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承载力的桥梁加固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49086阅读:15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承载力的桥梁加固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加固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高承载力的桥梁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需求也呈现飞跃式的增长。桥梁结构作为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运营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深远。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运输车辆载重增加,流量增大,并且桥梁结构还受到碳化、氯离子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其不可避免会受到病害影响,结构的承载性能将产生降低。这些现象的产生会对交通系统的运营留下安全隐患,甚至造成桥梁垮塌等事故。将这些病害桥梁进行拆除重建不仅会耗费大量资金而且会对现况交通产生恶劣影响。因此对这些问题桥梁进行提高承载能力加固是最经济合理的一种方式。目前常用的提高承载能力加固方法有粘贴钢板加固、体外预应力加固等。但此类加固方法因钢材较大自重,存在增加自重、后期养护防腐成本高、施工要求高且对原结构有一定的损伤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普通钢筋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偏低,不满足现行交通要求的问题,以及现有加固方法存在增加自重、后期养护成本高,对原结构损伤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重量轻,对结构损伤小的提高承载力的桥梁加固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提高承载力的桥梁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桥梁底部缺陷进行修复;

S2.在桥梁底部涂抹阻锈抑制剂;

S3.在桥梁底部均匀间隔固定复合纤维棒;

S4.安装复合纤维棒后,采用功能性聚合物砂浆对桥梁底部进行喷浆处理。

本发明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棒代替钢材料使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棒不仅重量轻、抗拉强度大、耐腐蚀性良好,在加固时对结构周边损伤小。整体施工方便,无需终端交通即可实现快速加固,社会、经济效益较好。加固后期美观,养护投入小。涂抹阻锈抑制剂可以加强原混凝土主体表面以及抑制生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S1中对桥梁底部缺陷进行修复包括以下步骤:

S11.用研磨机对桥梁底部原混凝土表面劣化部位、中性部位进行表面处理;劣化部位、中性部位包括原结构混凝土表面剥落、蜂窝、孔洞、腐蚀等缺陷。

S12.对桥梁底部混凝土表面进行高压清洗;采用高压洗涤剂进行高压清洗。

S13.对桥梁底部进行干燥处理。

本方案以便复合纤维棒与桥梁底部固定和粘合,保证复合纤维棒能与原结构协调变形,共同受力。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3中通过锚具将复合纤维棒固定在桥梁底部,所述锚具包括板体,在板体上均匀间隔设置有放置复合纤维棒的槽体,在板体上设置有固定孔,固定孔内安装螺栓将锚具与桥梁底部相固定。安装螺栓,螺栓锚固深度为30mm~50mm,固定孔之间距离为1000mm,一防止复合纤维棒下垂,若复合纤维棒与桥梁底部表面有空隙,可适当减少固定孔间距。锚具保证了符合纤维棒与桥梁底部紧密贴合。锚具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功能性聚合物砂浆的厚度为30~50mm。增加一定厚度的功能性聚合物砂浆能与原构件混凝土变形协调,共同受力,从而提高原结构的承载能力。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复合纤维棒之间的间距为60mm-100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复合纤维棒的直径为5-6mm。

因此,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棒代替钢材料使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棒不仅重量轻、抗拉强度大、耐腐蚀性良好,在加固时对结构周边损伤小。整体施工方便,无需终端交通即可实现快速加固,社会、经济效益较好。加固后期美观,养护投入小。充分利用原桥而不是以拆为主,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流程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中加固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发明中锚具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1-锚具 2-复合纤维棒 3-板体 4-槽体 5-固定孔 6-功能性聚合物砂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一种提高承载力的桥梁加固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对桥梁底部缺陷进行修复;

修复包括以下步骤:

S11.用研磨机对桥梁底部原混凝土表面劣化部位、中性部位进行表面处理;劣化部位、中性部位包括原结构混凝土表面剥落、蜂窝、孔洞、腐蚀等缺陷。

S12. 采用高压洗涤机对桥梁底部混凝土表面进行高压清洗;

S13.对桥梁底部进行干燥处理。

S2.在桥梁底部涂抹阻锈抑制剂;

S3.在桥梁底部均匀间隔固定复合纤维棒2;复合纤维棒通过锚具1固定在桥梁底部。如2和图3所示,锚具包括板体3,在板体上均匀间隔设置有放置复合纤维棒的槽体4,在板体上设置有固定孔5,固定孔之间距离为200mm,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固定孔内安装螺栓将锚具与桥梁底部相固定,螺栓锚固深度为40mm。阻锈抑制剂填充满在锚具与桥梁底部之间的空隙内。复合纤维棒安装间距为60mm,即槽体设置的间距,复合纤维棒的直径为6mm。

在安装时先安装锚具,然后将复合纤维棒安装在锚具上,锚具按已安装复合纤维棒的直角方向安装。

S4.安装复合纤维棒后,采用功能性聚合物砂浆6对桥梁底部进行喷浆处理。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锚具、复合纤维棒、板体、槽体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