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膜除雪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3202发布日期:2018-12-05 15:34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雪设备,具体是一种气膜除雪机。

背景技术

北方地区冬季经常出现降雪,而且近年来在南方冬季也经常出现大范围的雨雪天气,降雪给人们的出行造成极大的不方便。现在的机械除雪设备大多数是采用两根逆向旋转的螺旋杆,把积雪集中到中央,再由风机吹出。这种除雪方式,决定了它的除雪速度非常慢,像高速公路这种长距离除雪,根本没有办法完成,只能依靠封闭路面这种笨办法,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造成了大量的车辆和人员积压,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探寻一种快速除雪的机械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膜除雪机,包括铲体、推雪器;所述铲体由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两侧的侧板组成,前端与后端是开口设置,所述底板设置成梯形状,所述侧板与底板为一体式结构,且侧板和底板所组成的铲体的内部是一个密闭的中空腔。所述中空腔由内壁与外壁构成,其内壁采用微孔材料制成,外壁为金属板;所述推雪器,由转筒、第一推雪叶片、支撑架和动力装置组成;两个支撑架,安装在铲体两侧,下端固定在铲体上,上端固定转动支撑着转筒,转筒筒体上固定安装着多个推雪叶片,转筒由动力装置驱动。所述铲体上还设置有高压气体接入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高压气体接入口,设置在铲体侧板上;它与高压气体管道相连,高压气体通过管道进入铲体的中空腔内,并透过中空腔内壁中的微孔,到达所述内壁的外表面,在所述内壁外表面上形成一层气模,这层气模与粉末状物体或颗粒状物摩擦系数是很小的,几乎接近于零,所以由推雪器推出的积雪,在撞击到铲体内侧底板的内壁表面时不会形成堆积,而是借助惯性,沿着所述内壁的外表面快速的滑向出口,并滑出铲体。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把所述铲体底板的形状设置成等腰梯形,两条侧板呈对称排布,前端是宽开口,用于收集积雪,后端是第二出雪口,为窄开口用于排出积雪,所排出的的积雪滑向除雪机自带的车厢中或紧随其后的车辆上。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将第一推雪叶片替换为第二推雪叶片,把所述铲体底板的形状替换成直角梯形状,把铲体两条侧板中的一条,替换成交叉连接的两条侧板;使铲体后端形成的第二出雪口朝向铲体的一侧,这样积雪就能够从第二出雪口滑向路边或路边的沟壑中。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雪器安装在铲体前端的宽开口处,所述支撑架的下端,安装在铲体侧板的内侧或外侧。推雪器的转筒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叶片快速旋转,把铲体前端收集的积雪向后推出;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雪叶片的形状是有严格要求的,推雪叶片上的每一点,在转动到转筒的正下方时,其切线都指向出雪口的中点,以保证叶片上推出的雪都能滑向出雪口。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除雪机在现有的基础上,加装动力系统、行走系统和承重系统,把所述除雪机设置成除雪车。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把除雪机与现有相匹配的车辆组合,设置成除雪车。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把所述铲体的中空腔去掉,使构成铲体的底板与侧板的内壁和外壁紧密相连,并把所述内壁的微孔材料替换成纳米材料,由于纳米材料的摩擦系数非常小,故推雪器推出的雪不会与所述内壁粘连,而是直接滑向出雪口。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除雪机也用于转移其它粉末状或颗粒状物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气膜除雪机,通过在铲体内壁的外表面上形成的一层气膜,通过这层气膜能够大大降低铲体与雪之间的摩擦系数,因此雪不易在铲体上堆积,也就不易形成堵塞,使除雪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该气膜除雪机,通过合理设计推雪叶片的形状,能够提高推雪叶片对积雪的推动效果,也有利于提高除雪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气膜除雪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气膜除雪机中铲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气膜除雪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铲体、2-侧板、3-底板、4-高压气体接入口、5-支撑架、6-推雪器、7-转筒、8-第一推雪叶片、9-第一出雪口、10-第二出雪口、11-内壁、12-外壁、13-中空腔、14-第二推雪叶片、15-第二侧板、16第三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2,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气膜除雪机,包括铲体1和推雪器6;所述铲体1由底板3以及设置在底板3两侧的侧板2组成,所述侧板2与底板3为一体式结构,且侧板2和底板3所组成的铲体1的内部是中空腔13,所述中空腔13由内壁11与外壁12构成,所述内壁11采用微孔材料制成,外壁12为金属板;所述底板3呈等腰梯形状,其前端为宽开口,后端为窄开口,也就是第一出雪口,积雪从铲体1的前端进入铲体1的底板3上,由于铲体1前端较宽,因此提高了铲体1收集积雪的面积;

