设支架,会极大地影响交通状况。漫长的施工期给人们带来了出行的不便,增加了出行时间和油耗,增加了社会成本。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型式的板桥,加强板桥的横向整体性,避免“单板受力”,同时又不失空心板桥易于建造的优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板桥,整桥上部结构横断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倒T形板(1)拼装后,再浇筑板的上部及接缝现浇混凝土(7),形成上部结构中的受力结构。该倒T形板(1)的横断面上凸的中部为实心的,且宽度不小于预制倒T形板(1)宽度的一半。板侧面下部伸出的连接筋(3)伸出所在板,外伸长度不小于翼缘(2)长度的一半,可增强相邻板间的连接。板顶伸出的连接筋(4)可增强现场浇筑混凝土与预制的倒T形板(1)之间的粘结,增强整体受力性能。翼缘伸出的连接筋(5)可延迟或避免沿此处的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开裂。

为进一步增强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强度,倒T形板(1)向上凸出部分侧面可设置板侧面上部伸出的连接筋(6)。为确保连接筋工作的可靠性,侧面连接筋端部可设置九十度弯折。

为增加该板桥型式所适应的跨度,倒T形板(1)可底部配纵向预应力筋,并采用先张法预制。

为进一步加快施工速度,可尽量减少现场的钢筋绑扎作业,将相邻板间纵缝内的现场安装钢筋制作为钢筋笼,运至现场后直接放入定位即可。

随着桥梁的老化,迫切需要对以往的小跨度桥梁进行快速更换。该型式的板桥可满足快速修复的要求。因此,这种桥梁系统,可用于新建桥梁,也可用于既有桥梁的更换,合理的适用跨度为16米及以下范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板桥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该型式板桥提高了预制构件间的连接,增强了桥梁的横向整体性;

2. 重量较轻,可施工性好,桥位现场施工速度快,节省了时间,减少交通中断;

3. 提高了施工区的安全性,并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4.采用预制构件,现场浇筑混凝土不需要模板,便于质量控制;

5. 避免了空心板桥的铰缝问题,减少使用期间的维修费用,可降低生命周期费用。

附图说明

图1 本发明的整桥上部结构横断面示意图。

图2 本发明中的倒T形板横断面示意图。

图3 本发明的板梁布筋示意图。

图4 实施例一中的板梁布筋示意图。

图5 实施例二中的倒T形板横断面示意图。

图6 实施例二中的板梁布筋示意图。

图7 实施例三中的板梁布筋示意图。

图8 实施例三中的板梁9号钢筋示意图。

图9 实施例四中板间纵向接缝内的封闭箍筋示意图。

其中:1—倒T形板,2—翼缘,3—板侧面下部伸出的连接筋,4—板顶伸出的连接筋,5—翼缘伸出的连接筋,6—板侧面上部伸出的连接筋,7—板的上部及接缝现浇混凝土,8—防撞墙,9—两肢不等长的U形箍筋,10—板内封闭箍筋,11—现浇层顶部横向筋,12—桥面, 13—连接缝内封闭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该板桥采用图2所示的倒T形板(1),预制板的宽度为99cm,翼缘厚度7.5cm,其板梁布筋示意图见图4。该倒T形板(1)的横断面上凸的中部为实心的,板侧面下部伸出的连接筋(3)伸出所在板,外伸长度不小于翼缘(2)横桥向长度的一半,为进一步增强与相邻板间的连接,在板侧面下部伸出的连接筋(3)的端部增加向上的九十度弯折。翼缘伸出的连接筋(5)在其所在板的横截面内向板中九十度弯折,以延迟或避免沿此处的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开裂。板顶伸出的连接筋(4)可增强现场浇筑混凝土与预制的倒T形板(1)之间的粘结,增强整体受力性能。拼装时相邻板纵向中心线间距定为1m,拼装后,在相邻板的上凸部分形成的纵向槽内绑扎纵向钢筋,箍筋间距取25cm,浇筑板的上部及接缝现浇混凝土(7),现浇混凝土的顶面直接作为桥面,施工防撞墙(8),养护后即可开放交通,投入使用。

实施例二

本实施实例是对实施实例一的修正。其倒T形板横断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增加了板侧面上部伸出的连接筋(6),目的是进一步增强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强度。相应的板梁布筋示意图见图6,为便于钢筋的绑扎,及增强板的横向强度,板内采用板内封闭箍筋(10)。另外,在现浇板的上部及接缝现浇混凝土(7)后,涂刷防水涂料,然后铺装沥青混凝土面层。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二的修正。为确保连接筋工作的可靠性,板侧面下部伸出的连接筋(3)端部设置向上的九十度弯折,见图7所示的板梁布筋示意图。为增加桥梁跨度,倒T形板(1)的底部采用预应力筋,采用两个两肢不等长的U形箍筋(9)将板中间部分钢绞线封闭。板梁9号钢筋示意图见图8。该倒T形板(1)采用先张法预制。为减少现场的钢筋绑扎作业,将相邻板间纵缝内的现场安装钢筋制作为钢筋笼,运至现场后直接放入定位即可。板间纵向接缝内的封闭箍筋示意图见图9。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