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木廊桥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2666阅读:9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木廊桥的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木廊桥支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木廊桥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廊桥亦称虹桥、蜈蚣桥等,为有顶的桥,可保护桥梁,同时亦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等作用。主要有木拱廊桥、石拱廊桥、木平廊桥、风雨桥、亭桥等。

全国范围内的廊桥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就桥的结构特性可分为木梁廊桥、石梁廊桥、木拱廊桥、石拱廊桥四大类。而木梁结构廊桥又可分为木平梁廊桥、木简支梁廊桥、木伸臂梁廊桥、木撑架廊桥和木拱廊桥五种。目前木廊桥的支撑体系由立柱和横梁组成,在大跨度的河道上设置木廊桥时,木廊桥的支撑体系不稳定,容易出现坍塌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木廊桥的支撑结构,提高木头相互之间的牵制作用,增加支撑作用,适用于大跨度廊桥的建设,适用范围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木廊桥的支撑结构,包括廊桥底板和立柱,其特征在于:廊桥底板的下方设有桥底支撑,桥底支撑设于廊桥底板的两端,桥底支撑之间形成桥洞;立柱上设有斜向支撑杆,斜向支撑杆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设于第一连接杆的斜下方,相邻两根第一连接杆之间设有横梁,横梁之间设有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设有辅助梁,辅助梁支撑第一连接杆,相邻两根辅助梁的端部固定连接;该支撑结构提高木头相互之间的牵制作用,增加支撑作用,适用于大跨度廊桥的建设,适用范围广。

进一步,桥底支撑包括垫板和垫木,垫木设于相邻两块垫板之间,垫木与垫板交叉设置,方便对垫板和垫木进行叠放和固定,加快施工速度。

进一步,沿从上而下的顺序垫板的设置长度逐渐减小,处于上层的垫木设置数量大于处于下层的垫木设置数量,可形成较大的桥洞,便于木廊桥的排水,提高木廊桥的观赏价值。

进一步,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和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均设有卡块,卡块卡紧在斜向支撑杆的表面,实现第一连接杆与斜向支撑杆的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与斜向支撑杆的固定连接,固定方式简单,操作方便。

进一步,辅助梁的底部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卡紧在第二连接杆上,辅助梁的顶部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卡紧在第三连接杆上,便于辅助梁设置在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上,同时辅助梁顶住第一连接杆,加快施工速度。

进一步,相邻两根辅助梁的端部之间形成安装孔,安装孔中设有T型木块,T型木块的端面固定在辅助梁的端面上,实现相邻两根辅助梁的端部固定连接,使得支撑结构具有整体性。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廊桥底板相互拼接,然后在廊桥底板中穿入钢筋,形成一个整体,并将廊桥底板架设在河道上,为了增加廊桥底板的底部支撑作用,就在廊桥底板的下方设置桥底支撑,桥底支撑设置在廊桥底板的两端,可在河道的底部填入一定的土壤,并压实,增加桥底支撑与廊桥底板之间的支撑作用,这样廊桥底板所受到的力一部分能直接分担到河道上,另一部分通过桥底支撑间接分担到河道上,保证廊桥底板上游客行走的安全性,同时提高廊桥底板上设施建设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在廊桥底板上设置廊桥的主体支撑结构,主要通过立柱、斜向支撑杆和横梁实现大跨度木廊桥的建设,再通过斜向支撑杆之间的第二连接杆和横梁之间的第三连接杆设置辅助梁,辅助梁能分担横梁所受到的一部分作用力,提高木头相互之间的牵制作用,增加支撑作用,而且相邻两根辅助梁的端部固定连接,这样可将廊桥的主体支撑结构形成一个整体,防止木廊桥在大跨度建设中出现坍塌现象,而且提高了木廊桥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木廊桥的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廊桥底板上的主体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相邻两根辅助梁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辅助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木廊桥的支撑结构,包括廊桥底板1和立柱2,廊桥底板1的下方设有桥底支撑3,桥底支撑3设于廊桥底板1的两端,两个桥底支撑3之间形成桥洞4。桥底支撑3包括垫板11和垫木12,垫木12设于相邻两块垫板11之间,垫木12与垫板11交叉设置,方便对垫板11和垫木12进行叠放和固定,加快施工速度。沿从上而下的顺序垫板11的设置长度逐渐减小,处于上层的垫木12设置数量大于处于下层的垫木12设置数量,可形成较大的桥洞4,便于木廊桥的排水,提高木廊桥的观赏价值。

立柱2上设有斜向支撑杆5,斜向支撑杆5之间设有第一连接杆6和第二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7设于第一连接杆6的斜下方。第一连接杆6的两端和第二连接杆7的两端均设有卡块13,卡块13卡紧在斜向支撑杆5的表面,实现第一连接杆6与斜向支撑杆5的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7与斜向支撑杆5的固定连接,固定方式简单,操作方便。相邻两根第一连接杆6之间设有横梁8,横梁8之间设有第三连接杆9,第三连接杆9与第二连接杆7之间设有辅助梁10,辅助梁10支撑第一连接杆6。辅助梁10的底部设有第一卡槽14,第一卡槽14卡紧在第二连接杆7上,辅助梁10的顶部设有第二卡槽15,第二卡槽15卡紧在第三连接杆9上,便于辅助梁10设置在第二连接杆7和第三连接杆9上,同时辅助梁10顶住第一连接杆6,加快施工速度。相邻两根辅助梁10的端部固定连接,相邻两根辅助梁10的端部之间形成安装孔16,安装孔16中设有T型木块17,T型木块17的端面固定在辅助梁10的端面上,实现相邻两根辅助梁10的端部固定连接,使得支撑结构具有整体性。

本实用新型将廊桥底板1相互拼接,然后在廊桥底板1中穿入钢筋,形成一个整体,并将廊桥底板1架设在河道上,为了增加廊桥底板1的底部支撑作用,就在廊桥底板1的下方设置桥底支撑3,桥底支撑3设置在廊桥底板1的两端,可在河道的底部填入一定的土壤,并压实,增加桥底支撑3与廊桥底板1之间的支撑作用,这样廊桥底板1所受到的力一部分能直接分担到河道上,另一部分通过桥底支撑3间接分担到河道上,保证廊桥底板1上游客行走的安全性,同时提高廊桥底板1上设施建设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在廊桥底板1上设置廊桥的主体支撑结构,主要通过立柱2、斜向支撑杆5和横梁8实现大跨度木廊桥的建设,再通过斜向支撑杆5之间的第二连接杆7和横梁8之间的第三连接杆9设置辅助梁10,辅助梁10能分担横梁8所受到的一部分作用力,提高木头相互之间的牵制作用,增加支撑作用,而且相邻两根辅助梁10的端部固定连接,这样可将廊桥的主体支撑结构形成一个整体,防止木廊桥在大跨度建设中出现坍塌现象,而且提高了木廊桥的美观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