所述推雪器6安装在铲体1前端宽开口处,由支撑架5、转筒7、叶片8、和动力装置(动力装置未画出)组成,支撑架5的下端固定在铲体1的前端两侧,可以安装在侧板2的内侧,也可以安装在侧板2的外侧,这个不加限制,优选的,在此实施例中,安装在侧板2的内侧;上端固定转动支撑着转筒7,转筒7上固定安装着多片推雪叶片8;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转筒7带动着推雪叶片8快速转动,把收积在底板3前端的积雪向后推出;第一推雪叶片8的形状是有严格要求的,第一推雪叶片8上的每一点,在转动到转筒7的正下方时,其切线都指向第一出雪口9的中点,以保证推雪叶片8上推出的雪都能滑向第一出雪口9。

所述侧板2上设置有高压气体接入口4,高压气体从高压气体接入口4进入中空腔13内,由于内壁11采用微孔材料制成,因此中空腔13中的高压气体透过内壁11中的微孔溢出,并在内壁11的外表面形成一层气膜,由于这层气膜与雪之间的摩擦系数非常小,所以由推雪器6推出的积雪,在撞击到底板3的内壁11的外表面时不会形成堆积,而是借助惯性,沿着底板3的内壁11的表面快速的滑向第一出雪口9,并被推出铲体1外,这样就大幅度的提高了除雪速度。高压气体的来源不加限制,可以从外部设备接入,也可以在该除雪机上安装空气压缩设备来提供高压气体;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气膜除雪机还包括与高压气体接入口4相连通的空气压缩设备,高压气体接入口4的位置不受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该除雪机可以安装在其他车辆上,同车辆一起组成除雪车,积雪通过铲体1后端的第一出雪口9进入车辆的后箱中;当然该除雪机也可以加装动力装置、行走装置和承重装置,设置成铲雪车,把积雪抛到其后自带的车箱内;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气膜除雪机,与实施例1相比,所述底板3替换成直角梯形状,铲体1后端形成的第二出雪口10朝向铲体1一侧,也就是朝向路边,将第一推雪叶片8替换为第二推雪叶片14,铲体1一边的侧板被替换成交叉连接的第二侧板15和第三侧板16,本实施例中,第二推雪叶片14同样被设置成:推雪叶片14上的每一点,在转动到转筒7的正下方时,其切线都指向第一出雪口10的中点,以保证叶片14上推出的雪都能滑向第二出雪口10,第二侧板15与侧板2相平行,是为了便于推雪器6的安装和正常工作,第三侧板16能够防止雪的溅出,使铲体1上的积雪不断的通过第二出雪口10快速滑出,被抛向道路旁边或道路旁边的沟壑中。

该气膜除雪机,不但能够用于铲除道路积雪,还能够用于转移其他粉末状物料或颗粒状物料,例如,可以将地面上晾晒的小麦收集起来,或者,将地面上的沙子装车。

该气膜除雪机,通过在铲体表面形成一层气膜,通过这层气膜能够大大降低铲体与雪之间的摩擦系数,因此雪不易在铲体上堆积,也就不易形成堵塞,有利于提高除雪效率;该气膜除雪机,通过合理调整推雪叶片的形状,能够提高推雪叶片对积雪的推动效果,有利于提高除雪效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