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顶部防护结构的隐蔽式生态傍山公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026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傍山公路,特别是一种具有顶部防护结构的隐蔽式生态傍山公路。



背景技术:

傍山公路依山而建,公路一侧紧邻山体,另一侧通常是山崖。现有的傍山公路顶部没有设防护结构,在某些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发的路段,司机和行人的人身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顶部防护结构的隐蔽式生态傍山公路。它解决了现有的傍山公路在某些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发路段,司机和行人的人身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顶部防护结构的隐蔽式生态傍山公路,包括路体,路体一侧临山,另一侧设有防护设施;其还包括护顶体和支撑柱;护顶体包括护顶和连接在护顶下端的支撑竖墙。护顶位于路体上方,一端与山体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柱连接,支撑竖墙位于路体与山体之间,其上端与护顶连接,下端直接或间接与山体连接;支撑柱下端直接或间接固定在路体上,上端与护顶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支撑竖墙与山体通过锚杆连接;支撑竖墙在朝向路体一侧的下端设有边沟,支撑竖墙上设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将支撑竖墙的两侧墙面连通。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护顶的顶部与路体之间所成角度为20°-70°。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a为30°或35°。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护顶的顶部内面呈拱形;护顶内部设有用于安置管线的管线通道。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护顶与支撑柱连接的一端设有挂件,挂件下端连接有遮蔽帘。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护顶体包括护顶和连接在护顶下端的支撑竖墙,护顶位于路体上方。来自山体的落石将掉落在护顶上表面上,不会滑落到路体上,保障了司机和行人的人身安全。

2、护顶为斜向布置,便于掉落在护顶上的山体落石滑落到山崖下,而不是堆积在护顶上。

3、支撑竖墙在朝向路体一侧的下端设有边沟,支撑竖墙上设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将支撑竖墙朝向山体的一侧与朝向路体的一侧连通。山体中渗出的水可通过排水通道流入边沟,再通过边沟排走。

4、护顶中设有管线通道,可容纳水、电、油、天然气等管线,无需在山体上开挖管线通道。

5、护顶的顶部内面呈拱形,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6、护顶的顶部设有排水沟,由于护顶存在斜度,山体渗水落入排水沟后,可顺利排放到山崖下。另外,护顶的顶部可种植草皮,增加山区绿化面积,生态环保。

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顶部防护结构的隐蔽式生态傍山公路,包括路体1、护顶体和支撑柱3。

路体1一侧临山,另一侧设有防护设施11。防护设施11为护栏和/或路墩。

护顶体包括护顶21和连接在护顶21下端的支撑竖墙22。护顶21位于路体1上方,一端与山体4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柱3连接,护顶21的顶部与路体1之间所成角度为20°-70°。护顶21与山体4连接的一端高于其与支撑柱3连接的一端。支撑竖墙22位于路体1与山体4之间,其上端与护顶21连接,下端直接或间接与山体4连接。

支撑柱3下端直接或间接固定在路体1上,上端与护顶21连接。

优选,支撑竖墙22在朝向路体1一侧的下端设有边沟221,边沟221与支撑竖墙22一体成型或与路体1一体成型或为一个独立的部件。支撑竖墙22上设有排水通道222,排水通道222将支撑竖墙22的两侧墙面连通。

优选,护顶21的顶部与路体1之间所成角度为30°-50°;再优选30°-40°;更优选30°。

优选,护顶21内部设有多个用于安置管线的管线通道211,各管线通道之间相互独立,互不连通。

优选,护顶21的顶部内面呈拱形。

优选,支撑竖墙22与山体4通过锚杆5连接。

优选,护顶21与支撑柱3连接的一端设有挂件6,挂件6下端连接有遮蔽帘7。

优选,护顶21的顶部设有排水沟(图中未示出),便于将山体渗水引导排放至山崖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